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明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擅长:脑功能的监测和评估(包括脑电图、诱发电位、经颅超声多普勒、经颅二维彩色超声、有创颅内压监测等)、大面积脑梗塞、脑出血、严重颅内感染和癫痫持续状态等神经科危重疾病的诊治、微创手术治疗和亚低温脑保护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吴永明,男,副主任医师,科室副主任。目前主要从事神经科危重症监护方面的工作,在神经科危重患者的诊断、治疗方面有较高的临床水平,特别是在脑功能的监测和评估(包括脑电图、诱发电位、经颅超声多普勒、经颅二维彩色超声、有创颅内压监测等)、大面积脑梗塞、脑出血、严重颅内感染和癫痫持续状态等神经科危重疾病的诊治、微创手术治疗和亚低温脑保护治疗等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展开
个人擅长
脑功能的监测和评估(包括脑电图、诱发电位、经颅超声多普勒、经颅二维彩色超声、有创颅内压监测等)、大面积脑梗塞、脑出血、严重颅内感染和癫痫持续状态等神经科危重疾病的诊治、微创手术治疗和亚低温脑保护治疗。展开
  • 细菌性脑膜炎有哪些症状

    细菌性脑膜炎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包括高热、寒战、全身不适;有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呕吐、颈项强直、意识障碍等,小儿婴儿可能囟门饱满等,老年人症状可能不典型;还有皮肤黏膜瘀点瘀斑、眼部视物模糊等其他症状,不同年龄段患者症状有差异。 寒战:部分患者会伴有寒战,这是因为细菌及其毒素等物质进入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应激反应,导致骨骼肌不自主收缩,从而引起寒战。 全身不适:患者常感觉全身乏力、肌肉酸痛等,这是因为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释放的炎性介质作用于全身,影响了机体的正常代谢和功能,使得患者出现全身不适的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 头痛:是细菌性脑膜炎常见的症状之一,程度较为剧烈,多为全头部胀痛或跳痛。这是由于脑膜受到炎症刺激,引起脑膜及血管的牵拉、扩张等,从而产生疼痛感觉。 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与颅内压升高有关。当颅内感染导致脑脊液生成增多或吸收障碍时,颅内压升高,刺激呕吐中枢,引起喷射性呕吐。 颈项强直:属于脑膜刺激征的表现之一,患者颈部肌肉僵硬,活动受限,尤其是颈部前屈困难。这是因为炎症累及脑膜及脊神经根,导致神经根受刺激,引起相应肌肉的反射性痉挛。 意识障碍:病情较重的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甚至昏迷。这是由于脑部受到感染影响,神经细胞功能受损,大脑皮质及网状上行激活系统功能障碍,从而导致意识水平下降。小儿患者可能表现为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年龄较小的婴儿可能出现囟门饱满、张力增高等表现,这是因为婴儿的颅骨骨缝尚未完全闭合,颅内压升高时可以通过囟门的变化来体现。 其他症状 皮肤黏膜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常见于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这是由于细菌释放内毒素,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从而出现皮肤黏膜的瘀点、瘀斑。 眼部症状:有的患者可能出现眼部症状,如视物模糊、复视等,这与颅内压升高影响视神经及眼外肌等有关。 不同年龄段的患者症状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的症状往往不典型,更需仔细观察。例如新生儿患细菌性脑膜炎时,可能没有典型的高热、颈项强直等表现,而是表现为拒乳、哭声低弱、前囟饱满等;老年人患细菌性脑膜炎时,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头痛、发热等表现可能不如年轻人明显,更易被忽视,需提高警惕。

