吴永明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擅长:脑功能的监测和评估(包括脑电图、诱发电位、经颅超声多普勒、经颅二维彩色超声、有创颅内压监测等)、大面积脑梗塞、脑出血、严重颅内感染和癫痫持续状态等神经科危重疾病的诊治、微创手术治疗和亚低温脑保护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吴永明,男,副主任医师,科室副主任。目前主要从事神经科危重症监护方面的工作,在神经科危重患者的诊断、治疗方面有较高的临床水平,特别是在脑功能的监测和评估(包括脑电图、诱发电位、经颅超声多普勒、经颅二维彩色超声、有创颅内压监测等)、大面积脑梗塞、脑出血、严重颅内感染和癫痫持续状态等神经科危重疾病的诊治、微创手术治疗和亚低温脑保护治疗等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展开
个人擅长
脑功能的监测和评估(包括脑电图、诱发电位、经颅超声多普勒、经颅二维彩色超声、有创颅内压监测等)、大面积脑梗塞、脑出血、严重颅内感染和癫痫持续状态等神经科危重疾病的诊治、微创手术治疗和亚低温脑保护治疗。展开
  • 睡觉易醒多梦怎么回事

    睡觉易醒多梦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生活方式、心理因素、健康问题和年龄因素等。改善睡眠的方法包括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放松技巧、限制白天睡眠、管理压力、避免刺激性物质和调整饮食等。如果睡眠问题持续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的睡眠专家。 1.生活方式: 作息不规律: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对于良好的睡眠非常重要。尽量在每天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有助于调整生物钟。 缺乏运动:适度的身体活动可以帮助放松身心,但过度疲劳也可能影响睡眠质量。尝试在白天进行适量的运动,但避免在临近睡觉前进行剧烈运动。 饮食因素:晚餐过晚、过饱或摄入咖啡因、饮料等可能影响睡眠。尽量避免在晚上摄入过多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并在睡前几个小时保持适当的饮食。 环境因素:噪音、光线、温度不适宜等环境因素可能干扰睡眠。创建一个安静、黑暗、凉爽的睡眠环境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2.心理因素: 压力和焦虑:长期的压力和焦虑可能导致入睡困难和多梦。学习应对压力的方法,如冥想、深呼吸、放松技巧等,可以帮助缓解心理压力。 情绪问题:情绪波动、抑郁或其他心理问题也可能影响睡眠。寻求专业心理支持或咨询可以帮助处理这些情绪问题。 3.健康问题: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这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会导致呼吸中断和频繁觉醒。如果怀疑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应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评估和治疗。 其他健康问题:某些健康问题,如疼痛、哮喘、心脏病等,可能影响睡眠质量。管理和治疗这些潜在的健康问题可以改善睡眠。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可能导致睡眠问题。如果正在服用药物,与医生讨论是否可能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4.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质量可能会下降,包括易醒多梦。老年人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入睡,并且睡眠质量可能不如年轻时。 更年期:女性在更年期可能会经历睡眠变化,包括易醒多梦。激素变化可能对此有影响。 对于经常出现睡觉易醒多梦的情况,可以考虑以下方法来改善睡眠: 1.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创建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在晚上使用电子设备等。 2.放松技巧:在睡觉前尝试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或温和的伸展运动。 3.限制白天睡眠:尽量避免在白天长时间午睡或打瞌睡,以免影响晚上的睡眠。 4.管理压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减压方法,如运动、兴趣爱好、社交活动等。 5.避免刺激性物质:限制咖啡因和饮料的摄入,尤其是在下午和晚上。 6.调整饮食:避免晚餐过晚或过饱,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如果睡眠问题持续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的睡眠专家。他们可以进行详细的评估,确定具体原因,并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建议。此外,对于儿童和特定人群,如孕妇、老年人或患有特定疾病的人群,应特别关注睡眠问题,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

