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擅长:内分泌与代谢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杨金奎,男,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江苏扬州人。民盟盟员。博士,博士生导师,北京同仁医院首席专家;北京市糖尿病防治办公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1984年南京医科大学本科毕业。1993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从师原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甲状腺组组长张忠邦教授,1996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从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陈家伟教授,1997年江苏省大破格为副主任医师,1998年被批准为南京医科大学内分泌专业硕士生导师。2001年12月被选拔为江苏省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百人计划)和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2002年3月被选拔为江苏省委选拔为新世纪学科带头人。曾作为第一获奖人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参与国家九五攻关课题1项,完成国家新药项目6项,主持省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其中课题成果有省级课题—1型糖尿病免疫学预报及实验性动物预防,国家九五公课题—口服胰岛素的研制等。原工作单位为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2002年4月作为人才引进到北京同仁医院,被聘为主任医师,内分泌科主任,首席专家。2003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展开
个人擅长
内分泌与代谢病。展开
  • 糖尿病可以吃杨桃吗

    糖尿病患者可适量吃杨桃,要注意食用量,血糖控制不佳时不宜吃,肾功能不全者谨慎食用,可在两餐之间吃。每次宜控制在100-150克左右,血糖高、波动大时不建议吃,合并肾功能不全者遵医嘱,选两餐之间吃能维持血糖稳定。 食用量方面 糖尿病患者每次食用杨桃的量不宜过多,建议控制在100-150克左右。因为即使是升糖指数低的食物,过量食用也可能导致摄入的总碳水化合物超出身体能承受的范围,从而影响血糖控制。例如,一位体重正常、血糖控制相对稳定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天可以将100-150克杨桃作为水果摄入的一部分,但如果同时食用了其他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主食等,就需要相应减少杨桃的食用量。 不同病情阶段的注意事项 血糖控制不佳时: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处于较高水平,波动较大,比如空腹血糖>11.1mmol/L,餐后血糖>16.7mmol/L时,不建议吃杨桃,以免血糖进一步升高,加重病情。 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杨桃中含有一些成分可能需要通过肾脏代谢,对于本身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食用杨桃后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因为肾功能不全时,身体排出这些成分的能力下降,所以这类患者应谨慎食用杨桃,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肾功能情况来决定是否食用及食用量。例如,一位患有2型糖尿病同时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由肾内科和内分泌科医生共同评估后,再确定是否可以吃杨桃以及合适的食用量。 食用时间选择 糖尿病患者吃杨桃的时间可以选择在两餐之间,比如上午10点左右或下午3点左右,这样可以避免餐前血糖过低,也能防止餐后血糖过度升高。例如,早餐后9-10点左右吃少量杨桃,既能补充身体所需的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又不会对血糖造成太大影响。 总之,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杨桃,但要在血糖控制平稳、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注意食用量和食用时间,以更好地在享受杨桃营养的同时维持血糖的稳定。

    2025-10-20 12:40:33
  • 新生儿高血糖症如何诊断

    新生儿高血糖症诊断需综合病史采集(询问出生及母亲情况)、临床表现观察(严重时的表现)、血糖监测(毛细血管和静脉血糖测定及不同日龄参考值)、实验室检查辅助(血液生化、尿液检查等),要考虑孕周等因素并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观察 部分新生儿高血糖症可能无明显临床表现,但严重高血糖时可能出现脱水、烦渴、多尿等表现,甚至可能出现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相关的表现,如抽搐等,但这些表现并非特异性的。 血糖监测 毛细血管血糖测定:是常用的筛查方法,可使用血糖仪进行检测。一般在出生后不同时间点进行监测,如对于早产儿、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需更频繁监测。正常新生儿出生后血糖有一个变化过程,生后1小时内血糖可较低,然后逐渐上升,但足月儿血糖多维持在2.2~7.0mmol/L,早产儿血糖在1.1~6.1mmol/L。若毛细血管血糖多次超过相应日龄的高值,则需进一步检查。 静脉血糖测定:毛细血管血糖异常时需进行静脉血糖测定以明确诊断。静脉血糖正常参考值与毛细血管血糖类似,当静脉血糖≥7.0mmol/L时可考虑高血糖症的诊断,但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实验室检查辅助诊断 血液生化检查:除了血糖测定外,还需进行血液生化的其他相关检查,如电解质检查等,以了解是否存在因高血糖导致的电解质紊乱等情况。例如,高血糖可能引起渗透性利尿,导致钠、钾等电解质丢失,通过电解质检查可发现异常。 尿液检查:观察尿液的量、性质等,高血糖时可能出现尿糖阳性等情况,但尿液检查结果需结合血糖等综合分析。 对于新生儿高血糖症的诊断,需要综合病史、临床表现以及血糖监测等多方面的信息。在诊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新生儿的孕周、出生情况等因素,因为早产儿、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发生高血糖症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和细致地评估。同时,要注意与其他可能导致类似临床表现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2025-10-20 12:39:30
  • 糖尿病可以吃石榴吗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石榴但需适量。石榴含糖分但有膳食纤维可延缓碳水吸收,血糖稳定时可两餐间吃100克左右;儿童患者要遵医嘱控量;老年患者需密切监测血糖且慎食;食用时可搭配富含蛋白质食物延缓血糖上升。 食用石榴对血糖的影响 石榴中的糖分主要是果糖、葡萄糖等单糖和双糖,食用后可能会导致血糖在短时间内有所升高。不过,其含有的膳食纤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从而减轻对血糖的快速影响。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适量食用石榴后,血糖升高的幅度相对较为平缓。但具体的血糖反应还因个体差异而异,比如不同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功能、血糖控制情况等不同,食用相同量石榴后血糖变化可能不同。 食用时的注意事项 血糖控制稳定时: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比较稳定,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0mmol/L左右时,可以在两餐之间适量食用石榴,一般建议每次食用100克左右(约半个中等大小的石榴)。 特殊人群: 儿童糖尿病患者:儿童糖尿病患者食用石榴更要严格控制量,因为儿童的饮食量需要根据其年龄、体重、活动量等综合调整。要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将石榴的糖分计入每日总碳水化合物摄入中,避免血糖波动过大影响生长发育。 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减退,食用石榴时更要谨慎。要密切监测食用后的血糖变化,因为老年人对血糖的调节能力下降,过量食用石榴可能导致血糖难以控制,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同时,老年糖尿病患者如果还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等其他疾病,石榴中的糖分也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影响,需要综合考虑。 搭配饮食:食用石榴时,可搭配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一杯牛奶或一小把坚果,这样可以延缓血糖的上升速度。例如,在吃石榴后喝200毫升左右的牛奶,利用牛奶中的蛋白质缓冲石榴糖分对血糖的影响。

