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忠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擅长:脑脊髓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塞、脑动脉瘤、脑脊髓动静脉畸形、脑海绵状血管瘤、烟雾病、脑血管狭窄、脑外伤、脑积水、脑膜瘤、脑胶质瘤、垂体瘤、重症脑外科病人的治疗和抢救、脑血管病人的术后康复指导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国忠,男,神经外科学博士,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第一届青年委员,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市级科研基金5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近三年来每年作为第一术者完成神经介入手术150余例,指导和参与神经介入手术约180余例,指导脑血管和脊髓血管造影术500余例. 主要从事出血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及手术治疗,擅长急重症脑血管病的综合救治、围手术期病人的优化管理,在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CCF、颅内动静脉血栓性疾病及复杂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面有一定的造诣。展开
个人擅长
脑脊髓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塞、脑动脉瘤、脑脊髓动静脉畸形、脑海绵状血管瘤、烟雾病、脑血管狭窄、脑外伤、脑积水、脑膜瘤、脑胶质瘤、垂体瘤、重症脑外科病人的治疗和抢救、脑血管病人的术后康复指导等。展开
  • 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的CT鉴别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在CT鉴别上,形态特征方面硬膜外血肿呈双凸镜形或梭形且局限颅缝间,硬膜下血肿呈新月形或半月形可跨颅缝;密度特点上急性期均为高密度,硬膜外血肿随时间易变等密度或低密度,硬膜下血肿常为混杂密度且随时间也可变等或低密度;占位效应上硬膜外血肿相对局限、中线移位轻,硬膜下血肿相对明显、中线移位重,且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对两者的形态、密度、占位效应表现有一定影响 硬膜外血肿:CT表现为双凸镜形或梭形高密度影,边界锐利,多局限于颅缝之间,这是因为硬膜外血肿是由于颅骨骨折损伤脑膜中动脉等血管,血液积聚在硬膜外间隙,受颅缝限制而呈特定形态,常见于颞部等部位,年龄、性别等因素对此形态表现影响不大,但不同病史下外伤导致颅骨骨折的情况会影响其发生。 硬膜下血肿:CT表现为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等密度或混杂密度影,可跨越颅缝,范围较广,多由桥静脉等撕裂出血所致,血液积聚在硬膜下间隙,受颅缝限制小所以能跨越颅缝,不同年龄人群发生机制有差异,比如儿童硬膜下血肿多与产伤等有关,而成年人多与外伤有关。 密度特点: 硬膜外血肿:急性期多为高密度影,这是因为新鲜血液密度较高,随着时间推移,可变为等密度或低密度,不同时间阶段的密度变化与血肿内血红蛋白的代谢有关,年龄较小的患者由于机体代谢相对较快,可能密度变化相对更快些,而有基础疾病影响凝血等情况的患者也会影响血肿内血液的代谢进程。 硬膜下血肿:急性期也是高密度影,但混杂密度影相对更常见,因为硬膜下血肿常合并有脑组织损伤等情况,随着时间推移,也可变为等密度或低密度,不同年龄患者由于脑的代偿等情况不同,密度变化速度会有差异,比如老年患者脑萎缩等情况可能影响对血肿密度变化的观察。 占位效应: 硬膜外血肿:占位效应相对局限,因为其受颅缝限制,一般中线结构移位相对较轻,不同性别患者在同样外伤情况下占位效应差异不大,但有颅骨病变等病史的患者可能会影响占位效应的表现,比如有颅骨肿瘤的患者再发生硬膜外血肿时,占位效应可能会更复杂。 硬膜下血肿:占位效应相对较明显,常可导致较明显的中线结构移位,年龄较小的患者由于颅缝未完全闭合,一定程度上可缓冲占位效应,而老年患者脑萎缩本身存在,再发生硬膜下血肿时占位效应更易导致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可能因颅内压力调节等不同而与男性患者在占位效应影响神经功能方面有一定差异。

