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泉

山东省立医院

擅长:1、颈腰椎病活血去痛保养计划。 2、中老年人膝骨关节炎保养计划。 3、风湿疾病祛风除湿保养计划。 4、心脑血管疾病养脑护心保养计划。 5、肿瘤患者扶正祛邪保养计划。 6、虚损性疾病气血双补保养计划。 7、女性卵巢早衰保养计划。 8、儿童过敏体质、虚弱体质保养计划。 9、开展热敷包、药熨包、药浴包、足浴包、保健茶饮、健康枕等相关适用于家庭的保健产品研制。 10、开展针对骨关节炎、颈腰椎病、骨折、骨刺等慢性病的传统膏药研制。 11、开展三伏贴、三九贴的研制推广。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海泉,男,主任医师,教授,山东省知名中医,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临床康复》特邀编委,《人民日报-健康时报》特邀健康专家。1968年7月出生。具有扎实的中西医理论功底、先进的人性化医学理念和创新性思维模式,独创“三维顺势牵引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良好疗效,发明康复运动疗法有效控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其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均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对颈椎病、寰枢关节半脱位、肩周炎、膝关节炎等病症治疗效果显著。现承担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各一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山东省医学科技应用成果奖三等奖一项,获国家专利10项,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出版著作10余部。展开
个人擅长
1、颈腰椎病活血去痛保养计划。 2、中老年人膝骨关节炎保养计划。 3、风湿疾病祛风除湿保养计划。 4、心脑血管疾病养脑护心保养计划。 5、肿瘤患者扶正祛邪保养计划。 6、虚损性疾病气血双补保养计划。 7、女性卵巢早衰保养计划。 8、儿童过敏体质、虚弱体质保养计划。 9、开展热敷包、药熨包、药浴包、足浴包、保健茶饮、健康枕等相关适用于家庭的保健产品研制。 10、开展针对骨关节炎、颈腰椎病、骨折、骨刺等慢性病的传统膏药研制。 11、开展三伏贴、三九贴的研制推广。展开
  • 阴道炎有没有对应穴位

    阴道炎可通过蠡沟穴(足厥阴肝经络穴,调节肝经气血)、曲骨穴(任脉穴位,调节下焦气血阴阳)、阴陵泉穴(足太阴脾经合穴,健脾利湿)等穴位辅助调理,刺激方法有艾灸、针刺、按摩,孕妇、皮肤有破损感染部位附近穴位需注意,且穴位刺激不能替代正规阴道炎治疗,严重时应及时就医遵循综合治疗方案,穴位刺激有辅助作用但需结合正规医疗手段及注意相关事项。 一、相关穴位及作用原理 1.蠡沟穴 蠡沟穴属于足厥阴肝经,是肝经的络穴。从中医理论角度来看,肝经与女性生殖系统关系密切,对于肝经湿热等引起的阴道炎可能有一定调节作用。现代研究虽未完全明确其对阴道炎直接的治疗机制,但从经络与脏腑相关的角度,通过刺激蠡沟穴可以调节肝经气血,改善生殖系统相关的气血运行状况。蠡沟穴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2.曲骨穴 曲骨穴是任脉穴位,任脉主一身之阴经,与女性生殖系统联系紧密。刺激曲骨穴可以调节下焦的气血阴阳平衡。对于因下焦湿热等导致的阴道炎有一定的辅助调节作用。曲骨穴定位在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处。 3.阴陵泉穴 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合穴,脾主运化水湿,通过刺激阴陵泉穴可以健脾利湿。对于湿邪下注引起的阴道炎,如湿热型阴道炎,有一定的调理作用。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二、穴位刺激方法及注意事项 1.刺激方法 艾灸:可以用艾条温和灸上述穴位,每个穴位灸10-15分钟,以局部有温热感但不烫伤皮肤为宜。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等作用,对于寒湿型阴道炎可能有一定帮助。 针刺:需要由专业的针灸医生进行操作,针刺蠡沟穴、曲骨穴、阴陵泉穴等,通过提插捻转等针刺手法来调节经络气血。针刺对于实证的阴道炎可能有较好的调节作用,但针刺操作有一定的风险,非专业人员不可自行操作。 按摩:可以用手指按压上述穴位,每个穴位按压3-5分钟,力度适中,以有酸胀感为宜。日常自我按摩这些穴位对于阴道炎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尤其适合病情较轻的患者作为辅助调理方法。 2.注意事项 对于孕妇来说,曲骨穴等穴位不宜进行针刺和过度的艾灸,因为孕妇的腹部穴位刺激不当可能会引起流产等风险。 皮肤有破损、感染的部位附近穴位不宜进行艾灸和按摩,以免加重感染。 在进行穴位刺激调理阴道炎时,不能替代正规的阴道炎治疗方法,如对于细菌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等,仍需要根据病原体进行相应的药物等正规治疗。如果阴道炎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综合治疗方案。 总之,穴位刺激对于阴道炎有一定的辅助调理作用,但不能单纯依靠穴位治疗阴道炎,需要结合正规的医疗手段,并且在操作穴位刺激时要注意相关的注意事项,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合适的刺激方法。

