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松舒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擅长:治疗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肿瘤,宫腔黏连,不孕症等微创技术治疗的妇科疾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肖松舒,女,医学博士,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妇产科学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妇产科学教研室副主任,妇产科党支部书记,科研秘书,GCP秘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主管。主要研究方向为妇科肿瘤。擅长妇科微创诊治技术,尤其是宫腹腔镜技术。现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幼微创分会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10余项。近年在国内外期刊共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0篇,Medline及CSCD论文40余篇,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省厅级科研课题4项,主持省级教改课题及十二五规划课题3项,参与省、厅级科研课题20余项。主编及副主编医学专著2部,参编3部,获湖南省科技奖5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获2016年湖南省“最美青年卫士”,2015年首届“三湘好医生”荣誉称号;获2015年度联邦医学教育优秀教师奖;先后入选“湘雅名医传承计划”继承人,新湘雅人才工程“至善领跑计划”第三层次;中南大学“53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及湘雅三医院“125人才工程”第二层次;荣获中南大学“十佳青年”、“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展开
个人擅长
治疗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肿瘤,宫腔黏连,不孕症等微创技术治疗的妇科疾病。展开
  • 女性月经期间能吃消炎药吗

    女性月经期间通常能吃消炎药,消炎药主要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一般不影响其发挥作用,也不会对月经周期、月经量等产生不良影响。消炎药分抗生素类和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类月经期间使用安全,非甾体抗炎药长期或大量使用可能影响月经量,但相对少见。使用消炎药存在特殊情况和注意事项,年轻女性和老年女性使用时要更谨慎,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身体恢复和药物代谢,有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药物过敏史的女性用药需特别注意。温馨提示女性月经期间用消炎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中密切观察自身情况,出现不适及时就医,同时注意个人卫生。 一、女性月经期间能否吃消炎药 女性月经期间通常是可以吃消炎药的。消炎药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妇科炎症等。女性月经期间,身体的免疫系统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但一般不影响消炎药发挥作用。月经是女性正常的生理现象,消炎药通常不会对月经周期、月经量等产生不良影响。 二、消炎药的种类及对月经的影响 1.抗生素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等,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抑制或杀灭细菌来发挥作用。它们在月经期间使用一般是安全的,不会干扰女性内分泌系统,对月经周期和月经量通常没有明显影响。 2.非甾体抗炎药:这类药物除了有消炎作用外,还具有解热、镇痛的功效,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一般情况下,在月经期间短期、适量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不会对月经造成明显影响。然而,长期或大量使用可能会影响子宫内膜的前列腺素合成,进而影响子宫收缩,有可能导致月经量增多或减少,但这种情况相对少见。 三、特殊情况和注意事项 1.年龄因素:年轻女性,尤其是青春期女性,生殖内分泌轴尚未完全成熟,月经可能不太规律。在月经期间使用消炎药时,应更加谨慎,密切观察月经情况。老年女性可能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在使用消炎药前,需要综合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2.生活方式:月经期间,女性的身体较为敏感。如果同时有熬夜、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大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恢复和药物的代谢。在使用消炎药期间,应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和良好的心态,避免饮酒,因为酒精可能会与某些消炎药发生相互作用,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3.病史因素: 有血液系统疾病的女性,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凝血功能障碍等,使用消炎药时需要特别注意。某些消炎药可能会影响凝血功能,导致月经量增多或出血不易止住。 患有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等,这些疾病本身可能会影响月经周期和月经量。在月经期间使用消炎药时,要考虑药物与治疗基础疾病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必要时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有药物过敏史的女性,在使用消炎药前一定要告知医生,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 四、温馨提示 女性在月经期间如果需要使用消炎药,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病情、病史等,综合评估后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自身的月经情况和身体反应,如出现月经量异常、腹痛加剧、头晕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女性在月经期间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感染加重病情。

