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擅长:内分泌与代谢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杨金奎,男,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江苏扬州人。民盟盟员。博士,博士生导师,北京同仁医院首席专家;北京市糖尿病防治办公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1984年南京医科大学本科毕业。1993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从师原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甲状腺组组长张忠邦教授,1996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从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陈家伟教授,1997年江苏省大破格为副主任医师,1998年被批准为南京医科大学内分泌专业硕士生导师。2001年12月被选拔为江苏省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百人计划)和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2002年3月被选拔为江苏省委选拔为新世纪学科带头人。曾作为第一获奖人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参与国家九五攻关课题1项,完成国家新药项目6项,主持省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其中课题成果有省级课题—1型糖尿病免疫学预报及实验性动物预防,国家九五公课题—口服胰岛素的研制等。原工作单位为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2002年4月作为人才引进到北京同仁医院,被聘为主任医师,内分泌科主任,首席专家。2003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展开
个人擅长
内分泌与代谢病。展开
  • 糖尿病能吃米饭吗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米饭,但要注意控制摄入量,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种类,如糙米、杂粮饭,搭配富含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注意进食时间和频率,儿童和老年患者有特殊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米饭种类 糙米:糙米保留了外层的麸皮等部分,富含膳食纤维,消化吸收相对缓慢,有助于平稳血糖。研究表明,食用糙米后血糖上升幅度比精制白米饭低。糖尿病患者可将部分白米饭替换为糙米,一般每天可替换50-100克生重。 杂粮饭:如糙米、燕麦、黑米等混合煮成的杂粮饭,比单一的精制米饭更有利于血糖控制。因为多种谷物搭配增加了膳食纤维和营养成分,延缓了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建议杂粮在米饭中的占比为1/3-1/2。 搭配其他食物:吃米饭时搭配富含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搭配瘦肉(50-100克)、豆制品(50-100克)以及大量蔬菜(300-500克)。蛋白质可以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蔬菜中的膳食纤维也能增加饱腹感,减少米饭的摄入量,同时提供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例如,午餐吃一碗杂粮饭,搭配100克清炒虾仁和300克凉拌菠菜。 注意进食时间和频率:糖尿病患者进食米饭的时间可相对固定,避免集中在某一餐大量食用。可采用少量多餐的方式,将每天的米饭摄入量分散到三餐或加餐中。比如,早餐吃50克生重的米饭,上午加餐吃25克生重的杂粮饼干(搭配牛奶),午餐吃75克生重的米饭,下午加餐吃25克生重的煮毛豆等。 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 儿童糖尿病患者: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米饭的摄入量需要更精准控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身高、体重和每日活动量来确定米饭的食用量。一般来说,学龄前儿童每餐米饭摄入量约为30-50克生重,学龄儿童每餐约为50-80克生重,同时要保证营养均衡,可咨询营养师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 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患者消化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对米饭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应选择容易消化的米饭种类,如煮得较软的米饭,并且要注意控制摄入量,避免因米饭摄入过多导致血糖大幅波动。同时,老年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在搭配食物时要综合考虑,保证整体饮食的合理性。

