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民福康养生 > 查疾病 > 杨祖福教授谈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治疗

杨祖福教授谈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治疗

  记者:各位网友下午好,今天我们请来了北京博爱医院 心内科杨祖福教授和我们谈谈有关心包疾病方面的问题,杨教授,您好。首先我想您的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在治疗时要做什么辅助检查吗?

  杨祖福教授

  1.实验室检查

  (1)血培养: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可有持续菌血症。但因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培养阳性率不高。对可疑病例,应在24h内至少培养3次,连续3天,才可能取得阳性结果。细菌的分布是随机的,每次采血应取不同部位静脉血10ml,分别做需氧及厌氧菌培养,无细菌生长也应培养3周以上。培养阳性者,应做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治疗。血培养最好在应用抗生素前进行。对已应用抗生素者,如病情允许,可停药3天再做血培养。抽血时机以患者出现寒战时最佳,必要时抽取动脉血培养或骨髓培养。菌血症并不一定伴有寒战和高热,故需多次血液培养以明确诊断。

  对于多次血培养阴性,且长期应用大量广谱抗生素者,应高度警惕真菌感染,必要时可做真菌方面的检查。血培养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中重要的实验室检查,血培养阳性不但可以确立诊断,还能指导有效应用抗生素,因而在治疗过程中应重视血培养检查。但现在由于临床上血培养阳性率不高(36.7%),完全依赖血培养结果可能会延误病情。

  (2)血常规:患者多有贫血,白细胞计数可增多,多伴有中性粒细胞增多。对于中青年患者,血常规可用于评定病情发展或作为治疗后病情好转的指标;对于老年患者或极度衰弱者,机体反应低下,血常规不能用于评定病情发展。

  (3)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患者肾小球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弥漫性肾小球肾炎,可有蛋白尿或血尿,同时伴有肾功能异常。

  2.心电图

  心电图检查多无特异性表现,或呈原基础心脏疾患引起的心电图异常。但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仍需经常检查心电图,出现心肌梗死表现或传导障碍,往往提示预后不良。新出现的传导障碍,表明感染累及传导束,或主动脉根部脓肿形成,需紧急手术治疗。

  3.胸部X线

  亦为非特异性检查。但对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通过系列胸片检查,根据心脏大小及肺淤血的程度,以及对肺部感染的诊断和评价,可评估患者心功能及对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反应,对选择手术时机有帮助。

  4.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检查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十分重要,二维超声和食道超声对心内膜炎的诊断率可达80%~90%。超声心动图可发现赘生物(检出率90%~100%),有无心肌或主动脉瓣周围脓肿形成,瓣膜损伤程度,心内膜炎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发现基础病变,对预后判断和外科手术指征及手术时机选择均有指导意义。由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所需时间长,且病情变化快,故应多次反复检查。

  [诊断]对心脏病患者不明原因发热1周以上,出现心脏杂音或原有的杂音性质改变,白细胞总数增加,或心力衰竭突然加重,出现顽固性心力衰竭,应高度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可能。若患者伴有栓塞表现,则基本上可临床确诊。血培养阳性具有确诊价值,并为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提供依据,但血培养阴性并不能排除诊断。超声心动图检查常可发现赘生物,但未发现赘生物也不能排除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

  继发于心内直视手术后的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较原发性者困难,一般表现为心内直视手术后应用抗生素1周体温不退,或体温正常后再发高热,若同时出现新的心脏杂音,或有体循环栓塞表现,应高度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若仅有发热,可反复进行血培养,血培养阳性可确诊。血培养阴性,可结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瓣膜置换术后病人,应了解有无瓣周漏或瓣周脓肿,有无人工瓣功能异常,有无心内赘生物,如发现赘生物,可作为诊断的可靠依据。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生物瓣诊断结果较可靠,对机械瓣由于金属的强回声,超声检查往往难以精确探及小赘生物。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能提供较好的图像。因此,对手术后持续发热而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不能一味等待血培养或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而应根据患者心功能情况,综合临床表现与各方面检查资料,作出确切诊断。

  记者: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治疗是怎么的?

  杨祖福教授

  (1)手术时机及手术指征:心力衰竭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最重要的手术指征。心力衰竭取决于瓣膜受累或其他病变的损害程度。内科抗感染治疗无效或心力衰竭不能控制时,应积极考虑外科手术。在感染未能有效控制期间手术,术后可能再次感染,但心力衰竭持续发展将直接威胁患者生命,故选择适当时机进行手术干预,才可能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尽量避免术后感染是外科治疗的基本原则,不能因片面强调术前抗感染治疗而延误手术时机,因为有时只有手术治疗能治愈本病。持续保守治疗,患者可能会因此而丧失生命。下列情况出现时,应积极手术治疗:①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赘生物,明确瓣膜穿孔或赘生物导致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②左心系统内赘生物引起体循环栓塞或右心内赘生物引起肺栓塞。③主动脉瓣周围脓肿形成伴发房室传导阻滞。④主动脉受累,出现假性动脉瘤。⑤瓣膜置换术后继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严重,药物不易控制,引起人工瓣功能障碍或瓣周漏、瓣周脓肿等。⑥耐药细菌或真菌引起的感染,但术后如仍存在感染,预后不佳。⑦先心病如室缺、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狭窄等均可发生SBE,应积极手术治疗。