    2025-10-10 12:11:55
  • 药流后出血几天正常吗

    药流后阴道出血一般1-2周属正常,受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若出血超2周或过多为异常,需及时就医,不同特殊人群药流后有相应注意事项,年轻女性要注意休息和外阴清洁,年龄大的要密切关注出血,有病史的要更密切观察出血情况。 影响药流后出血时间的因素 个体差异 年龄:年轻女性身体状况相对较好,子宫修复能力较强,药流后出血时间可能相对较短;而年龄较大的女性,身体机能有所下降,子宫修复速度可能会慢一些,出血时间可能会稍长,但一般也在正常范围内。例如,20-30岁的女性药流后出血时间多在1-2周,而40岁左右的女性可能出血时间在1.5-2周左右,但只要不超过2周,一般也认为是正常的。 性别:性别本身对药流后出血时间影响不大,主要是个体的身体状况起关键作用。 生活方式:如果药流后女性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那么子宫修复会相对顺利,出血时间可能会缩短;反之,如果药流后女性过早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可能会影响子宫的修复,导致出血时间延长。例如,药流后立即去进行高强度的体力活动,可能会使子宫收缩受到影响,出血时间延长至2周以上。 病史:如果女性本身有子宫内膜炎等妇科疾病,那么药流后子宫内膜的修复会受到影响,出血时间可能会延长。有子宫内膜炎病史的女性药流后,出血时间可能超过2周,此时需要及时就医检查。 异常情况及处理建议 出血时间过长 如果药流后出血时间超过2周仍未停止,可能是药流不全、子宫复旧不良或感染等原因引起。药流不全是指胚胎组织没有完全排出,残留的组织会影响子宫的收缩,导致出血不止;子宫复旧不良是指子宫收缩不好,不能有效地关闭血窦,引起出血时间延长;感染则是因为药流后身体抵抗力下降,细菌等病原体侵入引起子宫内膜感染,导致出血时间延长且可能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 此时需要及时就医,进行B超检查等,以明确原因。如果是药流不全,可能需要进行清宫手术;如果是子宫复旧不良,可以使用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如果是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出血过多 药流后如果出血量多于月经量,也属于异常情况。这可能是因为药流不全导致大量的子宫血管开放出血,或者是子宫收缩乏力无法有效止血。 这种情况需要立即就医,医生可能会采取措施进行止血,如使用宫缩剂等,严重时可能需要进行急诊处理,包括清宫等操作来控制出血。 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年轻女性:年轻女性药流后要特别注意休息,避免过早性生活,因为过早性生活容易导致感染,影响子宫恢复,增加出血时间延长或感染的风险。同时,要保持外阴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勤换卫生巾。 年龄较大的女性:年龄较大的女性药流后除了注意休息和外阴清洁外,更要密切关注出血情况,因为年龄较大者身体恢复相对较慢,一旦出现出血异常要及时就医。例如,45岁的女性药流后,即使出血时间在1.5-2周,也要比年轻女性更谨慎,如果出血有增多趋势,要尽快到医院就诊。 有病史的女性:有妇科病史的女性,如曾有过子宫肌瘤等疾病,药流后要更加密切观察出血情况,因为这些病史可能会影响子宫的正常修复和收缩,导致出血异常,需要定期复查B超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2025-10-10 12:10:58
  • 孕妇可以每天喝羊奶吗