    2025-09-29 11:37:18
  • 如何治疗颅脑外伤

    颅脑外伤的救治包括现场急救,确保环境安全、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止血等;一般支持治疗,监测生命体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药物治疗,脱水降颅压用甘露醇等、用神经营养药物如胞磷胆碱等;手术治疗,根据颅内血肿大小等选适应证,儿童需更谨慎;康复治疗,病情稳定后尽早介入,制定个性化长期方案。 一般支持治疗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例如,意识状态可通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进行评估,GCS评分越低提示病情越重;瞳孔变化可反映颅内是否有脑疝形成等情况。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根据患者的情况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电解质,保证机体的正常代谢需求。对于存在意识障碍或不能进食的患者,需通过静脉输液等方式补充营养和水分。 药物治疗 脱水降颅压:常用药物如甘露醇等,通过提高血浆渗透压,使脑组织中的水分向血管内转移,从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但在使用时需注意患者的肾功能等情况,尤其是老年患者或本身有肾脏基础疾病的患者,要密切监测尿量等指标。 神经营养药物:如胞磷胆碱等,有助于促进神经细胞的代谢和修复,对颅脑外伤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可能有一定帮助。 手术治疗 适应证选择:当患者出现颅内血肿较大(如硬膜外血肿超过30ml、硬膜下血肿超过40ml等)、颅内压进行性升高经保守治疗无效、有明显脑受压体征等情况时,需考虑手术治疗。例如,对于硬膜外血肿,手术多采用钻孔引流或开颅血肿清除术;对于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的患者,可能需要行开颅去骨瓣减压加血肿清除术等。 儿童特殊情况:儿童颅脑外伤后手术需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儿童的颅骨特点、脑组织代偿能力等因素。手术时机的选择要综合评估,术后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对其远期影响需要重点关注。 康复治疗 早期康复介入: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如关节活动度训练、体位摆放等,预防关节挛缩、肌肉萎缩等并发症;认知功能训练,对于存在意识障碍或认知功能受损的患者,通过针对性的训练来促进认知功能恢复;言语康复训练,若患者存在言语障碍,可进行相应的发音、理解等方面的训练。康复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并且要长期坚持,不同年龄、不同损伤程度的患者康复进程和效果可能不同,要动态评估并调整康复方案。

    2025-09-29 11:35:35
  • 脑膜瘤分级是怎样的

    脑膜瘤依据WHO分级标准分为三级,Ⅰ级为良性,细胞形态温和、生长缓慢、复发率低、预后较好;Ⅱ级为非典型性,细胞有异型性、核分裂象增多、复发风险高;Ⅲ级为恶性,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高、侵袭性强、复发几率高、预后差,其分级对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指导意义。 Ⅰ级(良性): 组织学特点:细胞形态相对温和,生长较为缓慢,核分裂象少见,一般不侵犯周围脑组织,包膜通常比较完整。在影像学上,多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占位病变。 预后情况:经过手术完整切除后,复发的几率相对较低,患者的长期生存预后较好,但仍需定期进行影像学随访,因为少数也可能出现复发情况。对于儿童患者,Ⅰ级脑膜瘤同样遵循这样的特点,但儿童的身体发育等因素可能会对手术及后续恢复产生一定影响,需要特别关注术后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女性患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要考虑到激素水平等可能对身体恢复产生的潜在影响,合理安排术后的生活方式等。 Ⅱ级(非典型性): 组织学特点:细胞有一定的异型性,核分裂象增多,局部可能会出现侵犯周围脑组织的情况,复发的可能性较Ⅰ级高。影像学上可见肿瘤边界相对不太清晰,有一定的侵袭性表现。 预后情况:手术完整切除后复发风险较高,部分患者需要辅助进行放疗等治疗手段。在儿童患者中,Ⅱ级脑膜瘤的生物学行为可能更具侵袭性,手术切除难度相对较大,术后复发的几率可能也相对更高,需要更密切的术后监测和综合治疗。女性患者在治疗期间,激素水平的波动可能会对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产生一定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更加个体化。 Ⅲ级(恶性): 组织学特点: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很高,肿瘤侵袭性强,往往会广泛侵犯周围脑组织,还可能出现远处转移。影像学上表现为边界不清,与周围脑组织分界不明显,有明显的侵袭性生长表现。 预后情况:复发几率非常高,预后相对较差,即使经过手术、放疗等综合治疗,患者的生存期也相对较短。对于儿童患者,恶性脑膜瘤的预后更差,身体的耐受力更弱,治疗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特殊生理状况,采取更加谨慎和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女性患者在面对恶性脑膜瘤时,除了疾病本身的挑战外,还需要关注心理状态等对治疗的影响,家人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非常重要。 脑膜瘤的分级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预后的评估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分级以及个体情况制定合适的诊疗计划。

