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璐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白内障的微创治疗、白内障和青光眼的联合治疗,各种复杂白内障的手术治疗、内膜炎的微创治疗、翼状胬肉的微创治疗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璐,女,主任医师,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眼科中心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医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1999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日语临床医疗专业获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眼科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7年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眼科学专业获博士学位。曾在日本顺天堂大学研修一年。 美国视觉与眼科学研究协会会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会员,黑龙江省白内障学组委员,黑龙江省老年眼病学组委员,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组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眼遗传学组委员。《中华眼科杂志》通讯编委,《Human mutation》、《Molecular Vision》等SCI杂志审稿人。 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0余篇。出版专业论著3部。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国家、省部、厅局、市级科研课题10余项。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医疗新技术成果奖5项。展开
个人擅长
白内障的微创治疗、白内障和青光眼的联合治疗,各种复杂白内障的手术治疗、内膜炎的微创治疗、翼状胬肉的微创治疗等。展开
  • 上眼皮抬不起来的原因

    上眼皮抬不起来可由多种因素引起,神经源性因素包括动眼神经麻痹(如颅内动脉瘤压迫等致提上睑肌无法正常收缩)和重症肌无力(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有晨轻暮重特点);肌源性因素有先天性上睑下垂(遗传致提上睑肌或支配神经发育不良)和老年性上睑下垂(年龄增长提上睑肌功能减退等);机械性因素包含眼睑本身病变(如眼睑肿瘤机械阻碍)和眼部外伤(致提上睑肌损伤等);其他因素涉及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相关眼病致眼外肌等病变)和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可致上睑下垂副作用)。 动眼神经支配提上睑肌等眼部肌肉,当动眼神经受损时可导致上眼皮抬不起来。例如,颅内动脉瘤压迫动眼神经是常见原因之一,动脉瘤破裂出血等情况可能损伤神经结构,影响其正常功能传导,使得提上睑肌无法正常收缩以抬起上眼皮,在中老年人中因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疾病可能增加动脉瘤发生风险,进而增加动眼神经麻痹导致上睑下垂的几率。 重症肌无力 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患者体内产生的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导致神经冲动传递受阻,提上睑肌收缩无力,从而出现上眼皮抬不起来的症状,且具有晨轻暮重的特点,即早晨症状相对较轻,下午或傍晚症状加重,这种情况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女性相对男性可能有一定发病差异。 肌源性因素 先天性上睑下垂 多为遗传因素导致,是由于提上睑肌发育不良或其支配神经发育异常引起,出生时即可发现上眼皮抬不起来,可单侧或双侧发病,对儿童的视觉发育可能产生影响,需要早期评估和干预,因为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影响患儿的立体视觉等发育。 老年性上睑下垂 随着年龄增长,提上睑肌功能逐渐减退,同时眼眶内的结缔组织等发生变化,导致上睑下垂,这是一种生理性退变导致的情况,多见于老年人,主要表现为上眼皮逐渐下垂,影响外观和视野等。 机械性因素 眼睑本身病变 如眼睑肿瘤,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肿瘤,随着肿瘤的生长,会占据眼睑空间,机械性地阻碍上眼皮抬起,例如眼睑皮脂腺癌等,在中老年人群中相对更易发生眼睑肿瘤相关病变,需要通过病理检查等明确肿瘤性质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眼部外伤 眼部受到外伤后,如眼睑撕裂伤、眼眶骨折等,可能导致提上睑肌损伤或周围组织结构破坏,从而引起上眼皮抬不起来,外伤后的恢复情况因损伤程度而异,严重的外伤可能会导致永久性的上睑下垂。 其他因素 内分泌疾病 例如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导致眼外肌及眶内组织发生炎症、水肿等病变,进而影响提上睑肌的功能,出现上眼皮抬不起来的情况,在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者中较为常见,需要结合甲状腺功能检查等进行综合诊断和治疗。 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可能导致上睑下垂的副作用,如长期使用一些抗精神病药物、抗组胺药物等,具体机制可能与药物对神经肌肉接头或眼部肌肉的作用有关,在用药过程中如果出现上眼皮抬不起来的情况,需要考虑药物副作用的可能,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方案。

