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明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擅长:脑功能的监测和评估(包括脑电图、诱发电位、经颅超声多普勒、经颅二维彩色超声、有创颅内压监测等)、大面积脑梗塞、脑出血、严重颅内感染和癫痫持续状态等神经科危重疾病的诊治、微创手术治疗和亚低温脑保护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吴永明,男,副主任医师,科室副主任。目前主要从事神经科危重症监护方面的工作,在神经科危重患者的诊断、治疗方面有较高的临床水平,特别是在脑功能的监测和评估(包括脑电图、诱发电位、经颅超声多普勒、经颅二维彩色超声、有创颅内压监测等)、大面积脑梗塞、脑出血、严重颅内感染和癫痫持续状态等神经科危重疾病的诊治、微创手术治疗和亚低温脑保护治疗等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展开
个人擅长
脑功能的监测和评估(包括脑电图、诱发电位、经颅超声多普勒、经颅二维彩色超声、有创颅内压监测等)、大面积脑梗塞、脑出血、严重颅内感染和癫痫持续状态等神经科危重疾病的诊治、微创手术治疗和亚低温脑保护治疗。展开
  • 小儿癫痫病的症状

    小儿癫痫病症状多样,按发作类型分全面性发作和部分性发作,全面性发作包括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失神发作、肌阵挛发作,部分性发作包括单纯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不同类型症状有别,家长需密切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还要注意避免诱发因素保障小儿健康成长。 全面性发作: 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患儿会突然意识丧失,接着出现全身肌肉强直收缩,之后转为阵挛性抽搐,常伴有面色青紫、口吐白沫、瞳孔散大、呼吸暂停等表现,发作持续数分钟后自行缓解,发作后可能会有嗜睡等情况。这种发作在各年龄段小儿均可发生,与小儿脑部发育尚未完善,易出现异常放电有关,比如在高热等诱因下可能诱发。 失神发作:多见于儿童和少年期,没有先兆,表现为突然发生和突然终止的意识丧失,患儿正在进行的活动突然停止,两眼凝视,呼之不应,但一般不会摔倒,发作持续数秒后恢复,继续原来的活动,但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这是因为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局限于某一部位的传导通路,影响了意识的短暂控制,小儿神经系统发育阶段,脑电活动不稳定易引发此类发作。 肌阵挛发作:表现为快速、短暂、触电样肌肉收缩,可涉及全身,也可限于某个肌群或肢体,可单个出现,也可成簇发作。常见于睡醒后,与小儿脑部神经递质失衡等因素相关,在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神经调节机制尚不完善时容易出现。 部分性发作: 单纯部分性发作:发作时意识清楚,可分为运动性发作(表现为身体某一局部的不自主抽动,常见于一侧面部、口角、手指或足趾等部位,可扩展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感觉性发作(如肢体麻木、刺痛等感觉异常)、自主神经性发作(出现面色苍白、潮红、多汗、呕吐、腹痛等自主神经症状)、精神性发作(表现为情感异常、记忆障碍等)。其发生与脑部局部病灶有关,小儿脑部局部病变或发育异常可能导致局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发相应症状。 复杂部分性发作:患儿有意识障碍,可伴有自动症(如反复咂嘴、咀嚼、舔唇、搓手、摸索等无意识动作),发作后不能回忆发作经过。这是由于脑部病灶影响了颞叶等部位的神经功能,小儿颞叶等区域在发育过程中若出现异常,容易引发此类部分性发作。 小儿癫痫病的症状因发作类型不同而有差异,家长需密切观察小儿的表现,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对于患有癫痫病的小儿,要注意避免诱发因素,如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避免强烈声光刺激等,以减少发作次数,保障小儿的健康成长。

