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泉

山东省立医院

擅长:1、颈腰椎病活血去痛保养计划。 2、中老年人膝骨关节炎保养计划。 3、风湿疾病祛风除湿保养计划。 4、心脑血管疾病养脑护心保养计划。 5、肿瘤患者扶正祛邪保养计划。 6、虚损性疾病气血双补保养计划。 7、女性卵巢早衰保养计划。 8、儿童过敏体质、虚弱体质保养计划。 9、开展热敷包、药熨包、药浴包、足浴包、保健茶饮、健康枕等相关适用于家庭的保健产品研制。 10、开展针对骨关节炎、颈腰椎病、骨折、骨刺等慢性病的传统膏药研制。 11、开展三伏贴、三九贴的研制推广。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海泉,男,主任医师,教授,山东省知名中医,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临床康复》特邀编委,《人民日报-健康时报》特邀健康专家。1968年7月出生。具有扎实的中西医理论功底、先进的人性化医学理念和创新性思维模式,独创“三维顺势牵引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良好疗效,发明康复运动疗法有效控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其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均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对颈椎病、寰枢关节半脱位、肩周炎、膝关节炎等病症治疗效果显著。现承担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各一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山东省医学科技应用成果奖三等奖一项,获国家专利10项,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出版著作10余部。展开
个人擅长
1、颈腰椎病活血去痛保养计划。 2、中老年人膝骨关节炎保养计划。 3、风湿疾病祛风除湿保养计划。 4、心脑血管疾病养脑护心保养计划。 5、肿瘤患者扶正祛邪保养计划。 6、虚损性疾病气血双补保养计划。 7、女性卵巢早衰保养计划。 8、儿童过敏体质、虚弱体质保养计划。 9、开展热敷包、药熨包、药浴包、足浴包、保健茶饮、健康枕等相关适用于家庭的保健产品研制。 10、开展针对骨关节炎、颈腰椎病、骨折、骨刺等慢性病的传统膏药研制。 11、开展三伏贴、三九贴的研制推广。展开
  • 气血不足头晕有两个月了怎么办

    气血不足头晕持续两个月需明确可能原因,从中医和西医角度排查。可通过饮食调理(多吃含铁、蛋白质、补气血食物)、生活方式调整(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改善,不同人群有特殊注意事项,若非药物干预无效需及时就医做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并治疗。 一、明确气血不足头晕的可能原因 气血不足头晕持续两个月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从中医角度看,可能是长期饮食不节,如挑食、节食等导致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气血生化无源;或因情志不遂,长期忧思恼怒,影响肝脏疏泄功能,进而影响气血生成与运行;也可能是久病不愈,耗伤气血等。从西医角度,需排除一些器质性疾病,比如贫血(包括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低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都可能导致头晕且伴有气血不足的表现。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一)饮食调理 1.富含铁的食物:多吃如动物肝脏(猪肝、鸡肝等)、瘦肉、豆类(红豆、黑豆等)、绿叶蔬菜(菠菜等),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对于改善贫血相关的气血不足有帮助。例如每100克猪肝中含铁量较高,能为身体补充铁元素,促进气血生成。 2.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像鸡蛋、牛奶、鱼肉等,蛋白质是身体重要组成部分,是气血生成的物质基础。鸡蛋富含优质蛋白质,每天可适当食用1-2个;鱼肉富含易吸收的蛋白质,且脂肪含量相对较低。 3.补气血的食物:可以多吃红枣、桂圆、黑芝麻等,红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桂圆能补益心脾、养血安神;黑芝麻有补肝肾、益精血的作用。 (二)生活方式调整 1.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每晚尽量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和气血的恢复。成年人长期熬夜会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进而影响气血生成。 2.适度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散步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每周可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太极拳则能调和气血,通过舒缓的动作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运动强度应适中。 三、针对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气血不足头晕需特别注意,首先要排查是否是营养不良导致。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若出现头晕且气血不足,要保证其饮食均衡,不挑食不偏食,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如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同时要避免儿童过度玩耍劳累,保证充足睡眠,因为儿童身体各器官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气血生成相对较弱。 (二)孕妇 孕妇出现气血不足头晕要尤为重视。孕妇需要为自身和胎儿提供营养,若气血不足可能影响胎儿发育。饮食上要增加营养摄入,多吃富含铁、蛋白质的食物,同时要定期产检,排查是否有妊娠期贫血等问题。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因为孕妇身体负担较重,容易出现气血不足的情况。 (三)老年人 老年人气血不足头晕可能与身体机能衰退有关。老年人消化功能减弱,饮食上要选择易消化且富含营养的食物。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补气血食物的摄入,同时要关注是否有慢性疾病影响气血,如心血管疾病可能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加重头晕。要定期体检,监测身体状况,生活中行动要缓慢,防止因头晕导致摔倒等意外发生。 四、及时就医评估 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非药物干预,头晕等气血不足的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的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压、心电图、头颅CT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若是贫血引起,会根据具体类型进行相应治疗;若是其他器质性疾病导致,则会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2025-10-13 13:32:04
  • 长时间肾虚会肾衰竭吗

