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民福康养生 > 查疾病 > 脑下垂体腺瘤,英文:pituitary adenoma

脑下垂体腺瘤,英文:pituitary adenoma

  垂体腺瘤简介

  脑垂体瘤是发生在垂体上的肿瘤,通常又称为垂体腺瘤,是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之一,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0-15%。绝大多数的垂体腺瘤都是良性肿瘤。

  脑垂体瘤(Pituitary adenoma)系良性腺瘤,是鞍区最常见的肿瘤,约10万人口中即有l例,近年来有 增多趋势,特别是育龄妇女。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报告脑垂体瘤占颅内肿瘤的12.2%。

  垂体腺瘤诊断

  脑垂体瘤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视力视野障碍及其他神经系统所见,以及内分泌学检查和放射学检查等,典型的垂体瘤诊断不难。但在早期的垂体瘤,症状 不太明显时,诊断并不容易,甚至不能发现。

  垂体腺瘤概述

  垂体瘤是发生在垂体上的肿瘤,通常又称为垂体腺瘤,是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之一,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0-15%。绝大多数的垂体腺瘤都是良性肿瘤。

  垂体腺瘤(pituitary adenoma) 来源于垂体前叶上皮细胞的良性肿瘤,是鞍内最常见的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0%~20%,多在30岁~60岁之间,女性较多见。

  垂体腺瘤中功能性腺瘤约占65%。垂体腺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①分泌某种过多的激素,表现相应的功能亢进;②肿瘤浸润、破坏、压迫垂体,使其激素分泌障碍,表现为功能低下;③肿瘤压迫视神经表现为视野损失、视力下降或失明等。

  垂体腺瘤临床表现

  脑垂体为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内含数种内分泌细胞,分泌多种内分泌 素,如果某一内分泌细胞生长腺瘤,则可发生特殊的临床表现。其详细情况分别叙述如下。

  不同种类垂体腺瘤的内分泌表现

  (1) 生长激素细胞腺瘤

  早期瘤仅数毫米大小,主要表现为分泌生长激素过多。未成年病 人可发生生 长过速,甚至发育成巨人。成人以后为肢端肥大的表现。

  如面容改变,额头变大, 下颌突出、鼻大唇厚、手指变粗、穿鞋戴帽觉紧,数次更换较大的型号,甚至必须特地制作,有的 病人并有饭量增多,毛发皮肤粗糙,色素沉着,手指麻木等。重者感全身乏力,头痛关节痛,性 功能减退,闭经不育,甚至并发糖尿病。

  (2) 催乳素细胞腺瘤

  主要表现为闭经、溢乳、不育,重者腋毛脱落、皮肤苍白细腻、皮下脂 肪增多,还有乏力、易倦、嗜睡、头痛、性功能减退等。男性则表现为性欲减退、阳痿、乳腺增生、 胡须稀少、重者生殖器官萎缩、精子数目减少、不育等,男性女性变者不多。

  (3)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

  临床表现为身体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多血质、 腹部大腿部皮肤有紫纹、毳毛增多等。重者闭经、性欲减退、全身乏力,甚至卧床不起。有的病 人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

  (4) 甲状腺刺激素细胞瘤

  少见,由于垂体甲状腺刺激素分泌过盛,引起甲亢症状,在垂体 瘤摘除后甲亢症状即消失。另有甲状腺机能低下反馈引起垂体腺发生局灶增生,渐渐发展成 垂体腺瘤,长大后也可引起蝶鞍扩大、附近组织受压迫的症状。

  (5) 滤泡刺激素细胞腺瘤

  非常少见,只有个别报告临床有性功能减退、闭经、不育、精子 数目减少

  (6) 黑色素刺激素细胞腺瘤

  非常少见,只有个别报告病人皮肤黑色沉着,不伴皮质醇增 多。

  (7) 内分泌功能不活跃腺瘤

  早期病人无特殊感觉肿瘤长大,可压迫垂体致垂体功能不足 的临床表现。

  (8) 恶性垂体瘤

  病史短,病情进展快,不只是肿瘤长大压迫垂体组织,并且向四周侵犯, 致鞍底骨质破坏或浸入海绵窦,引起动眼神经麻痹或外展神经麻痹。有时肿瘤穿破鞍底长至 蝶窦内,短时期内神经症状暂不明显。