    2025-10-20 12:38:10
  • 怀孕血糖正常值是多少

    孕期不同阶段血糖有正常值范围,空腹为3.1-5.1mmol/L、餐后1小时不超10.0mmol/L、餐后2小时不超8.5mmol/L,高龄、有家族糖尿病史、肥胖的孕妇属特殊人群,需更严格监测血糖并采取相应健康生活方式来保障母婴健康。 餐后1小时血糖:孕妇餐后1小时血糖值应不超过10.0mmol/L。餐后1小时是血糖升高的阶段,此阶段血糖过高可能影响孕妇和胎儿健康,比如可能导致胎儿过大等问题。 餐后2小时血糖:孕妇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值一般不超过8.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能反映孕妇对进食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能力,若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8.5mmol/L,也需警惕妊娠糖尿病相关问题。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高龄孕妇:高龄孕妇(年龄≥35岁)由于身体代谢功能可能相对较弱,发生妊娠糖尿病的风险更高,需要更加严格地监测血糖,除了定期检测上述血糖指标外,还应在孕前就开始关注自身血糖情况,如有必要提前进行生活方式调整,如合理控制体重、适当运动等,因为高龄孕妇血糖异常对胎儿的不良影响可能更显著,如增加胎儿畸形、巨大儿等风险。 有家族糖尿病史的孕妇:这类孕妇本身具有遗传易感性,发生妊娠糖尿病的几率比普通孕妇高,所以更要密切监测血糖。从备孕阶段开始就应加强血糖管理意识,定期检查空腹、餐后血糖等指标,在孕期要严格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控制碳水化合物、糖分摄入等)、适度运动等,以降低妊娠糖尿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母婴健康。 肥胖孕妇:肥胖孕妇身体的胰岛素抵抗相对较严重,更容易出现血糖异常情况。在孕期要格外关注血糖变化,除了监测常规血糖指标外,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制定更严格的饮食和运动计划,控制体重增长速度,因为肥胖孕妇血糖控制不佳会对胎儿产生多方面不良影响,如影响胎儿器官发育等,所以这类孕妇更需要积极进行血糖管理来保障母婴健康。

    2025-10-20 12:37:09
  • 地瓜含糖量高吗糖尿病人能吃吗

    地瓜含糖量一般在20%左右,糖尿病人能否吃地瓜分情况,血糖控制较好时可少量吃且要搭配饮食、监测血糖,控制不佳或有严重并发症时不适合吃,儿童糖尿病患者一般不建议吃,老年糖尿病患者吃时要注意监测血糖和调整饮食结构。 糖尿病人能否吃地瓜及相关注意事项 糖尿病人可以吃地瓜的情况 若血糖控制较好时可少量食用,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经过规范治疗后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如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0mmol/L左右时,可以在两餐之间少量食用地瓜,一般建议食用量控制在50克左右(生重)。这是因为地瓜中的碳水化合物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其糖分的吸收相对缓慢,适当食用不会引起血糖的过度波动。 食用地瓜时需注意搭配饮食和监测血糖,食用地瓜后应相应减少其他主食的摄入量,保持每日碳水化合物总摄入量的相对稳定。并且在食用地瓜后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如食用后1-2小时监测血糖,观察血糖的波动情况,以便及时调整饮食和治疗方案。 糖尿病人不适合吃地瓜的情况 当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如空腹血糖大于10.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3.0mmol/L时,不建议食用地瓜,因为此时食用地瓜容易导致血糖急剧升高,加重病情,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对于合并有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人群,如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时,由于地瓜中含有一定量的钾等矿物质,而肾功能不全患者排钾能力下降,食用过多地瓜可能会引起高钾血症等并发症,因此这类患者应避免食用地瓜或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食用。 对于儿童糖尿病患者,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饮食的要求更为严格,一般不建议食用地瓜,若要食用需在医生和营养师的严格指导下,控制食用量并密切监测血糖;老年糖尿病患者食用地瓜时更要注意监测血糖和调整饮食结构,因为老年人的代谢功能相对较弱,血糖调节能力较差。

    2025-10-20 12:36:0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