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升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擅长: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东升,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普外科病区副主任,山东省医师协会普外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MDT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外科青年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外科分会胃肠外科学组委员,兼任青岛市肛肠专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4年受山东省政府公派出国留学项目资助,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Ronald Reagan医学中心暨David Geffen医学院,任高级访问学者,接受该校普通外科专科培训计划6个月。先后在J Gastrointest Surg,European Surgical Research,J Exp Clin Cancer Res,Translational Cancer Research,Oncology Letters,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6篇,参编、参议专著3部,参与主持国家级、省厅级课题5项;先后获 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以及山东省科技创新成果奖等;2011年获青岛市青年科技奖。展开
个人擅长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展开
  • 阑尾炎术后注意事项

    阑尾炎术后需要注意饮食、休息与活动、伤口护理、用药、术后复查等方面,具体包括禁食、逐渐恢复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伤口清洁、按照医嘱服药、注意药物副作用、定期复查等,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1.饮食: 术后禁食:阑尾炎手术后,患者需要禁食一段时间,通常为6-8小时,以避免食物反流引起呕吐。 逐渐恢复饮食:当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后,医生会允许其逐渐恢复饮食。开始时可以先给予清流食,如米汤、果汁等,然后逐渐过渡到半流食、软食和正常饮食。 避免刺激性食物:术后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容易产生气体的食物,如豆类、洋葱等。 2.休息与活动: 术后休息:患者需要在术后休息一段时间,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逐渐增加活动:随着身体的恢复,患者可以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过度用力和长时间站立。 3.伤口护理: 保持伤口清洁:术后需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和污染。按照医生的要求更换敷料。 注意疼痛:术后伤口可能会有疼痛,但通常会逐渐减轻。如果疼痛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告知医生。 避免剧烈运动:避免剧烈咳嗽、大笑或提拉重物等,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4.用药: 按照医嘱服药:医生可能会开一些药物,如止痛药、抗生素等,患者应按照医嘱服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注意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副作用,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 5.术后复查: 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术后需要定期复查,以确保伤口愈合良好,身体恢复正常。 注意异常症状:如果出现发热、腹痛、呕吐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6.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阑尾炎术后需要特别注意饮食和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哭闹。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术后恢复可能较慢,需要更加注意饮食和休息,同时要密切监测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如果患者本身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等,需要在术前告知医生,以便医生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总之,阑尾炎术后需要注意多方面的事项,患者应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护理和恢复。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2025-09-24 13:26:01
  • 阑尾炎怎么形成的

    阑尾管腔阻塞常见原因有淋巴滤泡增生(儿童阑尾炎主要原因)、粪石(成年人常见原因)及异物等,儿童因淋巴组织活跃更易因淋巴滤泡增生阻塞,生活方式等影响粪石形成风险;细菌入侵是阑尾管腔阻塞后细菌繁殖分泌毒素损伤黏膜致感染加重,儿童免疫弱,个人卫生差等易致细菌入侵;胃肠道疾病可直接蔓延至阑尾,阑尾炎可能有遗传易感性,不同年龄段和性别受胃肠道疾病影响无明显差异但个体生活方式等有不同表现。 年龄性别影响:儿童由于淋巴组织相对活跃,淋巴滤泡增生导致管腔阻塞的情况较常见;不同性别在这方面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上,长期饮食不规律、膳食纤维摄入过少等可能增加粪石形成风险,从而增加阑尾管腔阻塞的可能性。有肠道疾病病史的人群,阑尾管腔阻塞的概率可能更高。 细菌入侵 感染途径:当阑尾管腔阻塞后,阑尾腔内细菌繁殖,细菌可分泌内毒素和外毒素,损伤阑尾黏膜上皮并使黏膜形成溃疡,细菌进而穿过溃疡的黏膜进入阑尾肌层。阑尾壁的炎症促使阑尾动脉血流受阻,导致阑尾缺血坏死,进一步有利于细菌感染的加重。 年龄性别影响:儿童免疫系统相对尚未完全成熟,对细菌入侵的抵抗力相对较弱;不同性别在细菌入侵引发阑尾炎的概率上无显著差异。生活方式中,个人卫生习惯较差可能增加细菌感染的机会。有过腹部手术史等导致肠道局部环境改变的人群,细菌入侵引发阑尾炎的风险可能增加。 其他因素 胃肠道疾病影响:胃肠道炎症如肠炎等可直接蔓延至阑尾,引起阑尾炎症。例如,回盲部的炎症可波及阑尾,导致阑尾管壁肌肉痉挛,管腔狭窄,影响阑尾的排空和血液循环,从而诱发阑尾炎。 遗传因素:有研究提示,阑尾炎可能存在一定的遗传易感性,但具体的遗传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某些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可能与阑尾的结构和功能异常有关,使得个体更容易发生阑尾炎。 年龄性别影响:不同年龄段和性别在胃肠道疾病影响阑尾炎形成方面,儿童可能因肠道免疫系统发育特点,更易受胃肠道炎症波及;对于性别,整体上无明显性别差异导致胃肠道疾病对阑尾炎形成的不同影响,但个体生活方式如饮食习惯、是否患有慢性胃肠道疾病等会有不同表现。比如,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不论男女,都更易出现阑尾受牵连发生炎症的情况。