    2025-09-30 10:41:58
  • 熬夜后头痛怎么办

    熬夜后可通过休息与放松(保证充足睡眠、头部按摩)、环境调节(光线调整、温度适宜)、饮食调理(补充水分、选择合适食物)来缓解不适,若头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呕吐、视力模糊、肢体无力等则需及时就医,儿童及有基础病史人群需特别关注。 一、休息与放松 保证充足睡眠:熬夜后应尽量找机会补觉,为身体和大脑提供恢复的时间。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睡眠需求有所差异,成年人一般需要7-9小时的睡眠,儿童和青少年可能需要更多。例如,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生长激素分泌和身体各系统的发育。 头部按摩:轻柔地按摩头部,用手指从额头开始,沿头皮向脑后轻轻按摩,或按摩太阳穴等部位,每次按摩10-15分钟左右,可促进头部血液循环,缓解头痛。不同人群按摩力度可适当调整,比如老年人皮肤较脆弱,按摩力度要轻柔。 二、环境调节 光线调整:处于光线较暗、安静的环境中休息,避免强光刺激。因为熬夜后眼睛和头部对光线比较敏感,适宜的光线环境有助于放松身心,缓解头痛。例如,拉上窗帘,营造一个昏暗的空间。 温度适宜:保持室内温度在20-25℃左右,过冷或过热都可能加重头痛。不同体质的人群对温度感受不同,比如体质较弱的人对温度变化更敏感,更需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 三、饮食调理 补充水分:熬夜会导致身体缺水,及时补充水分可以缓解因脱水引起的头痛。可以饮用适量的温开水,每天至少保证1500-2000毫升的饮水量。对于儿童,要根据其年龄和体重合理控制饮水量,避免一次性饮用过多。 选择合适食物:可以吃一些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燕麦片等,维生素B族有助于神经系统的修复。也可以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如小米粥、蔬菜汤等,避免食用过于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肠胃负担,进而影响头部不适。例如,辛辣食物可能会刺激血管,导致头痛加重。 四、就医情况 如果头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呕吐、视力模糊、肢体无力等,应及时就医。对于儿童,由于其表达能力有限,家长更要密切观察,如果儿童熬夜后头痛伴有精神萎靡、频繁呕吐等情况,要立即带其就医,排除脑部病变等严重问题。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高血压患者,熬夜后头痛可能是血压波动的信号,需及时就诊监测血压并进行相应处理。

    2025-09-30 10:40:04
  • 记性很差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记性差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年龄增长、慢性疾病、头部受伤、药物副作用、营养不良、睡眠问题、缺乏运动、压力和焦虑、吸烟和饮酒、遗传因素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管理慢性疾病、避免药物滥用、管理压力和焦虑、定期进行认知训练、保持社交活动、定期进行体检等有助于改善记忆力。如果记性差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或持续存在,建议咨询医生。 1.年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可能导致记忆力下降。 2.慢性疾病:某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甲状腺问题等,可能影响大脑的功能和记忆力。 3.头部受伤:严重的头部受伤可能导致记忆力问题。 4.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记忆力,特别是某些抗生素、抗抑郁药和镇静药等。 5.营养不良:缺乏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B12、叶酸、铁等,可能影响大脑功能。 6.睡眠问题:睡眠不足或质量差可能影响记忆力和大脑功能。 7.缺乏运动:缺乏身体活动可能影响大脑的血液循环和功能。 8.压力和焦虑:长期的高压力和焦虑状态可能影响大脑的化学物质平衡,导致记忆力下降。 9.吸烟和饮酒:吸烟和过量饮酒可能对大脑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10.遗传因素:某些基因突变或家族遗传因素可能增加记忆力问题的风险。 如果您担心自己的记忆力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 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减少吸烟和饮酒等。 2.管理慢性疾病:如果您有慢性疾病,积极控制病情,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3.避免药物滥用:如果您正在服用药物,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并与医生讨论是否需要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4.管理压力和焦虑:采用有效的应对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放松训练等。 5.定期进行认知训练:通过阅读、学习新技能、玩智力游戏等方式锻炼大脑。 6.保持社交活动:与他人交流和互动有助于大脑的功能。 7.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任何潜在的健康问题。 如果您的记忆力问题严重影响您的生活质量或持续存在,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的记忆专家进行评估和诊断。他们可以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此外,如果您有特定的健康问题或特殊需求(如怀孕、哺乳期、儿童等),请在咨询医生时告知他们,以便获得更适合您情况的建议。

