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晔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治疗失眠、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焦虑症一类的精神疾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徐晔,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精神科副主任、精神卫生中心二病房主任。1989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获硕士学位。留校一直从事精神病学的医疗、教学、科研以及司法鉴定工作,自1995年起任精神科副主任。展开
个人擅长
治疗失眠、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焦虑症一类的精神疾病。展开
  • 抑郁症患者有哪些症状不能食用冰品

    伴有胃肠道不适症状的抑郁症患者不宜食用冰品,因冰品寒凉会刺激胃肠道致症状加剧且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轴影响整体状态不利于病情稳定,神经调节敏感相关症状的抑郁症患者食用冰品后低温刺激会干扰神经递质正常调节加重相关症状。 一、伴有胃肠道不适症状的抑郁症患者 抑郁症患者若存在腹痛、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不宜食用冰品。冰品属寒凉食物,会进一步刺激胃肠道,加重胃肠道痉挛、蠕动异常等情况,导致腹痛、腹泻症状加剧,而胃肠道功能紊乱又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轴等影响患者的整体状态,不利于抑郁症病情的稳定。例如,有研究指出,寒凉食物的刺激可干扰胃肠道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使营养物质摄取受限,进而影响身体能量供应,而身体能量状态与抑郁症患者的情绪、认知等方面密切相关。 二、神经调节敏感相关症状的抑郁症患者 抑郁症与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多巴胺等)的平衡失调密切相关,冰品的低温刺激可能干扰神经递质的正常调节。对于存在神经调节敏感症状(如情绪易波动、睡眠受影响等)的抑郁症患者,食用冰品后低温对神经传导可能产生不良影响,进一步扰乱神经递质的平衡,从而加重抑郁相关的情绪低落、睡眠障碍等症状。比如,低温刺激可能影响大脑中与情绪调节相关区域的神经活动,使得抑郁症患者原本不稳定的神经状态更为紊乱。

    2025-08-20 16:05:37
  • 戒酒有什么办法

    戒酒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包括改变生活习惯、培养其他兴趣爱好、药物治疗等。 一、改变生活习惯:戒酒者日常可多了解喝酒的危害,强化自我控制意识,改变饭前饮酒的习惯,用饮料替代酒,从而达到戒酒目的。 二、培养其他兴趣爱好:如打太极拳、钓鱼、听音乐等,通过转移注意力助力戒酒。 三、药物治疗: 1.若戒酒过程中出现紧张、焦虑等情况,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劳拉西泮、地西泮等药物,以缓解焦虑,利于继续戒酒。 2.对于年轻体质好者可采用一次性戒酒,重症病人则用药物替代法一次性戒酒,替代药物包括镇静催眠药、抗焦虑及抗精神病药物等,对有严重躯体中毒者采用递减戒酒法。 3.可使用拮抗剂戒酒,如服用戒酒硫使病人厌恶饮酒,但服药期间不能饮酒,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4.支持治疗包括补充大量维生素B和C、补充营养维持水电平衡,还可用胰岛素低血糖治疗及中医中药治疗。 5.慢性酒精中毒的药物治疗:对于戒断症状及慢性中毒的躯体及神经系统合并症,应及时在医生指导下对症治疗用药。 6.行为疗法:如采用阿扑吗啡和催吐剂吐根碱,以及厌恶疗法、电厌恶疗法等也取得了一定效果。 总之,戒酒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以达到成功戒酒的目标。

    2025-08-20 15:57:56
  • 不同精神疾病患者的常见小动作是什么

    焦虑障碍患者因焦虑情绪躯体释放有频繁搓动双手等动作儿童与成人动作有差异,强迫症患者受强迫观念驱动有重复刻板动作且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因环境因素影响动作频率,精神分裂症患者因感知觉障碍和思维紊乱有无目的摸索动作病史长的更典型儿童有怪异动作。 一、焦虑障碍患者常见小动作 焦虑障碍患者常表现出频繁搓动双手、反复咬指甲、揪头发等动作。这是由于焦虑情绪通过躯体行为释放,儿童患者可能更倾向无意识地摆弄衣角等,而成人则多有明显手部动作,其动作频率受焦虑程度及生活方式影响,焦虑程度越高,相关小动作出现越频繁。 二、强迫症患者常见小动作 强迫症患者存在重复且刻板的动作,如反复洗手(受担心感染等强迫观念驱动,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反复计数等。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因环境因素影响动作频率,例如长期处于卫生要求高环境的患者洗手动作可能更频繁。 三、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见小动作 精神分裂症患者可出现无目的摸索动作,像不停地用手在身前摆动、抓取空气等,这与感知觉障碍和思维紊乱相关。病史较长患者动作表现更典型,儿童患者发病时会有与年龄不相符怪异动作,需重点留意其异常动作表现及变化。

    2025-08-20 15:53:07
  • 睡着睡着觉突然想到一个人就醒了怎么回事

    睡着睡着觉突然想到一个人就醒了,可能与情绪、生活习惯、心理压力、环境或生理等因素有关。如果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影响了睡眠质量,建议及时就医,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睡着睡着觉突然想到一个人就醒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情绪因素:如果睡前经历了强烈的情绪,如兴奋、悲伤、愤怒等,可能会导致大脑皮层兴奋,从而在睡觉时突然想到这个人而醒来。 2.生活习惯:如果睡前进行了剧烈运动、喝咖啡、饮酒等,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导致睡觉时容易醒来。 3.心理压力:如果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下,可能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容易在睡觉时突然醒来。 4.环境因素:如果睡眠环境不佳,如噪音过大、温度不适、光线过亮等,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导致睡觉时容易醒来。 5.生理因素:如果患有某些疾病,如疼痛、呼吸急促、消化不良等,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导致睡觉时突然醒来。 如果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影响了睡眠质量,建议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心理评估,以确定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当运动、放松心情等,也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2025-08-20 15:50:42
  • 焦躁症的表现症状

    焦躁症的表现症状包括情绪、躯体、认知、行为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方面,如过度担忧、紧张、不安、恐惧、心跳过快、呼吸急促、手抖、出汗、头晕、头痛、胃痛、肌肉紧张、难以集中注意力、记忆力下降、决策困难、频繁踱步、坐立不安、无法放松、睡眠障碍、胃肠不适、尿频、尿急等。 1.情绪症状:患者会体验到过度的担忧、紧张、不安、恐惧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可能会影响到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活动。 2.躯体症状:焦躁症可能会导致一系列躯体症状,如心跳过快、呼吸急促、手抖、出汗、头晕、头痛、胃痛、肌肉紧张等。 3.认知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对未来的过分担忧、难以集中注意力、记忆力下降、决策困难等认知问题。 4.行为症状:焦躁症可能会导致一些行为上的改变,如频繁踱步、坐立不安、无法放松、睡眠障碍等。 5.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焦躁症还可能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胃肠不适、尿频、尿急等。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而且这些症状可能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出现或加重。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出现了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以便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2025-08-20 15:49:1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