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擅长:内分泌与代谢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杨金奎,男,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江苏扬州人。民盟盟员。博士,博士生导师,北京同仁医院首席专家;北京市糖尿病防治办公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1984年南京医科大学本科毕业。1993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从师原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甲状腺组组长张忠邦教授,1996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从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陈家伟教授,1997年江苏省大破格为副主任医师,1998年被批准为南京医科大学内分泌专业硕士生导师。2001年12月被选拔为江苏省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百人计划)和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2002年3月被选拔为江苏省委选拔为新世纪学科带头人。曾作为第一获奖人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参与国家九五攻关课题1项,完成国家新药项目6项,主持省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其中课题成果有省级课题—1型糖尿病免疫学预报及实验性动物预防,国家九五公课题—口服胰岛素的研制等。原工作单位为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2002年4月作为人才引进到北京同仁医院,被聘为主任医师,内分泌科主任,首席专家。2003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展开
个人擅长
内分泌与代谢病。展开
  • 糖尿病不治疗会自己恢复吗

    糖尿病不治疗一般不会自己恢复,1型糖尿病因胰岛β细胞被破坏致胰岛素绝对缺乏,不治疗会现严重症状及急慢性并发症,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有一定功能但随病程进展功能减退,不治疗会损伤血管、神经等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病变等;妊娠期糖尿病不治疗会增加胎儿畸形、巨大儿、早产等风险;老年糖尿病患者不治疗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且对低血糖耐受性差,还会使基础疾病加重,所以确诊糖尿病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 不同类型糖尿病不治疗的后果差异 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受损严重,胰岛素分泌几乎完全停止,血糖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短期内就可能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危急重症。儿童和青少年患1型糖尿病较为常见,若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因为高血糖会干扰机体的正常代谢过程,阻碍蛋白质合成等,导致孩子身材矮小、营养不良等情况。 2型糖尿病:虽然早期部分患者胰岛还有一定分泌胰岛素的功能,但随着病程延长,胰岛功能进行性下降。中老年人群多发2型糖尿病,不治疗时,高血糖会逐渐损伤血管、神经等。比如会使血管内皮受损,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像冠心病、脑卒中等;还会影响神经,导致手脚麻木、感觉减退等神经病变症状,影响生活质量。 特殊人群不治疗糖尿病的风险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若患有妊娠期糖尿病且不治疗,会增加胎儿畸形、巨大儿、早产等风险。因为高血糖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导致胎儿在宫内环境异常,比如胎儿过度发育成巨大儿,增加难产的几率;同时也会影响胎儿的器官发育,增加畸形发生的可能性。 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人本身各器官功能衰退,糖尿病不治疗时,高血糖更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而且老年人对低血糖的耐受性差,一旦发生低血糖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脑功能损害等情况。同时,老年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高血糖会使这些基础疾病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总之,糖尿病不治疗通常不会自己恢复,反而会带来诸多严重的健康问题,一旦确诊糖尿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等,以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25-09-28 11:07:33
  • 糖尿病便秘是什么原因