    中医肾虚不等同于西医肾衰竭,但长时间肾虚相关因素若未控可能增肾衰竭风险。中医肾虚涉多功能失调,西医肾有重要生理功能,肾虚持续发展或影响肾结构功能。年龄、性别、生活方式(饮食、作息、情志)、病史(原有肾疾、其他慢病)等因素与肾虚协同,可使肾损进展致肾衰竭,肾虚人群应健康生活、控基础病、监测肾功降风险。 一、中医肾虚与西医肾脏的关联 中医的肾虚涵盖了多种功能失调的表现,涉及到人体的生殖、生长发育、水液代谢等多个方面。从西医角度看,肾脏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如过滤血液、排泄代谢废物、调节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等。当中医认为的肾虚情况持续发展,可能会影响到肾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例如,一些肾虚患者可能存在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肾小球滤过功能异常等情况,但这与西医明确诊断的肾衰竭有本质区别,中医肾虚的表现并不一定就直接导致肾衰竭,但如果肾虚相关的病理因素长期作用,会对肾脏造成不良影响。 二、可能导致肾衰竭的相关因素及与肾虚的联系 1.基础疾病因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肾脏本身会有一定程度的生理衰退,老年人如果存在肾虚相关的一些体质因素,再加上可能合并的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更容易影响肾脏功能。例如,老年糖尿病患者,如果同时有肾虚的表现,高血糖会损伤肾脏血管和肾小球,长期下去就可能进展为肾衰竭。 性别因素:一般来说,男性和女性在肾脏疾病的易感性和发展上可能有一定差异,但从肾虚发展到肾衰竭的角度,并没有绝对的性别特异性关联。不过,女性在一些特殊时期如妊娠期、更年期等,肾脏负担可能会加重,如果本身有肾虚情况,可能更易出现肾脏功能的异常变化。 2.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方面:长期高蛋白饮食会加重肾脏负担,若本身有肾虚倾向,会进一步影响肾脏对蛋白质代谢废物的处理能力。例如,长期大量摄入肉类等高蛋白质食物,会使肾小球滤过负担增加,对于肾脏功能已经有一定影响的肾虚人群,更容易加速肾脏损伤,增加肾衰竭风险。 作息方面:长期熬夜会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内分泌调节,进而影响肾脏的血流和功能。肾虚人群如果经常熬夜,会打乱肾脏的生物钟,影响其正常的修复和代谢功能,长期积累可能导致肾脏病变进展,增加肾衰竭的发生几率。 情志方面:长期精神压力大、焦虑等不良情绪会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影响肾脏。肾虚患者如果长期处于不良情志状态,会干扰肾脏的气血运行和功能调节,不利于肾脏健康,可能促使肾脏疾病向肾衰竭方向发展。 3.病史因素 原有肾脏疾病:如果本身已经有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等肾脏疾病,同时存在肾虚的情况,这些肾脏疾病的自然病程加上肾虚的病理因素,会使肾脏功能更容易逐渐恶化,发展为肾衰竭。例如,多囊肾患者,肾脏本身存在囊肿病变,若同时有肾虚表现,囊肿的生长和肾脏功能的损害会相互影响,加快肾衰竭的进程。 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本身就有较高的肾脏并发症风险,如果同时伴有肾虚,会协同加重对肾脏的损害。高血压会使肾脏小动脉硬化,影响肾脏血流;糖尿病会引起肾小球硬化等病变,肾虚患者在这种情况下,肾脏病变会更快进展,增加肾衰竭的发生可能性。 总之,长时间肾虚不一定必然导致肾衰竭,但肾虚相关的多种因素如果不加以控制,会增加肾脏功能受损进展到肾衰竭的风险。对于存在肾虚情况的人群,应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控制相关基础疾病,定期监测肾脏功能,以降低肾衰竭等严重肾脏疾病的发生风险。

