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泉

山东省立医院

擅长:1、颈腰椎病活血去痛保养计划。 2、中老年人膝骨关节炎保养计划。 3、风湿疾病祛风除湿保养计划。 4、心脑血管疾病养脑护心保养计划。 5、肿瘤患者扶正祛邪保养计划。 6、虚损性疾病气血双补保养计划。 7、女性卵巢早衰保养计划。 8、儿童过敏体质、虚弱体质保养计划。 9、开展热敷包、药熨包、药浴包、足浴包、保健茶饮、健康枕等相关适用于家庭的保健产品研制。 10、开展针对骨关节炎、颈腰椎病、骨折、骨刺等慢性病的传统膏药研制。 11、开展三伏贴、三九贴的研制推广。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海泉,男,主任医师,教授,山东省知名中医,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临床康复》特邀编委,《人民日报-健康时报》特邀健康专家。1968年7月出生。具有扎实的中西医理论功底、先进的人性化医学理念和创新性思维模式,独创“三维顺势牵引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良好疗效,发明康复运动疗法有效控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其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均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对颈椎病、寰枢关节半脱位、肩周炎、膝关节炎等病症治疗效果显著。现承担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各一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山东省医学科技应用成果奖三等奖一项,获国家专利10项,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出版著作10余部。展开
个人擅长
1、颈腰椎病活血去痛保养计划。 2、中老年人膝骨关节炎保养计划。 3、风湿疾病祛风除湿保养计划。 4、心脑血管疾病养脑护心保养计划。 5、肿瘤患者扶正祛邪保养计划。 6、虚损性疾病气血双补保养计划。 7、女性卵巢早衰保养计划。 8、儿童过敏体质、虚弱体质保养计划。 9、开展热敷包、药熨包、药浴包、足浴包、保健茶饮、健康枕等相关适用于家庭的保健产品研制。 10、开展针对骨关节炎、颈腰椎病、骨折、骨刺等慢性病的传统膏药研制。 11、开展三伏贴、三九贴的研制推广。展开
  • 菊花和枸杞泡茶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菊花和枸杞泡茶有诸多功效与作用,对眼部健康有益、可调节心血管系统、能增强免疫力、有抗氧化延缓衰老作用,但饮用时需注意,孕妇、脾胃虚寒者、低血压人群等特殊人群要谨慎,且饮用要注意方法和量的控制,一般每次用菊花5-10克、枸杞10-15克泡茶,每天1-2次,不宜过量,水温要合适。 一、菊花和枸杞泡茶的功效与作用 (一)对眼部健康的益处 菊花中含有黄酮类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能够减轻眼部疲劳,对于长期用眼导致的眼睛干涩、视物模糊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枸杞富含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是视网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视力,特别是在暗光下的视力。例如,有研究表明,长期饮用菊花枸杞茶对缓解用眼过度引起的不适有一定帮助。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长时间学习或工作用眼较多的青少年、成年人等,都可以通过饮用菊花枸杞茶来保护眼部健康。但如果是本身有严重眼部疾病的人群,如青光眼等,不能仅依赖菊花枸杞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正规治疗。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调节作用 菊花中的有效成分可能有助于扩张血管,一定程度上辅助降低血压。枸杞中的某些成分可以调节血脂,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比如一些动物实验发现,菊花枸杞茶提取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脂和血压指标。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风险的人群,适当饮用菊花枸杞茶有一定的辅助健康作用,但不能替代正规的降压、降脂药物治疗。而对于已经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饮用时需谨慎,最好咨询医生意见。 (三)增强免疫力 菊花和枸杞都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一定的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菊花中的多糖等成分可能参与调节免疫系统,枸杞中的多糖也被证实可以促进免疫细胞的活性等。一般健康人群日常饮用菊花枸杞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减少患病的几率。但对于本身免疫功能异常的人群,如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饮用时需要注意,最好在医生评估后再决定是否适合饮用。 (四)抗氧化、延缓衰老 由于菊花和枸杞都含有抗氧化物质,如菊花中的黄酮类抗氧化剂和枸杞中的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成分,这些抗氧化物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从而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的人群,饮用菊花枸杞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不良生活方式对身体造成的氧化损伤。但对于衰老相关疾病处于较严重阶段的人群,不能单纯依靠菊花枸杞茶来延缓衰老进程,还需结合其他综合的健康措施。 二、饮用菊花枸杞茶的注意事项 (一)特殊人群 1.孕妇:孕妇属于特殊人群,菊花性微寒,枸杞虽有滋补作用,但孕妇饮用菊花枸杞茶需要谨慎。因为目前虽然没有明确的大规模研究表明其绝对不安全,但为了保险起见,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决定是否饮用。 2.脾胃虚寒者:菊花枸杞茶偏寒凉,脾胃虚寒的人饮用后可能会加重脾胃虚寒的症状,如腹痛、腹泻等。这类人群如果要饮用,可适当减少菊花的用量,或者搭配一些温补的食材一起饮用,如生姜等,但最好先咨询医生建议。 3.低血压人群:菊花有一定的降血压作用,低血压人群饮用菊花枸杞茶可能会使血压进一步降低,导致头晕等不适症状,这类人群应避免大量饮用菊花枸杞茶,饮用前最好咨询医生。 (二)饮用方法与量的控制 一般来说,每次用菊花5-10克、枸杞10-15克左右泡茶较为适宜。每天饮用1-2次即可。不宜过量饮用,过量饮用可能会引起肠胃不适等问题。而且泡茶时要注意用合适温度的水冲泡,避免水温过高破坏有效成分。