    2025-09-29 12:49:26
  • 干眼症治疗和症状

    干眼症常见症状多样,不同年龄层和生活方式人群症状有差异及风险因素。治疗包括基础治疗(改善生活方式、泪液成分替代治疗)、抗炎治疗(局部抗炎药物)、促进泪液分泌治疗(口服药物)、其他治疗(物理治疗、使用湿房镜或硅胶眼罩),各治疗方式需根据不同年龄人群特点合理应用并注意相关事项。 一、干眼症的症状 干眼症常见症状包括眼睛干涩、容易疲倦、眼痒、有异物感、痛灼热感、分泌物黏稠、怕风、畏光、对外界刺激很敏感等;有时眼睛太干,基本泪液不足,反而刺激反射性泪液分泌,而造成常常流泪;较严重者眼睛会红肿、充血、角质化、角膜上皮破皮而有丝状物黏附,这种损伤日久则可造成角结膜病变,并会影响视力。不同年龄层人群症状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表现为揉眼、眨眼频繁等;中老年人群可能因泪液分泌功能下降等出现上述典型干涩等症状。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使用电子设备、处于干燥环境、长期佩戴隐形眼镜等人群更易出现相关症状。有眼部手术史、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等人群也可能增加干眼症发生风险及症状的严重性。 二、干眼症的治疗 (一)基础治疗 1.改善生活方式 对于长期使用电子设备的人群,建议减少使用时长,遵循20-20-20原则,即每使用电子设备20分钟,眺望至少20英尺(约6米)远的物体至少20秒。 处于干燥环境的人群,可使用加湿器增加环境湿度。 长期佩戴隐形眼镜者,应合理调整佩戴时间,减少佩戴时长。 2.泪液成分替代治疗 人工泪液是最常用的药物,可补充泪液,缓解眼睛干涩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均可使用,但儿童需选择适合儿童的温和配方人工泪液。对于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等特殊人群,使用人工泪液时需密切观察眼部反应。 (二)抗炎治疗 1.局部抗炎药物 对于炎症较明显的干眼症患者,可使用局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等抗炎药物,但需注意长期使用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如眼压升高等,尤其对于儿童、有青光眼家族史等人群要谨慎,需在医生严密监测下使用。 非甾体类抗炎药也是局部抗炎的选择之一,可减轻眼部炎症反应,不同年龄人群根据具体情况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三)促进泪液分泌治疗 1.口服药物 对于部分泪液分泌不足的患者,可使用促进泪液分泌的药物,但需考虑药物对不同年龄人群的影响,儿童一般不首选口服促进泪液分泌药物,优先选择局部治疗等方式,成人使用时需遵循医嘱,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等情况。 (四)其他治疗 1.物理治疗 热敷:可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干眼症症状。对于儿童,热敷温度要适宜,避免烫伤,可使用40℃左右的温热毛巾敷眼;成人热敷温度可稍高,但也不宜超过50℃。 按摩:通过按摩眼睑等部位,促进睑板腺分泌物排出,改善睑板腺功能,从而缓解干眼症。儿童按摩时要轻柔,遵循专业医护人员指导的按摩方法和力度;成人可自行学习正确的按摩方法进行操作。 湿房镜或硅胶眼罩:对于重症干眼症患者,可使用湿房镜或硅胶眼罩,保持眼部湿润环境,不同年龄人群根据眼部情况选择合适的湿房镜或眼罩规格。

