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泉

山东省立医院

擅长:1、颈腰椎病活血去痛保养计划。 2、中老年人膝骨关节炎保养计划。 3、风湿疾病祛风除湿保养计划。 4、心脑血管疾病养脑护心保养计划。 5、肿瘤患者扶正祛邪保养计划。 6、虚损性疾病气血双补保养计划。 7、女性卵巢早衰保养计划。 8、儿童过敏体质、虚弱体质保养计划。 9、开展热敷包、药熨包、药浴包、足浴包、保健茶饮、健康枕等相关适用于家庭的保健产品研制。 10、开展针对骨关节炎、颈腰椎病、骨折、骨刺等慢性病的传统膏药研制。 11、开展三伏贴、三九贴的研制推广。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海泉,男,主任医师,教授,山东省知名中医,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临床康复》特邀编委,《人民日报-健康时报》特邀健康专家。1968年7月出生。具有扎实的中西医理论功底、先进的人性化医学理念和创新性思维模式,独创“三维顺势牵引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良好疗效,发明康复运动疗法有效控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其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均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对颈椎病、寰枢关节半脱位、肩周炎、膝关节炎等病症治疗效果显著。现承担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各一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山东省医学科技应用成果奖三等奖一项,获国家专利10项,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出版著作10余部。展开
个人擅长
1、颈腰椎病活血去痛保养计划。 2、中老年人膝骨关节炎保养计划。 3、风湿疾病祛风除湿保养计划。 4、心脑血管疾病养脑护心保养计划。 5、肿瘤患者扶正祛邪保养计划。 6、虚损性疾病气血双补保养计划。 7、女性卵巢早衰保养计划。 8、儿童过敏体质、虚弱体质保养计划。 9、开展热敷包、药熨包、药浴包、足浴包、保健茶饮、健康枕等相关适用于家庭的保健产品研制。 10、开展针对骨关节炎、颈腰椎病、骨折、骨刺等慢性病的传统膏药研制。 11、开展三伏贴、三九贴的研制推广。展开
  • 益母草什么时候喝

    血瘀型月经不调者月经前一周左右可饮益母草制剂但经量多者经期避之,月经周期无明显异常者不宜常规自饮益母草以防打破内分泌平衡,产后恶露不尽可在医生指导下产后即服但不可长期大量,孕妇禁用益母草,青春期少女月经问题应及时就医评估处理,虚寒体质者经期谨慎饮用益母草需中医辨证指导。 一、正常生理周期相关情况 1.血瘀型月经不调:对于因瘀血阻滞导致的月经不调,如月经量少、经血颜色黯红有血块、痛经等情况,一般建议在月经前1周左右开始饮用益母草相关制剂(如益母草冲剂等)。此时饮用有助于活血化瘀,促进经血排出,缓解经期不适。但需注意,若月经周期正常且经量较多者,经期应避免饮用,以免导致经量进一步增多。 2.月经周期无明显异常者:若月经周期规律,无明显血瘀等不适表现,不建议常规自行饮用益母草,以免打破正常内分泌平衡。 二、产后恶露不尽情况 产后若出现恶露不尽,表现为恶露持续时间长、量时多时少等情况,可在医生指导下于产后即可开始服用益母草相关制剂。其作用在于帮助子宫收缩,促进恶露排出,但需注意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长期大量服用。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妇禁用益母草,因为益母草具有兴奋子宫平滑肌的作用,可能引起子宫收缩,增加流产或早产的风险。 2.青春期少女:青春期少女生殖系统尚在发育阶段,内分泌调节不稳定,若出现月经问题,不应自行盲目饮用益母草,需及时就医,在医生评估后根据具体病因进行规范处理,避免因不当使用影响正常月经周期及生殖健康。 3.虚寒体质者:虚寒体质表现为怕冷、手脚冰凉、经血色淡质稀等,此类人群经期应谨慎饮用益母草,以免加重虚寒症状,若有调理需求需在中医辨证指导下进行,避免擅自使用导致不适加重。