    2025-10-10 12:47:21
  • 脚冷是什么原因

    脚冷可由生理性、病理性因素及其他因素引起。生理性因素包括环境温度过低、衣着过少;病理性因素有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外周血管疾病(动脉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神经系统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其他因素包含运动量过少、饮食习惯不良,不同年龄段、生活方式等人群受影响情况各有不同。 一、生理性因素 1.环境温度过低:当处于寒冷的环境中时,人体外周血管会收缩以减少热量散失,导致脚部血液循环相对减少,从而出现脚冷的情况。例如在冬季气温较低且未做好足部保暖时,脚部直接暴露在低温环境下,很容易感觉寒冷。不同年龄段人群对此的感受可能不同,儿童由于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对寒冷更敏感,更容易出现脚冷;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血液循环本身就相对较差,在低温环境下脚冷的情况可能更为常见。 2.衣着过少:穿着过于单薄的鞋袜,无法为脚部提供足够的保暖,会使得脚部热量散失过快,引发脚冷。比如女性在寒冷天气中为了追求美观穿着较薄的鞋子和袜子,就容易出现脚冷现象。不同性别在衣着选择上可能存在差异,男性相对可能更倾向于保暖性一般的穿着,但也不能忽视脚冷问题;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本身血液循环相对缓慢,若衣着过少更易脚冷。 二、病理性因素 1.贫血:贫血患者体内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减少,导致携氧能力下降,全身组织器官的供血供氧不足,脚部也不例外,从而出现脚冷的情况。有贫血病史的人群更易出现该症状,不同年龄的贫血患者表现可能不同,儿童贫血可能还会伴有生长发育迟缓等表现;老年人贫血除了脚冷外,可能还会有头晕、乏力等更明显的全身症状。 2.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机体代谢率降低,产热减少,进而出现脚冷的症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通常还会伴有怕冷、乏力、体重增加、皮肤干燥等表现,不同年龄段发病情况不同,老年人患甲状腺功能减退相对较多见,儿童患病可能与先天性甲状腺发育异常等有关。 3.外周血管疾病 动脉硬化:动脉血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导致下肢血液循环受阻,脚部供血不足,引起脚冷。多见于中老年人,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病史的人群患动脉硬化的风险更高,随着年龄增长,发病几率也会增加。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主要累及四肢中小动脉和静脉,导致血管狭窄、闭塞,引起下肢缺血,出现脚冷、疼痛、间歇性跛行等表现,多见于有吸烟史的中青年男性,吸烟会加重血管痉挛和损伤,增加患病风险。 4.神经系统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根,影响神经传导,可能导致下肢血液循环和感觉异常,出现脚冷等症状。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久坐久站的人群易患,不同年龄都可能发病,年龄越大由于腰椎退变等因素患病几率相对增高。 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受到压迫或损伤时,会引起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感觉异常,包括脚冷的情况,常见于腰椎病变压迫坐骨神经等情况,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不良坐姿的人易患。 三、其他因素 1.运动量过少:长期缺乏运动,会使血液循环速度减慢,脚部血液供应相对不足,容易出现脚冷。不同年龄人群运动量过少的原因不同,儿童可能是户外活动少,老年人可能是身体机能下降活动减少,而长期伏案工作的中青年人群也常因运动量过少出现脚冷情况。 2.饮食习惯不良:过度节食、偏食等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缺乏维生素B12、铁等营养素,会影响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功能,引发脚冷。不同年龄人群饮食习惯不同,儿童可能因挑食导致营养缺乏,老年人可能因消化吸收功能下降等原因出现营养摄入问题而脚冷。