  (2)术前准备:同其他心脏手术,术中需准备做血和赘生物等组织的细菌培养,以便选用合适的抗生素。

  (3)手术方法: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手术目的是,彻底清除所有感染或坏死组织,清除赘生物及与其相连的组织,切开脓肿;修复或替换受损的瓣膜,以恢复瓣膜功能,同时矫正心脏的其他病变或感染并发症。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的关键是,必须彻底切除所有感染组织,修复好心内病变。手术方法包括病灶清除后瓣膜成形和病灶清除后瓣膜替换术两大类。根据不同瓣膜及受损瓣膜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术式。

  二尖瓣病变:应尽可能做二尖瓣成形术,二尖瓣成形术的效果取决于对瓣膜形态和功能改变的估计,以及所采取的手术方式。首先必须切除感染炎性组织;二尖瓣前叶缺损可用自体心包修复;二尖瓣前叶游离边缘缺损,可将后叶腱索转移至前叶;二尖瓣后叶缺损,可视病变范围大小,修整瓣叶后直接缝合,也可用自体心包修补成形,如无法成形,瓣膜置换仍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方法。二尖瓣置换方法简便,疗效可靠,远期疗效优于内科治疗。

  主动脉瓣病变:主动脉瓣感染心内膜炎后,除瓣叶组织损害之外,还经常在瓣环附近形成脓肿,难以施行成形术,必须施行主动脉瓣置换,常见的有主动脉瓣周脓肿和主动脉瓣上脓肿。瓣周脓肿多损伤主动脉瓣环和二尖瓣前叶;主动脉瓣上脓肿可向主动脉壁外突出,形成假性动脉瘤,随时有主动脉大出血的危险,应在清除感染组织后修补主动脉壁缺损。最为严重的是主动脉根部脓肿,感染可累及主动脉瓣叶、瓣环和升主动脉,甚至心脏支架结构,应在彻底清除病灶后采用低温保存的同种带瓣主动脉或人工带瓣外管道行主动脉根部替换,然后移植左右冠状动脉。手术应避免损伤传导束。

  三尖瓣损害:三尖瓣区心内膜炎,病变多局限于瓣叶,应争取做瓣膜成形术。在西方国家,由于吸毒所致的右心感染,三尖瓣往往损害很重,需行三尖瓣置换。静脉系统感染或心导管检查、安置起

  搏器,也可导致三尖瓣感染性心内膜炎,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心脏手术后继发性心内膜炎:心脏手术后继发性心内膜炎,再次手术开胸应格外小心,可用摇摆锯锯开胸骨,牵开后,用电刀游离心包粘连。当怀疑主动脉病变时,要考虑到升主动脉切口感染的可能性。因此,应常规消毒股动脉皮肤,必要时经股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以防再次开胸或建立体外循环时发生意外。人工瓣膜心内膜炎是瓣膜置换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根据发生时间分为早期人工瓣心内膜炎和晚期人工瓣心内膜炎。早期人工瓣心内膜炎可能与术中、术后无菌操作不严格有关;晚期人工瓣心内膜炎与牙齿、泌尿生殖系感染有关,

  病理改变依所选人工瓣种类不同而异。生物瓣感染多先累及瓣叶,可造成瓣叶撕裂、穿孔。机械瓣感染则多起自缝合环,可形成瓣周脓肿,引起瓣环溃烂,造成严重瓣膜关闭不全。感染微生物多是真菌或革兰氏阴性菌,易出现栓塞症状,保守治疗效果差,且容易复发。无论生物瓣或机械瓣,只要有感染性心内膜炎表现,均应尽早再行瓣膜置换术。生物瓣与机械瓣术后发生感染的机率相近,一般认为同种主动脉瓣抗感染的性能较好,可根据患者情况选用相应的瓣膜。

  各种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或术后污染均可能导致血行感染和心内膜炎,特别是心脏复杂畸形矫治后,患者抵抗力低下,恢复时间长,易合并心内感染,如药物不能控制造成切口感染,缝线撕脱,或心内出现赘生物,各心腔间异常交通,心功能不全,应积极手术治疗。

  【术后处理】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血压、循环平稳,水电解质平衡,强心利尿治疗,特别要监测体温、血常规及全身感染征象,以了解感染是否控制。可间断输新鲜血、丙种球蛋白或白蛋白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加快术后恢复。

  患者应继续应用抗生素治疗,可根据手术中标本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果术后培养物阳性或感染延及瓣环,应持续用药至6周;如为慢性炎症或感染已经愈合,则不需长期应用抗生素。治疗期间应预防皮肤及其他感染和防治牙病。

史上全明星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