    孕妇可以每天适量饮用羊奶,但需结合自身健康状况和营养需求进行个体化调整。羊奶营养价值高,蛋白质易消化吸收,钙磷比例适宜,维生素含量丰富,有助于胎儿发育和孕妇健康。但需注意乳糖不耐受、过敏反应等潜在风险,长期单一饮用可能因铁、叶酸含量低导致贫血,需配合其他食物补充。特殊人群如妊娠期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需遵医嘱调整摄入量,运动量大者和素食孕妇可适当增加摄入但需额外补充营养。饮用时应选择巴氏杀菌羊奶,可搭配全谷物、坚果提高营养吸收,无法耐受时可选择替代品。饮用期间需定期监测身体指标,出现不适立即就医并咨询专业意见,同时避免过度依赖羊奶,需保证膳食均衡。 一、孕妇是否可以每天喝羊奶 孕妇可以每天适量饮用羊奶,但需结合自身健康状况及营养需求进行个体化调整。羊奶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B族及必需脂肪酸,其营养价值与牛奶相似,但部分人群可能因乳糖不耐受或过敏反应而需谨慎选择。 1.羊奶的营养优势 蛋白质:羊奶中乳清蛋白与酪蛋白比例接近母乳,更易消化吸收,尤其适合胃肠道功能较弱的孕妇。 钙与磷:羊奶钙含量较高(约130mg/100ml),且钙磷比例适宜(约1.3:1),有助于胎儿骨骼发育及孕妇预防骨质疏松。 维生素:羊奶中维生素B12、维生素A含量较牛奶更高,可辅助红细胞生成及视力保护。 2.潜在风险与注意事项 乳糖不耐受:羊奶乳糖含量略低于牛奶,但仍有部分孕妇可能因乳糖酶缺乏出现腹胀、腹泻,建议从少量(如100ml/日)开始尝试。 过敏反应:羊奶蛋白与牛奶蛋白存在交叉过敏风险,若孕妇对牛奶蛋白过敏,需先进行过敏原检测。 营养均衡:羊奶铁、叶酸含量较低,长期单一饮用可能导致贫血风险增加,需配合红肉、绿叶蔬菜等食物补充。 二、特殊人群的饮用建议 1.高风险孕妇群体 妊娠期糖尿病:羊奶升糖指数(GI)低于牛奶,但仍需控制总量(每日≤300ml),避免添加糖分。 肾脏疾病:羊奶中磷、钾含量较高,肾功能不全者需监测血磷、血钾水平,遵医嘱调整摄入量。 2.生活方式相关建议 运动量较大者:可适当增加羊奶摄入以补充蛋白质,但需配合水分补充,避免脱水。 素食孕妇:羊奶可作为优质蛋白来源,但需额外补充维生素B12及铁剂,预防营养缺乏。 三、科学饮用建议 1.饮用方式 加热处理:巴氏杀菌羊奶可直接饮用,未杀菌生羊奶可能含布鲁氏菌等病原体,孕妇需避免。 搭配食物:与全谷物、坚果同食可提高铁、锌吸收率,减少单一饮用导致的营养失衡。 2.替代方案 若无法耐受羊奶,可选择低乳糖牛奶、酸奶或强化钙的植物奶(如杏仁奶需额外补充维生素B12)。 四、温馨提示 1.定期监测:孕妇饮用羊奶期间需关注体重增长、血糖及血脂变化,若出现消化不良或过敏症状,应立即停用并就医。 2.咨询专业意见:存在乳糖不耐受、过敏史或慢性疾病的孕妇,建议产检时向营养科医生咨询个性化方案。 3.避免过度依赖:羊奶不能替代均衡膳食,孕妇需保证每日摄入12种以上食物,覆盖谷薯、蔬果、肉蛋奶及豆类。 通过科学选择与合理搭配,羊奶可成为孕妇营养补充的优质选择,但需以个体健康状况为前提,避免盲目跟风或过度摄入。

    2025-10-10 12:10:21
  • 人流两个月后又怀孕了还能做人流吗

    人流两个月后又怀孕是否还能做人流需综合多方面评估,涉及再次人流对子宫、感染等风险分析,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个体情况影响,还可考虑药物流产,最终需女性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后商讨方案,术后注意护理且今后要采取有效避孕措施。 一、再次人流的风险分析 1.对子宫的损伤风险 短时间内再次人流,子宫尚未完全恢复。频繁的宫腔操作会使子宫内膜进一步受损,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变薄。正常子宫内膜厚度对于受精卵着床至关重要,过薄的子宫内膜可能引发着床困难、流产等问题。例如,有研究表明,短时间内多次人流的女性,子宫内膜厚度低于正常范围的比例明显高于单次人流者。 还可能增加子宫穿孔的风险。子宫在经历过一次人流后,子宫肌层等组织结构可能发生一定变化,再次手术时,子宫壁相对较薄且脆弱,子宫穿孔的可能性较首次人流有所增加。 2.感染风险 人流手术后,女性身体抵抗力相对下降,子宫颈口处于开放状态,若短时间内再次怀孕做人流,会进一步破坏生殖道的自然防御机制,增加感染的几率。感染可能向上蔓延,引起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甚至可能导致输卵管堵塞,影响今后的生育功能。有统计数据显示,短时间内再次人流的女性发生术后感染的概率是单次人流的数倍。 二、个体情况的重要性 1.年龄因素 对于年轻女性,身体相对较为敏感,短时间内再次人流对身体的伤害可能更明显。例如,18-25岁的女性,自身生殖系统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再次人流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龄女性更大。而对于35岁以上的高龄女性,本身生育能力逐渐下降,再次人流可能对其生育功能造成更严重的影响,且高龄女性身体各方面机能有所下降,术后恢复也相对较慢。 2.生活方式因素 如果女性在人流后仍有不良生活方式,如经常熬夜、吸烟、饮酒等,会进一步影响身体的恢复和健康状况。熬夜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吸烟饮酒会削弱身体的免疫力,这些都会增加再次人流后的风险,不利于身体的恢复。 3.病史因素 若女性有人流手术史以外的其他病史,如患有盆腔炎等妇科疾病,那么短时间内再次人流会使原有的病情加重,同时也会增加本次人流手术的风险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例如,本身患有盆腔炎的女性,再次人流时,炎症可能会因手术操作而扩散,导致病情恶化。 三、其他选择及建议 1.药物流产的可能性 在怀孕早期(一般停经49天内),可以考虑药物流产。药物流产相对对子宫的创伤可能较手术人流小一些,但药物流产有一定的失败率,约10%左右,如果药物流产失败还需要进行清宫手术。而且药物流产也有出血时间长、感染等风险,需要在医生的严格评估下进行,医生会根据孕囊大小、女性身体状况等综合判断是否适合药物流产。 2.慎重考虑后的决策 女性应及时就医,向医生详细告知自己的人流史、目前的身体状况等各方面情况,由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后,共同商讨合适的处理方案。如果决定再次做人流,术后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嘱咐进行护理,如注意休息、保持外阴清洁、避免过早性生活等,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促进身体的恢复。同时,要吸取教训,在今后的性生活中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避免再次意外怀孕对身体造成伤害。

