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明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擅长:脑功能的监测和评估(包括脑电图、诱发电位、经颅超声多普勒、经颅二维彩色超声、有创颅内压监测等)、大面积脑梗塞、脑出血、严重颅内感染和癫痫持续状态等神经科危重疾病的诊治、微创手术治疗和亚低温脑保护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吴永明,男,副主任医师,科室副主任。目前主要从事神经科危重症监护方面的工作,在神经科危重患者的诊断、治疗方面有较高的临床水平,特别是在脑功能的监测和评估(包括脑电图、诱发电位、经颅超声多普勒、经颅二维彩色超声、有创颅内压监测等)、大面积脑梗塞、脑出血、严重颅内感染和癫痫持续状态等神经科危重疾病的诊治、微创手术治疗和亚低温脑保护治疗等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展开
个人擅长
脑功能的监测和评估(包括脑电图、诱发电位、经颅超声多普勒、经颅二维彩色超声、有创颅内压监测等)、大面积脑梗塞、脑出血、严重颅内感染和癫痫持续状态等神经科危重疾病的诊治、微创手术治疗和亚低温脑保护治疗。展开
  • 睡不着怎么办如何快速睡眠

    如果经常被睡不着或难以入睡所困扰,可以尝试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创建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刺激性物质、进行放松活动、管理压力、避免午睡时间过长、注意饮食、限制电子设备的使用、建立睡前常规、考虑使用sleephygiene等方法。如果问题持续存在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建议咨询医生。 1.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 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使在周末也保持一致。这样可以帮助你的身体建立更好的睡眠习惯。 2.创建舒适的睡眠环境 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凉爽,使用舒适的床垫和枕头。避免在卧室使用电子设备,因为它们会发出蓝光,干扰睡眠。 3.避免刺激性物质 在晚上减少咖啡因、烟草和酒精的摄入,因为它们可能会影响你的睡眠质量。 4.进行放松活动 在睡前30分钟到1小时,选择一些放松的活动,如泡个热水澡、阅读书籍或听柔和的音乐,帮助减轻压力和放松身心。 5.管理压力 找到适合你的应对压力的方法,如冥想、深呼吸、瑜伽或运动。长期的压力可能会导致睡眠问题。 6.避免午睡时间过长 如果可能的话,尽量避免在下午或晚上午睡,以免影响晚上的睡眠。 7.注意饮食 避免在睡前吃过多或过少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或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消化和睡眠。 8.限制电子设备的使用 在睡前1-2小时尽量减少使用电子设备,尤其是在临近睡眠时间。 9.建立睡前常规 创建一个固定的睡前常规,如刷牙、洗脸、换上宽松的睡衣等,让身体和大脑知道该休息了。 10.考虑使用sleephygiene 如果你的睡眠问题持续存在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咨询医生或专业的睡眠专家可能会有所帮助。他们可以评估你的情况并提供更具体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某些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人或患有特定疾病的人,上述方法可能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或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此外,如果你的睡眠问题持续存在或严重影响到你的生活质量,建议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2025-09-30 09:59:16
  • 帮助睡眠的药

    助眠药物分苯二氮类(增强GABA抑制长期用易依赖老年人需防认知及跌倒)、非苯二氮类(依赖风险较低但个体反应有差异需遵医疗建议)、褪黑素受体激动剂(作用褪黑素受体调节节律适昼夜节律失调失眠孕妇哺乳期需医生评估);特殊人群中儿童优先非药物干预勿随意用药,老年人因肝肾功能减退需谨慎选低风险药防跌倒,孕妇哺乳期优先非药物方法必要时医生评估后谨慎用;非药物干预含保持规律作息、营造安静黑暗适宜温度环境且睡前不用电子设备、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放松技巧缓解压力焦虑。 一、助眠药物分类及特点 1.苯二氮类:通过增强γ-氨基丁酸(GABA)的抑制作用发挥镇静催眠效应,如地西泮等。但长期使用易产生依赖,老年人使用需警惕认知功能影响及跌倒风险。 2.非苯二氮类:例如佐匹克隆,相较苯二氮类依赖风险较低,但个体对药物反应存在差异,使用仍需遵循医疗建议。 3.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如雷美替胺,作用于褪黑素受体调节睡眠-觉醒周期,适用于昼夜节律失调所致失眠,孕妇、哺乳期女性使用需经医生评估风险。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改善睡眠,如建立规律作息、营造舒适睡眠环境等。儿童常规使用助眠药物证据不足,安全性待验证,应避免随意用药。 2.老年人:因肝肾功能减退致药物代谢减慢,使用助眠药物需谨慎选择低风险药物,密切监测嗜睡、头晕等不良反应,以防增加跌倒风险。 3.孕妇及哺乳期女性:助眠药物在孕期和哺乳期安全性证据有限,优先考虑非药物方法调整睡眠,必要时需医生严格评估后谨慎用药。 三、非药物干预补充 1.作息调整:保持规律作息,每日固定时间上床及起床,助力生物钟稳定。 2.环境营造:打造安静、黑暗且温度适宜的睡眠环境,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因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干扰睡眠。 3.心理调节: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放松技巧缓解压力与焦虑,长期心理压力是失眠重要诱因,良好心理状态利于改善睡眠。