  垂体腺瘤疾病检查

  检查

  1.内分泌学检查

  应用内分泌放射免疫超微量法直接测定脑垂体的生长激素、催乳素、促肾上腺皮质激 素、甲状腺刺激素、黑色素刺激素、滤泡刺激素、黄体生成激素等,对垂体腺瘤的早期诊断有很大帮助。

  放射学检查

  (1)蝶鞍像

  为基本检查之一。在垂体瘤很小时蝶鞍可以没有变化,由于肿瘤日渐长大,可致蝶鞍扩大、骨质破坏,鞍背侵蚀等。

  (2)CT扫描

  采用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强后,可显示出5mm大小的垂体腺瘤。更小的肿瘤显示仍有困难。

  影像学检查

  头颅x线片、ct扫描或mri检查有助于垂体腺瘤的诊断。蝶鞍断层照片常显示蝶鞍扩大,鞍底骨质变薄或破坏。利用增强的冠状、矢状及轴位ct扫描可显示肿瘤大小及向蝶鞍上、下与鞍旁伸展的情况,并了解蝶窦气化程度。

  mri可更清晰地显示肿瘤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尤其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更有价值。根据影像学检查所见,参照hardy的垂体腺瘤分级标准,垂体腺瘤又可分为五级。

  1级

  肿瘤直径在10mm以内,于鞍内生长;

  2级

  肿瘤向鞍上伸展达10mm,充填了鞍上池;3级:肿瘤向鞍上扩展10mm~20mm,使第三脑室上抬;

  4级

  肿瘤向鞍上扩展20mm~30mm,充填了第三脑室前部;

  5级

  肿瘤向鞍上扩展>30mm,达侧脑室门氏孔,常合并梗阻性脑积水。

  此种分级的1级为微腺瘤,2、3级为大腺瘤,4、5级为巨大腺瘤。

  垂体腺瘤治疗原则

  脑垂体腺瘤

  1.手术治疗

  首选,有垂体卒中者应紧急手术。

  2.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无颅内压增高征、肿瘤直径〈3cm者 可考虑γ-刀或X-刀治疗。

  3.放射治疗

  肿瘤未能全切或不能耐受手术者。

  4.药物治疗

  垂体功能减退者可予药物替代治疗,分泌性功能腺瘤选用抑制垂体激素分泌过多的药物。5.预防感染、对症治疗,有并发症者针对并发症处理。

  用药原则

  1.无分泌功能性腺瘤可予泼尼松、可的松、甲状腺素片、甲基睾丸素、垂体后叶素等替代治疗改善垂体功能减退,按病情需要选用。

  2.肿瘤的药物治疗溴隐亭适用于PRL腺瘤及GH腺瘤,赛庚啶适用于ACTH腺瘤、GH腺瘤,氨基导眠能适于ACTH腺瘤。停药后均易复发,常作为手术或放疗后的辅助药物。

  3.纠正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以甘露醇、速尿、地塞米松为主药,甚至可使用人血白蛋白。

  4.注意电解质及体液平衡,术中补充失血。

  5.术后酌情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可联合用药;使用神经营养药物促进脑细胞康复。

  6.对症治疗,有并发症者针对并发症选药处理。

  手术治疗

  1、脑垂体腺瘤经鼻孔蝶窦显微手术治疗

  手术在全麻下施行,患者取卧位,头后仰30°,气管的麻醉插管固定于左侧口角。术中使用冷光源深部照明和高速微型磨钻,开放蝶窦及鞍底骨质。

  进入蝶鞍后,在手术显微镜下分离并摘除肿瘤。垂体微腺瘤组织多呈白色或紫红色,易于剥离与切除。对于大腺瘤或巨大腺瘤,在切除鞍内瘤组织后,为使突入鞍上的瘤块获得彻底切除,于患者腰蛛网膜下腔预先置入的导管内缓慢注射生理盐水,用增加颅内压力的方法将鞍上瘤块挤压入术野内,有利于手术摘除。

  注射生理盐水的量依监测的颅内压力值而定,一般为20ml~60ml,少数为80ml。若icp>5.33kpa,则应特别慎重,注射量过多或过快可能会产生急性颅内压增高而引起严重并发症。