    2025-10-10 12:07:51
  • 孕期孕酮低是什么原因

    孕期孕酮低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母体因素如内分泌功能紊乱(黄体功能不全、多囊卵巢综合征等)、胚胎因素如胚胎质量不佳或发育异常进程影响、生活方式因素如不良生活习惯(熬夜、吸烟酗酒)、过度劳累,以及其他因素如免疫系统异常、环境因素干扰内分泌功能等。 一、母体因素 (一)内分泌功能紊乱 女性体内的内分泌系统对孕酮的分泌起着关键调节作用。如果母体本身存在内分泌方面的问题,例如黄体功能不全,这是导致孕期孕酮低较为常见的原因之一。黄体是在排卵后形成的,它的主要功能是分泌孕酮以支持早期妊娠。当黄体功能不全时,黄体分泌孕酮的能力下降,就会使得孕期孕酮水平偏低。这种情况在有过多次流产史或者本身内分泌代谢异常的女性中相对更易出现。 (二)其他内分泌相关疾病影响 像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也可能影响孕酮水平。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通常存在排卵障碍,而正常的排卵对于孕酮的正常分泌是有重要意义的。由于排卵异常,黄体形成受到影响,进而导致孕酮分泌不足,使得孕期孕酮水平偏低。而且这类患者往往伴有内分泌的整体紊乱,会对妊娠过程产生多方面的不良影响。 二、胚胎因素 (一)胚胎质量不佳 如果胚胎本身存在染色体异常等质量问题,会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也会影响母体孕酮的分泌。因为正常发育的胚胎会向母体传递一些信号来维持孕酮的分泌,当胚胎质量不好时,这种信号传递出现障碍,就可能导致孕酮水平降低。例如,在一些自然流产的病例中,很多都存在胚胎染色体异常的情况,同时伴随孕酮低的现象。 (二)胚胎发育异常进程影响 胚胎发育到一定阶段时,其自身对于孕酮的需求和调节机制如果出现异常,也会间接导致母体孕酮水平相对偏低。比如在胚胎着床后的早期发育阶段,胚胎与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出现问题,就可能干扰孕酮的正常分泌过程。 三、生活方式因素 (一)不良的生活习惯 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节律。内分泌系统的紊乱进而可能波及孕酮的分泌。过度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同样会对身体的内分泌和整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增加孕期孕酮低的风险。例如,吸烟会影响血管的收缩舒张功能,干扰激素的正常代谢,从而可能影响孕酮的分泌水平。 (二)过度劳累 孕妇如果长期处于过度劳累的状态,身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会影响内分泌的平衡。身体为了应对过度劳累带来的压力,会调整激素分泌的模式,可能导致孕酮分泌受到抑制,使得孕期孕酮水平降低。比如长时间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者精神高度紧张的工作,都可能对孕酮分泌产生不良影响。 四、其他因素 (一)免疫系统异常 孕妇的免疫系统如果出现异常,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情况,可能会影响黄体的功能,进而影响孕酮的分泌。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可能会攻击黄体细胞等相关组织,导致黄体分泌孕酮的能力下降,使得孕期孕酮水平偏低。 (二)环境因素 长期处于含有某些有害化学物质的环境中,或者受到辐射等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干扰母体的内分泌功能,影响孕酮的分泌。例如长期接触一些工业污染物、放射性物质等,都可能对身体的内分泌系统产生不良作用,增加孕期孕酮低的发生几率。

    2025-10-10 12:06:4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