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明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擅长:脑功能的监测和评估(包括脑电图、诱发电位、经颅超声多普勒、经颅二维彩色超声、有创颅内压监测等)、大面积脑梗塞、脑出血、严重颅内感染和癫痫持续状态等神经科危重疾病的诊治、微创手术治疗和亚低温脑保护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吴永明,男,副主任医师,科室副主任。目前主要从事神经科危重症监护方面的工作,在神经科危重患者的诊断、治疗方面有较高的临床水平,特别是在脑功能的监测和评估(包括脑电图、诱发电位、经颅超声多普勒、经颅二维彩色超声、有创颅内压监测等)、大面积脑梗塞、脑出血、严重颅内感染和癫痫持续状态等神经科危重疾病的诊治、微创手术治疗和亚低温脑保护治疗等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展开
个人擅长
脑功能的监测和评估(包括脑电图、诱发电位、经颅超声多普勒、经颅二维彩色超声、有创颅内压监测等)、大面积脑梗塞、脑出血、严重颅内感染和癫痫持续状态等神经科危重疾病的诊治、微创手术治疗和亚低温脑保护治疗。展开
  • 睡眠不足导致头晕应如何缓解

    保障睡眠需依据自身年龄精准保障时长并维持规律作息,精心营造安静黑暗且温度适宜的卧室环境,睡前避免摄入咖啡因尼古丁及大量进食,可适量饮温牛奶,白天开展适度有氧运动且避免临近睡眠剧烈运动,若睡眠不足致头晕长期未缓解或伴头痛加剧、视力模糊、肢体无力等严重症状需就医,儿童要保障睡眠助力生长发育,孕妇宜用侧卧位改善睡眠,老年人要留意睡眠环境安全并依自身特点调整作息,睡眠问题突出需谨慎评估寻专业指导。 一、保证充足睡眠 1.1依据自身年龄精准保障睡眠时间,成年人一般需7~9小时睡眠,儿童与青少年因生长发育需求,睡眠时间更长,儿童可能10~14小时,青少年8~10小时,需维持规律作息,每日尽量于固定时间上床及起床,杜绝熬夜与昼夜颠倒情况。 二、调整生活方式 1.2精心营造优良睡眠环境,确保卧室安静、黑暗且温度适宜,可借助遮光窗帘、耳塞等辅助器具来优化环境。 三、饮食调节 1.3睡前避免摄入咖啡因、尼古丁,且不宜大量进食晚餐,可在睡前适量饮用温牛奶等有助于睡眠的饮品,但需留意个体差异。 四、适度运动 1.4于白天开展适度有氧运动,像散步、慢跑等,然而要避免临近睡眠时间进行剧烈运动。 五、就医情形 1.5若睡眠不足引发的头晕长期未缓解,或伴随头痛加剧、视力模糊、肢体无力等严重症状,需及时就医以排查其他疾病因素。 特殊人群提示:儿童需着重保障充足睡眠以助力生长发育;孕妇宜采用侧卧位等舒适睡姿来改善睡眠;老年人要留意睡眠环境安全,依据自身睡眠特点合理调整作息,若睡眠问题突出应谨慎评估并寻求专业指导。

    2025-09-30 09:29:26
  • 如何制作让人昏睡的药呢

    制作昏睡药物是不道德且非法的行为,可能会对他人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我不能提供相关帮助。如果您或身边的人有睡眠问题,建议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方法来改善睡眠,如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刺激性物质、进行放松活动、管理压力和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等。如果睡眠问题持续存在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建议咨询专业的医生或睡眠专家。 昏睡药物通常是指具有镇静、催眠或麻醉作用的药物,这些药物在医疗领域中被严格监管和使用,只能在特定的医疗环境下,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处方。 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有睡眠问题,我建议您采取以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方法来改善睡眠: 1.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2.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凉爽,选择舒适的床垫和枕头。 3.避免刺激性物质:减少咖啡因、烟草和酒精的摄入,避免在晚上过度使用电子设备。 4.进行放松活动:在睡前进行放松的活动,如泡热水澡、阅读或听柔和的音乐。 5.管理压力:通过运动、冥想、深呼吸等方式来减轻压力。 6.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避免在床上进行与睡眠无关的活动,如看电视或使用手机。 如果您的睡眠问题持续存在或严重影响您的生活质量,建议咨询专业的医生或睡眠专家。他们可以评估您的情况,并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总之,我们应该尊重法律和道德准则,不从事任何有害他人的行为。如果您有其他关于健康和医疗的问题,我将很愿意为您提供帮助。