    2025-09-30 11:04:53
  • 越睡觉越累是啥原因

    越睡觉越累可能与睡眠质量差、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规律的睡眠时间、过度疲劳、心理压力、环境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副作用等有关。 1.睡眠质量差:如果睡眠时经常做梦、打鼾、呼吸暂停或腿部抽筋等,会影响睡眠质量,导致醒来后仍然感到疲惫。 2.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这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会导致睡眠中断和氧气摄入不足,使人在睡眠中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 3.不规律的睡眠时间:经常熬夜、午睡时间过长或在错误的时间睡觉,会打乱生物钟,影响睡眠质量。 4.过度疲劳:长时间工作、学习或进行高强度的体力活动,身体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即使睡觉也难以恢复精力。 5.心理压力:焦虑、抑郁、紧张等情绪问题可能会影响睡眠,导致入睡困难或睡眠浅,醒来后感到疲惫。 6.环境因素:噪音、光线、温度等环境因素不适宜,也会影响睡眠质量。 7.疾病因素:某些疾病,如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疼痛等,可能导致身体疲劳,即使睡觉也无法缓解。 8.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降压药等,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 对于越睡觉越累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善睡眠质量: 1.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2.创建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凉爽和舒适,选择合适的床垫和枕头。 3.避免刺激性物质:减少咖啡因和烟草的摄入,避免在晚上饮酒或大量饮水。 4.适度运动: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但不要在睡前过度运动。 5.管理压力:采用放松技巧,如冥想、深呼吸、瑜伽等,减轻心理压力。 6.限制午睡时间:午睡时间不宜过长,最好控制在30分钟以内。 7.调整饮食:避免晚餐过饱或过晚进食,避免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8.定期体检:如果睡眠问题持续存在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评估。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人群的睡眠需求和原因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老年人可能需要较少的睡眠时间,但质量可能更重要;孕妇可能会因为身体变化而影响睡眠;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可能需要特殊的睡眠管理。此外,对于儿童来说,越睡觉越累可能与睡眠障碍、睡眠呼吸问题或其他健康问题有关,应及时咨询医生的建议。 如果睡眠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的睡眠专家,他们可以进行详细的评估,并根据个人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建议。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睡眠习惯对于改善睡眠质量至关重要。

    2025-09-30 11:03:01
  • 脑中风的症状是什么

    脑中风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缺血性常见一般症状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中老年人及有基础病、不良生活方式者易患,神经系统症状有肢体无力麻木、言语不清、视物模糊等,儿童罕见但有基础病史也可出现不典型症状;出血性一般症状是突发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高血压中老年人及有相关不良生活方式者高发,神经系统症状有一侧肢体瘫痪、意识障碍等,有特殊病史人群需警惕,出现可疑症状应立即就医,早期治疗很重要。 缺血性脑中风常见症状 一般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头痛可能为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头晕可表现为头重脚轻、昏沉感等,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例如,一些脑供血不足导致的缺血性脑中风前期可能先出现头晕、头痛等表现。在年龄方面,中老年人相对更易发生缺血性脑中风,长期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风险更高。生活方式上,长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的中老年人也属于高危人群。 神经系统症状:可出现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比如患者可能发现拿东西时拿不住,或者一侧面部、手部、腿部感觉麻木。言语不清也是常见症状,表现为说话不流利、含混不清,患者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还可能出现视物模糊,一只眼睛或双眼视物不清,看东西有重影等情况。对于儿童来说,缺血性脑中风较为罕见,但如果有先天性血管畸形等基础病史,也可能出现相关神经系统症状,如肢体运动或感觉异常等,但相对成人症状表现可能不典型。 出血性脑中风常见症状 一般症状:突发的剧烈头痛较为突出,这种头痛往往比平时的头痛要严重得多,患者难以忍受。同时可能伴有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在年龄上,高血压患者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更易发生出血性脑中风。有长期高血压病史且血压控制不佳的中老年人是高发人群,生活方式上,长期高盐饮食、精神压力大等也会增加风险。 神经系统症状:常见一侧肢体瘫痪,患者可能无法活动一侧肢体。意识障碍也是重要表现,轻度的可能是嗜睡,即患者处于持续睡眠状态,但可被唤醒;重度的可出现昏迷,患者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此外,还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模糊、躁动等情况。对于有脑血管畸形等病史的特殊人群,无论年龄大小,都需要密切关注出血性脑中风的可能,一旦出现上述症状需高度警惕。 脑中风的症状多样,一旦出现上述可疑症状应立即就医,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不同人群在面对脑中风症状时都应尽快采取应对措施,因为时间就是大脑,早期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2025-09-30 11:01:56
  • 为什么身体太累了反而睡不着

