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内分泌与代谢病。
向 Ta 提问
-
甲状腺疾病包括哪些疾病
甲状腺相关疾病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炎和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因甲状腺激素过多致代谢亢进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因激素合成分泌少或效应不足致代谢降低,分原发性和中枢性;甲状腺炎有亚急性、自身免疫性(含桥本、产后)、化脓性;甲状腺结节有良恶性,良性如单纯性等,恶性以乳头状癌常见,部分结节可致甲亢。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减少,或其生理效应不足所致机体代谢降低的一种疾病。可分为原发性甲减、中枢性甲减等。原发性甲减中自身免疫损伤(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是最常见的病因,包括桥本甲状腺炎等;中枢性甲减则是由于下丘脑和垂体病变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或促甲状腺激素产生和分泌减少所致。 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使甲状腺滤泡破坏,甲状腺激素释放入血,引起甲状腺毒症表现,随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表现,多数患者可自行恢复。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包括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炎症,多见于30-50岁女性,是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甲状腺组织被破坏,初期可能甲状腺功能正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还有产后甲状腺炎,发生在产后1年内,与自身免疫及妊娠相关的免疫调节变化有关,多数患者甲状腺功能可恢复,但部分会发展为永久性甲减。 化脓性甲状腺炎:罕见,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可出现甲状腺局部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伴有全身发热等感染症状。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细胞在局部异常生长所引起的散在病变。可分为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如甲状腺癌相关的结节)。良性结节常见的有单纯性甲状腺肿结节、甲状腺腺瘤等;恶性结节中最常见的是甲状腺乳头状癌,其发病可能与辐射暴露等因素有关,儿童期头颈部接受过放射治疗是明确的甲状腺癌危险因素。甲状腺结节的发现可能与超声等检查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关,多数甲状腺结节患者甲状腺功能正常,但如果结节是高功能腺瘤则会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
2025-10-11 10:46:23 -
雌激素过高会导致什么
雌激素过高会对生殖系统、乳腺、心血管系统、骨骼系统等产生多方面影响,如影响女性月经、男性精子,增加乳腺疾病及乳腺癌风险,影响血脂血压、导致骨量丢失,还会影响情绪心理和皮肤,特殊人群需密切关注,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调节雌激素过高情况。 乳腺方面的影响 雌激素过高可能增加乳腺疾病的发生风险。例如,可能导致乳腺增生,患者会感觉到乳房胀痛、有结节等症状。这是由于雌激素刺激乳腺组织过度增生,破坏了乳腺正常的组织结构。长期雌激素过高还可能增加患乳腺癌的潜在风险,虽然不是绝对会引发,但会使患病几率上升。 心血管系统影响 雌激素过高对心血管系统也有影响。会影响血脂代谢,可能导致血脂异常,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进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动脉粥样硬化会使血管壁变窄、弹性降低,影响心脏和全身的血液供应。同时,可能对血压产生一定影响,增加高血压的发生可能性。 骨骼系统影响 对于骨骼健康,雌激素过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初期有促进骨形成的作用,但长期过高会影响骨代谢平衡。可能导致骨量丢失,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尤其是对于绝经后的女性,本身雌激素水平就会下降,若原本雌激素过高,在后期雌激素波动等情况下,更容易出现骨骼相关问题,影响骨骼的强度和密度,使骨折等风险增加。 其他方面影响 在情绪和心理方面,雌激素过高可能导致情绪波动较大,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因为雌激素会影响神经递质的平衡等。另外,还可能影响皮肤状态,比如导致皮肤油脂分泌异常,出现痤疮等皮肤问题,因为雌激素会影响皮脂腺的功能等。 对于特殊人群,比如绝经后的女性,本身雌激素水平有变化,若雌激素过高更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对于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乳腺疾病、骨骼疾病等的人群,雌激素过高可能会加重原有疾病的病情,需要更加谨慎地监测和处理雌激素水平情况。在生活方式方面,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维持激素平衡,对于雌激素过高的情况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2025-10-11 10:44:40 -
甲状腺增大的三个分度有什么标准
甲状腺增大采用视诊和触诊相结合分度,Ⅰ度肿大可摸到、颈部外观无异常且未超胸锁乳突肌前缘;Ⅱ度肿大可摸到、颈部外观可见肿大且未超胸锁乳突肌前缘;Ⅲ度肿大非常明显、颈部外观可见肿大且超胸锁乳突肌前缘,特殊人群(儿童、女性特殊生理时期、有病史人群)分度也适用上述标准但各有需考虑情况。 Ⅰ度肿大:甲状腺肿大可摸到,但颈部外观无明显异常。此时甲状腺没有超过胸锁乳突肌前缘。一般来说,在正常情况下甲状腺是不易被触及的,当处于Ⅰ度肿大时,医生用手指可以触摸到甲状腺组织,但从颈部外观上看不到明显的肿大迹象。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判断标准是一致的,生活方式一般不影响甲状腺肿大的分度判断,但如果有甲状腺相关疾病病史的人群,在检查时需要结合病史综合判断。 Ⅱ度肿大:甲状腺肿大既可以摸到,颈部外观也能看到明显肿大,但肿大范围没有超过胸锁乳突肌前缘。在视诊时能观察到颈部甲状腺部位有明显的隆起,触诊时可以清晰地感觉到肿大的甲状腺组织,但其边缘没有超过胸锁乳突肌的外侧缘。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在Ⅱ度肿大时的外观表现和触摸感觉基本遵循此标准,有甲状腺病史的人群在评估时要注意对比既往甲状腺大小情况。 Ⅲ度肿大:甲状腺肿大非常明显,颈部外观可见明显肿大,且肿大范围超过了胸锁乳突肌前缘。此时甲状腺肿大较为严重,从颈部外观上能看到明显的隆起,并且肿大的甲状腺已经超出了胸锁乳突肌的边缘,这种情况在儿童、女性、男性等不同人群中表现为颈部甲状腺区域显著突出,有甲状腺病史的人群可能既往有病情变化导致达到Ⅲ度肿大。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甲状腺增大分度同样适用上述标准,但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甲状腺的正常大小范围与成人有一定差异,在评估时要考虑儿童的正常生理发育情况,避免误判;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甲状腺可能会有生理性增大,但分度判断仍依据上述标准,需要结合病史排除病理性增大;有甲状腺疾病病史的人群,在进行分度时要参考既往甲状腺大小情况,以便准确判断当前甲状腺增大的程度。