    2025-10-16 11:12:27
  • 芝麻是寒性还是热性

    芝麻性平,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有补肝肾等功效,一般人群可适量食用,脾胃虚寒者、肥胖人群、儿童食用需注意相应事项,正常人群适量吃能补充营养但过量会有问题,脾胃虚寒者过量吃可能加重腹泻,肥胖人群过量吃会致体重增加,儿童要注意食用方式和量避免呛噎等。 芝麻的营养及功效相关情况 芝麻富含多种营养成分,例如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如维生素E等)、矿物质(如钙、铁等)等。从现代营养学角度,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对人体有多方面益处,像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调节血脂等;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等。而从中医理论结合现代研究,芝麻有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等功效,例如对于肝肾阴虚引起的头晕目眩等有一定的辅助调理作用,但这是基于其性平且营养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并非单纯由寒性或热性来界定其全部功效,而是其整体营养及成分共同发挥作用。 不同人群食用芝麻的注意事项 一般人群:正常人群可以适量食用芝麻,如日常可将芝麻加入饮食中,像制作芝麻糊、在凉拌菜中添加等,能补充营养。但也要注意适量,因为芝麻含脂肪量较高,过量食用可能导致热量摄入过多,引发肥胖等问题。 特殊人群 脾胃虚寒者:虽然芝麻性平,但脾胃虚寒者食用时也需注意适量。因为芝麻有一定的润肠作用,过量食用可能会加重脾胃虚寒引起的腹泻等不适症状。 肥胖人群:肥胖人群由于本身存在体重超标的情况,而芝麻含脂肪较高,所以要控制食用量,避免因过多摄入脂肪导致体重进一步增加,不利于体重管理和身体健康。 儿童:儿童可以食用芝麻,但要注意食用方式和量。比如对于幼儿,不宜直接食用整粒芝麻,以免发生呛噎等危险,可以将芝麻研磨后添加到辅食中适量食用,以获取芝麻中的营养成分,但同样要避免过量。

    2025-10-16 11:11:27
  • 肝火旺盛的5个症状

    肝火旺盛可致头目头晕胀痛,常见于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工作学习压力大经常熬夜的年轻人及经期前后女性;能使情绪急躁易怒,如青少年学习压力大或成年人长期高压工作时易出现;引发眼部目赤肿痛,长时间用眼人群更易出现;导致胁肋灼痛、口苦咽干,嗜食辛辣油腻者易因湿热内生化火出现;造成小便短黄,体质偏热饮食不节饮水少者易因内热积聚引发。 一、头目症状——头晕胀痛 肝火上炎,循经上攻头目,可致头部气血上冲,出现头晕胀痛之感。尤其在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年轻人因工作学习压力大、经常熬夜,易引发肝火旺盛进而出现此症状;女性在经期前后,因激素水平波动,也可能因肝火影响而出现头晕胀痛。 二、情绪症状——急躁易怒 肝主疏泄,能调节情志,肝火旺盛时会影响情志调节功能,使人易出现急躁易怒的表现。青少年学习压力大时,或成年人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中,都可能因肝火旺盛导致情绪难以自控,表现为容易发脾气、烦躁不安。 三、眼部症状——目赤肿痛 肝开窍于目,肝火内盛循经上扰目窍,会引发目赤肿痛。长时间用眼人群,如学生、电脑工作者等,因用眼过度且肝火旺盛时,更易出现眼睛红肿疼痛的情况,这是肝火上炎于目窍的典型表现。 四、消化症状——胁肋灼痛、口苦咽干 肝络布于胁肋,肝火炽盛可引起胁肋部灼热疼痛;同时,胆气上逆则出现口苦,津液被火灼耗则咽干。有不良饮食习惯,如嗜食辛辣、油腻食物的人群,更易因湿热内生化火,导致肝火旺盛出现胁肋灼痛、口苦咽干等症状。 五、小便症状——小便短黄 火热内盛,机体津液被耗,尿液生成减少且浓缩,表现为小便短黄。体质偏热的人群,若饮食不节、饮水过少,易因内热积聚引发肝火旺盛,出现小便短黄的情况。