    2025-10-10 12:45:45
  • 艾灸对乳腺结节有用吗

    艾灸对乳腺结节有相关机制探讨、可能益处、局限性及注意事项。从中医角度与免疫、内分泌等相关,有调节气血流通、辅助调节内分泌等可能益处,但不能替代正规医疗诊治,个体差异明显,适用人群、禁忌人群有规定,操作要注意控制距离、时间及艾灸后保暖等,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辅助调理。 一、艾灸对乳腺结节作用的相关机制探讨 艾灸是通过燃烧艾草产生的温热刺激及药物作用,对人体穴位产生影响。从中医角度来看,乳腺结节多与肝郁气滞、痰凝血瘀等因素相关。艾灸特定穴位可能通过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化痰散结等作用来发挥一定影响。有研究表明,艾灸相关穴位可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和内分泌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对乳腺局部的气血运行和结节状态产生作用,但目前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还需更多深入研究来进一步阐释。 二、艾灸对乳腺结节的可能益处 1.调节气血流通 艾灸产生的温热效应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于因气血不畅导致的乳腺结节可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有临床观察发现,长期接受合理艾灸的部分乳腺结节患者,其乳房胀痛等与气血不畅相关的症状有所减轻,但这一效果个体差异较大,并非所有乳腺结节患者都能通过艾灸达到相同程度的气血流通改善。 2.辅助调节内分泌 乳腺结节的发生与内分泌紊乱有一定关联,艾灸某些穴位可能对内分泌系统产生调节作用。例如,有研究提示艾灸可能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进而对雌激素、孕激素等激素水平产生一定的调节,不过这种调节作用相对较为微弱,且需要长期坚持艾灸才能可能看到一定趋势性的变化。 三、艾灸对乳腺结节的局限性 1.不能替代正规医疗诊治 艾灸对于乳腺结节只是一种辅助的调理手段,不能替代乳腺结节的正规医疗诊断和治疗。乳腺结节有良性和恶性之分,对于发现乳腺结节的患者,首先需要通过乳腺超声、钼靶等检查明确结节的性质、大小、形态等情况。如果是恶性结节,必须遵循正规的肿瘤治疗方案,如手术、放疗、化疗等,艾灸无法起到根治恶性乳腺结节的作用。 2.个体差异明显 不同患者的乳腺结节情况不同,对艾灸的反应也存在较大个体差异。一些患者可能对艾灸较为敏感,在艾灸后感觉症状有所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艾灸后并无明显改善。而且对于一些较大的乳腺结节或者性质不明确的结节,艾灸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四、艾灸用于乳腺结节的注意事项 1.适用人群 对于年龄较轻、结节较小且经检查考虑为良性的乳腺结节患者,在医生评估后可考虑在正规医疗基础上辅助艾灸。但对于年龄较大、结节较大或有其他高危因素的患者,艾灸不能作为主要的治疗方式。 女性在月经期间艾灸需谨慎,一般不建议在月经量大时进行腹部等相关穴位的艾灸,以免引起经量进一步增多等情况。 2.禁忌人群 皮肤有破损、感染、溃疡的部位不能进行艾灸,以免加重局部损伤和感染。 体质过于虚弱、容易出汗、发热的患者不宜盲目进行艾灸,艾灸可能会进一步耗伤正气等。 孕妇要特别谨慎,尤其是腹部、腰骶部等部位的艾灸需避免,以免引起流产等不良后果。 3.艾灸操作要点 艾灸时要注意控制距离和时间,避免烫伤皮肤。一般距离皮肤约3-5厘米,每次艾灸时间不宜过长,可从10-15分钟开始,逐渐根据耐受情况调整,但单次不宜超过30分钟。 艾灸后要注意保暖,避免立即吹风、接触冷水等,防止寒邪入侵。 总之,艾灸对乳腺结节有一定的可能益处,但不能夸大其作用,它不能替代正规的医疗诊断和治疗,在使用艾灸辅助乳腺结节相关调理时,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和各种注意事项。