    2025-09-24 13:23:45
  • 7岁后头长脂肪瘤

    脂肪瘤是由成熟脂肪细胞聚集形成好发于皮下的良性肿瘤,7岁儿童头部长脂肪瘤属其一种表现为局限性缓慢生长肿块,具体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及脂肪代谢异常相关,临床表现是头皮下可触及质地柔软边界清楚无疼痛瘙痒等不适且生长缓慢,诊断靠体格检查及超声检查辅助,治疗分观察随访和手术治疗,特殊人群需家长密切关注变化避免刺激,手术需经验丰富儿科医生操作且术后要注意护理等。 一、脂肪瘤的定义 脂肪瘤是由成熟脂肪细胞聚集形成的良性肿瘤,好发于皮下组织,7岁儿童头部长脂肪瘤属皮下脂肪瘤的一种表现,通常为局限性、缓慢生长的肿块。 二、可能病因 脂肪瘤的具体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相关,若家族中有脂肪瘤病史,儿童发病风险可能略有增加;也可能与脂肪代谢异常有关,但目前缺乏确切的单一病因定论,需结合个体情况综合考量。 三、临床表现 7岁儿童头部长脂肪瘤时,多表现为头皮下可触及质地柔软、边界清楚的肿块,一般无疼痛、瘙痒等不适症状,肿块生长速度通常较为缓慢,大小可长时间无明显变化。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可初步判断肿块为皮下肿物,质地符合脂肪瘤特征。2.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常用方法,超声下可见肿块呈均匀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晰,借此可辅助明确脂肪瘤的存在及大致情况。 五、治疗原则 1.观察随访:若脂肪瘤体积较小且无明显不适、不影响外观及功能,可选择密切观察,定期复查超声等检查,监测脂肪瘤的变化情况。2.手术治疗:当脂肪瘤较大,影响头部外观,或出现压迫相关症状(如局部不适等)时,可考虑手术切除,手术是去除脂肪瘤的有效手段,需由专业儿科外科医生根据儿童具体情况评估后实施。 六、7岁儿童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家长需密切关注儿童头部脂肪瘤的变化,包括大小、质地有无改变,是否出现红肿、疼痛等异常情况。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要避免对脂肪瘤进行过度挤压、摩擦等刺激。若考虑手术治疗,需由经验丰富的儿科外科医生操作,充分评估手术风险,术后严格遵循儿科术后护理规范,注重伤口局部清洁,预防感染,同时留意儿童术后恢复情况,如有无异常哭闹、伤口愈合是否良好等,给予儿童适当的照护与心理安抚,保障其健康恢复。

