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璐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白内障的微创治疗、白内障和青光眼的联合治疗,各种复杂白内障的手术治疗、内膜炎的微创治疗、翼状胬肉的微创治疗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璐,女,主任医师,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眼科中心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医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1999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日语临床医疗专业获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眼科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7年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眼科学专业获博士学位。曾在日本顺天堂大学研修一年。 美国视觉与眼科学研究协会会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会员,黑龙江省白内障学组委员,黑龙江省老年眼病学组委员,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组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眼遗传学组委员。《中华眼科杂志》通讯编委,《Human mutation》、《Molecular Vision》等SCI杂志审稿人。 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0余篇。出版专业论著3部。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国家、省部、厅局、市级科研课题10余项。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医疗新技术成果奖5项。展开
个人擅长
白内障的微创治疗、白内障和青光眼的联合治疗,各种复杂白内障的手术治疗、内膜炎的微创治疗、翼状胬肉的微创治疗等。展开
  • 下眼皮痛是怎么回事

    下眼皮痛的原因可分为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包括麦粒肿(多由葡萄球菌感染,用眼不卫生等引发,表现为下眼皮红肿热痛等)和睑缘炎(由细菌感染等引起,表现为下眼皮边缘红肿瘙痒疼痛等);非感染性因素包括眼疲劳(长时间用眼等致下眼皮酸痛等)、外伤(有外伤史,局部红肿淤血等)、接触性皮炎(接触过敏原致下眼皮红肿瘙痒疼痛等)、干眼症(泪液问题致下眼皮异物感疼痛等),出现下眼皮痛需注意休息,不缓解或加重要及时就医,儿童和特殊人群需特殊关注。 一、感染性因素 (一)麦粒肿(睑腺炎) 成因:多由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于用眼不卫生、眼部卫生状况差的人群,儿童、青少年相对更易因不良用眼习惯等引发。比如用手揉眼睛后,细菌容易侵入眼睑腺体导致感染。 表现:下眼皮局部红肿热痛,可摸到硬结,随着病情发展,硬结可能化脓,破溃后症状有所缓解。 (二)睑缘炎 成因:可由细菌感染、局部过敏反应、脂溢性皮炎等因素引起。长期佩戴隐形眼镜、不注意眼部清洁的人群易患。例如佩戴隐形眼镜时清洁不当,容易导致睑缘部位细菌滋生引发炎症。 表现:下眼皮边缘红肿、瘙痒、疼痛,伴有鳞屑等表现。 二、非感染性因素 (一)眼疲劳 成因: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熬夜、用眼过度等情况可导致眼疲劳。无论是儿童长时间玩游戏,还是成年人长时间加班熬夜工作用眼,都可能引发。比如连续看手机屏幕数小时后,眼部肌肉紧张,容易出现下眼皮痛等不适。 表现:下眼皮可能有酸痛感,还常伴有眼睛干涩、视物模糊等症状。 (二)外伤 成因:眼部受到磕碰、擦伤等外伤时,会引起下眼皮痛。比如玩耍时不小心碰到眼部,或者工作中眼部意外受伤等情况。 表现:有明确的外伤史,下眼皮局部可见红肿、淤血等表现,疼痛程度根据外伤轻重而异。 (三)接触性皮炎 成因:眼部接触到某些过敏原,如化妆品、染发剂、眼药水等,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导致下眼皮痛。敏感体质人群更易发生。例如使用新的眼霜后,眼部皮肤接触到过敏原出现过敏反应。 表现:下眼皮红肿、瘙痒、疼痛,局部皮肤可能有皮疹等表现。 (四)干眼症 成因:泪液分泌不足、泪液蒸发过多等原因可导致干眼症。长期处于空调环境、年龄增长等因素都可能引发。比如老年人泪液分泌功能下降,容易患干眼症。 表现:下眼皮可能有异物感、疼痛,同时伴有眼睛干涩、视物疲劳等症状。 如果出现下眼皮痛的情况,首先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用眼。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特别注意观察孩子眼部情况,避免孩子用手揉眼,及时带孩子就医;对于特殊人群如过敏体质者,要详细告知医生过敏史,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

