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璐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白内障的微创治疗、白内障和青光眼的联合治疗,各种复杂白内障的手术治疗、内膜炎的微创治疗、翼状胬肉的微创治疗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璐,女,主任医师,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眼科中心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医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1999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日语临床医疗专业获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眼科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7年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眼科学专业获博士学位。曾在日本顺天堂大学研修一年。 美国视觉与眼科学研究协会会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会员,黑龙江省白内障学组委员,黑龙江省老年眼病学组委员,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组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眼遗传学组委员。《中华眼科杂志》通讯编委,《Human mutation》、《Molecular Vision》等SCI杂志审稿人。 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0余篇。出版专业论著3部。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国家、省部、厅局、市级科研课题10余项。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医疗新技术成果奖5项。展开
个人擅长
白内障的微创治疗、白内障和青光眼的联合治疗,各种复杂白内障的手术治疗、内膜炎的微创治疗、翼状胬肉的微创治疗等。展开
  • 瞳孔放大怎么治疗

    瞳孔放大原因多样,需先明确病因,再针对性治疗。药物性的随药物作用消退多可恢复;眼部外伤者轻重视情况处理,重的需手术;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疝需紧急降颅压等救治,其他病变针对治疗;眼部疾病中青光眼分类型治疗。儿童和老年人有各自注意事项,治疗关键是明确病因后个体化处理并兼顾特殊人群特点。 一、明确瞳孔放大的原因 瞳孔放大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药物作用(阿托品等散瞳药物)、眼部外伤、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疝等)、眼部疾病(如青光眼等)。首先需要明确导致瞳孔放大的具体病因,这是进行针对性治疗的前提。 二、针对不同病因的治疗方法 (一)药物性瞳孔放大 如果是因使用散瞳药物导致的瞳孔放大,一般情况下,随着药物作用逐渐消退,瞳孔可恢复正常大小,通常无需特殊治疗,但要避免再次误接触该类药物。对于因其他药物引起的类似情况,需评估药物是否可以调整或停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方案的优化。 (二)眼部外伤导致的瞳孔放大 1.轻度外伤:若眼部外伤较轻,首先要进行眼部清洁等基础处理,密切观察眼部情况。可适当使用促进眼部修复的药物,如玻璃酸钠滴眼液等,促进眼部组织的恢复,部分患者瞳孔可能逐渐恢复或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2.重度外伤:如果外伤较严重,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眼部的缝合手术等。术后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护理建议,定期复查,观察瞳孔及眼部功能的恢复情况。 (三)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瞳孔放大 1.脑疝:当出现脑疝导致瞳孔放大时,情况较为危急,需要立即进行紧急救治。通常需要降低颅内压,可使用甘露醇等药物快速降低颅内压,同时积极寻找导致脑疝的原发病因,如颅内血肿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清除血肿等操作来挽救患者生命,在这个过程中密切监测瞳孔等生命体征变化。 2.其他神经系统病变:对于由其他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瞳孔放大,需要针对具体的病变进行治疗,如进行营养神经、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等治疗措施,同时密切关注瞳孔变化以评估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 (四)眼部疾病导致的瞳孔放大 1.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需要立即降低眼压,可使用毛果芸香碱滴眼液缩瞳,同时使用甘露醇等药物快速降低眼压,然后根据病情考虑进行激光治疗或手术治疗,如周边虹膜切除术等,以缓解瞳孔放大等青光眼相关症状,在治疗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眼压、瞳孔等指标的变化。 开角型青光眼:早期可使用降眼压药物治疗,如布林佐胺滴眼液等,通过药物控制眼压来延缓病情进展,避免瞳孔进一步异常放大。如果药物控制不佳,也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出现瞳孔放大时,由于其身体各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在治疗时需格外谨慎。例如在使用药物方面,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如果是儿童眼部外伤或疾病导致的瞳孔放大,要更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儿童的恢复能力和对疾病的耐受情况与成人不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于儿童的眼部和全身健康至关重要。 (二)老年人 老年人出现瞳孔放大时,要考虑其可能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时,要综合评估其整体健康状况,药物的选择和治疗方案的制定要兼顾对其他基础疾病的影响。例如在使用降眼压药物治疗青光眼导致的瞳孔放大时,要注意药物对老年人心血管、呼吸系统等可能产生的影响,定期监测相关指标。 总之,瞳孔放大的治疗关键在于明确病因,然后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个体化治疗措施,同时充分考虑特殊人群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医疗处理。

