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泉

山东省立医院

擅长:1、颈腰椎病活血去痛保养计划。 2、中老年人膝骨关节炎保养计划。 3、风湿疾病祛风除湿保养计划。 4、心脑血管疾病养脑护心保养计划。 5、肿瘤患者扶正祛邪保养计划。 6、虚损性疾病气血双补保养计划。 7、女性卵巢早衰保养计划。 8、儿童过敏体质、虚弱体质保养计划。 9、开展热敷包、药熨包、药浴包、足浴包、保健茶饮、健康枕等相关适用于家庭的保健产品研制。 10、开展针对骨关节炎、颈腰椎病、骨折、骨刺等慢性病的传统膏药研制。 11、开展三伏贴、三九贴的研制推广。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海泉,男,主任医师,教授,山东省知名中医,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临床康复》特邀编委,《人民日报-健康时报》特邀健康专家。1968年7月出生。具有扎实的中西医理论功底、先进的人性化医学理念和创新性思维模式,独创“三维顺势牵引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良好疗效,发明康复运动疗法有效控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其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均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对颈椎病、寰枢关节半脱位、肩周炎、膝关节炎等病症治疗效果显著。现承担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各一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山东省医学科技应用成果奖三等奖一项,获国家专利10项,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出版著作10余部。展开
个人擅长
1、颈腰椎病活血去痛保养计划。 2、中老年人膝骨关节炎保养计划。 3、风湿疾病祛风除湿保养计划。 4、心脑血管疾病养脑护心保养计划。 5、肿瘤患者扶正祛邪保养计划。 6、虚损性疾病气血双补保养计划。 7、女性卵巢早衰保养计划。 8、儿童过敏体质、虚弱体质保养计划。 9、开展热敷包、药熨包、药浴包、足浴包、保健茶饮、健康枕等相关适用于家庭的保健产品研制。 10、开展针对骨关节炎、颈腰椎病、骨折、骨刺等慢性病的传统膏药研制。 11、开展三伏贴、三九贴的研制推广。展开
  • 脾不好吃什么食物调理?

    脾不好的时候可以多吃开脾醒胃的食物,比如板栗、山药、牛肚、桂鱼、葡萄、红枣、马铃薯、香菇、胡萝卜、鸡肉、牛肉、莲藕、粳米、锅巴等,其次还可以将山药、莲子肉、扁豆等食物做成山药饭食用。脾不好的人单靠饮食来调理的效果较差,可以遵医嘱服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或者参苓白术散加减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应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晚上最好在十点之前睡眠,避免熬夜。