    2025-09-30 09:28:09
  • 轻微脑梗要不要紧

    轻微脑梗严重性需综合多方面考量,其有特定临床表现,相关检查可辅助诊断,治疗要依具体情况并控制基础病,预防需从生活方式及特殊人群等多方面着手,包括戒烟限酒、合理饮食、运动、控基础病、定期体检等。 轻微脑梗的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 临床表现:患者可能出现单侧肢体的轻度麻木、无力,比如拿东西时感觉拿不稳;有的会有短暂的言语不清,说话稍不流利;也可能出现一过性的视物模糊等。这些症状往往是短暂出现又可自行缓解,但这并不意味着病情不严重,因为它是脑部血管异常的信号。 相关检查:头颅CT是初步筛查的常用方法,可发现早期较小的梗死病灶;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对脑梗死的检出更为敏感,能更早发现轻微的梗死灶;脑血管造影检查可以明确脑部血管的形态、是否存在狭窄、阻塞等情况,有助于寻找脑梗的病因,对于判断轻微脑梗的严重程度和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意义。 轻微脑梗的治疗与预防 治疗:一般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使用改善脑循环的药物等,但具体药物使用需遵循专业医生指导。同时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等。 预防:生活方式上要戒烟限酒,合理饮食,减少高脂、高糖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摄入,适量运动,保持健康体重。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严格遵循医嘱控制病情,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脑血管状态等。对于特殊人群,老年患者要注意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避免突然改变体位等引发脑部血流变化;年轻患者若有血管畸形等问题,要避免剧烈运动等可能诱发血管意外的行为。

    2025-09-30 09:27:34
  • 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

    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部位是基底节区,尤以壳核出血多见,其与基底节区解剖及高血压致血管病变破裂有关,不同年龄段、性别有一定相关情况,不良生活方式及长期高血压未规律治疗等会增加风险。 一、基底节区解剖及出血机制 基底节区是大脑中动脉深穿支血管容易发生破裂的区域,大脑中动脉的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呈直角发出,承受较高的血流压力,当高血压时,此处血管壁易发生玻璃样变等病变,进而导致破裂出血。 二、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相关情况 成年人:高血压是导致基底节区脑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中年及以上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的人群更易发生。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高血压对血管的损害更明显,基底节区出血的风险相对更高,且老年人出血后恢复相对更慢,并发症可能更多。 三、性别因素的影响 男性和女性在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生部位上并无明显的性别差异,但男性高血压患病率相对可能略高一些,所以男性发生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总体风险可能相对稍高,但这主要是基于高血压患病情况的差异,而非性别本身直接导致出血部位的不同。 四、生活方式与发病关系 长期高盐饮食、大量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高血压病情,从而增加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发生几率。例如长期高盐饮食会使血压难以控制,促使血管病变进展,增加血管破裂风险。 五、病史相关 有长期高血压病史且未规律治疗、血压波动较大的患者,基底节区脑出血的风险显著增加。如果患者同时合并糖尿病等其他基础疾病,会进一步加重血管病变,使得基底节区血管更易破裂出血。

    2025-09-30 09:26:43
  • 舌咽神经痛症状有哪些

    舌咽神经痛症状包括疼痛特点和伴随症状,疼痛特点有疼痛部位在咽喉等特殊局限区域、性质尖锐突发突止且持续短、吞咽等动作可诱发;伴随症状有发作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及间歇期咽部不适。 疼痛部位:主要位于咽喉、扁桃体、舌根及耳道深部等区域,疼痛部位较为特殊且局限,多见于一侧,比如患者可能仅一侧的咽喉部出现刺痛、刀割样或电击样疼痛。成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男性和女性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发病后疼痛表现并无本质不同。对于有相关病史的人群,如曾有头部外伤史等,发生舌咽神经痛时疼痛特点与无病史人群相似,但需结合病史进一步排查病因。 疼痛性质:疼痛性质尖锐,呈突发突止的特点,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较短,数秒至数十秒不等。例如有的患者可能每次疼痛发作仅持续几秒钟就突然缓解,但间隔一段时间后又会再次发作。 诱发因素:吞咽、说话、咳嗽、打哈欠等动作都可能诱发疼痛。比如患者在吞咽食物时,食物经过咽喉部就可能触发疼痛发作;说话过多时也容易引发疼痛。 伴随症状: 自主神经症状:发作时可能伴有面色潮红、出汗、流泪、流涎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当疼痛发作时,患者面部可能泛红,同时出汗增多,眼睛流泪,口腔唾液分泌增加等。儿童患者出现自主神经症状时可能表现相对不太典型,但也可能有类似的面色改变等情况。 咽部不适:患者在疼痛发作间歇期可能仍有咽部不适感,感觉咽喉部有异物感等。这种咽部不适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比如进食时会因为担心诱发疼痛而有所顾虑。

    2025-09-30 09:25:4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