    2025-10-13 13:31:28
  • 上火会引起牙龈一直出血吗

    上火可能引起牙龈一直出血,但现代医学中牙龈一直出血多与局部因素(如牙周炎、牙龈炎、不良修复体)或全身因素(如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紊乱)有关,不同特殊人群(儿童、妊娠期女性、老年人)出现牙龈一直出血情况需关注不同方面,出现牙龈一直出血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针对性处理。 一、中医视角下上火致牙龈出血 1.中医对“上火”的认识 中医认为人体阴阳失衡时会出现“上火”情况,若为胃火炽盛等情况,火热循经上炎,会影响牙龈组织,导致牙龈红肿、容易出血等表现。例如,过食辛辣厚味等易引发胃火,胃火上攻牙龈,就可能出现牙龈出血且持续的现象。 2.相关文献及理论支持 传统中医理论中有相关记载,如《景岳全书》等古籍中对胃火等引起牙龈出血有描述,认为火热之邪侵袭口腔牙龈部位,可导致气血失和,出现牙龈出血不止的症状。 二、现代医学视角下牙龈出血的常见原因 1.局部因素 牙周炎:是最常见的局部原因。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物长期堆积在牙龈边缘,会引发牙龈的慢性炎症,使牙龈组织变得脆弱,容易出血,而且这种出血往往会持续存在。研究表明,牙周炎患者牙龈中的炎症细胞浸润,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导致牙龈一直出血。 牙龈炎:牙龈组织的炎症,多由口腔卫生不良引起,牙垢、食物残渣等刺激牙龈,导致牙龈红肿、出血,若不及时治疗,炎症可能持续发展,出现牙龈一直出血的情况。 不良修复体:不合适的假牙等修复体边缘不贴合,会不断刺激牙龈组织,引起牙龈炎症和出血,这种出血可能会持续存在。 2.全身因素 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受到影响,会出现牙龈自发出血且不易止住的情况;再如白血病,白血病细胞浸润牙龈组织,同时影响正常的造血功能,导致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功能障碍,也会引起牙龈一直出血。 内分泌紊乱: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容易发生牙龈炎,出现牙龈出血,而且在妊娠期若口腔卫生维护不佳,这种出血可能会持续存在;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口腔内细菌容易滋生,牙龈炎症不易控制,也可能出现牙龈一直出血的现象。 特殊人群情况及建议 1.儿童 儿童牙龈一直出血需特别关注。若是局部因素,可能是口腔卫生不良导致牙龈炎等。比如低龄儿童可能因家长未能有效帮助清洁口腔,牙垢堆积引发牙龈炎症出血。此时应建议家长帮助儿童保持口腔清洁,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必要时带儿童到口腔科检查处理。若是全身因素,如血液系统疾病,儿童可能还伴有其他症状,如皮肤瘀斑、发热等,需及时就医进行血液相关检查。 2.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出现牙龈一直出血,首先要考虑与妊娠期内分泌变化相关的牙龈炎。应加强口腔卫生护理,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使用软毛牙刷。同时,由于处于特殊时期,就医时需告知医生妊娠情况,在治疗时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方法。 3.老年人 老年人牙龈一直出血可能与局部因素如牙周炎等,以及全身因素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有关。老年人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口腔局部因素与全身因素相互影响。建议老年人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全身健康检查,控制好全身疾病,保持口腔清洁,针对口腔局部问题进行相应治疗。 总之,上火可能是牙龈一直出血的一个诱因,但牙龈一直出血更多见于局部口腔疾病或全身系统性疾病,当出现牙龈一直出血情况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处理。