    2025-09-30 09:58:28
  • 受损的神经能修复吗

    受损神经能否修复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神经损伤程度、时间、治疗方法和个体差异等。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药物、物理、康复训练等,新的治疗方法仍在研究中。 1.神经损伤的程度:如果神经只是受到轻微的损伤,例如神经纤维的断裂或部分损伤,那么神经有可能自我修复。身体会启动一系列的修复机制,包括细胞迁移、轴突生长和髓鞘形成等,以恢复神经的功能。 2.损伤的时间:神经损伤后的早期处理和治疗非常重要。如果神经损伤发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例如在数周或数月内,那么神经修复的机会可能更高。 3.治疗方法:针对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修复、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这些治疗方法的目的是减轻神经损伤的程度、促进神经再生和恢复神经功能。 4.个体差异: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神经恢复能力都有所不同。一些人可能更容易恢复神经功能,而对于其他人来说,神经修复可能更加困难。 需要注意的是,神经损伤的修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且恢复的程度也因人而异。在许多情况下,尽管神经可能会部分恢复功能,但完全恢复到损伤前的状态可能是困难的。 对于受损的神经,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怀疑有神经损伤,应尽快就医,进行详细的神经功能评估和诊断。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提供相应的康复建议。 此外,一些研究正在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策略,以促进神经损伤的修复。这些包括神经生长因子的应用、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然而,这些新的治疗方法仍处于研究阶段,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来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总之,受损的神经是否能修复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损伤的程度、时间、治疗方法和个体差异等。对于神经损伤的患者,积极的治疗和康复是非常重要的,以最大程度地恢复神经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如果对神经损伤或恢复有特定的问题,建议咨询专业的神经科医生或康复专家,以获取更详细和个性化的建议。

    2025-09-30 09:55:54
  • 得过脑梗一般几年复发

    脑梗复发时间因人而异,受多种因素影响,约1/3患者5年内复发,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控制不佳、不良生活方式、合并心房颤动或颈动脉狭窄等情况会影响复发时间,老年、女性及既往严重脑梗病史患者复发情况各有特点。 一般情况:约有1/3的脑梗患者会在5年内复发。如果患者本身存在高血压且血压控制不佳,收缩压长期高于140mmHg,那么复发风险会明显增加,复发时间可能会提前;若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血糖控制不稳定,糖化血红蛋白长期高于7%,也会加速血管病变,使复发几率升高,复发时间可能缩短至2-3年左右。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吸烟的脑梗患者,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损伤血管内皮,导致血管收缩、血脂升高,一般5年内复发几率较高;大量饮酒者,酒精会使血压升高、血脂紊乱,复发时间可能提前至3-4年;缺乏运动、长期高脂高糖饮食的患者,体重容易超标,引发肥胖,进一步加重血管负担,复发时间可能在3-5年区间内更靠近5年的上限。 基础疾病控制情况:对于合并心房颤动的脑梗患者,若未规范进行抗凝治疗,复发风险显著增高,可能在1-2年内就出现复发;有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若狭窄程度超过50%且未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复发时间也会提前,可能在2-4年左右。 特殊人群方面: 老年患者: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血管弹性差、修复能力弱,即使基础疾病控制较好,复发时间相对而言也可能比中青年人稍早,一般5年内复发风险始终存在,需要更密切监测和严格管理各项指标。 女性患者:绝经后的女性脑梗复发风险可能相对有所变化,若激素水平紊乱未得到良好调节,在相同基础疾病控制情况下,复发时间可能较绝经前有一定变化,需关注激素变化对血管的影响,加强复发预防。 有既往严重脑梗病史患者:既往脑梗面积大、病情重的患者,脑部神经功能受损严重,神经修复困难,复发几率更高,复发时间可能在1-3年内就有可能发生,需要格外严格防范。

    2025-09-30 09:54:59
  • 中老年人睡眠不好怎么办

    中老年人睡眠不好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可尝试以下方法改善:保持规律作息,创建舒适睡眠环境,避免摄入咖啡因,管理压力,调整饮食,适度运动,管理健康问题,建立睡前常规,限制白天睡眠。如问题持续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建议咨询医生。 中老年人睡眠不好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以下是一些建议来帮助改善睡眠: 1.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 创建一个安静、黑暗、凉爽和舒适的睡眠环境。 避免在晚上摄入咖啡因、烟草或大量液体。 睡前避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尤其是在临近睡眠时间。 2.管理压力和放松: 寻找适合自己的减压方法,如冥想、深呼吸、瑜伽或温和的运动。 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培养兴趣爱好,寻找放松的方式。 3.调整饮食: 避免晚餐过饱或过晚进食,尤其是油腻、辛辣或刺激性食物。 控制咖啡因和糖分的摄入,尤其是在下午和晚上。 增加富含镁、维生素B6和复合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绿叶蔬菜、坚果和全谷类食物。 4.适度运动: 定期进行适度的身体活动,但避免在临近睡眠时间进行剧烈运动。 白天的运动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休息。 5.管理健康问题: 如果存在任何健康问题,如疼痛、呼吸问题或睡眠呼吸暂停等,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睡眠,与医生讨论调整药物的可能性。 6.建立睡前常规: 进行放松的活动,如泡个热水澡、阅读或听柔和的音乐。 避免使用电子设备或进行紧张的活动。 7.限制白天睡眠: 尽量避免在白天长时间午睡或打瞌睡。 如果午睡,控制在30分钟以内。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睡眠需求和情况都不同,如果睡眠问题持续存在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的睡眠专家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建议。此外,对于某些特殊人群,如患有慢性疾病、服用药物或有特殊睡眠需求的人,可能需要更个性化的指导。

    2025-09-30 09:52:5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