  肿瘤切除后严密止血,瘤腔内用小片明胶海绵堵塞。并取小块肌肉及骨片行鞍底修补,局部就用医用胶粘合加固,防止csf漏或垂体脱位,鼻腔用碘仿或油沙条堵塞。

  2、垂体瘤的手术治疗

  目前对垂体瘤的治疗还是以手术为主,辅以药物治疗、放射治疗、伽马刀。药物主要是溴隐停,疗效还不是很肯定,且价钱也较贵,一片药要几块钱。

  只要刀开得好,绝大多数垂体瘤是能够治愈的。垂体瘤的位置在鞍区,周围有视神经、颈内动脉、下丘脑等重要神经结构,所以手术还是有一定风险的。当然,每个垂体瘤病人的风险也各有差异。一般长得越大,难度越大。所以,要开刀还是要找大医院,找专家。

  垂体腺瘤用药原则

  1.无分泌功能性腺瘤可予泼尼松、可的松、甲状腺素片、甲基睾丸素、垂体后叶素等替代治疗改善垂体功能减退,按病情需要选用。

  2.肿瘤的药物治疗溴隐亭适用于PRL腺瘤及GH腺瘤,赛庚啶适用于ACTH腺瘤、GH腺瘤,氨基导眠能适于ACTH腺瘤。停药后均易复发,常作为手术或放疗后的辅助药物。

  3.纠正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以甘露醇、速尿、地塞米松为主药,甚至可使用人血白蛋白。

  4.注意电解质及体液平衡,术中补充失血。

  5.术后酌情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可联合用药;使用神经营养药物促进脑细胞康复。

  6.对症治疗,有并发症者针对并发症选药处理。

  垂体腺瘤治疗措施

  1.手术治疗

  主要包括开颅手术和经蝶窦手术治疗。

  2.放射治疗

  对垂体腺瘤有一定效果,可以控制肿瘤发展,有时使肿瘤缩小,致使视力视 野有所改 进,但是不能根本治愈。

  3. 药物治疗

  溴隐亭为半合成的麦角胺生物碱,能刺激垂体细胞的多巴胺受体降低血中 催乳素的作用。服用溴隐亭后可使催乳素腺瘤缩小,可恢复月经和排卵受孕,也可抑制病理性 溢乳,但溴隐亭不能根本治愈催乳素腺瘤,停药后可继续增大,症状又复出现。此外溴隐亭对生长激素细胞腺瘤也可减轻症状,但药量大,疗效差。

  垂体腺瘤病理变化

  肉眼观

  垂体腺瘤生长缓慢,大小不一,直径可由数毫米 达10cm,直经小于1cm者为小腺瘤,大于1cm者为大腺瘤;功能性腺瘤一般较小,无功能性的一般较大;肿瘤一般境界清楚,约30%的腺瘤无包膜(当肿瘤侵入周围脑组织时,称之为侵袭性垂体腺瘤),肿瘤质软、色灰白、粉红或黄褐;可有灶性出血、坏死、囊性变、纤维化和钙化。

  光镜下

  肿瘤失去了正常组织结构特点, 瘤细胞似正常的垂体前叶细胞,核圆或卵圆形,有小的核仁,多数腺瘤由单一细胞构成,少数可由几种瘤细胞构成,瘤细胞排列成片块、条索、巢状、腺样或乳头状,有的瘤细胞可有异型性或核分裂,瘤细胞巢之间为血管丰富的纤细间质。

  垂体腺瘤体征

  1)激素分泌增多引起的临床表现。

  2)垂体瘤压迫周围细胞组织引起的相应激素分泌减少的临床表现: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低减可以表现为食欲下降、乏力、消瘦、低血压、低血糖、容易感冒等。

  甲状腺功能低减可以表现为怕冷、食欲下降、皮肤粗糙、脱发、便秘等,在儿童可以表现为痴呆、生长迟缓等;性腺功能低减可以表现为男性女性不育、性欲下降、女性月经紊乱甚至闭经、男性阳痿等临床表现。

  生长激素分泌减少临床表现,在儿童可以表现为身材矮小,在成人可以表现为身体脂肪集中在腹部、肌肉松弛萎缩、衰老、自我认知程度下降、骨质疏松、抵抗力下降、性功能低减等。

