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民福康养生 > 查疾病 > 肩关节脱位的病因介绍

肩关节脱位的病因介绍

  肩关节脱位疾病近年来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这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十分不利,我们都希望关节病可以远离我们,首先我们应该找到自己的关键病因,对症治疗才可以确保患者的快速康复。

  肩关节脱位占全身关节脱位的40%以上,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肩关节脱位可分前脱位和后脱位,前者多见。其关节由肩盂和肱骨头构成,肩盂小而浅,肱骨头呈半球形,其面积为盂的4倍。肩关节囊薄弱松弛,活动范围大,易发生脱位。当跌倒时,掌或肘着地,上肢内旋后伸,由于传导暴力或杠杆外力的作用,随暴力大小可分别造成盂下、喙突下或锁骨下前脱位。肩关节的关节盂小,肱骨头大并且其活动范围大,故稳定性差,易发生脱位。脱位可由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引起。根据受伤的时间可分为新鲜脱位和陈旧性脱位;根据肱骨头脱出的位置又分为前脱位和后脱位。而前脱位最多见,并可分为盂下、喙突下、锁骨下和胸腔内脱位。

  临床表现,肩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呈“方肩”畸形,搭肩试验阳性。X线片可确诊并可除外有无合并骨折。治疗,急取尽早复位。复位手法有拔伸足蹬法、椅背整复法、拔伸托入法、牵引回旋法等。复位后用绷带将上臂固定于胸壁,前臂悬吊于胸前2-3周。固定期间做肘、腕、手指关节的屈伸锻炼

  肩关节脱位的病因

  肩关节脱位按肱骨头的位置分为前脱位和后脱位。肩关节前脱位者很多见,常因间接暴力所致,如跌倒时上肢外展外旋,手掌或肘部着地,外力沿肱骨纵轴向上冲击,肱骨头自肩胛下肌和大园肌之间薄弱部撕脱关节囊,向前下脱出,形成前脱位。肱骨头被推至肩胛骨喙突下,形成喙突下脱位,如暴力较大,肱骨头再向前移致锁骨下,形成锁骨下脱位。后脱位很少见,多由于肩关节受到由前向后的暴力作用或在肩关节内收内旋位跌倒时手部着地引起。后脱位可分为肩胛岗下和肩峰下脱位,肩关节脱位如在初期治疗不当,可发生习惯性脱位。

  肩关节脱位分前脱位和后脱位两种。以前者多见,多因间接暴力所引起。如当上肢外展、外旋及后伸时,手或肘部着地,暴力即沿肱骨纵轴向近侧端冲击,肱骨头突破关节囊前壁或自下方脱出,移位至喙突下或锁骨下方。肩关节脱位多见于青壮年及男性中学生,有的病人还伴有肩部骨折。

  肩关节脱位多由传达暴力或杠杆作用所致,一般来说,侧方跌倒,手掌着地,躯干倾斜,肱骨干高度外展、外旋位,由手掌传达到肱骨间的外力可冲破关节囊的前壁,向前滑出,造成肩关节前脱位;当肩关节前方受到冲击时,可使肱骨头向后冲破关节囊造成肩关节后脱位,此时,肱骨头强力过度内旋亦可造成肩关节后脱位。肩关节后脱位临床较为少见。

  手法复位治疗肩关节脱位措施

  手法复位

  脱位后应尽快复位,选择适当麻醉(臂丛麻醉或全麻),使肌肉松弛并使复位在无痛下进行。老年人或肌力弱者也可在止痛剂下(如75~100毫克杜冷丁)进行。习惯性脱位可不用麻醉。复位手法要轻柔,禁用粗暴手法以免发生骨折或损伤神经等附加损伤。常用复位手法有三种。

  (1)足蹬法(Hippocrate's法) 患者仰卧,术者位于患侧,双手握住患肢腕部,足跟置于患侧腋窝,两手用稳定持续的力量牵引,牵引中足跟向外推挤肱骨头,同时旋转,内收上臂即可复位。复位时可听到响声。

史上全明星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