    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便秘,原因包括神经病变致肠道蠕动减慢(病程长及年龄大的患者更易出现)、血糖控制不佳影响肠道功能(生活方式不规律者易血糖难控而便秘)、某些药物可引起便秘(特殊情况如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女性需关注)、肠道菌群失调使肠道蠕动减慢(年龄大的患者菌群稳定性差易出现)、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致粪便体积不足不能有效刺激肠道蠕动(老年患者因饮食精细易出现)。 血糖控制不佳 血糖控制不理想时,患者的代谢紊乱状态会影响肠道功能。高血糖环境下,肠道内环境发生改变,可能抑制肠道正常的生理活动。而且,血糖波动过大也会干扰肠道的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进而影响肠道的蠕动和分泌功能,导致便秘发生。对于生活方式不规律,如饮食中缺乏足够膳食纤维摄入、运动较少的糖尿病患者,血糖往往更难控制,也就更容易出现便秘问题。 药物因素 一些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可能会引起便秘副作用。例如,某些降糖药物在发挥作用过程中可能影响肠道的动力。同时,若糖尿病患者因其他疾病还使用了一些可能导致便秘的药物,如某些抗抑郁药等,也会增加便秘的发生风险。对于女性糖尿病患者,在妊娠合并糖尿病等特殊情况下,用药情况更为复杂,药物引起便秘的可能性需要特别关注。 肠道菌群失调 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谢紊乱等因素容易出现肠道菌群失调。正常的肠道菌群对维持肠道正常功能至关重要,如帮助消化、调节肠道蠕动等。当肠道菌群失调时,有益菌数量减少,有害菌相对增多,会影响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肠道蠕动减慢,引发便秘。而且,不同年龄的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有所不同,年龄较大的患者肠道菌群稳定性相对较差,更容易出现菌群失调相关的便秘问题。 膳食纤维摄入不足 糖尿病患者如果饮食中膳食纤维摄入过少,会使肠道内粪便的体积不足,不能有效刺激肠道蠕动。膳食纤维具有吸水膨胀的特性,能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而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饮食控制的情况,如果过度限制碳水化合物等摄入,同时忽视了膳食纤维的补充,就容易导致便秘。比如一些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能因为牙齿咀嚼等问题,饮食较为精细,膳食纤维摄入明显不足,从而增加便秘发生风险。

    2025-09-28 11:04:02
  • 容易低血糖是贫血吗

    容易低血糖一般不是贫血,但两者可能有关联。贫血是外周血红细胞容量低于正常范围下限,主要致组织器官缺氧,有乏力等症状;低血糖是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与糖摄入等有关。极少数特殊贫血可能伴低血糖,不同人群情况有差异,儿童贫血少直接致低血糖但饮食不足时可能间接增风险,成年人贫血伴不合理饮食等会增低血糖几率,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等易贫血且血糖调节差易低血糖。 贫血与低血糖的不同机制 贫血的主要影响:贫血主要是由于红细胞携带氧气能力下降,导致组织器官缺氧,常见症状有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例如缺铁性贫血,是因为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丢失过多,使得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影响氧气运输。 低血糖的主要诱因:低血糖通常与糖摄入不足、生成不足、消耗过多或转化过多等有关。比如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物不当可能导致低血糖,还有长时间未进食等情况也会引发低血糖。 贫血与低血糖的关联情况 某些特殊贫血可能伴随低血糖:极少数情况下,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贫血可能会伴随低血糖。例如,罕见的胰岛素瘤相关贫血合并低血糖的情况,但这是非常少见的特殊病例。一般来说,贫血本身不是引起低血糖的常见原因。 不同人群的情况差异 儿童:儿童贫血多因营养不良等引起,一般较少直接导致低血糖,但如果儿童贫血同时存在饮食摄入严重不足等情况,可能间接增加低血糖风险。比如挑食的儿童,既可能有贫血又可能因能量摄入不够而出现低血糖。 成年人:成年贫血患者如果同时存在不合理的饮食结构、过度节食等情况,可能会在贫血基础上增加低血糖发生几率。而对于本身有低血糖倾向的成年人,如果同时合并贫血,需要更加注意营养均衡,避免因贫血加重身体虚弱感,以及因低血糖引发头晕等不适导致意外发生。 老年人:老年人贫血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老年人如果同时容易低血糖,可能是因为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营养吸收不良导致贫血,同时老年人对血糖调节能力下降,若饮食不规律等易出现低血糖。比如老年人牙齿不好,饮食摄入有限,营养不足易贫血,且自身血糖调节中枢功能衰退,更容易在饥饿等情况下发生低血糖。