  3)肿瘤向鞍上生长压迫视交叉,会表现为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临床上患者通常会主诉经常被撞伤等;若是肿瘤侵犯了垂体周围的神经血管丛海绵窦,会出现神经受压症状如上眼睑下垂、瞳孔变大等临床表现。

  4)肿瘤在生长过程中由于血管供应差或肿瘤血管的异常生长,在一定的诱因下,会出现肿瘤出血,瘤体组织的坏死。若是肿瘤完全出血坏死,肿瘤包膜破裂,会有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甚至失明、昏迷,需要外科急诊手术处理。

  多数垂体瘤的卒中表现为不完全或部分垂体卒中,可以是轻度的头痛、恶心呕吐伴全身不适,不需要特殊处理,患者的症状会在几周内自行缓解,某些激素分泌型肿瘤的临床症状减轻。

  垂体腺瘤手术治疗

  目前对垂体瘤的治疗还是以手术为主,辅以药物治疗、放射治疗、伽马刀。药物主要是溴隐停,疗效还不是很肯定,且价钱也较贵,一片药要几块钱。只要刀开得好,绝大多数垂体瘤是能够治愈的。

  垂体瘤的位置在鞍区,周围有视神经、颈内动脉、下丘脑等重要神经结构,所以手术还是有一定风险的。当然,每个垂体瘤病人的风险也各有差异。一般长得越大,难度越大。所以,要开刀还是要找大医院,找专家。 目前手术方法有经蝶窦,开颅和伽马刀。

  瘤体直径大于3厘米与视神经粘连或视力受损的肿瘤可先行手术治疗,手术必须达到视神经充分减压,术后再行伽玛刀治疗,但是术后仍旧有可能复发,因此要细心调理并进行复查。

  垂体瘤术术后发症

  垂体瘤手术或多或少总要影响到垂体后叶,这就容易引起手术后垂体后叶素分泌不足,而垂体后叶素的功能之一是控制尿量,所以就可导致尿量增多乃至尿崩。

  尿崩并不可怕,多喝点水,用点垂体后叶素、弥柠之类的药物,绝大多数病人可以治愈。至于其它并发征,有下丘脑反应、视神经受损、脑脊液漏等,手术之前医生会向病人家属解释的。

  垂体瘤的是否会复发

  首先说明垂体瘤是良性肿瘤,但也有一定的复发率,大约百分之十几左右。主要还是和肿瘤本身特性有关。一般的垂体瘤,只要手术切得干净,复发率很小;但是一些侵袭性垂体瘤,非常容易复发。

  至于哪些是侵袭性垂体瘤,根据磁共振和病理报告可以帮助医生鉴别。我们一般让病人手术后三天、一个月、三个月、半年、一年都复查片子,观察手术区域的动态变化,评价手术疗效。

  垂体瘤手术后要做放疗

  以前的观点是手术后都做放疗,结果很多病人垂体功能低下,生活质量差。现在我们认为:一般垂体瘤,只要手术切得干净,都不需要作放疗,只有一些侵袭性垂体瘤,术后有残留或复发,要放疗或者伽马刀治疗。

  垂体腺瘤终身随诊

  所有罹患垂体瘤治疗的患者,都应该终身随诊。术前术后定期(每3-6个月)复查垂体前叶功能,必要时复查鞍区MRI,监控肿瘤的复发及生长情况。

  随着年龄的不同,垂体前叶激素分泌的水平各不相同,所以术后一年,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每年做垂体激素的测定,根据情况替代已经低减的垂体激素。

  尤其是在有肾上腺皮质激素低减的患者,在应激的情况下(发热、劳累、疾病等) 应该将强的松的剂量(通常替代治疗的剂量为2.5-7.5mg/d)增加至替代治疗剂量的3-5倍,以防发生垂体危象。

  其他激素的替代剂量一般是甲状腺激素(L- T4)50-150ug/天,并且要在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开始替代治疗较为安全。至于性激素的替代治疗,在泌乳素瘤的患者,由于肿瘤为性激素依赖性,在药物控制泌乳素水平的同时,并不主张性激素的替代治疗。