    2025-09-30 11:56:14
  • 失眠吃什么

    饮食调整可能有助于改善失眠,如增加富含色氨酸、镁、维生素B6、钙和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摄入,同时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刺激性物质、进行放松活动、管理压力、避免午睡等。但对于严重失眠患者,可能需要综合多种治疗方法,特殊人群在饮食调整时需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 1.富含色氨酸的食物:色氨酸是一种必需氨基酸,是大脑合成血清素的原料,而血清素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能够调节睡眠。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包括火鸡、鸡肉、奶酪、牛奶、酸奶、豆类、坚果等。 2.富含镁的食物:镁是一种重要的矿物质,参与多种生物过程,包括神经递质的合成和肌肉放松。富含镁的食物包括全麦面包、燕麦、糙米、豆类、菠菜、坚果等。 3.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维生素B6有助于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促进血清素和褪黑素的合成。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包括鸡肉、鱼肉、香蕉、土豆、葵花籽等。 4.富含钙的食物:钙是一种重要的矿物质,有助于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和肌肉放松。富含钙的食物包括奶制品、豆制品、绿叶蔬菜等。 5.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Omega-3脂肪酸对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健康有益,有助于缓解焦虑和抑郁,改善睡眠。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包括鱼类、亚麻籽油、核桃等。 除了饮食调整,以下是一些其他有助于改善失眠的方法: 1.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每天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创建一个安静、黑暗、凉爽的睡眠环境,避免在床上使用电子设备。 2.避免刺激性物质:避免在晚上摄入咖啡因、烟草和酒精等刺激性物质,因为它们可能会影响睡眠。 3.进行放松活动:在晚上进行一些放松活动,如冥想、深呼吸、瑜伽或温水浴,有助于减轻压力和放松身心。 4.管理压力:采用有效的应对策略来管理压力,如运动、放松技巧、心理治疗等。 5.避免午睡:午睡时间过长可能会影响晚上的睡眠质量,尽量避免在下午或晚上午睡。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严重的失眠患者,饮食调整可能不足以缓解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如咨询医生或心理治疗师。此外,特殊人群在饮食调整时需要特别注意,例如: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饮食调整之前,应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 儿童:一般不建议儿童使用食物来改善失眠,因为儿童的睡眠需求和生理机制与成年人不同。如果儿童有睡眠问题,应寻求医生的帮助。 患有某些疾病的人: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问题等,可能会影响睡眠。在进行饮食调整之前,应咨询医生的建议。 正在服用药物的人: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睡眠,或者与某些食物相互作用。在进行饮食调整之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 总之,饮食调整可能是改善失眠的一种方法,但对于严重的失眠患者,可能需要综合多种治疗方法。在进行饮食调整时,应注意特殊人群的需求,并在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2025-09-30 11:55:25
  • 小脑出血该如何预防

    预防小脑出血需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患者严格降压并监测,糖尿病患者综合管理血糖;保持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定期体检;老年人避免快速改变体位、进行平衡训练,有家族史人群更密切检查脑血管异常并干预。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易引发血管病变,增加小脑出血风险。应通过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等综合管理血糖,使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非空腹血糖<10.0mmol/L。合理安排饮食,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适量运动,规律使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并定期监测血糖。 健康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保持均衡饮食,减少高盐、高脂、高糖食物摄入。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g以下,避免食用过多腌制食品、油炸食品和甜品。增加蔬菜水果摄入,保证充足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如每天应摄入300~500g蔬菜和200~300g水果。同时,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可选择瘦肉、鱼类、豆类等优质蛋白质。 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运动强度以运动时心率达到(220-年龄)×60%~80%为宜。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突然剧烈运动。例如,50岁的人运动时心率保持在(220-50)×60%~80%即102~136次/分钟较为合适。老年人运动前应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运动后进行放松。 戒烟限酒: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增加血液黏稠度,升高血压,应坚决戒烟。男性饮酒每天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相当于啤酒750ml、或葡萄酒250ml、或38度白酒75g、或52度白酒50g。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全面体检,包括血常规、血压、血糖、血脂、头颅CT等检查。一般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体检,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应根据病情缩短体检间隔时间。通过体检可以早期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预防小脑出血等严重疾病的发生。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血管弹性下降,更易发生小脑出血。除上述一般预防措施外,老年人应特别注意避免快速改变体位,如从卧位突然站立,以防血压骤变引发脑出血。日常活动时要缓慢进行,上下楼梯时要有扶手辅助。定期进行平衡能力训练,降低跌倒风险,因为跌倒可能导致头部受伤,增加脑出血风险。 有家族史人群:如果家族中有小脑出血或其他脑血管疾病的病史,这类人群应更加重视预防。除了遵循上述普遍的预防措施外,建议定期进行更密切的脑血管相关检查,如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以便早期发现脑血管的异常情况,如动脉瘤、血管畸形等,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干预,如对于发现的动脉瘤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等,以降低小脑出血的发生风险。