    2025-09-30 11:36:53
  • 头凉出虚汗的原因有哪些

    头凉出虚汗可能由生理性或病理性因素引起。生理性因素包括高温环境和剧烈运动;病理性因素有低血糖、甲状腺功能亢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感染性疾病等,某些少见疾病也可导致,持续不明原因者需全面检查。 一、生理性因素 (一)环境因素 当处于高温环境时,人体为了散热,会通过出汗来调节体温,此时可能出现头凉出虚汗的情况。例如在炎热的夏季,长时间处于高温密闭空间,人体外周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加,以散发体内热量,头部血液循环相对加快,可能会有头凉的感觉同时伴有出汗。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在高温环境下更易出现这种情况,需及时转移至凉爽环境,补充水分。 (二)运动因素 剧烈运动后,身体产热增加,机体通过出汗散热,运动时头部血液循环加速,运动结束后短时间内可能仍有较多热量散发,出现头凉出虚汗现象。年轻人进行高强度体育锻炼后较常见,一般休息片刻,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后可逐渐缓解。而老年人运动时需注意适度,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身体不适,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运动后恢复能力相对较弱。 二、病理性因素 (一)低血糖 当血糖水平过低时,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出汗,同时可能伴有头晕、头凉等症状。常见于未按时进食、糖尿病患者降糖药使用不当等情况。糖尿病患者如果注射胰岛素后未及时进餐,或口服降糖药后进食过少,容易发生低血糖。儿童低血糖可能与进食不足、先天性代谢疾病等有关,需及时补充糖分缓解症状,若经常出现需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 (二)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机体代谢亢进,交感神经兴奋,可出现多汗、怕热,部分患者会有头凉出虚汗的表现。同时还可能伴有心慌、手抖、消瘦、烦躁等症状。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年轻人相对多见,需要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等明确诊断,进行相应治疗。 (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熬夜等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汗腺分泌异常,出现头凉出虚汗的情况。多见于中青年人群,尤其是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压力下的人群。需要调整生活方式,缓解压力,必要时可进行心理疏导等干预。 (四)感染性疾病 如感冒发热初期,体温上升阶段可能先有体表血管收缩,出现畏寒、头凉,随后体温上升过程中会通过出汗散热,表现出头凉出虚汗。各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发热性疾病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因感染出现此类症状,需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伴随症状,必要时就医。 (五)其他疾病 某些内分泌疾病(如嗜铬细胞瘤等)、神经系统疾病(如自主神经相关的神经系统病变)等也可能导致头凉出虚汗,但相对较为少见。对于持续出现头凉出虚汗且原因不明的情况,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以明确病因。