    2025-09-29 13:41:50
  • 治疗近视有什么办法

    近视的矫正与防控可通过光学矫正(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手术治疗(准分子激光手术、ICL晶体植入术)、药物治疗(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视觉训练(双眼视功能训练、眼部肌肉锻炼)及生活方式调整(合理用眼、增加户外活动、合理饮食)等多方面进行,不同方法有各自特点及适用情况,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并遵循相应要求。 一、光学矫正 (一)框架眼镜 是最常见的矫正近视的方法,通过镜片的折射作用,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清晰视物。不同年龄段、不同近视度数的人群均可佩戴,儿童需定期验光,根据度数变化及时更换合适的眼镜。对于青少年,框架眼镜能有效控制近视发展速度,但需注意正确佩戴和用眼卫生。 (二)角膜接触镜 包括软性接触镜和硬性透气性接触镜(RGP)等。RGP透气性好,可矫正较高度数的近视,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青少年近视的进展。佩戴时需注意眼部卫生,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定期复查。但对于儿童,尤其是低龄儿童,佩戴接触镜需要谨慎,因为可能增加眼部感染风险,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 二、手术治疗 (一)准分子激光手术 适用于18周岁以上,近视度数稳定(近两年近视度数变化不超过50度)的人群。通过激光切削角膜基质层,改变角膜的曲率,从而矫正近视。但手术有一定适应证和禁忌证,术前需进行严格的眼部检查,排除眼部疾病等禁忌情况。术后需遵循医嘱用药和护理,注意避免眼部外伤和感染。 (二)ICL晶体植入术 对于一些高度近视或不适合做准分子激光手术的人群可考虑。是将人工晶体植入眼内,不切削角膜,可矫正较大范围的近视度数。同样需要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术后也需注意眼部护理和定期复查。但该手术也有相应的禁忌证,如存在眼部炎症等情况不宜进行。 三、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上用于控制近视进展的药物主要有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低浓度阿托品可以通过松弛睫状肌,延缓眼轴增长,从而控制近视发展。但使用低浓度阿托品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瞳孔散大、畏光等,且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存在差异。对于儿童使用低浓度阿托品需要在医生的严格评估和指导下进行,密切观察眼部反应和全身情况。 四、视觉训练 (一)双眼视功能训练 通过特定的视觉训练仪器和方法,改善双眼的协调功能、聚散功能等,有助于缓解视疲劳,对近视的防控有一定辅助作用。适用于各年龄段近视人群,尤其是青少年。但训练需要在专业的视光机构进行,由专业人员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并指导正确训练。 (二)眼部肌肉锻炼 如转眼球等简单的眼部运动,可以锻炼眼部肌肉,缓解眼部疲劳,对维持眼部健康有一定帮助,但对于近视的矫正作用相对有限,可作为辅助措施。 五、生活方式调整 (一)合理用眼 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阅读和书写时眼睛与书本保持33厘米左右的距离,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用眼40-50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可通过远眺、闭目养神等方式放松眼睛。同时,要注意用眼环境的光线,避免过强或过暗的光线。 (二)增加户外活动 每天保证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建议不少于2小时。户外活动时,眼睛能接触到自然光线,有助于促进多巴胺的分泌,从而延缓近视的发展。对于儿童来说,增加户外活动是预防和控制近视的重要措施之一。 (三)合理饮食 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和叶黄素等营养素的食物,如胡萝卜、橙子、蓝莓、菠菜等。这些营养素对眼睛健康有益,有助于维持眼部正常的生理功能,对近视的防控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2025-09-29 13:40:39
  • 小朋友眼睛近视500度算严重吗