    2025-09-29 12:15:36
  • 5岁散光会随着年龄变好吗

    5岁散光是否随年龄变好分情况,生理性散光部分可能随眼球发育改善但非绝对,病理性散光通常不会变好反可能加重,需定期检查、必要时视觉训练、注意用眼卫生和户外活动,发现异常及时就诊科学对待。 5岁儿童可能存在生理性散光,这与眼部发育有关。新生儿的眼球较扁平,随着年龄增长,眼球逐渐发育,生理性散光有一定可能改善。一般来说,婴儿出生时眼球直径约16mm,3岁时可达23mm,到12岁左右接近成人的24mm。在眼球发育过程中,部分生理性散光可能会随着眼球的发育逐渐减轻甚至消失,但这不是绝对的,因为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儿童生理性散光可能不会有明显变化。 从眼部结构发育角度,5岁时角膜等结构还在持续发育,角膜的曲率等会影响散光情况。如果是生理性散光,在眼球发育到一定阶段,可能散光度数会降低,但不是所有生理性散光都会完全变好。 病理性散光 如果是病理性散光,比如由眼部疾病(如先天性角膜异常、圆锥角膜早期等)引起的散光,通常不会随着年龄变好,反而可能会逐渐加重。例如圆锥角膜,在儿童期可能就会逐渐出现散光进行性增加的情况,会严重影响视力,需要及时干预治疗。 相关观察与干预建议 定期检查:5岁儿童发现散光后,应定期进行视力和屈光状态检查,一般建议每半年到一年检查一次。通过验光等检查手段,密切关注散光度数和视力的变化情况。因为不同儿童的眼部发育速度不同,定期检查能及时发现散光是否有异常变化。 视觉训练(若有需要):如果散光影响了儿童的视觉发育,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可能会进行一些视觉训练。但视觉训练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由专业的眼科视光师来制定方案,并且要长期坚持才能看到一定效果。比如对于一些因散光导致双眼视觉功能异常的儿童,视觉训练可以帮助改善双眼的协调功能等,但这也不是对所有散光儿童都适用,需要专业评估后实施。 生活方式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儿童的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长时间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保证儿童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至少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这有助于儿童眼部的正常发育。因为户外活动可以让儿童接触自然光,对眼部的发育有积极影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眼部结构的正常构建,对散光的变化有一定的间接影响。 特殊人群提示:对于5岁儿童,由于其眼部还在快速发育阶段,家长要特别关注孩子的视力表现。如果发现孩子有视物模糊、眯眼、歪头看东西等异常表现,要及时带孩子到眼科就诊。因为对于病理性散光,早期发现和干预非常重要,延误治疗可能会导致视力不可逆的损害。同时,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检查和相应的处理,不能抱有散光会自然变好而不重视的心态,要科学对待儿童散光问题,保障儿童眼部健康发育。

    2025-09-29 12:12:52
  • 近视会不会遗传

    近视有一定遗传倾向,父母双方高度近视时子女患病概率高,特定基因变异等遗传因素通过影响眼球发育增加近视几率,但环境因素也至关重要,即使有遗传倾向,良好用眼习惯等环境干预可降风险,不同年龄段人群有相应近视遗传相关注意事项,有近视家族史人群应重视预防,通过良好生活习惯和用眼方式降患病风险。 遗传因素的具体影响机制 目前认为,遗传因素主要通过影响眼球的发育来增加近视的发生几率。比如,遗传可能使得眼球的前后径(眼轴)更容易过长,而眼轴过长是导致近视尤其是轴性近视的重要解剖学基础。如果家族中有近视患者,后代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眼球的发育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相较于没有遗传背景的孩子,更有可能出现眼轴异常延长等情况,从而引发近视。 近视遗传的非遗传影响因素 然而,近视并非完全由遗传决定,环境因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使有近视的遗传倾向,通过良好的用眼习惯等环境因素的干预,可以降低近视的发生风险。例如,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长时间看手机、电脑、看书等)、阅读环境光线不佳、缺乏户外活动等,都会增加近视的发生可能性,而这些环境因素对于有遗传背景的孩子来说同样重要。对于有近视家族史的儿童,从婴幼儿时期就应该开始注意用眼卫生,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建议每天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这有助于预防近视的发生,因为户外活动时孩子能接触到自然光线,对眼球发育有积极影响。对于青少年时期有近视家族史的人群,也要注意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连续近距离用眼,定时休息眼睛,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等。 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近视遗传相关注意事项 儿童期:有近视家族史的儿童,家长应更加密切关注其视力发育情况。定期带孩子进行视力检查,一般3岁左右可以开始进行第一次视力筛查,之后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视力检查。如果发现孩子出现看远处物体模糊等情况,要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同时,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用眼习惯,控制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鼓励孩子多参与户外活动。 青少年期:处于青少年阶段且有近视家族史的人群,除了继续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外,还要注意身体的全面发育,因为身体的生长发育状况也可能影响眼球的发育。保证充足的睡眠,一般青少年每天需要保证8-10小时的睡眠时间,睡眠不足也可能与近视的发生相关。此外,要注意饮食的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和叶黄素等对眼睛有益的食物,如胡萝卜、橙子、蓝莓等,这些营养物质有助于维护眼睛的正常功能。 总之,近视有一定的遗传可能性,但环境因素在近视的发生发展中也占据重要地位。有近视家族史的人群更应该重视近视的预防,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用眼方式来降低近视的发生风险。