    2025-03-29 16:18:51
  • 喝黄芪有什么好处

    黄芪对机体多系统有重要作用,能调节免疫系统增强免疫功能,对心血管系统有双向调节血压、保护心脏功能的益处,有一定利尿消肿的泌尿系统影响,可调节消化系统功能,还具有抗氧化作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因自身状况不同饮用黄芪需注意适量或遵医嘱等情况。 一、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黄芪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多糖类物质等。研究表明,黄芪多糖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可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它可以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例如能够促使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提高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免疫系统功能不同,老年人由于免疫系统功能逐渐衰退,适当饮用黄芪可能有助于改善免疫功能;对于儿童,如果存在免疫力相对较弱的情况,在合理的情况下饮用黄芪也可能对免疫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需谨慎把控量等因素。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益处 1.对血压的调节:黄芪具有双向调节血压的作用。其所含成分可以通过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等机制来实现。对于高血压患者,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若符合相应的证候特点,适当饮用黄芪可能有助于辅助调节血压,但不能替代正规的降压药物治疗。而对于低血压人群,黄芪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血压,但也需要根据个体情况来判断是否适用。不同性别在血压调节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但黄芪对血压的调节主要基于其药理作用本身,与性别关联不是主要的决定因素,主要还是看机体的整体状态。 2.对心脏功能的保护:黄芪能够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人群,比如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适当饮用黄芪可能对心脏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同样不能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在生活方式方面,如果本身有心血管疾病风险,如长期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等,饮用黄芪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会更好地维护心血管健康。 三、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黄芪具有一定的利尿消肿作用。其成分可以影响肾脏的血流动力学等。对于一些因体质因素导致的水肿情况,如中医辨证属于气虚水湿内停的人群,饮用黄芪可能有一定的消肿效果。不同年龄的人群,肾脏功能有所不同,老年人肾脏功能相对减弱,饮用黄芪时需注意适量,儿童泌尿系统还在发育阶段,一般不建议随意饮用黄芪来达到利尿等目的,除非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 四、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黄芪可以调节胃肠道的功能,促进胃肠蠕动等。对于一些脾胃虚弱的人群,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佳等情况,饮用黄芪可能有助于改善脾胃功能。不同性别在脾胃功能方面可能因生活习惯等有所不同,但黄芪对脾胃的调节主要是基于其对脾胃气血的补充等作用。比如女性如果因为日常饮食不规律等导致脾胃虚弱,适当饮用黄芪可能有一定帮助;男性如果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如过度饮酒等损伤脾胃,也可能从饮用黄芪中受益,但都需要适度。 五、抗氧化作用 黄芪中含有抗氧化成分,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机体的损伤。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氧化应激水平会逐渐升高,饮用黄芪有助于对抗这种氧化损伤,对于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都有一定的潜在益处,但具体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吸烟、熬夜等会加剧氧化应激,此时饮用黄芪配合改善生活方式可能会更好地发挥抗氧化作用。

    2025-09-25 13:09:37
  • 肚脐下面到小腹胖是不是湿气太重

    肚脐下面到小腹胖可能与湿气重有关但非绝对,中医认为湿气重致脾运化失常致水湿内停可致小腹胖,现代医学看还受遗传、饮食、运动、内分泌等因素影响,可通过观察伴随症状、结合生活方式鉴别,不同人群应对措施不同,怀疑疾病致异常小腹胖需及时就医检查。 一、从中医角度分析湿气重导致小腹胖的机制 中医理论中,脾主运化,若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水湿就会在体内停滞。脾的功能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长期处于潮湿环境、过度食用生冷油腻食物等。当湿气困脾时,脾不能正常将水液运输代谢,水湿积聚,可能会在腹部尤其是小腹部位表现为脂肪堆积。例如,《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脾与水湿代谢以及人体肥胖关系的相关论述,指出脾失健运与肥胖有密切联系,其中小腹部位的肥胖与湿气困脾导致的水湿内停关系较为密切。 二、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其他导致小腹胖的因素 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腹部肥胖的遗传倾向,那么个体发生肚脐下面到小腹胖的概率会增加。不同的基因可能影响脂肪的分布,有些人的基因使得脂肪更容易在腹部堆积。 饮食因素:长期高热量、高油、高糖饮食,如过多摄入油炸食品、甜品、饮料等,多余的热量会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而腹部是容易堆积脂肪的部位之一。例如,研究表明,高糖饮食会影响人体的代谢调节,导致胰岛素抵抗等情况,进而促进腹部脂肪的合成与堆积。 运动因素:长期缺乏运动,身体的新陈代谢率降低,脂肪消耗减少,脂肪就容易在腹部堆积。尤其是长期久坐的人群,腹部肌肉得不到有效锻炼,更容易出现小腹肥胖的情况。 内分泌因素:女性在生理期、孕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可能导致腹部脂肪堆积。例如,女性在孕期,为了适应胎儿的生长发育,体内激素会促使脂肪在腹部囤积;更年期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代谢率降低,也容易出现小腹肥胖。 三、鉴别肚脐下面到小腹胖是否由湿气重引起的方法 观察伴随症状:湿气重的人除了小腹胖,可能还伴有身体沉重、乏力、舌苔厚腻、大便黏腻不爽等症状。但如果是其他因素导致的小腹胖,可能伴随的症状不同。比如饮食因素导致的小腹胖,可能没有明显的舌苔厚腻等湿气重表现;遗传因素导致的小腹胖,可能没有明显的身体沉重等湿气重相关症状。 结合生活方式分析:回顾自己的生活环境、饮食、运动等情况。如果长期处于潮湿环境、饮食偏生冷油腻、运动较少,那么小腹胖与湿气重相关的可能性较大;如果是有明显的遗传倾向、长期高热量饮食但运动较多等情况,则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导致小腹胖的可能。 对于不同人群,如儿童、成年人、老年人,以及男性和女性,在面对肚脐下面到小腹胖的情况时,应对措施有所不同。儿童应注重培养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避免过度摄入高热量食物,鼓励多参加户外活动;成年人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老年人则要注意在运动时避免剧烈运动,可选择散步等温和的运动方式,同时在饮食上要清淡易消化。对于有内分泌疾病等特殊病史的人群,需要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前提下,综合考虑腹部肥胖的原因来采取相应措施。如果怀疑是疾病导致的异常小腹胖,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激素水平检测、代谢相关检查等,以明确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或干预措施。