  在其他原因导致的垂体功能低减的患者,补充男性激素时,应该监测血液中前列腺抗原(PSA)的水平,使之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较为安全。垂体肿瘤手术或放疗后导致的生长激素缺乏,在儿童可以表现为生长迟缓,在成人GH缺乏也会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见垂体瘤的临床表现)。

  儿童患者在确认肿瘤没有复发的情况下,可以用GH促生长治疗。在成人GH缺乏的患者,若是经济条件允许,没有已经存在的肿瘤或明确的其他肿瘤的家族史,也可以用GH替代治疗。

  国外已经有成人GH替代治疗10余年的临床经验,国内在成人GH缺乏治疗方面才开始起步。随着GH 制剂价格的下降,更多的成人GH缺乏的患者将会从中受益。

  综上所述,垂体瘤是可以通过手术、药物和放疗等多种方法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的一组神经内分泌的良性肿瘤性疾病,鉴于其生长部位的特殊性,在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同时,应该针对患者垂体瘤性质的不同特点,在多科室(内分泌科、神经外科、放疗科、眼科、放射影像科等)密切配合下,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最终使患者的肿瘤得以切除,在终身随诊中,避免肿瘤的复发,尽量保全患者的垂体功能,使升高的分泌激素降至正常范围,使降低的垂体激素替代至与年龄相匹配的正常范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寿命。

  垂体腺瘤资料来源

  垂体瘤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垂体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无症状的小瘤在解剖时发现者更多。此组肿瘤以前游腺瘤占大多数,来自后叶者少见。多种颅内转移癌可累及垂体,须与原发性垂体瘤鉴别。

  垂体腺瘤易患群体

  垂体腺瘤占所有原发脑肿瘤的10-15%。流行病学上的评估显示没10万人中的年发病率8.2-14.7%,占原发颅内肿瘤的第三位,但是这些数据低估了垂体腺瘤的发病率。

  对一般人群无选择性的尸检研究显示:垂体微腺瘤的发病率约20-25%,并被常规的MRI扫描中,10%或更多的垂体具有轻微信号改变,提示有临床隐性的微腺瘤。

  因此可以得出,垂体腺瘤出现临床症状并需要干预的只占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是在 30-60岁,一般的规律是,有功能性垂体腺瘤在年青成人中更常见;而无功能性垂体腺瘤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更突出。垂体腺瘤在小儿中不常见,仅占原发小儿脑肿瘤的2%。

  垂体腺瘤松果体瘤

  病因

  发病原因

  松果体的畸胎瘤的绒毛组织和生殖细胞瘤,都可以分泌HCG分泌的激素,足够引起性早熟,这样的肿瘤具有绒毛膜癌的组织学和功能特征。

  松果体瘤导致性早熟,可能由于肿瘤压迫或破坏影响下丘脑的调节功能或HCG的分泌。神经内分泌解剖结果认为,由于脑的其他肿瘤扩大延伸到松果体引起性早熟。

  引起性早熟的另一可能原因,是由于松果体产生一种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的物质,如松果体被破坏抑制作用消失产生性早熟,也可能肿瘤超越松果体区域,引起第三脑室积水或损害下丘脑从而引起性早熟。

  发病机制

  松果体与性功能和性发育有关,松果体可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破坏动物的松果体,可发生性早熟,褪黑素可使正常人血浆LH水平降低和抑制GH的分泌,黑暗可刺激褪黑素激素分泌,推测是催人瞌睡的物质。

  松果体的节律性活动可概括为3种

  ①近日节律

  指MLT合成分泌呈24h周期性变化,影响松果体MLT近日节律的主要生理因素,是光照的刺激受夜间暗光刺激信号使MLT高峰值在夜晚。

  ②月节律

  女性血中MLT波动与月经周期同步,月经来潮时MLT升高至排卵前5倍左右,排卵前LH达高峰MLT水平则降到最低,MLT下降对排卵可能起“允许”作用。

  ③年度节律

  生殖年度的特点是生殖力的高潮与垂体性腺系统静止交替出现,这一交替现象,可能由于日照期长短通过松果体影响生殖系统而实现的。

  临床表现

  松果体瘤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一).病史症状

  好发于儿童1/3患者有性早熟;肿瘤压迫症状可有头痛呕吐;侵犯下丘脑 出现尿崩症或其他下丘脑的神经精神症状神经系统,症状主要为两眼上视不能、动眼神经麻痹,使眼球运动障碍,、共济失调瞳孔反射改变、包括阿—罗瞳孔嗜睡等。