    2025-09-29 12:10:03
  • 怎么治疗眼眶骨折

    眼眶骨折治疗分保守与手术,保守适用于无明显症状的单纯性骨折,有眼部护理和药物治疗;手术时机看眼球内陷、复视等情况,方式有眶底骨折修复术和视神经减压术;术后要眼部功能锻炼和定期复查,治疗需据具体情况个性化处理,兼顾不同年龄特点。 一、保守治疗 (一)适应情况 对于无明显眼球内陷、复视等症状较轻的单纯性眼眶骨折,可考虑保守治疗。一般来说,骨折后早期肿胀不明显时,需密切观察眼部情况,若患者没有严重的眼球运动障碍、复视等问题,且眼眶骨折无明显移位影响眼部结构和功能时可尝试。 (二)具体措施 眼部护理: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感染。对于有眼睑肿胀者,早期可进行冷敷,以减轻肿胀,48小时后可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和肿胀消退。 药物治疗:可使用神经营养药物等,如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因为部分眼眶骨折可能伴有神经损伤。但需注意药物的适用人群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儿童使用时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不恰当用药影响儿童发育。 二、手术治疗 (一)手术时机 一般认为,若患者出现明显眼球内陷(通常超过2mm)、复视经保守治疗无效、眼眶骨折合并有眶内容物嵌顿等情况时,应尽早手术。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眼部组织处于发育阶段,更要及时评估,尽早手术以减少对眼部发育的影响。 (二)手术方式 眶底骨折修复术:常用的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手术切口进入眼眶,将移位的眶底骨片复位,并使用钛板等固定材料进行固定,恢复眶底的正常解剖结构,从而改善眼球内陷和复视等症状。对于儿童患者,在选择固定材料时要考虑到儿童的生长发育,尽量选择生物相容性好、对生长影响小的材料。 视神经减压术:如果眼眶骨折合并有视神经损伤,出现视力下降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视神经减压术。通过去除压迫视神经的骨折碎片等组织,减轻对视神经的压迫,挽救视力。但该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三、术后康复 (一)眼部功能锻炼 术后应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眼部运动锻炼,如眼球上下左右转动等,以促进眼外肌功能恢复,减少复视的发生。儿童患者由于配合度可能较差,需要家长协助引导进行眼部锻炼。 (二)定期复查 术后需要定期复查眼部情况,包括视力、眼球运动、眼眶CT等检查,以评估手术效果和眼部恢复情况。一般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等需要复查,根据复查结果调整康复方案。对于儿童患者,要密切关注眼部发育情况,确保手术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降到最低。 总之,眼眶骨折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各有其适应证,术后康复也至关重要,不同年龄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其自身特点进行个性化处理。

    2025-09-29 12:09:02
  • 酒精入眼睛怎么办

    酒精入眼后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30分钟,不同人群冲洗需注意相应情况,之后要及时就医检查,医生会通过检查确定损伤程度并处理,患者就医后需按嘱咐定期复诊观察恢复情况。 1.具体操作: 尽快睁开眼睛,用流动的清水冲洗眼睛,最好是生理盐水,如果没有生理盐水,自来水也可以,冲洗时间至少持续15-30分钟。这样做的目的是稀释酒精,减少酒精对眼睛的进一步刺激和损伤。例如,大量清水冲洗可以快速降低眼内酒精的浓度,阻止酒精继续渗透损伤眼内组织。 冲洗时要不断转动眼球,使眼睛的各个部位都能得到充分冲洗。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配合度可能较差,家长要更加小心且快速地进行冲洗操作,尽量减少酒精在眼睛内停留的时间。 2.考虑因素:不同年龄的人群在冲洗时需要注意力度和方式,儿童皮肤和眼部组织相对娇嫩,冲洗时动作要轻柔;成年人则可以相对正常力度冲洗,但都要保证足够的冲洗时间和充分的冲洗范围。 及时就医检查 1.原因: 即使经过初步冲洗,也不能忽视就医的必要性。因为酒精可能已经对眼睛造成了一些潜在的损伤,如角膜上皮损伤、结膜损伤等,通过肉眼可能无法完全判断损伤的程度。例如,角膜上皮损伤可能在早期没有明显的疼痛等剧烈症状,但实际上已经存在损伤,需要专业的眼科医生通过裂隙灯等检查设备进行详细检查。 对于有基础眼部疾病的人群,如本身患有干眼症、角膜炎等疾病的患者,酒精入眼后更容易加重病情,所以更需要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病情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2.不同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家长要陪同儿童及时前往眼科急诊,向医生详细描述酒精入眼的时间、酒精的种类等情况,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并进行处理。 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眼部损伤的恢复,所以在就医时要向医生告知自己的基础疾病情况,配合医生进行全面检查和治疗。 就医后的处理 1.医生的检查和处理: 医生会通过裂隙灯等检查设备详细检查眼部情况,确定眼睛损伤的程度。如果只是轻度的结膜充血、角膜上皮轻度损伤,可能会给予抗生素眼药水预防感染,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同时使用促进角膜上皮修复的药物,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等。 如果损伤较为严重,如出现角膜上皮大片缺损、前房炎症等情况,可能会需要进行更复杂的处理,如包扎眼睛、进一步的药物治疗等。 2.后续观察: 患者在就医后需要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复诊,观察眼部损伤的恢复情况。例如,定期进行裂隙灯检查,了解角膜上皮修复情况、前房炎症是否消退等。对于儿童和老年人,复诊时家长要更加关注儿童的眼部不适表现和老年人的眼部症状变化,及时向医生反馈。

    2025-09-29 12:07:1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