    2025-09-28 11:02:25
  • 中年人缺钙有什么症状

    中年人缺钙会引发肌肉骨骼、神经系统等多方面症状,包括抽筋、骨骼疼痛、烦躁不安、失眠、牙齿问题、免疫力下降等,日常应通过饮食补钙及晒太阳促进吸收,绝经后女性及长期久坐缺乏运动者更需关注,出现症状需及时就医干预。 骨骼疼痛:中年人缺钙引起骨质疏松后,骨骼中的钙流失,骨密度下降,骨骼的微结构遭到破坏,会出现全身骨骼疼痛的情况,疼痛可呈游走性,与年龄增长导致的骨骼退变以及钙缺乏共同作用有关。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发生骨折,轻微外力作用下就可能骨折,如弯腰、咳嗽等情况下可能发生椎体压缩骨折等,这与缺钙导致骨骼强度降低密切相关。 神经系统相关症状 烦躁不安:缺钙会影响神经系统的稳定性,中年人可能会出现情绪方面的改变,如烦躁不安。这是因为钙对神经递质的释放等神经功能调节有重要作用,血钙低时神经功能紊乱,导致情绪出现波动。 失眠:缺钙可能干扰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影响睡眠节律,导致中年人出现失眠症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改变以及钙对神经系统调节失衡等因素共同作用,使得睡眠质量下降,难以入睡或容易惊醒。 其他相关表现 牙齿问题:中年人缺钙可能会影响牙齿的健康,导致牙齿松动等问题。因为牙齿的主要成分是钙等矿物质,缺钙会使牙齿的坚固性受到影响,增加牙齿疾病的发生风险,如龋齿的易感性可能增加等,这与牙齿的钙含量不足,导致牙齿结构和功能异常有关。 免疫力下降:钙在免疫系统中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中年人缺钙可能会使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钙参与免疫细胞的功能调节等过程,缺钙会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从而使身体抵御病原体的能力减弱。 对于中年人来说,日常应注意通过饮食摄入足够的钙,如多吃富含钙的食物,像奶制品、豆制品、海鲜等。同时,适当晒太阳有助于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进而促进钙的吸收。如果出现上述缺钙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血钙等相关检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的钙补充等干预措施。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钙流失加快,更要注意钙的补充;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中年人,也容易出现钙代谢异常,需要更加关注钙的摄入和相关症状。

    2025-09-28 11:01:03
  • 桥本甲状腺炎饮食禁忌

    桥本甲状腺炎患者需注意饮食限制,包括限制高碘食物摄入,如海带等;避免过多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控制油腻食物摄取;儿童患者要避免高碘及保证营养均衡,妊娠女性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个性化调整碘摄入以兼顾病情与母婴健康。 一、高碘食物的限制 桥本甲状腺炎患者需限制高碘食物的摄入。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过量碘摄入可能会加重甲状腺的免疫损伤。富含碘的食物主要有海带、紫菜、海蜇、贝类等。例如,每100克干海带中的碘含量可高达36240微克,长期大量食用这类高碘食物可能会影响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病情稳定。 二、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注意 应避免过多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芥末等。这类食物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引起不适,虽然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其会直接作用于桥本甲状腺炎,但从整体健康角度考虑,过多摄入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身体状态,间接对病情产生不利影响。比如,过量食用辣椒可能导致胃肠道蠕动加快,出现腹泻等症状,进而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而身体营养状态不佳可能会对甲状腺疾病的康复产生一定阻碍。 三、油腻食物的控制 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取,像油炸食品、肥肉等。过多食用油腻食物会增加胃肠道负担,导致血脂升高等问题,对于桥本甲状腺炎患者来说,维持良好的代谢状态有助于病情的控制。例如,长期大量食用油炸食品,会使体内脂肪堆积,影响身体的内分泌和代谢平衡,而甲状腺疾病与内分泌代谢密切相关,所以需要控制油腻食物的摄入。 四、特殊人群的特别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在饮食上除了遵循上述一般禁忌外,更要注意避免食用含碘过高的食物,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碘摄入过多可能会对甲状腺的正常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要保证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满足生长需求。 妊娠女性患者:妊娠期间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在饮食禁忌方面除了常规的高碘、辛辣刺激、油腻食物外,还需要特别关注碘的合理摄入。既要避免碘摄入过高加重病情,又要保证有足够的碘供应以满足胎儿的生长发育需求。这时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个性化的饮食调整,确保母婴健康。

    2025-09-28 10:59:4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