    2025-10-10 12:45:02
  • 湿热艾灸哪里

    为改善脾胃、肝胆相关及下焦湿热问题,可对中脘、足三里、阳陵泉、期门、阴陵泉、三阴交等穴位艾灸,不同年龄人群艾灸时需注意距离、时间及操作安全等,如孕妇腹部腰骶部不宜艾灸,老年人、儿童艾灸也有相应注意事项,且艾灸后有相关注意事项。 一、脾胃相关部位艾灸 1.中脘穴 位置: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 原理:中医认为湿热之邪易困脾土,中脘穴是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艾灸中脘穴可调理脾胃气机,促进脾胃运化,有助于祛湿清热。现代研究表明,艾灸中脘穴能调节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改善脾胃对水湿的运化能力,对于因脾胃湿热导致的腹胀、纳呆等症状有改善作用。不同年龄人群,成人艾灸中脘穴时,一般艾条距离皮肤约2-3厘米,以局部有温热感但不灼痛为宜;儿童由于皮肤娇嫩,距离可适当缩短至1-2厘米,且要密切观察反应。 2.足三里穴 位置: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原理: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合治内腑”,艾灸足三里可健脾和胃、扶正祛邪。脾胃有湿热时,艾灸足三里能激发脾胃经气,增强脾胃的运化、升清降浊功能,促进体内湿热之邪的排出。对于不同年龄,成人艾灸足三里时,艾条燃烧端与皮肤距离保持在2-3厘米,每次艾灸10-15分钟;儿童艾灸时,距离可稍近,约1-2厘米,时间控制在5-10分钟,因为儿童皮肤更薄嫩,避免烫伤。 二、肝胆相关部位艾灸 1.阳陵泉穴 位置: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 原理: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的合穴,胆主疏泄,与脾胃的运化功能密切相关,湿热之邪常累及肝胆,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艾灸阳陵泉穴可疏利肝胆气机,促进胆汁的正常排泄,有助于湿热的代谢。成人艾灸阳陵泉穴时,艾条距皮肤2-3厘米,每次10-15分钟;儿童则距离1-2厘米,时间5-10分钟,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需更谨慎操作。 2.期门穴 位置:在胸部,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原理:期门是肝之募穴,艾灸期门穴可调理肝脏气血,疏泄肝胆湿热。肝脏功能正常则能更好地调节全身气机,促进水湿代谢。成人艾灸期门穴时,艾条距离皮肤2-3厘米,注意避免烫伤皮肤;儿童由于胸部皮肤薄,艾灸距离应控制在1-2厘米,且要轻柔操作,观察儿童反应。 三、下焦湿热相关部位艾灸 1.阴陵泉穴 位置: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原理: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合穴,是祛湿要穴,艾灸阴陵泉穴可健脾利湿,促进水湿的排泄,对于下焦湿热引起的小便不利、下肢浮肿等症状有改善作用。成人艾灸阴陵泉穴时,艾条距皮肤2-3厘米,每次10-15分钟;儿童艾灸时距离1-2厘米,时间5-10分钟,儿童下肢皮肤相对较嫩,需留意温度。 2.三阴交穴 位置: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原理:三阴交是足三阴经(肝、脾、肾)的交会穴,艾灸三阴交穴可调理肝、脾、肾三脏功能,对于下焦湿热有很好的调理作用,能促进水湿之邪从三脏相关途径排出。成人艾灸三阴交穴时,艾条距离皮肤2-3厘米,每次10-15分钟;儿童艾灸时距离1-1.5厘米,时间5-8分钟,儿童三阴交部位皮肤薄,要防止烫伤。 在进行艾灸时,要注意室内通风,艾灸后不要立即洗澡,尤其是冷水澡。对于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一般不宜艾灸,因为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对于老年人,艾灸时要注意温度适中,避免过热导致不适,且要根据身体耐受情况调整艾灸时间和距离;对于儿童,除了注意上述距离和时间外,还要取得儿童的配合,确保艾灸过程安全。