    2025-10-17 11:20:35
  • 甲亢能治好吗怎样治疗

    甲亢可以治好,治疗方式有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适用于儿童、青少年、妊娠期甲亢患者,有复发可能)、放射性碘治疗(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可能致甲减,适用于特定人群,妊娠期和哺乳期禁用)、手术治疗(适用于特定情况,有手术风险,术后有复发或甲减可能),选择治疗方案需综合多因素,治疗中要监测指标、注意生活方式。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通过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来发挥作用。常用药物有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等。一般需要规律用药数月至数年,其优势是可以保留甲状腺的部分功能,但存在复发的可能,约有50%的患者会复发。对于儿童、青少年甲亢患者,抗甲状腺药物是常用的初始治疗方法,因为手术或放射性碘治疗可能会对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对于妊娠期甲亢患者,也多首选抗甲状腺药物,以在控制甲亢的同时尽量减少对胎儿的影响。 放射性碘治疗:利用放射性碘被甲状腺摄取后释放出β射线,破坏甲状腺组织细胞,减少甲状腺激素的产生。该方法治愈率较高,复发率低,但可能会导致甲减,需要长期监测甲状腺功能,一旦发生甲减则需要终身补充甲状腺激素。对于一些对抗甲状腺药物过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复发的患者,以及合并心脏病等不宜手术的患者较为适用。但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禁用放射性碘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甲状腺肿大显著,有压迫症状,或怀疑甲状腺恶性肿瘤,或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无效或复发的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较为彻底,但有一定的手术风险,如出血、感染、喉返神经损伤等,术后也有复发或甲减的可能。 不同的治疗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人群,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有无并发症、个人意愿等多方面因素。例如,年轻女性甲亢患者如果希望尽快怀孕,可能会优先考虑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而年龄较大且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能更倾向于放射性碘治疗或手术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血常规、肝功能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精神刺激,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避免食用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

    2025-10-17 11:19:15
  • 甲状腺结节3级需要手术吗

    甲状腺结节3级是否手术需综合结节大小、生长速度、是否压迫、恶变倾向等因素判断,儿童、老年、女性及有基础病史患者有特殊情况需特别关注,如儿童有增大或恶性可能尽早手术(权衡对生长发育影响),老年无明显不适且恶变风险低可随访,妊娠女性需密切监测后决定,有基础病史者术前评估基础病控制情况、术后加强管理监测。 结节大小与生长速度:如果甲状腺结节3级的直径较小,比如小于1厘米,且在定期复查过程中大小没有明显变化,那么通常可以继续观察,不一定需要马上手术。但如果结节在短期内迅速增大,不管大小如何,都需要警惕恶变可能,可能需要考虑手术; 是否引起压迫症状:若甲状腺结节3级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压迫症状时,一般建议手术治疗,解除压迫; 恶变倾向评估:通过超声检查的一些特征来初步判断恶变倾向,如结节边界是否清楚、形态是否规则、有无微钙化、血流信号是否丰富等。如果综合评估恶变风险较高,也多建议手术;反之,若恶变风险低,则可继续密切观察。 特殊人群情况需特别关注 儿童患者:儿童甲状腺结节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现3级结节,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甲状腺结节可能会随着生长发育而变化,且儿童甲状腺组织对辐射敏感,所以更要谨慎评估。如果结节有增大趋势或怀疑有恶性可能,应尽早考虑手术,但手术需充分权衡利弊,尽量减少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若甲状腺结节3级但无明显不适症状,且恶变风险低,可选择定期随访观察。但如果老年患者合并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手术风险较高时,会更倾向于保守观察; 女性患者:女性在妊娠、哺乳期等特殊生理时期,甲状腺结节可能会发生变化。如果是妊娠期间发现的甲状腺结节3级,需要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及结节情况,因为妊娠可能会影响结节的状态,若有手术指征,需在合适的妊娠阶段谨慎评估后决定是否手术; 有基础病史患者:对于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若需要手术治疗甲状腺结节3级,术前需要充分评估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确保手术安全,术后也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管理以及结节相关情况的监测。