    小朋友近视500度属中度近视偏严重情况,会在视力、眼部健康等方面产生影响,需通过光学矫正、改善用眼环境、增加户外活动等措施应对,家长要重视督促儿童遵循相关措施并关注眼部变化,饮食上让儿童摄入有益眼睛的食物,避免不良用眼行为保护视力。 一、近视500度的严重程度界定 小朋友眼睛近视500度属于中度近视偏严重的情况。一般来说,近视度数在300度以下为轻度近视,300-600度属于中度近视,600度及以上则为高度近视,所以500度已接近高度近视的阈值,需要引起重视。 二、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视力方面 1.远视力明显下降:500度近视会导致小朋友远视力显著降低,看远处物体时会模糊不清,比如无法清晰看到黑板上的字迹等,严重影响学习和日常生活。 2.可能引发视疲劳:由于需要不断调节眼睛来试图看清物体,容易出现视疲劳症状,如眼睛酸痛、干涩、眼眶胀痛等,尤其是在长时间用眼后更为明显。 (二)眼部健康方面 1.眼轴延长风险增加:近视度数越高,眼轴通常会越长,而眼轴过度延长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眼部病理性改变,如视网膜变薄、视网膜变性等,增加视网膜脱离等严重眼部疾病的发生风险。 2.影响立体视功能:长期500度近视可能会对小朋友的立体视功能产生影响,立体视是人类感知深度和空间的重要视觉功能,对于一些需要精细空间判断的活动,如驾驶、操作精密仪器等会有不利影响,而儿童时期是立体视发育的关键阶段,近视可能干扰这一正常发育过程。 三、应对措施 (一)光学矫正 1.佩戴合适的眼镜:需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验光,佩戴合适的框架眼镜或者角膜接触镜(需在医生评估后根据儿童具体情况选择)来矫正视力,以帮助清晰视物,减缓近视度数进一步加深。框架眼镜要选择材质轻、佩戴舒适且度数准确的,而角膜接触镜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需要谨慎选择,因为需要严格注意眼部卫生和佩戴规范。 2.定期复查:每隔3-6个月要带小朋友进行视力复查以及眼部检查,观察近视度数的变化情况和眼部健康状况,以便及时调整眼镜度数或者采取其他干预措施。 (二)改善用眼环境 1.保证充足的照明:室内光线要充足且均匀,避免过强或过暗的光线对眼睛造成刺激。例如,书桌台灯应选择无频闪、色温合适(4000-5000K左右)的灯具,保证读写区域光线充足。 2.控制用眼距离和时间:教导小朋友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眼睛与书本、电脑屏幕等的距离保持在33厘米左右(约1尺)。同时,严格控制用眼时间,每次连续用眼不宜超过30-40分钟,然后要休息10-15分钟,可以向远处眺望或者做眼保健操等,缓解眼睛疲劳。 (三)增加户外活动 让小朋友保证每天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研究表明,充足的户外活动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近视的发展,因为户外的自然光可以刺激视网膜分泌多巴胺等物质,有助于抑制眼轴的延长,从而起到防控近视的作用。 四、特殊人群(儿童)的温馨提示 儿童正处于身体和视觉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近视500度的情况,家长要给予高度重视。一方面要严格督促儿童遵循上述的用眼和防控措施,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儿童眼部的变化情况。同时,在饮食方面要注意让儿童摄入富含维生素A、C、E以及叶黄素等对眼睛有益的食物,如胡萝卜、橙子、蓝莓、菠菜等,为眼睛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提供营养支持。并且要避免儿童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等不良用眼行为,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儿童的视力,减缓近视度数的进一步加深。

    2025-09-29 13:39:25
  • 长针眼是什么原因

    针眼即医学上的睑腺炎,是眼睑腺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变。其成因包括感染因素(如细菌、病毒感染)、眼部卫生不良(不注意清洁、使用过期或受污染化妆品)、身体抵抗力下降(营养不良、过度疲劳、患全身性疾病)及其他因素(睑板腺分泌旺盛、佩戴隐形眼镜不当)。特殊人群方面,儿童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全,家长要培养其卫生习惯、保证营养和睡眠;老年人身体机能和免疫力低且可能有慢性病,需保持眼部清洁、控制血糖;孕妇生理状态变化、免疫力波动,治疗用药要谨慎,优先采用非药物治疗。 一、长针眼的定义 针眼,医学上称为睑腺炎,是一种眼睑腺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变,具有急性炎症常表现出的红、肿、热、痛等典型症状,病变通常位于睑缘处或睑板腺内。 二、长针眼的原因 1.感染因素 细菌感染:葡萄球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是引起针眼最常见的原因。当眼睑的防御能力下降时,如睑缘炎患者,细菌容易侵入睫毛根部的皮脂腺或睑板腺而引发炎症。 病毒感染:虽然相对较少,但某些病毒感染也可能诱发针眼,如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局部免疫力下降,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 2.眼部卫生不良 不注意眼部清洁:经常用脏手揉眼睛,会将手上的细菌、灰尘等病原体带入眼部,增加感染的几率。例如,在公共场所接触各种物品后,未洗手就揉眼,很容易引发针眼。 使用过期或受污染的眼部化妆品:如眼影、睫毛膏等,如果化妆品过期或保存不当受到污染,使用后可能会导致眼部感染,进而引发针眼。 3.身体抵抗力下降 营养不良:长期营养不良,如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B族等,会影响眼部组织的正常代谢和修复,降低眼部的抵抗力,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 过度疲劳:长时间熬夜、睡眠不足、过度用眼等,会使身体和眼部处于疲劳状态,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长针眼的可能性。例如,一些经常加班熬夜的上班族和学习压力大、睡眠不足的学生,长针眼的几率相对较高。 患有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身体的免疫功能受到影响,容易发生感染,眼部也不例外,睑腺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4.其他因素 睑板腺分泌旺盛:油性皮肤的人,睑板腺分泌相对旺盛,分泌物容易堵塞睑板腺开口,导致腺体内的分泌物排出不畅,从而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佩戴隐形眼镜不当:佩戴隐形眼镜时,如果不注意清洁和护理,或者佩戴时间过长,会影响眼部的正常生理环境,导致眼部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针眼。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好奇心强,经常用手触摸各种物品后又揉眼睛,容易发生针眼。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孩子用手揉眼。同时,要保证孩子营养均衡,充足睡眠,增强身体抵抗力。如果孩子长了针眼,由于其配合度较低,在治疗和护理时需要家长更加耐心和细心,避免孩子搔抓眼部,以免加重感染。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相对较低,且可能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更容易发生针眼。老年人要注意保持眼部清洁,定期检查血糖并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在治疗针眼时,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用药禁忌,避免使用对身体有较大副作用的药物。 3.孕妇:孕妇在怀孕期间身体的生理状态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免疫力也会有所波动。长针眼时,在治疗用药方面需要特别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一般优先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如热敷等。同时,要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增强身体抵抗力。