    2025-09-29 12:48:06
  • 角膜溃疡治疗方法有哪些

    角膜溃疡的治疗包括药物、手术及其他治疗。药物治疗中,细菌性角膜溃疡依药敏选敏感抗生素,真菌性用抗真菌药,糖皮质激素用情况因溃疡性质而异;手术有角膜清创术、角膜移植术(穿透性和板层);其他治疗包括绷带镜及支持治疗(局部点眼、全身支持),儿童患者需特殊考量。 一、药物治疗 (一)抗生素类药物 1.细菌性角膜溃疡:根据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如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可选用多粘菌素B、妥布霉素等抗生素,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等机制发挥杀菌作用,能有效杀灭引起溃疡的细菌,控制感染进展。对于革兰阳性菌感染,可选用头孢唑林等抗生素。 2.真菌性角膜溃疡:使用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那他霉素等。氟康唑为三唑类抗真菌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依赖酶,阻碍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从而发挥抗真菌作用;那他霉素是一种多烯类抗生素,能与真菌细胞膜中的麦角固醇结合,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胞内物质外漏,发挥抗真菌活性。 (二)糖皮质激素 1.细菌性角膜溃疡:一般不主张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因为可能会导致感染扩散,但在溃疡后期,炎症反应较重时,可在有效抗生素治疗基础上谨慎使用,以减轻炎症反应和瘢痕形成。 2.非细菌性角膜溃疡:如免疫性角膜溃疡等,可适当使用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炎症细胞的浸润和炎症介质的释放来减轻炎症,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二、手术治疗 (一)角膜清创术 适用于溃疡较浅、范围局限的情况,通过清除溃疡表面的坏死组织、细菌及毒素等,促进溃疡愈合。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操作时需更加轻柔,避免损伤过多正常角膜组织,同时要注意术后的抗感染和促进角膜修复治疗。 (二)角膜移植术 1.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当角膜溃疡导致角膜严重混浊、视力严重下降,且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替换病变的角膜组织。但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角膜仍在发育中,手术时机的选择需要更加谨慎,要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和术后角膜生长等情况。 2.板层角膜移植术:对于一些浅层的角膜溃疡,可选择板层角膜移植术,只替换病变的角膜板层组织,保留正常的角膜内皮等组织,相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风险较低,术后恢复可能较好,但同样需要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评估是否适合该手术方式。 三、其他治疗 (一)绷带镜治疗 使用绷带镜可以减轻角膜表面的摩擦,保护角膜,促进溃疡愈合。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合适大小和材质的绷带镜,确保佩戴舒适,同时要密切观察患儿对绷带镜的适应情况以及眼部反应,定期复查调整绷带镜。 (二)支持治疗 1.局部点眼:保持眼部清洁,根据病情需要频繁点用抗生素、促进角膜修复等眼药水,如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等,促进角膜上皮的修复。 2.全身支持:对于全身状况较差的患者,要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机体抵抗力,有利于角膜溃疡的恢复。儿童患者则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以满足其生长发育和疾病恢复的需求。

    2025-09-29 12:46:38
  • 早上起床眼睛肿怎么消肿

    减轻眼睛肿可通过冷敷、抬高头部睡眠、按摩、调整饮食、避免睡前大量饮水等方法,若为肾脏疾病、过敏等疾病因素导致眼睛肿则需针对疾病就医应对。 一、冷敷消肿 1.原理: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减轻水肿。研究表明,局部低温处理能降低组织的代谢率,减少炎性物质渗出。 2.方法: 对于健康成年人,可使用冰袋或冷毛巾。将冰袋用毛巾包裹后敷在眼睛上,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 儿童使用冷敷时要注意控制时间和温度,避免冻伤,可选择用冷水浸湿的毛巾轻轻敷眼,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二、抬高头部睡眠 1.原理:夜间睡眠时头部位置过低,会导致面部血液回流不畅,引起眼睛水肿。抬高头部可促进血液回流。 2.方法: 健康成年人可适当垫高枕头,使头部高于身体其他部位。 儿童睡眠时同样需要注意枕头高度,一般选择适合儿童颈椎生理曲度的枕头,以保证睡眠时头部处于合适位置,促进血液正常回流,减轻晨起眼睛水肿。 三、按摩消肿 1.原理:通过按摩眼部周围穴位,促进血液循环。例如按摩睛明穴、攒竹穴等,可改善眼部微循环。 2.方法: 健康成年人洗净双手后,用无名指轻轻按摩眼周,从内眼角开始,沿着眼眶向外按摩,每次按摩10-15圈,每天可进行2-3次。 儿童按摩时要注意力度轻柔,由家长帮助进行,按摩方向和手法要温和,避免过度用力刺激儿童眼部。 四、饮食调整 1.原理:高盐饮食会导致身体水分潴留,加重眼睛水肿。调整饮食结构,减少盐分摄入有助于减轻水肿。 2.方法: 健康成年人应减少咸菜、腌制品等高盐食物的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橙子、黄瓜等。 儿童的饮食要注意清淡,避免给儿童食用过多重口味食物,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控制盐分摄取,例如用清淡的烹饪方式为儿童准备饭菜,多选择新鲜的食材制作辅食等。 五、避免睡前大量饮水 1.原理:睡前大量饮水会使身体水分积聚,晨起容易出现眼睛水肿。 2.方法: 健康成年人睡前1-2小时应控制饮水量,一般不超过200毫升。 儿童睡前也不宜大量饮水,家长要注意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睡前饮水习惯,避免因为睡前饮水过多导致晨起眼睛水肿。 六、疾病因素导致的眼睛肿及应对 1.肾脏疾病: 原理:肾脏疾病会影响身体的水液代谢,导致水钠潴留,引起眼睛水肿,同时可能伴有下肢水肿、蛋白尿等症状。 应对:如果怀疑是肾脏疾病导致的眼睛肿,成年人应及时就医进行尿液检查、肾功能检查等。儿童若出现晨起眼睛肿且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尿液异常、下肢水肿等,家长应带儿童尽快就医排查肾脏疾病。 2.过敏因素: 原理: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化妆品等可引起眼部过敏反应,出现水肿,常伴有眼睛瘙痒等症状。 应对:健康成年人若考虑是过敏导致眼睛肿,应避免接触过敏原,可使用抗过敏滴眼液等。儿童出现过敏相关眼睛肿时,家长要仔细排查可能的过敏原,如更换儿童的洗护用品等,必要时带儿童就医,避免儿童搔抓眼睛加重症状。