    2025-10-13 13:30:23
  • 气虚的症状

    气虚有全身表现和脏腑相关表现,全身表现有神疲乏力、气息低微、自汗;脾胃气虚会有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肺气虚表现为咳嗽无力、易感外邪;心气虚会出现心悸气短,不同年龄人群因不同原因易出现气虚及相关症状。 神疲乏力:气虚者往往感觉身体疲倦,缺乏精力,即使经过适当休息也难以恢复。从中医角度看,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气虚则推动功能减弱,表现为精神萎靡、肢体懈怠。在现代医学中,可能与机体能量代谢功能失调有关,例如一些慢性疾病患者常出现此类表现,由于疾病导致身体处于高消耗低功能状态,气的生成或运行失常引发神疲乏力。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能出现,老年人因脏腑功能衰退,气虚更易导致神疲乏力;年轻人若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会耗伤气血出现此症状。 气息低微:呼吸气短,说话声音低弱。气有推动呼吸的作用,气虚时呼吸功能受到影响,吸气不够深,呼出气体也较微弱。对于儿童来说,若存在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喂养不当导致气虚,可能出现呼吸相对浅快、声音低微;成年人长期处于压力大、过度用脑等状态,也会影响气的功能,出现气息低微表现;老年人脏腑功能减退,气的生成和调控能力下降,气息低微情况更为常见。 自汗:稍微活动就容易出汗,或者在安静状态下也有自汗现象。气有固摄汗液的作用,气虚则固摄无权,汗液不循常道外泄。儿童若体质虚弱,卫气不固,易出现自汗;女性在产后等特殊时期,气血耗伤,也易导致气虚自汗;老年人卫外功能减弱,更容易出现自汗情况,且自汗过多可能导致津液丢失,进一步损伤正气。 脏腑相关表现 脾胃气虚 食欲不振: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则运化功能失常,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导致食欲下降,食量减少。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受影响,儿童若脾胃气虚,会出现不爱吃饭、挑食等情况,长期可影响生长发育;成年人因饮食不规律、过度节食等,易损伤脾胃之气,出现食欲不振;老年人脾胃功能本身衰退,若再加上饮食不节等因素,更易导致脾胃气虚、食欲不振。 腹胀便溏:脾胃气虚,运化无力,食物停滞胃肠,可出现腹部胀满不适,大便稀溏。儿童脾胃功能尚未完善,脾胃气虚时腹胀便溏较为常见;成年人若长期精神压力大影响脾胃功能,也会出现腹胀便溏;老年人脾胃虚弱,感受外邪或饮食不调时,容易出现腹胀便溏情况,且腹胀便溏会进一步影响营养物质吸收,加重气虚状态。 肺气虚 咳嗽无力:肺主气司呼吸,肺气虚则宣发肃降功能失常,表现为咳嗽症状,且咳嗽无力,痰液清稀。儿童肺脏娇嫩,肺气虚时易出现反复咳嗽且无力咳痰;成年人若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久病耗伤肺气,会出现咳嗽无力;老年人肺功能衰退,肺气虚更易导致咳嗽无力,且咳嗽时间较长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 易感外邪:肺气虚则卫外不固,对外界邪气的抵御能力下降,容易反复感冒。儿童肺卫不固,肺气虚时易受外邪侵袭而感冒;成年人长期处于不良环境或过度劳累,肺气虚后易频繁感冒;老年人肺气虚,卫外功能差,更容易反复感染外邪,感冒后恢复时间也较长。 心气虚 心悸气短:心主血脉,心气不足则推动血液运行的功能减弱,可出现心悸,即自觉心跳异常、心慌,同时伴有气短表现。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能发生,儿童若先天心气不足或后天调养不当,可能出现心悸气短;成年人长期精神紧张、过度劳累,耗伤心气,易出现心悸气短;老年人心脏功能减退,心气虚时更易出现心悸气短症状,严重时可能影响心脏正常功能,导致病情加重。