    2025-10-16 11:10:36
  • 马齿苋能治白发吗

    马齿苋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等有抗氧化抗炎等一般性健康益处但与白发治疗无直接关联机制,白发产生与遗传、年龄、缺乏营养素、精神压力、疾病等有关却也未与马齿苋有直接关联治疗机制,目前无循证医学证实马齿苋能治疗白发,特殊人群不应将其作为治白发手段,应针对白发可干预因素科学调整而非依赖缺乏证据的马齿苋来处理白发问题。 一、马齿苋的营养成分及一般功效 马齿苋富含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C等)、矿物质(如钾、钙等)以及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抗炎等作用,在一些膳食补充方面有一定应用,但这些功效与白发治疗无直接关联机制支撑。 二、白发产生的常见科学成因分析 白发产生主要与多种因素相关,从科学角度看,遗传因素可使毛囊中黑色素细胞功能先天性异常,导致白发早生;随着年龄增长,毛囊内黑色素细胞自然衰老,合成黑色素能力下降;机体缺乏某些营养素,如维生素B12、铜等,会影响黑色素合成过程;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黑色素细胞功能;某些疾病状态,如白化病、白癜风等也会引发白发。但这些成因均未发现与马齿苋存在直接的关联治疗机制。 三、马齿苋对白发无明确治疗依据 目前经循证医学验证,没有科学研究证实马齿苋能够直接作用于白发产生的病理生理过程来实现治疗白发的效果。现有关于马齿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抗氧化、抗炎等一般性健康益处方面,并未涉及对白发治疗的针对性证据支持。特殊人群方面,比如儿童由于其生理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不应将马齿苋作为治疗白发的手段,应遵循科学的健康管理方式,针对白发成因中可干预的因素(如合理膳食保证营养素摄入、舒缓压力等)进行科学调整,而非依赖缺乏证据的马齿苋来处理白发问题。

    2025-10-16 11:10:19
  • 为什么哺乳期不能艾灸

    哺乳期不建议艾灸,一是乳房附近艾灸可能致局部皮肤温度升高等影响泌乳,有观察见泌乳量短暂变化;二是艾灸成分可能入母体血影响乳汁成分,婴儿耐受低需防风险;三是个体差异致部分女性更易有不良情况,基于普遍安全原则,为保母婴健康不提倡哺乳期艾灸,尤其有乳腺病史或体质虚弱者风险更高。 一、局部皮肤及泌乳影响 艾灸会产生温热刺激,哺乳期女性乳房部位若进行艾灸,可能导致局部皮肤温度升高,影响乳房周围的血液循环等。而且,乳房部位的温热刺激可能会对乳腺组织产生影响,虽然目前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晰,但有研究提示可能干扰正常的泌乳过程。例如,有临床观察发现,部分哺乳期女性在乳房附近艾灸后,出现泌乳量短暂变化的情况,这可能与局部温热对乳腺腺体的刺激有关。 二、药物代谢及婴儿影响 艾灸所产生的一些成分等有可能通过皮肤吸收进入母体血液循环,进而可能会影响到乳汁的成分。虽然目前关于艾灸成分经乳汁传递对婴儿具体影响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入,但从安全角度考虑,为避免潜在的未知风险,哺乳期不建议进行艾灸。因为婴儿的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善,对于可能来自母体乳汁中潜在的外来物质的耐受能力较低,为了保障婴儿的健康,哺乳期需谨慎对待可能影响乳汁成分的各种因素,艾灸就是其中之一。 三、个体差异因素 不同哺乳期女性的身体状况存在个体差异。有的女性可能体质较为敏感,在艾灸后更容易出现上述局部皮肤反应或乳汁成分变化等情况;而有的女性可能相对耐受,但从循证医学角度出发,为了统一保障哺乳期女性和婴儿的健康安全,基于普遍的安全原则,不提倡在哺乳期进行艾灸。例如,对于有乳腺疾病史或本身身体较为虚弱的哺乳期女性,艾灸带来的风险相对更高,更应避免。

    2025-10-16 11:09:1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