    2025-10-17 11:17:51
  • 泌乳素高的原因有什么

    泌乳素升高原因包括生理性的妊娠哺乳时胎盘分泌激素致其显著升高及哺乳时婴儿吸吮乳头促垂体分泌,性交刺激可引发短暂升高;病理性的垂体泌乳素瘤等垂体疾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等其他垂体肿瘤、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可致;药物性的某些抗精神病、抗抑郁、部分降压等药物因干扰多巴胺抑制作用引起;还有部分经检查无明确诱因的特发性高泌乳素血症且机制尚不十分明确。 一、生理性因素 1.妊娠与哺乳:女性妊娠期间,胎盘会分泌大量泌乳素相关激素,使泌乳素水平显著升高,一般妊娠中晚期血清泌乳素可升高10倍左右;哺乳时婴儿吸吮乳头,通过神经反射促使垂体分泌泌乳素,以维持乳汁分泌,此为正常生理调节过程。 2.性交刺激:性生活中的性刺激可引发短暂的泌乳素水平升高,属于机体对性活动的生理性反应。 二、病理性因素 1.垂体疾病 垂体泌乳素瘤:是导致泌乳素升高最常见的病理性原因,垂体泌乳素瘤细胞自主分泌过多泌乳素,瘤体可压迫垂体正常组织,影响激素分泌平衡,血清泌乳素水平通常可升高数倍甚至数十倍。 其他垂体肿瘤: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生长激素瘤等,肿瘤可能影响垂体正常功能,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间接导致泌乳素分泌异常增高。 2.内分泌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素分泌不足时,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该激素同时可刺激垂体泌乳素分泌,从而引起泌乳素水平升高。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内内分泌紊乱,常伴有泌乳素轻度升高,可能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有关,导致泌乳素分泌调节异常。 三、药物性因素 某些药物可干扰多巴胺对泌乳素的抑制作用,从而引起泌乳素升高。常见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奋乃静等)、抗抑郁药物(如阿米替林等)、部分降压药物(如甲基多巴等),药物通过不同机制影响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使泌乳素分泌失去正常抑制而升高。 四、特发性因素 部分患者泌乳素轻度升高,但经详细检查未发现明确的生理性、病理性或药物性诱因,称为特发性高泌乳素血症,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下丘脑功能轻度异常等因素有关。

    2025-10-17 11:15:06
  • 如何最有效地治疗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可采取观察随访策略定期超声检查,手术治疗适用于高度怀疑恶性、有压迫症状或药物无效甲亢等情况且儿童、妊娠期有特殊考量,消融治疗适用于部分良性有症状或美观需求且直径符合要求的结节,药物治疗针对合并甲功异常情况作为辅助调整措施依甲功及个体情况决定。 一、观察随访 对于经评估为良性且无明显临床症状、无恶性征象(如超声提示结节边界清晰、形态规则、无微小钙化等)的甲状腺结节,可采取观察随访策略。需定期(一般每6~12个月)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监测结节的大小、形态、血流等变化。例如,依据《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良性甲状腺结节若无压迫等症状,通常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超声评估。 二、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当甲状腺结节高度怀疑恶性(如超声提示低回声、微钙化、边界不清、纵横比大于1等恶性征象)、结节较大产生压迫症状(如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且药物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甲状腺叶切术、甲状腺全切除术等,需根据结节具体情况由医生评估选择。 2.特殊人群考虑:儿童甲状腺结节手术需更谨慎,需严格评估良恶性后再决定,因儿童甲状腺组织对手术创伤的耐受及后续生长发育影响需综合考量;妊娠期甲状腺结节若考虑手术,需权衡手术对妊娠及胎儿的影响,一般优先选择对妊娠影响较小的时机进行评估与操作。 三、消融治疗 射频消融等消融治疗适用于部分良性甲状腺结节且患者有症状或美观需求的情况。通过热能使结节组织凝固坏死,达到缩小结节的目的。但需严格把握适应证,如结节直径一般建议≤4cm等,且治疗后仍需定期随访观察结节变化及甲状腺功能情况。 四、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针对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甲状腺结节。若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可使用左甲状腺素钠补充甲状腺激素;若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可使用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等,但需遵循个体化用药及甲功监测)。然而,药物治疗并非甲状腺结节的主要治疗手段,多作为甲功异常时的辅助调整措施,且需依据具体甲功检测结果及患者个体情况来决定是否使用及调整药物方案。

    2025-10-17 11:14:0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