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民福康养生 > 查疾病 > 脊髓空洞

脊髓空洞

  1、脊髓空洞发病机制

  脊髓空洞症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可能有先天性发育异常(如Chiari畸形)、脑脊液循环的机械性压力改变和继发于肿瘤、脊髓血管病后形成的脊髓积水等。尽管在少数情况下外伤后仅几个月后也可形成空洞,但外伤后脊髓空洞症通常在数年间隔期后、在那些原先已有脊髓损伤所致严重神经系统表现的患者身上才发生。

  Gardner为解释空洞形成提出机械性压力冲击理论,其基本观点为第四脑室出口的先天性发育异常导致脑脊液不能流入脊髓中央管,而脑室中脑脊液波动对脊髓中央管周围血管间隙的冲击,导致中央管扩大和空洞形成。然而脊髓空洞症也可以在没有阻塞时发生,提示还有其他因素,如脑脊液在椎管内正常向上流动受阻也很重要。与Ⅰ型Chiari畸形有关的空洞通常与蛛网膜下腔自由交通,而且空洞内的液体类似正常脑脊液;相反,在许多已知的非交通性病例中,液体则为蛋白性的。

  2、脊髓空洞感觉障碍

  因空洞最常起自一侧颈膨大后角基底部,故早期突出症状为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即痛、温觉丧失而触觉及深感觉存在。大多数病例以不对称的单侧感觉丧失起病。感觉缺失可能通过无痛性皮肤溃疡、瘢痕、水肿、Charcot关节、末端指(趾)骨再吸收等临床表现反映出来。患儿多因手指无痛觉,局部皮肤被烫伤而就诊。当空洞向灰质前联合扩展,则出现双侧“马甲”型分离性感觉障碍。有时患儿自诉在感觉缺失区有自发性难以形容的烧灼样疼痛,呈持续性,称为“中枢性痛”。空洞如继续扩大,侵及脊髓丘脑束,则损害平面以下对侧痛、温度觉丧失;脊髓后索常最后受侵,出现损害平面以下深感觉缺失。

  3、脊髓空洞分类

  交通性和非交通性两大类:交通性脊髓空洞症意指空腔与脊髓中央管相通,是一种脑脊液通路的液体动力学障碍疾病,反之,非交通性脊髓空洞症只是脊髓内的囊性扩张,不与脑脊液通路相连。

  4、脊髓空洞辅助检查

  X线检查可能发现枕大孔区畸形、Charcot关节等。脊髓造影可见病变脊髓呈梭形膨大及椎管狭窄,但定性困难。MRI从多轴层面可见脊髓内有与脑脊液信号相似的异常影像,清晰显示出空洞的范围、部位、形态、大小及伴发的其他畸形,是目前诊断脊髓空洞症的最佳方法。在所有病例中均应做脑和全部脊髓的 MRI以检查空洞的全部范围,评估后颅窝的结构及决定有无脑积水。如未发现Chiari畸形,还应做MRI对比增强扫描来寻找相关的脊髓肿瘤异常增强可能

  5、脊髓空洞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根据病程进展缓慢,单侧或双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单侧上肢或手部肌肉萎缩、神经营养障碍以及其他先天缺陷,结合MRI检查结果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鉴别以下疾病

  1.肿瘤

  脑干肿瘤、脊髓髓外与髓内肿瘤都可以造成局限性肌萎缩以及节段性感觉障碍,在肿瘤病例中,脊髓灰质内的星形细胞瘤或室管膜瘤分泌出蛋白性液体,积聚在肿瘤上、下方,使脊髓的直径加宽,脊柱后柱侧突并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可以类似脊髓空洞症,尤其位于下颈髓部位的肿瘤有时较难鉴别。

  但肿瘤病例病程进展较快,好发于儿童和少年,根痛常见,营养障碍少见。晚期可有颅压增高现象早期脑脊液中蛋白有所增高可以与本病相区别。对疑难病例MRI可鉴别。

  2.颈椎骨关节病

  颈椎骨关节病 虽可有上肢的肌萎缩及节段性感觉障碍,但无浅感觉分离,根性疼痛多见,肌萎缩常较轻,一般无营养障碍,病变水平明显的节段性感觉障碍是少见的。颈椎摄片、必要时做脊髓造影以及颈椎CT或MRI有助于证实诊断。

  3.颈肋

  颈肋可以造成手部小肌肉局限性萎缩以及感觉障碍,伴有或不伴有锁骨下动脉受压的证据,而且由于在脊髓空洞症中常伴有颈肋,诊断上可以发生混淆。不过颈肋造成的感觉障碍通常局限于手及前臂的尺侧部位,触觉障碍较痛觉障碍更为严重。上臂腱反射不受影响,而且没有锥体束征,当能做出鉴别。颈椎摄片也有助于建立诊断。

  4.梅毒

  梅毒可以在两方面疑似脊髓空洞症,在少见的增殖性硬脊膜炎中,可以出现上肢感觉障碍、萎缩以及无力和下肢锥体束征,但脊髓造影可以显示蛛网膜下腔阻塞而且病程进展也较脊髓空洞症更为迅速。脊髓的梅毒瘤可以表现出髓内肿瘤的征象,不过病程的进展性破坏较迅速,而且梅毒血清反应阳性。