2025-10-11 10:43:24 -
促甲状腺激素偏低0.01怎么办
促甲状腺激素偏低0.01可能提示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需进一步检查甲状腺功能全套及超声明确病因,若是甲状腺功能亢进,要对不同年龄人群进行生活方式调整,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还需注意相应特殊事项,发现后应及时就医完善检查并采取对应措施。 一、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 1.甲状腺功能全套检查:除了TSH,还需检测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等指标。如果FT3、FT4升高,TSH降低,很可能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例如,Graves病是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最常见的原因,约占80%左右,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机体产生了针对甲状腺的自身抗体,刺激甲状腺过度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 2.甲状腺超声检查:通过超声可以观察甲状腺的形态、大小、血流情况等。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超声可能显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血流丰富呈“火海征”等表现。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相对较少,但如果发生,超声表现可能与成人有一定差异;老年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可能不典型,超声也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二、根据病因采取相应措施 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一般处理 生活方式调整:对于不同年龄人群,都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年轻患者可能因工作压力大等因素诱发甲状腺功能亢进,调整生活方式有助于病情控制;老年患者本身身体机能下降,更需要充足休息。同时,要保证营养均衡,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等的摄入。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孕妇如果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需要特别关注,因为甲状腺激素对胎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孕妇甲状腺功能亢进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谨慎治疗,因为抗甲状腺药物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甲状腺功能,治疗方案的选择要权衡母亲病情控制和胎儿安全。而儿童甲状腺功能亢进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治疗也需谨慎,要考虑到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都要更加精准。 如果发现促甲状腺激素偏低0.01,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处理措施。
2025-10-11 10:42:00 -
65到75岁尿酸正常值是多少
65到75岁人群尿酸正常值因性别有别,男性150-416μmol/L,女性89-357μmol/L,性别差异与生理代谢有关,生活方式如饮食、饮酒、运动可影响尿酸值,患基础疾病及服药人群需特殊注意尿酸情况。 性别差异对尿酸值的影响 男性:男性体内的雄激素等激素水平会影响尿酸代谢,一般男性的尿酸生成相对女性可能会稍高一些,这与男性的生理代谢特点相关,雄激素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尿酸的排泄等过程,所以男性尿酸正常范围相对女性稍高。 女性:女性在绝经前由于雌激素的作用,尿酸代谢相对较为稳定,尿酸值处于相对较低的正常范围,而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女性尿酸水平会逐渐接近男性水平,所以绝经后的老年女性需要更加关注尿酸水平的变化。 生活方式对尿酸值的影响 饮食方面:如果65到75岁人群长期高嘌呤饮食,比如大量食用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会使体内尿酸生成增多,容易超出正常范围。而如果饮食中蔬菜水果摄入不足,也可能影响尿酸的代谢排泄。 饮酒:过量饮酒,尤其是饮用啤酒,啤酒中含有较多嘌呤成分,会显著增加尿酸生成,导致尿酸水平升高,所以65到75岁的老年人应避免过量饮酒。 运动:适当运动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帮助尿酸排泄。但如果运动过少,身体代谢缓慢,也可能影响尿酸的正常代谢,导致尿酸在体内堆积。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对于65到75岁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尿酸异常更容易出现,因为这些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功能等。例如,肾病患者肾功能受损,尿酸排泄减少,容易导致尿酸升高,这类人群需要更密切监测尿酸水平,并且在生活方式调整上需要更加谨慎,比如在饮食控制上要严格遵循低嘌呤饮食原则等。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也可能影响尿酸水平,如一些利尿剂等,65到75岁人群如果因其他疾病正在服用这类可能影响尿酸的药物,需要定期监测尿酸,在医生的指导下评估药物对尿酸的影响以及是否需要调整用药等。
2025-10-11 10: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