    2025-09-29 11:32:39
  • 脑瘤手术费用高吗

    脑瘤手术费用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医疗收费标准、医院等级及资质、脑瘤自身类型与复杂程度、手术方式以及儿童、老年等特殊人群情况等多因素综合影响,无固定统一数值,需结合具体病情与就医地区等实际情况综合判断。 一、地区因素影响费用差异 脑瘤手术费用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医疗收费标准制约,经济发达地区的三甲医院与三四线城市普通医院相比,手术相关费用可能存在显著差异。例如,一线城市三甲医院脑瘤手术整体费用可能较三四线城市同类医院高出20%-50%,这与地区医疗资源投入、物价水平等密切相关。 二、医院等级及资质的影响 不同等级医院的收费标准有别,三甲医院由于技术设备更先进、专家资源更集中,其脑瘤手术的各项费用(如手术耗材、检查检验等)通常高于普通医院。以常见的开颅手术为例,三甲医院的手术费用可能比普通二级医院高出30%左右,且专家门诊、特殊设备使用等费用也会因医院等级不同而有差异。 三、脑瘤自身情况的影响 1.脑瘤类型:良性脑瘤(如脑膜瘤)与恶性脑瘤(如胶质瘤)的手术难度及后续治疗需求不同,费用差异明显。恶性脑瘤手术除基础费用外,往往还需配合术后放化疗等,整体费用比良性脑瘤高出1-2倍甚至更多。 2.肿瘤复杂程度:肿瘤的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粘连程度等都会影响手术难度。位置复杂(如靠近重要功能区)的脑瘤手术,因手术时间长、风险高、对医护团队技术要求更高,费用相应增加。 四、手术方式的影响 手术方式不同费用有别,传统开颅手术与微创手术(如神经内镜手术)相比,微创手术初期费用可能更高,但因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整体成本可能在长期对比中有所差异。例如,微创手术费用可能比传统开颅手术高出10%-20%,但住院时间可减少3-5天,间接降低部分整体费用。 五、特殊人群的费用考量 1.儿童脑瘤患者:儿童脑瘤手术需考虑儿童特殊的生理特点,可能涉及儿童专用检查设备、术后儿童康复护理等,费用较成人脑瘤手术可能高出10%-15%,且需更精细的术前评估与术后监护。 2.老年脑瘤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术前需更多检查以评估手术耐受性,术后康复周期可能更长,相关费用也会因基础疾病的治疗与监测而增加。 综上,脑瘤手术费用受地区、医院、肿瘤本身及手术方式、患者个体情况等多因素综合影响,并无固定统一数值,需结合具体病情与就医地区等实际情况综合判断。

    2025-09-29 11:31:17
  • 额顶叶大脑镰小脂肪瘤

    额顶叶大脑镰小脂肪瘤是起源于大脑镰的良性小肿瘤属中枢神经少见病变头颅MRI可见边界清晰脂肪信号影T1WI等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呈低信号多数无症状小瘤因其他检查偶然发现无明显影响肿瘤大或压迫有头痛癫痫等症状无症状小瘤定期复查有症状等情况需手术儿童需密切随访评估手术老年综合基础病权衡手术风险以随访为主。 一、定义 额顶叶大脑镰小脂肪瘤是起源于大脑镰部位的良性脂肪组织肿瘤,体积通常较小,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少见良性病变。 二、影像学表现 通过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明确其特征。在MRI上表现为边界清晰的脂肪信号影,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均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呈低信号,此特征是诊断脂肪瘤的重要依据,可与其他颅内病变相鉴别。 三、临床意义 1.无症状情况:多数小的额顶叶大脑镰脂肪瘤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多在因其他原因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此时对日常生活及神经功能通常无明显影响。 2.有症状情况:若肿瘤较大或对周围脑组织结构产生压迫时,可能出现头痛、癫痫等症状,头痛可能与肿瘤占位效应导致颅内压轻度改变有关,癫痫则可能是肿瘤刺激周围脑组织所致。 四、处理原则 1.定期随访:对于无症状且体积较小的额顶叶大脑镰小脂肪瘤,建议定期进行头颅MRI复查,一般每6~12个月复查一次,观察肿瘤大小、形态及周围脑组织情况的变化,动态评估病情进展。 2.手术干预:当肿瘤出现进行性增大、伴有明显临床症状(如持续头痛、癫痫发作频繁等)或压迫周围重要结构时,需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目的是切除肿瘤以缓解症状、解除对周围组织的压迫,但手术需充分评估患者整体状况及手术风险。 五、特殊人群考虑 1.儿童患者: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额顶叶大脑镰小脂肪瘤需密切随访头颅MRI,关注肿瘤对脑部发育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由于儿童手术耐受性及术后恢复等方面与成人有差异,对于儿童患者更需谨慎评估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优先考虑非手术干预观察的情况,若必须手术则需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评估额顶叶大脑镰小脂肪瘤的处理方案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心肺功能等基础疾病情况,权衡手术风险与肿瘤进展可能带来的影响,对于身体状况较差、手术风险较高的老年患者,以定期随访观察为主,密切关注症状变化。

    2025-09-29 11:29:0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