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明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擅长:脑功能的监测和评估(包括脑电图、诱发电位、经颅超声多普勒、经颅二维彩色超声、有创颅内压监测等)、大面积脑梗塞、脑出血、严重颅内感染和癫痫持续状态等神经科危重疾病的诊治、微创手术治疗和亚低温脑保护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吴永明,男,副主任医师,科室副主任。目前主要从事神经科危重症监护方面的工作,在神经科危重患者的诊断、治疗方面有较高的临床水平,特别是在脑功能的监测和评估(包括脑电图、诱发电位、经颅超声多普勒、经颅二维彩色超声、有创颅内压监测等)、大面积脑梗塞、脑出血、严重颅内感染和癫痫持续状态等神经科危重疾病的诊治、微创手术治疗和亚低温脑保护治疗等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展开
个人擅长
脑功能的监测和评估(包括脑电图、诱发电位、经颅超声多普勒、经颅二维彩色超声、有创颅内压监测等)、大面积脑梗塞、脑出血、严重颅内感染和癫痫持续状态等神经科危重疾病的诊治、微创手术治疗和亚低温脑保护治疗。展开
  • 什么是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是单侧面部肌肉不自主阵发性抽搐的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根源多与面神经受异常血管压迫相关起始于眼轮匝肌后渐累及其他面部肌肉抽搐具阵发性情绪紧张疲劳焦虑等可加重睡眠时停止主要靠典型临床表现初步诊断结合神经系统检查并以磁共振成像为辅助诊断手段中老年人群相对多见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长期精神压力大作息不规律人群发病风险升高有面神经相关损伤病史或颅内血管异常等基础疾病者发病风险更高。 面肌痉挛是一种以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阵发性抽搐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根源多与面神经受到异常血管压迫相关,例如小脑前下动脉等血管发生迂曲、移位,对面神经根部形成压迫,进而引发神经冲动异常,导致所支配的面部肌肉出现不自主抽搐症状。 临床表现特点 起始部位:通常起始于眼轮匝肌,表现为单侧眼周肌肉不自主跳动,随后可逐渐向下累及同侧其他面部肌肉,如面颊部、口角等肌肉,呈现半侧面部肌肉阵发性抽搐状态。 发作规律:抽搐具有阵发性,间隔时间不定,在情绪紧张、疲劳、焦虑等情况下可使症状加重,而在睡眠时通常停止发作。病情初期抽搐程度较轻,持续时间短,随着病情进展,抽搐频率可能增加,持续时间延长,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面部表情、视物等日常功能。 诊断依据 主要依靠典型的临床表现进行初步诊断,同时需结合神经系统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影像学检查方面,磁共振成像(MRI)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可用于明确面神经是否存在血管压迫情况,从而与其他颅内病变(如肿瘤、囊肿等)导致的类似面部抽搐症状相鉴别。 人群相关因素 年龄与性别: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中老年人群相对多见,且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处于精神压力过大、作息不规律状态的人群,面肌痉挛的发病风险可能升高。 病史关联:有面神经相关损伤病史或存在颅内血管异常等基础疾病的人群,面肌痉挛的发病风险较一般人群更高。

    2025-09-30 09:52:08
  • 晚上睡觉经常醒来怎么回事

    经常晚上醒来可能与睡眠环境、生活方式、健康问题、心理因素、生物钟紊乱和药物副作用等有关,可通过调整睡眠环境、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管理健康问题、应对心理因素、调整生物钟、避免药物副作用等方法来改善睡眠。若频繁醒来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或伴有其他症状,建议咨询医生。 1.睡眠环境:噪音、温度不适、床铺不舒适等睡眠环境因素可能影响睡眠质量,导致容易醒来。 2.生活方式:睡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咖啡因或酒精摄入、晚餐过晚或过饱等生活方式因素可能干扰睡眠。 3.健康问题:某些健康问题可能导致睡眠中断,如疼痛、呼吸问题、消化问题、心血管疾病等。 4.心理因素: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可能影响睡眠,导致频繁醒来。 5.生物钟紊乱:不规律的作息时间、时差变化等可能打乱生物钟,导致难以入睡或频繁醒来。 6.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可能影响睡眠,导致醒来。 对于经常晚上醒来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善睡眠。 1.调整睡眠环境:保持安静、黑暗、凉爽和舒适的睡眠环境。 2.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在晚上使用电子设备,避免咖啡因和酒精摄入,晚餐适量,睡前放松。 3.管理健康问题:如果存在健康问题,及时就医治疗,以改善睡眠质量。 4.应对心理因素:通过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减轻压力和焦虑。 5.调整生物钟: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时差变化。 6.避免药物副作用:如果正在服用可能影响睡眠的药物,可以与医生沟通,寻求其他治疗方案。 如果频繁醒来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或者伴有其他症状,如白天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问题等,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的睡眠专家。他们可以进行详细的评估,确定具体原因,并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建议。此外,对于儿童和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的人,需要特别关注睡眠问题,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2025-09-30 09:51:32
  • 脑部手术后癫痫病可以彻底治愈吗