  肿瘤压迫四叠体出现瞳孔散大,两眼球同向上视与下视运动障碍称为四叠体综合症。还可引起小脑性共济失调,内分泌症状有性早熟表现的特征,有时因肿瘤累及三脑室引起植物神经障碍如肢端青紫。

  (二)体检发现

  可有视力下降, 视神经乳头水肿步态异常。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应注意区分位于松果体区以外部位发生的肿瘤,如脑膜瘤血管瘤;邻近部位如脑干小脑蚓部等的肿瘤;松果体囊肿等这些疾病与松果体肿瘤的区别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若有性早熟则生殖细胞瘤可能性大,最后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一)下丘脑综合征

  1、临床表现

  下丘脑体积虽小其功能十分复杂,由于病变部位不同可表现为复杂的临床症候群。

  (1).内分泌功能障碍 怕冷、少汗、脱发、多饮、多尿、尿崩症、肥胖症、性欲减退、阳痿、性早熟或性功能发育不全。

  (2).占位性病变而引起颅内压高表现 头痛呕吐视力减退视野缩小。

  (3).摄食障碍 贪食过度贪食伴极度肥胖;厌食过度厌食伴极度消瘦。

  (4).睡眠和意识障碍 可表现为嗜睡或失眠。

  (5).体温调节障碍 发热可为低热37.5℃以下高热呈弛张型或不规则型;亦可表现为体温过低。

  (6).精神障碍 表现为过度兴奋哭笑无常幻觉及激怒等。

  (7).遗传性下丘脑疾病如Kallmann’s综合征表现。

  2、诊断

  引起下丘脑综合征的病因很多,有时诊断比较困难,必须详问病史,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除诊断本症外尚须进一步查明病因常用检查:

  ①测下丘脑释放激素水平;

  ②测垂体及靶腺内分泌激素水下及行TRHLRH兴奋试验及胰岛素耐量试验;

  ③脑脊液检查;

  ④脑电图;

  ⑤X线头颅平片脑血管造影头颅CT及 MRI。

  (二)Nothnagel氏综合征

  又称眼肌麻痹—小脑共济失调综合征,单侧眼病变受损同侧眼运动麻痹,常有注视麻痹尤其是向上注视麻痹、共济失调步上肢运动不协调、也可有对侧小脑共济失调可合并嗜睡。

  并发症

  术后可有的并发症

  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学电解质紊乱、低钠血症、高纳血症、垂体功能低下、中枢性高热、尿崩症、脑脊液鼻漏等。

  1.如果肿瘤压迫大脑导水管可以引起颅内高压,肿瘤压迫四叠体可引起Parinaud综合征(不能上视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双眼不能聚合及大步幅步态)。

  2.松果体部位的肿瘤 可以引起下丘脑损伤而发生尿崩症。

  治疗用药

  对本病的治疗方案也应以术后放疗为宜,依据病理结果来设计靶区,只是有的病例不但手术切除即使活检也很危险,只好单纯放疗,此时宜用边缘较宽的局部野照射(2~30) Gy/(2.5~3.5)周后立即CT扫描与放疗前CT片对比,如显示肿瘤明显缩小则提示此肿瘤为生殖细胞瘤等恶性肿瘤,射野则应改为全脑全脊髓照射,剂量为30Gy(原发灶追加总量达 50Gy),如果 CT片显示肿瘤无明显改变,说明此肿瘤对放射线不敏感,可能属于良除肿瘤,而适于手术切除,若不宜手术则局部增加剂量至55Gy。

  治疗(包括:放疗、手术治疗、化疗)

  松果体部位肿瘤手术治疗有14%~37%的死亡率,放射治疗可以适用于大多数的松果体肿瘤病人,然而对于该种肿瘤标准放射治疗还没有统一意见,化学治疗被优选于松果体肿瘤患者,研究表明松果体不存在血-脑脊液屏障,尤其在治疗肿瘤再发或转移的病例更适宜临床上常采用:顺铂博来霉素、长春碱(或长春新碱)等化疗方法,对于松果体的生殖细胞瘤绒毛膜癌化疗更是有效的方法。

史上全明星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