    2025-10-10 12:44:43
  • 女人怎么补气血

    女性补气血可从饮食、生活方式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多方面综合调整。饮食上要摄入富含铁、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生活方式要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运动、调节情绪;孕期女性要均衡多样饮食、避免劳累、保证睡眠;更年期女性要注重补充特定食物、调节情绪、适度运动,以维持良好气血状态。 一、饮食补气血 (一)富含铁的食物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常见富含铁的食物有动物肝脏(如猪肝,每100克猪肝含铁约22.6毫克)、瘦肉(如牛肉,每100克牛肉含铁约2.8毫克)、豆类(如红豆,每100克红豆含铁约7.4毫克)等。通过摄入这些食物,能为身体补充铁元素,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从而起到补气血的作用。女性在日常饮食中可适当增加这类食物的摄取量。 (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蛋白质是身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合成气血相关物质的基础。像鸡蛋(每100克鸡蛋含蛋白质约13.3克)、牛奶(每100毫升牛奶含蛋白质约3克)、鱼虾等都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充足的蛋白质摄入有助于身体制造足够的气血相关成分,维持身体正常的气血生成和运转。 (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维生素C能促进铁的吸收,比如新鲜的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C,橙子(每100克橙子含维生素C约33毫克)、猕猴桃(每100克猕猴桃含维生素C约62毫克)、西兰花(每100克西兰花含维生素C约51毫克)等。维生素B族参与气血代谢过程,全谷类食物、瘦肉、坚果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族,女性在饮食中应保证这类食物的均衡摄入,以促进气血的生成和代谢。 二、生活方式调整补气血 (一)充足睡眠 睡眠是身体进行自我修复和气血调养的重要时间。成年人一般需要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在睡眠过程中,身体的各个器官能得到修复,气血也能得到更好的滋养和生成。女性应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尽量在晚上11点前入睡,让身体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气血的调整。 (二)适度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新陈代谢,从而有助于补气血。例如瑜伽,它通过各种体式的练习,能调节身体的气血流通;快走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运动方式,每天坚持快走30分钟左右,能促进身体的气血运行。但运动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劳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和方式。 (三)情绪调节 长期的不良情绪,如焦虑、抑郁等会影响身体的气血运行。女性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可通过听音乐、冥想、与朋友倾诉等方式来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助于身体气血的正常生成和维持,例如保持乐观的心态能让身体的气血流通更加顺畅。 三、特殊人群补气血注意事项 (一)孕期女性 孕期女性对气血的需求增加,除了遵循上述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外,要特别注意饮食的均衡和多样化。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来满足自身和胎儿的需求。例如要增加富含铁、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摄入,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孕期身体负担加重,良好的睡眠对气血调养尤为重要。 (二)更年期女性 更年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容易出现气血不足的情况。在饮食上要更加注重补充能够调节激素水平和补气血的食物,如黑芝麻(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和补气血)、黑豆等。生活方式上要更加关注情绪的调节,因为更年期情绪波动较大,可通过参加适合自己的社交活动等方式来调节情绪,同时适度运动也有助于缓解更年期不适和补气血。 总之,女性补气血需要从饮食、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综合进行调整,根据自身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维持身体良好的气血状态。

    2025-10-10 12:44:2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