    2025-09-29 12:45:26
  • 眼睛出现飞蚊症怎么办

    飞蚊症表现为眼前有飘动小黑影等,需区分生理性与病理性,异常时及时就医做全面检查,针对病因治疗,日常要避免剧烈运动、合理用眼、定期复查。生理性飞蚊症少量稳定,病理性飞蚊症由严重眼病致,异常要尽快眼科就诊,查眼底、B超等,病理性按病因治疗,还需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合理用眼、定期复查。 一、飞蚊症的基本认识 飞蚊症是指眼前出现飘动的小黑影,尤其看白色明亮背景时更明显,还可能伴有闪光感。其成因主要是玻璃体液化和后脱离,随着年龄增长,如40岁以上人群玻璃体逐渐发生液化,就易出现飞蚊症;近视人群由于眼轴拉长,也会增加飞蚊症的发生风险。 二、观察飞蚊症的情况 1.区分生理性与病理性:生理性飞蚊症通常是少量的、稳定的,对视力影响不大,多是由于玻璃体老化等生理因素引起;病理性飞蚊症则是突然出现大量黑影、黑影数量快速增多、伴有视力下降、闪光感频繁等情况,可能是由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等严重眼部疾病导致。例如,视网膜裂孔是由于视网膜变性等原因出现裂孔,玻璃体牵拉可能导致飞蚊症加重并引发严重后果;玻璃体积血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疾病引起,会严重影响视力。 2.关注自身情况:不同年龄、性别人群需留意自身飞蚊症变化。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眼部结构自然退变,更要注意飞蚊症的异常变化;女性在孕期、更年期等特殊生理时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眼部,若飞蚊症有异常也需重视;有高度近视病史的人群,眼轴长,玻璃体更易出现问题,要密切关注飞蚊症的发展。 三、及时就医检查 1.眼科全面检查:一旦发现飞蚊症有异常情况,应尽快到眼科就诊,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如眼底检查、眼部B超等。眼底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视网膜、视神经等情况,能发现是否存在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等问题;眼部B超可以更清晰地看到玻璃体及视网膜的情况,有助于判断飞蚊症的成因。 2.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病理性飞蚊症,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治疗。例如,视网膜裂孔可以通过激光封闭裂孔来治疗;视网膜脱离则可能需要手术治疗;玻璃体积血如果是少量的可以先观察,大量积血可能需要手术清除积血。 四、日常注意事项 1.避免剧烈运动:对于有飞蚊症的人群,尤其是病理性飞蚊症相关的眼部疾病患者,要避免剧烈运动,如打篮球、跳水等,因为剧烈运动可能导致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加重,引发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 2.合理用眼:无论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飞蚊症人群,都要注意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长时间看手机、电脑等。一般建议每隔40-50分钟休息10-15分钟,可以远眺、做眼保健操等,让眼睛得到放松,减缓眼部疲劳。 3.定期复查:如果是生理性飞蚊症相对稳定的情况,也建议定期复查眼部情况,尤其是有近视等基础疾病的人群,通过定期复查可以及时发现飞蚊症的变化,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对于病理性飞蚊症治疗后的人群,定期复查更是必不可少,以确保病情稳定,视力恢复良好。

    2025-09-29 12:43:5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