    2025-09-29 13:36:30
  • 角膜溃疡怎么办

    角膜溃疡病因多样,需先明确病因,感染性角膜溃疡分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分别用药,非感染性角膜溃疡针对外伤、干眼、自身免疫病等处理,要做好一般护理,包括眼部、生活方式调整及特殊人群注意,还需定期复诊监测病情,病情加重及时调整方案或手术。 一、明确病因 角膜溃疡的病因多样,感染性因素是常见原因,如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真菌等感染角膜可引发溃疡;非感染性因素包括眼部外伤、干眼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可能导致角膜溃疡。不同病因的治疗方案有差异,所以首先要通过详细的眼部检查(如裂隙灯检查、病原学检查等)明确病因。例如感染性角膜溃疡需查找病原体,以针对性选择治疗药物;非感染性角膜溃疡则要针对原发疾病进行处理。 二、感染性角膜溃疡的治疗 细菌性角膜溃疡:一般选用敏感的抗生素眼药水及眼膏治疗,常用抗生素有氧氟沙星、妥布霉素等。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用药。 病毒性角膜溃疡:主要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更昔洛韦滴眼液、阿昔洛韦滴眼液等。对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溃疡,还需注意防止复发,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长期维持治疗。 真菌性角膜溃疡:选用抗真菌药物,如那他霉素滴眼液、氟康唑滴眼液等。由于真菌性角膜溃疡病情相对复杂,治疗周期较长,用药需规范且足够疗程。 三、非感染性角膜溃疡的治疗 眼部外伤导致的角膜溃疡:首先要处理外伤情况,清洁伤口等,然后根据角膜溃疡的程度给予相应治疗。若溃疡较轻,可使用促进角膜修复的药物,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等;若溃疡较深,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干眼症相关的角膜溃疡:主要是缓解干眼症状,可使用人工泪液(如玻璃酸钠滴眼液等)来保持角膜表面的湿润,同时要注意改善生活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等加重干眼的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角膜溃疡:需要治疗原发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角膜时,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但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需谨慎评估利弊,因为其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 四、一般护理措施 眼部护理:保持眼部清洁,避免用手揉眼,按照医嘱正确使用眼药水和眼膏。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包扎患眼,但要注意包扎的时间和松紧度,避免影响眼部血液循环等。 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上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利于角膜的修复。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角膜溃疡需格外谨慎处理。儿童用药要选择儿童适用的剂型,且要注意避免药物进入口腔等引起不必要的吸收。同时,儿童的生活习惯调整更需要家长协助,如控制儿童近距离用眼时间,保证其充足的营养摄入以促进角膜修复。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角膜溃疡时要考虑基础疾病对药物代谢等的影响。例如老年患者常伴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使用某些药物时要监测相关指标,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同时,老年患者的眼部恢复可能相对较慢,要加强护理,耐心观察病情变化。 五、病情监测 患者需要定期复诊,医生通过裂隙灯等检查监测角膜溃疡的愈合情况、炎症反应等。如果病情没有改善甚至加重,如角膜溃疡面积扩大、出现穿孔迹象等,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如角膜移植术等(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病情严重的患者)。

    2025-09-29 13:34:5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