    2025-10-13 13:28:25
  • 子宫肌瘤可以艾灸哪个部位

    艾灸对子宫肌瘤有辅助调理作用,可通过腹部的关元穴(脐中下3寸,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调节气血)、气海穴(脐中下1.5寸,培补元气、调理气机);腰部的命门穴(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温补肾阳)、肾俞穴(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补益肾脏);腿部的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调节肝脾肾三脏气血)来实现,但艾灸不能替代正规医疗治疗,孕妇、儿童艾灸需谨慎,艾灸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以防烫伤。 艾灸对子宫肌瘤有辅助调理作用,可通过腹部的关元穴(脐中下3寸,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调节气血)、气海穴(脐中下1.5寸,培补元气、调理气机);腰部的命门穴(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温补肾阳)、肾俞穴(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补益肾脏);腿部的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调节肝脾肾三脏气血)来实现,但艾灸不能替代正规医疗治疗,孕妇、儿童艾灸需谨慎,艾灸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以防烫伤。 一、腹部相关穴位 1.关元穴 位置: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 作用机制:关元穴是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艾灸关元穴对于子宫肌瘤可能有一定的调理作用。从中医理论角度看,它与人体的元气相关,能够调节气血,对于因气血失调等因素导致的子宫肌瘤可能有辅助改善作用。现代研究虽未完全明确其针对子宫肌瘤的具体作用机制,但从整体调节气血、脏腑功能方面有一定依据。 2.气海穴 位置: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1.5寸。 作用机制:气海穴同样是任脉穴位,艾灸气海穴可以培补元气、调理气机。对于子宫肌瘤患者,通过调节气机,有助于改善腹部气血运行不畅的状况,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对子宫肌瘤的病情可能有一定的辅助调理作用。 二、腰部相关穴位 1.命门穴 位置: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机制:命门穴是人体阳气的重要穴位,艾灸命门穴可以温补肾阳。中医认为子宫肌瘤的发生与肾虚等因素可能有关联,温补肾阳有助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对于因肾阳不足导致的相关病理状态可能有改善作用,从而间接对子宫肌瘤产生一定的影响。 2.肾俞穴 位置:位于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机制:肾俞穴是肾脏的背俞穴,艾灸肾俞穴可以补益肾脏。肾脏功能与女性生殖系统的调节密切相关,通过艾灸肾俞穴来调理肾脏功能,有助于维持生殖系统的正常气血运行等,对子宫肌瘤的调理可能有一定帮助。 三、腿部相关穴位 1.三阴交穴 位置: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作用机制:三阴交穴是足三阴经(脾经、肾经、肝经)的交会穴,艾灸三阴交穴可以调节肝、脾、肾三脏的气血。对于子宫肌瘤患者,由于其涉及到气血失调等问题,通过调节三阴交穴所在的三阴经气血,能够改善整体的气血运行状态,对子宫肌瘤的病情可能有一定的辅助调理作用。尤其对于女性患者,三阴交穴在调节妇科相关病症方面有一定的传统认识和临床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艾灸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不能替代正规的医疗治疗。如果患有子宫肌瘤,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综合评估下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艾灸需要谨慎,孕妇腹部一般不宜艾灸,以免引起不良后果。另外,儿童由于其身体发育尚未成熟,不建议自行进行艾灸相关操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在进行艾灸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皮肤。

    2025-10-13 13:26:5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