    2025-09-24 13:22:36
  • 什么是腋窝淋巴结清扫

    腋窝淋巴结清扫是外科用于诊疗乳腺癌等疾病的手术,可通过切除腋窝淋巴结进行病理分期以制定治疗方案、直接去除已转移的癌细胞病灶,操作是在麻醉下于腋窝做切口分离切除淋巴结,适用于怀疑或影像学提示腋窝淋巴结有转移可能的乳腺癌及其他有转移的恶性肿瘤,老年患者需关注术后恢复及脏器功能,年轻女性要指导上肢锻炼并给予心理疏导,有基础疾病患者需针对相应疾病监测维护。 一、定义 腋窝淋巴结清扫是外科手术操作,外科医生通过手术方式将腋窝区域的淋巴结组织予以切除,主要应用于乳腺癌等疾病的诊疗,用于明确腋窝淋巴结有无癌细胞转移等状况。 二、目的 1.病理分期:切除腋窝淋巴结后进行病理检查,可精准判断癌症分期,例如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是乳腺癌分期的关键依据,从而为后续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信息。 2.治疗肿瘤:对于已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癌症患者,清扫腋窝淋巴结能直接去除转移的癌细胞病灶,是综合治疗的组成部分。 三、操作过程 通常在麻醉状态下开展手术,医生会于腋窝部位做适宜切口,随后逐步分离周围组织,将腋窝区域的淋巴结逐一分离并切除,整个操作需遵循严格外科操作规范,保证完整切除淋巴结组织。 四、适用情况 主要适用于乳腺癌患者,当临床检查怀疑或影像学提示腋窝淋巴结有癌细胞转移可能时,会考虑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此外,其他一些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恶性肿瘤也可能采用该手术方式,但相对乳腺癌较为少见。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较弱,术后恢复较慢,需密切关注伤口愈合情况,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同时要考量其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围手术期需加强监测与护理,因老年患者对手术创伤的耐受及术后恢复能力逊于年轻患者。 2.年轻女性:年轻女性更在意术后上肢功能及外观影响,术后需指导进行适当上肢功能锻炼以促进上肢功能恢复,同时要关注其心理状态,手术可能对外观和身体形象产生影响,需给予心理支持与疏导。 3.有基础疾病患者:例如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手术中要留意对心血管功能的监测与维护,避免手术应激等因素加重心血管负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需注意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不利于伤口愈合等。

    2025-09-24 13:19:56
  • 腮帮子有脂肪瘤

    脂肪瘤是皮下脂肪细胞异常增生聚积的良性肿瘤腮帮子部位表现为可触及圆形或分叶状柔软肿块边界清生长缓慢诊断靠体格检查及超声检查较小无症状可观察随访较大影响外观或有不适则手术切除儿童手术需谨慎成年术前评估术后护理均要避免自行挤压揉搓日常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自查异常及时就医。 一、脂肪瘤的定义与腮帮子部位表现 脂肪瘤是由脂肪细胞异常增生聚积形成的良性肿瘤,好发于皮下组织。腮帮子部位的脂肪瘤表现为局部皮下可触及的圆形或分叶状肿块,肿块质地柔软,边界清晰,一般无明显疼痛等不适症状,大小可从几毫米至几厘米不等,生长通常较为缓慢。 二、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可初步判断腮帮子部位肿块是否为脂肪瘤,观察肿块的质地、活动度、边界等情况。 2.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常用的辅助诊断手段,可清晰显示肿块的内部结构,判断其为脂肪性质的占位病变,有助于与其他皮下肿物鉴别。 三、治疗方式 1.观察随访:若腮帮子部位的脂肪瘤较小,且无明显不适症状(如无压迫感、不影响外观等),可选择定期观察随访,通过超声等检查监测脂肪瘤的大小、形态变化。 2.手术切除:当脂肪瘤较大,影响面部外观,或出现疼痛、压迫周围组织等不适时,可考虑手术切除。手术是治疗腮帮子脂肪瘤较为有效的方法,通过切除病变组织达到治疗目的。 四、不同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腮帮子出现脂肪瘤时,手术需谨慎,因儿童对手术耐受性及麻醉风险等需充分评估,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诊疗方案,尽量避免因不当处理对儿童面部发育等造成不良影响。 成年患者:成年患者若考虑手术切除,需在术前完善相关检查,评估身体状况以确保手术安全。术后要注意创口护理,避免感染等并发症,遵循医生建议进行康复。同时,无论儿童还是成年患者,均应避免自行挤压、揉搓腮帮子部位的脂肪瘤,防止刺激其异常变化。 五、日常相关建议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度运动,维持合理体重,有助于降低脂肪瘤发生发展的潜在风险。同时,定期进行自我检查,若发现腮帮子部位肿块有异常变化(如短期内迅速增大、出现疼痛等),应及时就医进行评估。

    2025-09-24 13:18:0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