    2025-09-30 10:36:36
  • 神经衰弱型的失眠怎么办啊

    对于神经衰弱型失眠,可尝试生活方式调整、心理调节、认知行为疗法、饮食调整、治疗药物等方法,同时需注意特殊人群的用药安全,具体应咨询专业医生。 1.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 创建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和黑暗度。 避免在晚上摄入咖啡因、饮料或大量液体,尤其是在睡前。 睡前避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等。 进行适度的身体活动,如散步、瑜伽或深呼吸练习,但不要在睡前过度运动。 2.心理调节: 学习放松技巧,如冥想、渐进性肌肉松弛和深呼吸练习,帮助减轻焦虑和紧张。 避免过度思考和压力,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来放松和减压,如阅读、听音乐或与朋友聊天。 建立积极的思维方式,避免过度自我批评和消极情绪。 3.认知行为疗法: 了解睡眠的重要性和正确的睡眠观念,纠正对失眠的错误认知。 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如限制在床上的时间,只用于睡眠和休息。 避免在床上进行与睡眠无关的活动,如看电视、工作等。 4.饮食调整: 避免晚餐过饱或过晚进食,尽量在睡前2-3小时内完成晚餐。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或刺激性食物,以及含有大量糖分的食物。 增加富含色氨酸的食物摄入,如鸡肉、鱼类、牛奶、豆类等,有助于促进睡眠。 5.治疗药物: 如果失眠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可以考虑使用一些药物来帮助改善睡眠。这些药物通常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按照正确的剂量和使用方法服用。 6.特殊人群: 儿童:对于儿童来说,应尽量避免使用药物治疗失眠,而是采用非药物方法,如调整生活方式和心理调节。如果失眠问题持续存在或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应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应咨询医生,因为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或婴儿有潜在的影响。 老年人:老年人可能更容易出现睡眠问题,应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和药物使用。一些药物可能会增加跌倒和其他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需要特别谨慎。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因此治疗方法可能会有所差异。如果你的失眠问题持续存在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的睡眠专家,以获得个性化的治疗建议。此外,定期的运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改善睡眠也非常重要。

    2025-09-30 10:35:30
  • 癫痫病是否遗传

    癫痫遗传情况分单基因遗传性癫痫(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等,遗传模式清晰)、多基因遗传性癫痫(受多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遗传度复杂),不同类型癫痫遗传倾向有差异,原发性癫痫遗传倾向更明显,有癫痫家族史人群生育前应遗传咨询,孕期避诱因,出生儿童有家族史要密切关注。 单基因遗传性癫痫 某些单基因遗传性癫痫具有明确的遗传方式。例如,儿童良性中央颞区癫痫是一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癫痫,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研究发现,其相关致病基因的突变会增加癫痫的发病风险。此类癫痫往往有较典型的临床发作表现,如儿童时期出现口面部抽搐等症状,且遗传模式相对清晰,家族中若有患者,家族成员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可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进行评估。 多基因遗传性癫痫 大多数癫痫属于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多基因遗传受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多个基因的微小变异可能共同影响癫痫的易感性,同时环境因素如孕期感染、新生儿窒息等也可能诱发具有遗传易感性个体的癫痫发作。多基因遗传性癫痫的遗传度相对复杂,家族中癫痫的发病呈现一定的聚集性,但不像单基因遗传病那样有非常明确的孟德尔遗传规律。例如,一个家庭中父母一方有癫痫,子女患癫痫的风险比普通人群有所增加,但具体发病与否还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 不同类型癫痫的遗传差异 不同类型的癫痫遗传倾向有所不同。全面性癫痫中的某些类型,如青少年肌阵挛癫痫,遗传相关性相对较高。而部分性癫痫中的一些类型,遗传因素的作用也存在差异。一般来说,原发性癫痫(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的癫痫)比症状性癫痫(由明确脑部病变等因素引起的癫痫)的遗传倾向更明显。但即使是有遗传倾向的癫痫,也不是绝对会遗传给后代,只是后代患病风险较一般人群升高。 对于有癫痫家族史的人群,在生育前应进行遗传咨询。医生会详细了解家族中癫痫患者的发病情况、遗传模式等信息,帮助评估后代患癫痫的风险。如果有基因检测的指征,可进行相关基因检测以更精准地评估遗传风险。同时,在孕期要注意避免一些可能诱发癫痫发作的环境因素,如避免感染、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等,以降低胎儿患癫痫的风险。对于已经出生的儿童,尤其是有癫痫家族史的儿童,要密切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如有异常发作表现应及时就医进行评估和诊断。

    2025-09-30 10:34:3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