    2025-09-25 13:09:26
  • 脾胃虚寒怎么治

    脾胃虚寒可通过中医辨证论治、针灸推拿、饮食调理、生活方式调整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来应对。中医辨证论治分证型用药;针灸选特定穴位补法针刺,推拿可揉中脘、摩腹;饮食宜温性健脾食物,忌生冷寒凉,规律饮食;生活要保暖、适度运动;儿童重非药物干预,老人注意保暖、适度运动与正规治疗,女性经期保暖、饮食适量、保持心情舒畅。 一、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认为脾胃虚寒多因饮食不节、过食生冷、禀赋不足等导致脾胃阳气虚衰,阴寒内盛。可根据具体证型进行辨证论治,如脾胃虚寒兼气滞者,可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若兼痰湿者,可选用理中汤合二陈汤等。 二、针灸推拿疗法 1.针灸:可选取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等穴位进行针灸。中脘是胃之募穴,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脾俞、胃俞是脾、胃的背俞穴,针刺这些穴位能起到温中散寒、健脾和胃的作用。一般采用补法,留针一段时间,具体穴位选择和针刺手法需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操作。 2.推拿:患者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腹部推拿,如揉中脘、摩腹等。揉中脘能调节脾胃功能,摩腹可促进胃肠蠕动,起到温阳散寒、调理脾胃的效果。儿童进行推拿时要注意力度适中,由专业儿科推拿医师操作更为安全。 三、饮食调理 1.食物选择:宜食用性温味甘辛,具有健脾补气、温暖肠胃及祛寒作用的食物,如羊肉、鸡肉、牛肚、猪肚、链鱼、草鱼、荔枝、辣椒、韭菜、茴香莱、芥菜、肉桂、干姜、生姜、花椒、胡椒、小茴香、白蔻、红糖等。例如,每天可适当喝些羊肉汤,羊肉性温,能温中补虚。 2.饮食禁忌:应避免食用生冷寒凉食物,如冷饮、生鱼片、苦瓜、黄瓜、冬瓜、芹菜、菠菜等,这些食物会加重脾胃虚寒的症状。同时,要注意饮食规律,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四、生活方式调整 1.保暖:尤其要注意腹部、背部及足部的保暖。腹部受寒会加重脾胃虚寒,可适当增添衣物,夜间睡眠时盖好被子。背部保暖有助于抵御外寒侵袭,足部保暖可通过睡前用温水泡脚等方式,因为脚是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的起点和终点,足部温暖利于气血运行,改善脾胃虚寒状况。 2.适度运动: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能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脾胃功能,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适中,避免过度劳累。老年人运动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儿童运动则要保证安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身体不适。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脾胃虚寒多与饮食不节、先天脾胃功能较弱有关。在治疗时,非药物干预更为重要,如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过多零食、冷饮等。可通过推拿等温和的方法进行调理,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和脾胃功能的恢复。 2.老年人:老年人脾胃功能本身较弱,更容易出现脾胃虚寒。在生活方式调整上,要特别注意保暖,运动要适度。饮食上要选择容易消化吸收且温热的食物。在进行针灸推拿等治疗时,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确保安全有效。 3.女性:女性脾胃虚寒可能与月经、生育等因素有关。在月经期间要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寒加重脾胃虚寒。在饮食上可适当食用一些温补的食物,如红枣、桂圆等,但要注意适量,避免引起上火等不适。同时,要保持心情舒畅,因为情绪不佳也会影响脾胃功能。