    脑部手术后癫痫病能否彻底治愈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手术相关因素(如病灶能否完整切除、手术对脑组织损伤程度)和患者自身因素(如年龄、病史长短、癫痫类型),部分患者可彻底治愈,但不是所有患者都能实现,需综合多种因素判断。 影响脑部手术后癫痫能否彻底治愈的因素 手术相关因素: 对于一些因明确脑部病灶(如肿瘤、血管畸形等)导致的癫痫,若手术能完整切除病灶,部分患者术后癫痫有彻底治愈的可能。例如,切除颞叶内侧癫痫病灶的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在术后癫痫不再发作。但如果病灶位置特殊,手术难以完全切除,那么彻底治愈的难度就会增大。 手术操作对脑组织的损伤程度也很关键,若手术造成较大范围的脑组织损伤,可能会增加癫痫复发的风险,影响彻底治愈的概率。 患者自身因素: 年龄:儿童患者脑部手术后癫痫的恢复情况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脑组织具有一定的可塑性,部分儿童患者在脑部手术后癫痫有更好的控制趋势,但也有儿童可能因自身脑发育等因素影响,癫痫难以彻底治愈。而成年人脑部手术后癫痫彻底治愈的概率相对儿童可能会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年龄不是决定能否彻底治愈的唯一因素,但会产生一定影响。 病史长短:病史较短的患者,脑部手术后癫痫彻底治愈的可能性相对更大。因为病史短意味着脑部异常放电的起始时间较短,脑组织受到的异常影响相对较小,手术干预后恢复的潜力可能更大。而病史较长的患者,脑部可能已经长期处于异常放电的状态,脑组织可能已经发生了一些适应性改变,彻底治愈的难度增加。 癫痫类型:不同类型的癫痫在脑部手术后的预后不同。例如,部分性癫痫中的某些类型在手术治疗后有较好的彻底治愈前景,而全身性癫痫等类型相对来说彻底治愈的难度可能更高。 总体而言,脑部手术后部分患者癫痫可以达到彻底治愈,但不是所有患者都能实现,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多种因素来判断。

    2025-09-30 09:48:31
  • 60多岁脑萎缩正常吗

    60多岁脑萎缩有正常与异常之分,正常是生理性退变,无明显症状,异常则程度重且有临床症状如认知、运动障碍等,由多种病因致,生理性的注意健康生活方式,病理性的要寻因治疗及对症支持,该年龄段人群需定期体检。 正常情况:随着年龄增长,人体会出现生理性退变,脑萎缩也可能是正常的衰老表现。一般来说,在影像学上可见脑沟、脑裂轻度增宽,脑室轻度扩大等,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加,脑组织会有一定程度的萎缩,就像其他器官会有老化一样,属于自然的生理过程。 异常情况:如果脑萎缩程度较重,且患者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如认知功能减退(表现为记忆力下降、计算力减退、理解判断力下降等)、运动障碍(如行走不稳、肢体僵硬等),则可能是病理性脑萎缩。病理性脑萎缩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等),会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起脑组织萎缩;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等)也会导致进行性的脑萎缩和认知功能进行性下降;还有某些遗传性疾病、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等)、严重的颅脑外伤等也可能导致病理性脑萎缩。 对于60多岁出现脑萎缩的人群,如果是生理性脑萎缩且无症状,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但需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等)、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戒烟限酒等,以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延缓衰老进程。如果是病理性脑萎缩,需要积极寻找病因,并针对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同时针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认知功能减退的患者可以在医生评估后考虑使用一些改善认知的药物等,但具体治疗需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同时,60多岁的人群要定期进行体检,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头颅影像学检查等,以便及时发现脑萎缩的变化情况。

    2025-09-30 09:47:53
  • 人的大脑记忆力在什么时期最佳

    儿童期3至12岁左右大脑快速发育海马体等脑区持续发展靠丰富环境刺激促记忆提升,青少年期12至18岁神经纤维髓鞘化逐步完成理解性逻辑记忆突出是提升巩固关键期,成年期20至40岁早期功能相对稳定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可维持较好记忆,老年期40岁后有生理性衰退通过认知训练等可延缓且个体差异与日常维护相关。 一、儿童期记忆力特点及最佳情况 3~12岁左右为儿童期,此阶段大脑处于快速发育进程,与记忆密切关联的海马体等脑区持续发展。儿童通过接触丰富多样的环境刺激,如学习语言、认识各类事物等,记忆力处于快速积累与发展阶段。因大脑神经可塑性强,对新信息的编码与存储效率较高,是记忆力发展的重要基础时期,此阶段充足的感官刺激与适度学习能有效促进记忆力提升。 二、青少年期记忆力表现 12~18岁为青少年期,青少年大脑的神经纤维髓鞘化逐步完成,认知功能进一步完善。此时期在理解性记忆、逻辑记忆方面表现突出,能够较好掌握复杂知识体系。由于该阶段学习任务重且大脑仍具较强可塑性,是记忆力提升与巩固的关键时期,合理的学习规划及知识输入可强化记忆力。 三、成年期记忆力状况 20~40岁为成年期,成年早期大脑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若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睡眠、均衡饮食及适度用脑等良好生活方式,记忆力可维持较好水平。此阶段在经验积累基础上,能将知识系统整合记忆,于工作学习中展现稳定且高效的记忆能力。 四、老年期记忆力变化及维持 40岁以后逐渐出现生理性衰退,大脑海马体体积缩小、神经递质分泌变化等会影响记忆力。但通过积极开展认知训练(如拼图、学习新语言等)、保持社交活动、保证充足睡眠和合理饮食等,可延缓记忆力衰退速度。部分老年人仍能保持较好记忆功能,个体差异与日常维护情况密切相关,良好的生活维护可显著改善老年期记忆力状况。

    2025-09-30 09:47:0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