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民福康养生 > 查疾病 > 老年人心衰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老年人心衰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引起心衰的原因有很多,如病人的年龄,心功能受损程度等,受各种疾病的干扰,使心衰症状多不明显,极易和其他疾病搞混,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下面请大家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心衰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是危害老年人生命健康的第二大杀手。心衰之所以凶险,还在于它常常表现出与其他疾病相似的不典型症状,特别是老年心衰患者其症状变化多端,症状不典型者占相当的比例。专家告诫我们对此必须严加防范,否则就容易出现上述两个病例中出现的严重后果。

  人步入老年以后,由于全身各系统的脏器逐渐老化,功能减退,神经反应迟钝,尤其在心衰的早期,有的老年患者甚至没有任何症状或仅有疲劳感。症状的多样性、非典型性和易混性是老年心衰患者的一个重要特点。正因为如此,老年人的心衰很容易被误诊和误治。因此,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对此种情况应特别加以注意。那么,老年人的心衰有哪些易混症状呢?

  1类似肾脏疾病的尿少、浮肿症状

  心衰患者由于心脏排血量减少,体循环瘀血,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不足,’因而24小时的总尿量会减少。但其夜尿量往往会相对增多。这是因为在夜间的平卧休息状态下,人的回心血量会增加,人的肾脏功能会好于白天的缘故。心衰患者还可因为体循环的静脉压力升高而出现水肿症状。但这种水肿与肾脏病性的水肿所不同的是,心源性水肿多从人体的下垂部位(足踝、小腿)开始,而肾性水肿常常首先出现在面部。

  2类似气管炎、哮喘病的咳嗽、气喘症状

  左心衰竭的老年患者最初可能仅有频繁干咳或胸闷气喘(在运动及劳累时尤甚)等呼吸道症状。有些患者可在夜间突然被憋醒,呼吸短促,被迫坐起后症状才会逐渐缓解。这是由于左心室衰竭导致肺瘀血及支气管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使呼吸道受阻所致。由于很多老年人都患有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因而当心衰以呼吸道症状为突出表现时,此病便常常被误诊为支气管炎或哮喘发作。其实,若仔细鉴别,二者是有区别的。心衰引起的咳嗽和哮喘症状与患者的体位关系密切,患者取卧位时症状加重,而取坐(立)位时症状减轻,并且该症状常常在夜间发作,其痰液为白色浆液性泡沫状。而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等疾病引起的咳嗽、哮喘症状与体位的变化无关。一般的此病患者在咳出白色黏痰后,症状常可缓解。

  3类似老年痴呆症或脑病的精神症状

  有些老年心衰患者会表现出明显的精神症状,如头晕、失眠、烦躁不安、幻觉、健忘、意识不清,甚至昏迷等。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本身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硬化及脑部供血不足,当发生心衰后由于心输出血量减少,脑缺血症状会进一步加重,因而会出现这些精神症状。当然,由心衰引起的水、电解质紊乱而导致的脑代谢异常,也是心衰患者出现精神症状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不注意鉴别,以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心衰,就很容易被误诊为老年痴呆症、脑卒中或脑肿瘤等疾病。所以,有此类症状的老年人应考虑到有患心衰的可能,并应及早到医院诊治。

  4类似胃肠炎的纳差、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

  右心衰竭的老年患者可由于右心室回流的血液受阻,使体循环的静脉压升高,导致内脏(胃肠道、肝、胆等)瘀血,而出现了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病情严重者还可因胃肠平滑肌缺血性痉挛而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这类以胃肠道症状为突出表现的心衰很容易被误诊为慢性胃肠炎等消化道疾病。所以,当老年人出现上述消化道症状时,切不可就认为是胃肠道疾病而擅自用药,应及时到医院诊治,并详细地向医生说明情况(是否有其他症状,如下肢浮肿等),以帮助医生确诊。

  温馨提示:总之老年心衰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不典型,容易与其他疾病的症状混淆,故常常被误诊为其他系统的疾病。所以,对此种情况必须提高警惕,并善于发现它的“蛛丝马迹”,以便杜绝和减少误诊误治,确保老年心衰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心力衰竭的管理》《心力衰竭诊疗新理念》《心力衰竭》】

史上全明星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