    2025-09-25 13:06:58
  • 红糖水姜片葱白能治发烧吗

    红糖水姜片葱白对发烧无直接退烧治疗作用,发烧正确处理包括体温监测、物理降温及及时就医,特殊人群发烧各有注意事项,儿童避免酒精擦浴、谨慎用药等,老年人关注精神状态、谨慎用药,孕妇发烧先物理降温,超38℃不退及时就医。 一、红糖水姜片葱白对发烧的作用机制及科学依据 (一)红糖水的作用 红糖水主要成分是蔗糖,人体摄入后可快速补充能量。从能量代谢角度看,发烧时身体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增加,适量饮用红糖水能为机体补充一定能量,但这对退烧并无直接的治疗作用。目前没有科学研究表明红糖水能通过特定机制降低体温。 (二)姜片的作用 生姜中含有的某些成分具有一定的辛辣刺激性,可能会让人体有发热的感觉,但这并非针对发烧的治疗。从现代医学角度,并没有证据显示姜片能通过调节体温调节中枢等机制来降低已升高的体温。 (三)葱白的作用 葱白主要含有一些挥发性物质等,同样没有科学依据证实葱白能直接作用于人体的体温调节系统来改善发烧状况。目前没有临床研究或科学文献表明葱白可以起到退烧的治疗作用。 二、发烧的正确处理方式 (一)体温监测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体温监测频率有所不同。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烧时需更密切监测,可每隔1-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成人可每隔2-4小时测量一次。通过体温监测能了解体温变化趋势,比如儿童若体温持续高于38.5℃且伴有精神萎靡等情况,需及时处理。 (二)物理降温 对于年龄稍大的儿童和成人,可采用温水擦浴的方式,用32-34℃的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每次擦浴时间10-15分钟左右。 儿童还可使用退热贴,将退热贴贴在额头等部位,利用凝胶中水分的蒸发起到降温作用,但退热贴的降温效果相对较温和。 (三)及时就医情况 当发烧伴有以下情况时需及时就医:儿童发烧持续超过3天且体温反复不退;成人发烧体温超过39℃,且伴有剧烈头痛、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出现发烧症状等。例如有糖尿病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烧,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控制难度,需要及时就医进行全面评估和治疗。 三、特殊人群发烧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体温调节能力差,发烧时要避免使用酒精擦浴,因为儿童皮肤薄嫩,酒精容易通过皮肤吸收导致酒精中毒等不良反应。同时,儿童用药需谨慎,优先选择儿童专用的退热药物剂型,如儿童退热栓剂等,但使用前需咨询医生。另外,儿童发烧时要注意穿着合适,不宜过度包裹,要保持皮肤的散热。 (二)老年人 老年人发烧可能是多种复杂疾病引起,如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老年人发烧时要密切关注其精神状态,因为老年人对发烧的耐受能力较差,可能体温不是很高但却出现精神萎靡、意识模糊等情况。同时,老年人用药要考虑其肝肾功能减退的情况,用药需更加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避免自行用药导致不良反应。 (三)孕妇 孕妇发烧要特别谨慎,因为某些退烧药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孕妇发烧时首先采用物理降温等温和方式处理,如体温超过38℃且持续不退,需及时就医,由医生根据孕妇具体情况选择安全的治疗方案,医生会综合考虑孕妇和胎儿的情况来进行评估和治疗。

    2025-09-25 13:05:4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