    2025-09-30 11:34:37
  • 月经期间吃什么补气血

    月经期间需通过补充富含铁元素、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来补气血,还可吃红枣、桂圆等,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且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食物。 一、富含铁元素的食物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月经期间身体会流失一定量的铁,所以需补充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来补气血。例如红肉(如牛肉、猪肉),每100克牛肉中含铁量约为2.8毫克,猪肉的含铁量也较为可观,红肉中的铁为血红素铁,吸收率较高。还有动物肝脏,像猪肝,每100克猪肝含铁量可达22.6毫克,是很好的补铁食物。此外,豆类也是不错的选择,红豆每100克含铁量约7.4毫克,绿豆、黑豆等豆类也含有一定量的铁,可通过炖煮豆类食品来食用。 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蛋白质是身体重要的组成成分,补充蛋白质有助于身体的修复和气血的生成。常见的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蛋类,鸡蛋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一个鸡蛋约含6-7克蛋白质,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奶类也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如牛奶,每100毫升牛奶约含3克蛋白质,女性在月经期间每天饮用200-300毫升牛奶较为适宜。还有鱼虾类,例如鲈鱼,每100克鲈鱼含蛋白质约18.6克,鱼肉富含易吸收的优质蛋白,对补气血有帮助。 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维生素C有助于铁的吸收,所以要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新鲜的蔬菜水果是维生素C的良好来源,像橙子,每100克橙子含维生素C约33毫克,草莓每100克含维生素C约47毫克,猕猴桃每100克含维生素C约62毫克等。蔬菜中的西兰花每100克含维生素C约51毫克,菠菜每100克含维生素C约32毫克等,多吃这类蔬菜水果可以促进铁的吸收,从而更好地补气血。 四、其他有助于补气血的食物 红枣:红枣含有丰富的环磷酸腺苷,能增强肌力、消除疲劳、扩张血管、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营养,中医认为红枣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女性月经期间可以适量食用红枣,可直接吃红枣,也可以煮粥时放入红枣。 桂圆:桂圆富含葡萄糖、蔗糖、蛋白质等,含铁量也比较高,能促进血红蛋白的再生以补血,对改善贫血、体弱血亏有一定作用,可将桂圆煮成桂圆汤饮用,但桂圆性温热,体质燥热的女性要适量食用。 对于特殊人群,比如本身有贫血病史的女性,在月经期间更要注重补气血食物的摄入,除了上述食物外,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一步评估是否需要额外的铁剂等补充;青春期女性月经期间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也需要保证各类营养物质的摄入来满足身体需求;而围绝经期女性月经期间补气血同样需要关注营养均衡,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当调整食物的摄入量和种类。同时,要注意避免食用过多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影响营养的吸收或加重经期不适。