    当身体感到疲惫时,难以入睡可能是因为身体疲劳与睡眠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包括生理、心理、生活方式和环境等因素。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管理疲劳、调整睡前习惯和管理压力来改善睡眠。如果问题持续存在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建议咨询医生。 1.生理机制 身体的疲劳状态会影响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平衡,特别是与睡眠相关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和血清素。这些神经递质的失衡可能干扰大脑的睡眠信号,导致难以入睡。 疲劳时,身体的体温会升高,这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身体需要在睡眠时降低体温,以进入深度睡眠阶段,而过度疲劳可能会阻碍这一过程。 2.心理因素 过度的疲劳可能会导致焦虑和压力感增加。这些情绪问题可能干扰大脑的放松机制,使人难以入睡。 疲劳时,大脑仍然处于活跃状态,思维可能会更加活跃,难以停止思考,这也会影响入睡。 3.生活方式 不规律的作息时间,包括熬夜、午睡时间过长或不规律的睡眠时间,可能会打乱身体的生物钟,导致睡眠问题。 缺乏运动或过度运动也可能对睡眠产生影响。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身体放松,但过度运动可能会使身体在晚上过于兴奋。 睡前使用电子设备或暴露在明亮的光线下会刺激大脑,干扰睡眠。 4.环境因素 不舒适的睡眠环境,如噪音、温度不适、床垫不合适等,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 过度的光线也可能干扰睡眠,特别是在晚上。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善睡眠: 1.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 限制午睡时间,避免下午或晚上午睡过长。 创建一个安静、黑暗和凉爽的睡眠环境。 2.管理疲劳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定期进行适度的运动,但避免在晚上进行剧烈运动。 尝试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或温水浴,帮助身体放松。 3.调整睡前习惯 在睡前1-2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或暴露在明亮的光线下。 建立一个放松的睡前仪式,如阅读书籍、听柔和的音乐或泡个热水澡。 确保卧室舒适,床垫和枕头合适。 4.管理压力和焦虑 寻找适合自己的减压方法,如冥想、放松练习、心理咨询等。 避免过度思考和担忧,学会放松和释放压力。 如果睡眠问题持续存在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的睡眠专家。他们可以进行更详细的评估,并根据个人情况提供更具体的建议和治疗方案。此外,如果存在其他健康问题或正在服用药物,也应告知医生,以获得个性化的指导。

    2025-09-30 11:00:26
  • 什么是植物神经紊乱

    植物神经紊乱由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构成,交感在机体应激时发挥使心率加快等作用,副交感在机体安静时起使心率减慢等作用,发病原因有精神、性别、生物因素,临床表现涉及心血管、消化、神经、泌尿生殖系统等,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进行,不同人群如儿童需关注心理等、老人要定期体检等、女性特殊生理期需调节情绪、有基础病人群要控制基础病。 一、定义 植物神经紊乱又称自主神经紊乱,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大系统构成,主要支配心肌、平滑肌、内脏活动及腺体分泌,受大脑皮质和下丘脑的支配与调节,自身不受意志直接控制。 二、组成与功能 1.交感神经:在机体应激状态下发挥作用,可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快等,以应对紧张、运动等情况。 2.副交感神经:主要在机体安静时起作用,可使心率减慢、胃肠蠕动增强、促进消化等,维持机体基础代谢平衡。 三、发病原因 1.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心理压力过大、生气及精神受刺激等,是常见诱因,会干扰自主神经的正常调节功能。 2.性别因素:女性因性腺内分泌及生理过程特点,易出现情绪不稳、焦虑、抑郁等,青春期、月经期、妊娠期、更年期等特殊生理期更易诱发。 3.生物因素:脑部感染、肿瘤、外伤、出血、中毒、营养代谢等病变影响自主神经中枢,可致功能紊乱。 四、临床表现 1.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胸闷、胸痛等。 2.消化系统:出现食欲不振、腹痛、便秘或腹泻等。 3.神经系统:有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 4.泌尿生殖系统:可出现尿频、尿急、月经不调等。 五、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诱因、伴随症状等。 2.体格检查:全面的身体检查以初步判断有无器质性病变线索。 3.辅助检查:借助心电图、胃镜、激素水平测定等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辅助诊断。 六、不同人群特点及应对 1.儿童:可能因学习压力等出现相关症状,需关注其心理状态,引导合理释放压力,保证充足睡眠与适当运动。 2.老年人:因身体机能衰退、慢性疾病等易诱发,需定期体检,及时处理基础疾病,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适度锻炼等。 3.女性特殊生理期:青春期、月经期、妊娠期、更年期等阶段,要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态平稳,可通过适当社交、兴趣爱好等缓解压力。 4.有基础疾病人群:如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患者,需积极控制基础病,密切监测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2025-09-30 10:59:3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