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明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擅长:脑功能的监测和评估(包括脑电图、诱发电位、经颅超声多普勒、经颅二维彩色超声、有创颅内压监测等)、大面积脑梗塞、脑出血、严重颅内感染和癫痫持续状态等神经科危重疾病的诊治、微创手术治疗和亚低温脑保护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吴永明,男,副主任医师,科室副主任。目前主要从事神经科危重症监护方面的工作,在神经科危重患者的诊断、治疗方面有较高的临床水平,特别是在脑功能的监测和评估(包括脑电图、诱发电位、经颅超声多普勒、经颅二维彩色超声、有创颅内压监测等)、大面积脑梗塞、脑出血、严重颅内感染和癫痫持续状态等神经科危重疾病的诊治、微创手术治疗和亚低温脑保护治疗等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展开
个人擅长
脑功能的监测和评估(包括脑电图、诱发电位、经颅超声多普勒、经颅二维彩色超声、有创颅内压监测等)、大面积脑梗塞、脑出血、严重颅内感染和癫痫持续状态等神经科危重疾病的诊治、微创手术治疗和亚低温脑保护治疗。展开
  • 中风后腿脚恢复最快的方法

    中风是脑卒中的俗称,脑卒中后腿脚恢复没有最快的方法,只能通过对因治疗、对症治疗、中医治疗、康复治疗等治疗方式使腿脚恢复正常。 1.对因治疗 针对脑卒中进行治疗,患者可以使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片等药物抑制血小板聚集,以防病情进一步发展。 2.对症治疗 患者出现腿脚痉挛的情况时,应遵医嘱使用盐酸替扎尼定片、盐酸乙哌立松片等肌松药,改善患者肌肉痉挛的症状,防止损伤加重。 3.中医治疗 患者可以通过针灸的方式,促进脑组织功能恢复,从而恢复患者上、下运动神经元的支配和调节功能,局部进行穴位按摩可以提高患者体内尚未完全坏死的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促进病变区域和直肠神经突触传递,促进患者的腿脚逐渐恢复正常。 4.康复治疗 患者应在病情稳定后尽快离开床铺,进行站立训练、步行训练、肌力训练以及关节活动度训练等,促进其腿脚尽快恢复正常。

    2025-04-01 12:01:18
  • 脑血栓和脑梗死的区别是什么

    脑血栓和脑梗死的区别包括疾病定义不同、病因不同、症状不同等。 1、疾病定义不同 脑血栓是脑动脉局部血管自身病变继发血栓形成,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与闭塞,引起脑部局部血流减少、供血中断,最终使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造成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疾病。脑梗死则是因为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使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者软化的疾病。 2、病因不同 脑血栓的基本病因包括血管管壁病变、血液成分发生改变、血流动力学改变或者颈部动脉的血管畸形、直接外伤等。脑梗死主要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等因素有关。 3、症状不同 脑血栓的典型症状为单眼或双眼一过性黑矇、视物模糊、双眼向一侧凝视、头痛、呕吐、眩晕、一侧手脚麻木、肢体无力等。脑梗死的典型症状为意识障碍、四肢瘫痪、共济失调、失语、昏迷、发热等。

    2025-04-01 12:01:17
  • 治疗失眠最有效的药物

    治疗失眠的药物,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最有效的药物说法,但失眠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苯二氮卓类、非苯二氮卓类、抗抑郁药物、褪黑素受体激动剂等进行治疗。 1、苯二氮卓类 该类药物有助于入眠,并且保持患者处于熟睡状态,比如地西泮片、劳拉西泮片、艾司唑仑片等。 2、非苯二氮卓类 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可以帮助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情况,常见药物包括右佐匹克隆片、佐匹克隆片、扎来普隆胶囊等。 3、抗抑郁药物 失眠患者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镇静助眠的作用,常见药物包括盐酸阿米替林片、盐酸曲唑酮片、米氮平片等。 4、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对于治疗失眠的药物还可以遵医嘱选择褪黑素受体激动剂,比如阿戈美拉汀片、盐酸帕罗西汀片、酒石酸唑吡坦片等,可帮助缩短患者入睡时间,还可以延长睡眠时间。

    2025-04-01 12:01:16
  • 小手指麻木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小手指麻木可能与压迫时间长、神经根型颈椎病或糖尿病等因素有关。 1.压迫时间长 小手指被长时间压迫,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患者会出现小手指暂时性麻木的症状,解除压迫后手指麻木的症状会逐渐减轻。 2.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可能与神经根受到突出的椎间盘和骨赘压迫有关,长期伏案工作、劳累、受凉等因素也会诱发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会出现上肢放射性麻木,放射至小手指处可有小手指麻木的症状,还会伴有颈部疼痛、上肢沉重、握力减退等症状。 3.糖尿病 糖尿病可能与遗传因素、不良生活方式、自身免疫系统缺陷等因素有关,胰岛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利用障碍,导致机体无法吸收糖分,患者会出现饮水增多、食欲增加、尿量增多、体重下降等症状,长期可能会引起神经损伤,影响肢端感觉,从而出现手指感觉过敏、麻木、刺痛、灼热等症状,

    2025-04-01 12:01:16
  • 脑梗死的临床分期如何划分

    脑梗死的临床分期可以根据病程进行分期,可以分为超早期、早期、急性后期、恢复期、后遗症期。 1、超早期 指的是脑梗死发病后6小时内,患者因局部脑组织尚未完全形成梗死病灶,积极进行溶栓治疗通常预后良好。 2、早期 指的是脑梗死发病后的6-72小时,因局部脑组织持续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已逐渐出现坏死,应及时接受临床治疗,防止坏死病灶扩大。 3、急性后期 指脑梗死发病72小时至1周左右。患者应局部脑组织持续受累会吃出现脑水肿症状,及时接受治疗可以控制疾病进展,并提高疾病预后。 4、恢复期 指脑梗死发病后1周至6个月左右,患者脑水肿逐渐消退,各项生命体征趋于平稳。部分患者可存在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损害表现,需要进行康复治疗。 5、后遗症期 存在后遗症的患者需要进行运动、语言等康复训练,旨在提高生活质量。

    2025-04-01 12:01:1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