    2025-09-30 11:34:00
  • 中医血压高的原因分析

    中医认为血压高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失度、年老体衰、遗传因素等有关。情志失调可致肝气上逆血压升;饮食不节中过食肥甘厚味会聚湿生痰致血压高,过咸饮食会因水钠潴留升血压;劳逸失度里过度劳累耗伤气血阴阳、过度安逸致气血运行不畅等会影响血压;年老体衰时脏腑功能衰退、肾的功能失调易使血压升高;遗传因素导致先天体质偏颇增加患血压高易感性。 一、情志失调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愤怒等情志不舒可导致血压升高。从中医理论来讲,怒则气上,过度愤怒会使肝气上逆,气血上冲,从而引起血压升高。例如,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精神压力大的人群,更容易出现情志失调相关的血压问题。女性在月经周期、孕期、更年期等特殊生理阶段,由于体内激素变化,情志波动相对较大,也较易因情志失调引发血压异常。 二、饮食不节 1.过食肥甘厚味:长期大量食用油腻、甘甜的食物,会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聚湿生痰,痰浊内阻,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起血压升高。比如,偏爱油炸食品、甜品等高脂高糖食物的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相对较高。 2.过咸饮食:食盐摄入过多,钠元素摄入过量会导致体内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进而使血压升高。不同年龄人群对盐的耐受程度不同,一般来说,成年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内,但一些老年人由于味觉减退,更容易不自觉地摄入过多盐分,增加了血压升高的风险。 三、劳逸失度 1.过度劳累:长期过度劳累,包括体力劳动过度和脑力劳动过度,会耗伤气血阴阳。劳则气耗,过度劳累会使机体正气受损,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影响血压的稳定。比如,一些从事高强度体力工作的人群,或者长期熬夜、过度用脑的脑力劳动者,都可能因劳逸失度出现血压异常。 2.过度安逸:缺乏适当的运动,会使气血运行不畅,脾胃功能减弱,同样会导致气血阴阳失调,增加血压升高的可能性。老年人如果长期缺乏运动,活动量过少,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四、年老体衰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脏腑功能逐渐衰退,肾气渐亏。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肾气的盛衰与血压的调节密切相关。老年人肾阴肾阳逐渐不足,肾的功能失调,会影响水液代谢和气血的正常运行,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女性进入更年期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肾阴不足,也会加重年老体衰相关的血压异常情况。 五、遗传因素 中医认为,先天禀赋不足也与血压高有一定关系。如果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后代可能存在先天的体质偏颇,更容易出现气血阴阳失调等情况,从而增加患血压高的易感性。不同年龄的人群,遗传因素对血压的影响在发病机制中都有体现,家族中有高血压遗传背景的人群需要更加关注自身血压变化,采取积极的预防和调护措施。

    2025-09-30 11:33:15
  • 女性痛经是因为宫寒吗

    女性痛经不能简单归结为宫寒。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多与青春期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继发性由盆腔器质性病变引起;从现代医学看,“宫寒”非标准概念,长期寒冷环境、过多食寒凉食物等可能加重痛经,但这非因宫寒中医病机,现代医学按规范诊治痛经,原发性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继发性针对原发病治疗。 一、痛经的医学定义与常见类型 痛经是指女性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女性,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继发性痛经则是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 二、宫寒与痛经的关联探讨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宫寒”并非一个被广泛认可的标准医学概念。但从中医理论角度,宫寒被认为是寒邪侵袭胞宫,导致气血瘀滞,从而引起痛经等症状。然而,现代医学更强调从解剖结构、生理生化等方面来解释痛经的发生机制。例如,原发性痛经可能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前列腺素Fα和前列腺素E含量升高是造成痛经的主要原因,它们可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缺氧状态而出现痛经。而对于继发性痛经,是由盆腔器质性病变导致,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会随着月经周期出血,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炎症反应和疼痛。 三、不同人群痛经情况的差异及影响因素 青春期女性:原发性痛经较为常见,多与前列腺素分泌等生理因素相关,并非单纯由宫寒导致。青春期女性生殖系统逐渐发育成熟,月经初潮后,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合成与释放异常可引发痛经,这与宫寒的中医概念并无直接的现代医学对应关系。 育龄期女性:继发性痛经的发生率相对增加,若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则会导致痛经,这是由盆腔器质性病变引起,和所谓的宫寒没有直接的现代医学联系。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处于寒冷环境、经期进食过多寒凉食物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痛经,但这不是因为宫寒的中医病机,而是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寒冷刺激可能引起子宫血管收缩,影响子宫的血液循环,从而加重痛经症状;过多食用寒凉食物可能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间接影响子宫的状态。 特殊人群病史影响:有盆腔器质性疾病病史的女性,如既往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史等,更容易出现痛经,这是由原发病的病理生理改变导致,和宫寒的传统中医概念无现代医学关联。 总之,不能简单地将女性痛经归结为宫寒。现代医学从不同的机制来解释痛经的发生,而“宫寒”更多是中医的一种理论表述,在现代医学诊断和治疗痛经时,需依据现代医学的规范来进行,如对于原发性痛经可通过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缓解症状,对于继发性痛经则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2025-09-30 11:32:2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