    2025-09-30 11:53:39
  • 老睡不着怎么办

    睡不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压力、焦虑、不良睡眠习惯、饮食、缺乏运动、环境因素、健康问题、药物和心理因素等。对于老年人,还需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午睡、注意饮食和水分摄入、创造舒适环境、管理健康问题、减少电子设备使用、培养放松活动等。若问题持续存在或加重,建议咨询医生。 1.压力和焦虑:如果你经常感到压力和焦虑,可能会导致难以入睡。尝试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或温水浴,来帮助减轻压力和放松身心。 2.不良的睡眠习惯: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创建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在晚上使用电子设备等良好的睡眠习惯对于睡眠质量至关重要。 3.饮食和饮料:在晚上摄入过多的咖啡因、糖分或大量液体可能会影响睡眠。尽量避免在晚上摄入这些物质,并在睡前几个小时避免进食。 4.缺乏运动:适度的身体活动可以帮助改善睡眠质量,但在晚上过度运动可能会使你更加清醒。尝试在白天进行适量的运动,但避免在睡前过于剧烈的运动。 5.环境因素:噪音、光线、温度不舒适等环境因素可能会干扰睡眠。尽量创造一个安静、黑暗、凉爽的睡眠环境。 6.健康问题:某些健康问题,如疼痛、呼吸问题、睡眠呼吸暂停等,可能会导致难以入睡。如果你长期存在睡眠问题,建议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 7.药物和物质: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如果你正在服用药物,咨询医生是否存在与睡眠相关的副作用。 8.心理因素:过去的负面经历、情绪问题或心理压力可能会影响睡眠。考虑寻求心理咨询或治疗来处理这些问题。 如果你的睡眠问题持续存在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的睡眠专家。他们可以进行详细的评估,并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建议。 对于老年人来说,以下是一些额外的建议: 1.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尽量在每天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帮助身体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2.避免午睡时间过长:午睡时间过长可能会影响晚上的睡眠。 3.注意饮食和水分摄入:在晚上避免过饱或过饥,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因和刺激性饮料,同时确保身体有足够的水分。 4.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凉爽和舒适,使用合适的床垫和枕头。 5.管理健康问题:定期进行体检,控制慢性疾病的症状,如疼痛、呼吸问题等,以改善睡眠质量。 6.避免晚上使用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发出的蓝光可能会干扰睡眠,尽量在睡前减少使用。 7.培养放松活动:尝试一些放松的活动,如阅读、听柔和的音乐或泡个热水澡,来帮助放松身心。 8.与医生沟通:如果睡眠问题严重影响健康或日常生活,及时与医生讨论合适的治疗方法。 总之,长期睡眠不好可能会对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改善睡眠习惯、管理压力、调整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可以帮助提高睡眠质量。如果问题持续存在或加重,请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治疗。

    2025-09-30 11:52:37
  • 脑脉利颗粒能治疗脑梗吗

    脑脉利颗粒可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调节脑血管等多途径发挥对脑梗作用,临床研究显示其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脑循环,老年患者使用需监测肝肾功能及药物相互作用,有基础病史患者需谨慎评估,儿童等特殊人群一般不建议使用。 一、脑脉利颗粒对脑梗的潜在作用机制 脑脉利颗粒主要通过多途径发挥对脑梗的可能作用。从改善血液流变学角度来看,相关研究表明它能够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例如有实验发现,给予脑梗模型动物脑脉利颗粒后,其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等指标较模型对照组有所改善,这有利于减少脑部缺血区域的血栓形成风险,为受损脑组织提供更充足的血液供应。同时,它还可能对脑血管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脑血管的内皮功能,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对脑组织的进一步损害。 二、临床研究对脑脉利颗粒治疗脑梗的支持证据 (一)神经功能改善方面 多项临床观察研究显示,在脑梗患者的治疗中加入脑脉利颗粒,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比如某临床研究纳入了一定数量的脑梗患者,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联合脑脉利颗粒组,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联合用药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有更明显的降低,且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方面也表现出更好的恢复趋势。这表明脑脉利颗粒有助于提升脑梗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 (二)对脑循环的影响 通过影像学等检查手段发现,使用脑脉利颗粒后,脑梗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情况有所改善。例如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患者脑部的血流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脑循环的阻力降低,使得脑部缺血区域能够获得更多的血液滋养,对于受损脑组织的修复和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三、不同人群使用脑脉利颗粒治疗脑梗的相关考量 (一)老年患者 老年脑梗患者机体各脏器功能逐渐衰退,在使用脑脉利颗粒时,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因为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可能会受到老年患者生理功能变化的影响,要确保用药安全。同时,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需注意脑脉利颗粒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是否会与治疗其他基础疾病的药物产生不良相互作用等。 (二)有基础病史患者 对于本身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病史的患者,使用脑脉利颗粒要谨慎评估。由于肝肾功能异常可能影响药物的代谢过程,增加药物在体内蓄积的风险,从而可能引发更多不良反应。医生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的肝肾功能指标以及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来综合判断是否适合使用脑脉利颗粒以及确定合适的用药方案。 (三)儿童等特殊人群 儿童的生理结构和药物代谢特点与成人差异较大,脑脉利颗粒目前缺乏针对儿童脑梗治疗的充分临床研究证据,且儿童使用该药物可能面临未知的药物不良反应风险,所以一般不建议儿童等特殊人群使用脑脉利颗粒来治疗脑梗,应选择更适合儿童生理特点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2025-09-30 11:48:4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