  6、脊髓空洞治疗

  取决于引起脊髓空洞症的原因,一般需外科手术。

  与小脑扁桃体疝有关的脊髓空洞症有后颅窝减压治疗,通常包括枕骨下露骨切除术、上颈椎板切开术及硬脑膜移植替换术等。近年来发展的微创手术应用微创器械,切口小(长约4-6厘米),骨窗小(2×3厘米大小),在显微镜的辅助下完成硬脑膜内的各种操作,如分离小脑扁桃体与脑干之间的粘连,解除第四脑室中间孔的梗阻。术中损伤周围重要结构的可能性较小,降低手术风险。

  如第四脑室流出受阻,可扩大重建流出口。如空洞很大,有人推荐对液体空洞直接减压,膨胀空洞的减压手术可获得短暂的症状缓解,但这一过程的额外益处尚不确定,术后病情可复发。

  对Chiari畸形应首先消除脑积水再行空洞手术,结果通常很好,多数病例的神经病变可以得到稳定和恢复。

  外伤后的脊髓空洞症如果所致神经系统症状进行性加重或发生难以忍受的疼痛,需进行外科处理,如髓内囊腔的各种引流术、脊髓切开术、外科脊膜突出形成术等。术后根痛和感觉障碍通常可以得到改善,但对痉挛的效果则不太满意。

  由髓内脊髓肿瘤引起的脊髓空洞症处理主要是切除肿瘤,囊腔减压仅可短暂缓解症状。

  7、脊髓空洞预防或护理

  1、须意识到和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保护无感觉区,经常想到无感觉区。每天检查几次看有无受伤,注意皮肤有无发红、水疱、烫伤、青肿、抓伤、切伤等等。

  2、农村病人要特别注意不要被荆棘和碎片刺伤。对皮肤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者,要防止皮肤干燥和皲裂。

  3、如果已有伤口,要尽快去医院诊治。

  4、脊髓空洞患者注意手脚的保护,劳动或工作时戴手套,在拿热的杯、壶、金属勺子时,用手套、厚棉布或毯子包着拿。工具的把手要光滑,可在把手上包一块橡皮,然后再包块布。脚的保护,选购或订做合适的鞋,不要让脚在鞋里磨来磨去。行走距离不要太长,经常歇歇。舒服不过躺着。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玩扑克等静止性生活方式。避免高枕头。

  5、积极地参与家务活动,如打扫卫生、煮饭、种花及尽量生活自理,是一种有效的功能训练。

  8、脊髓空洞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31~50岁,儿童和老年人少见。男多于女,曾有家族史报告。进展缓慢,持续多年。症状与病变节段和所在神经轴内位置有关。颈下段上胸段病变多见。

  (一)感觉症状

  痛温觉因脊髓丘脑纤维中断而丧失,而由于后柱早期不受累,轻触觉、震颤觉和位置觉相对保留,属本病特征,称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可有深部痛,累及肩臂。累及后索时,则出现相应深感觉障碍。

  (二)运动症状

  病变扩展到前角细胞引起运动神经元破坏,相应肌肉瘫痪、萎缩,肌张力减低,肌纤维震颤和反射消失。手内在肌受累一般最早,上行到前臂、上臂及肩带。手部肌肉受累严重可出现爪形手畸形。病变累及侧索,下肢可有对称或非对称性痉挛性轻瘫,反射亢进,跖反向伸性。晚期可出现Horner征,是伤及中央外侧细胞柱内交感神经元所致。

  (三)营养障碍

  由于关节软骨和骨的营养障碍以及深浅感觉障碍产生的反馈机制失调,Charcot关节。表现为关节肿胀、积液,超限活动,活动弹响而无痛感。X线显示关节骨端骨软骨破坏破碎,可有半脱位。皮肤可有多汗,无汗,颜色改变,角化过度,指甲粗糙、变脆。有时出现无痛性溃疡。常有胸脊柱的侧弯或后突。膀胱及直肠括约肌功能障碍多见于晚期。病变波及延髓引起吞咽困难,舌肌萎缩瘫痪,眼球震颤,此型易危及生命。CSF检查多正常,Queckenstedt试验少有梗阻。

  9、脊髓空洞病理改变

  空洞多限于颈髓,可伸延脊髓全长,在不同节段,截面积不同,在颈髓、颈膨大达最大程度。最初空洞限于后角基底或髓前连合,囊肿缓慢扩大累及两侧更多灰质和白质,有时脊髓实质只剩下狭窄边缘,神经组织退变消失。空洞可伸延至延髓,罕有到脑髓者。

  10、脊髓空洞病因学

  Greenfield强调脊髓空洞症为脊髓呈管状空洞,由颈段上下延伸许多节段,应看作与脊髓中央管单纯囊肿不同,空洞积水更适用于后者,认为本病是脊髓背中线发育畸形的结果,空洞腔可与中央管交通,空洞内衬可见室管膜细胞,囊内液与CSF类似。也有人认为本病因胶质细胞增殖,其中心部坏死形成空洞。

  11、脊髓空洞预后

  预后与潜在病因、神经功能受损程度以及空洞的位置及范围有关。中度至重度神经功能受损的患者较轻度受损患者预后不良。中央型空洞治疗反应差。

  脊髓空洞症的自然病程尚不清楚。较老的文献显示20%的患者平均死亡年龄为47岁。由于外科水平以及瘫痪相关并发症护理技术的进步,死亡率可能有所下降。

史上全明星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