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民福康养生 > 查疾病 > 乳腺纤维瘤

乳腺纤维瘤

  1、乳腺纤维腺瘤基本信息

  乳腺纤维腺瘤是发生于乳腺小叶内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的混合性瘤,是乳房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乳腺纤维腺瘤可发生于青春期后的任何年龄的女性,但以18~25岁的青年女性多见。本病的发生与内分泌激素失调有关,如雌激素相对或绝对升高可引起本病。

  部位:胸部

  科室:乳腺外科,妇科,外科,肿瘤科

  症状:乳腺隐痛 乳腺囊性增生 乳溢一高泌乳素血症 乳腺刺痛 乳头侵蚀 乳房硬化 乳腺胀痛 乳房内光滑质韧的球形肿块 乳腺外上象限腺体增厚 乳腺内无痛单发的硬肿块

  检查:乳头溢液检查

  2、乳腺纤维腺瘤概述

  纤维腺瘤是乳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青春期后的任何年龄,多在20-30岁之间。单个或多个,单侧或双侧发生。肉眼观,圆形或卵圆形结节状,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切面灰白色、质韧、略呈分叶状,可见裂隙状区域,常有粘液样外观。镜下,肿瘤主要由增生的纤维间质和腺体组成。腺体圆形卵圆形,或被周围的纤维结缔组织挤压呈裂隙状。间质通常较疏松,富于粘多糖,也可较致密,发生玻璃样变或钙化。

  乳腺纤维腺瘤:肿瘤主要由增生的纤维间质和腺体组成,部分腺体受挤压呈裂隙状 。

  乳腺纤维腺瘤是发生于乳腺小叶内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的混合性瘤,是乳房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乳腺纤维腺瘤可发生于青春期后的任何年龄的女性,但以18~25岁的青年女性多见。本病的发生与内分泌激素失调有关,如雌激素相对或绝对升高可引起本病。临床上以无痛性乳房肿块为主要症状,很少伴有乳房疼痛及乳头溢液者。至于乳腺纤维腺瘤是否会发生恶变,一般认为,有少数病例可发生纤维成分的肉瘤变,而极少有发生上皮成分的癌变者。

  乳腺纤维腺瘤中医称之为“乳核”。以往也曾称其为“乳癖”,所以在许多中医书中见到的 “乳癖”,有一部分指的是乳腺增生病,还有一部分则指的是乳腺纤维腺瘤。为了避免两者命名上的混乱,现已将其规范为“乳核”的范畴。中医认为,乳核是由于肝气郁结或血瘀痰凝所致。《外科大成》指出,乳中结核“如梅如李,虽患日浅,亦乳岩之渐也”,已认识到乳核中的少数年深日久则可能会恶变为乳岩。

  乳腺纤维腺瘤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手术。手术可以将腺瘤切除而使之治愈,但部分病例可于原手术部位复发或在乳房其他部位再生新的腺瘤。中医认为,疏肝解郁、活血化痰中药可调整机体内分泌状况,消除乳房部的肿块,治疗腺瘤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3、乳腺纤维腺瘤病因

  (一)发病原因

  乳腺纤维腺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甚清楚,但一致认为和以下因素有关。

  1、雌激素水平失衡:如雌激素水平相对或绝对升高,雌激素水平的过度刺激可导致乳腺导管上皮和间质成分异常增生形成肿瘤。

  2、局部乳腺组织对雌激素过度敏感:正常乳腺的各部组织对雌激素敏感性的高低不一,以致对敏感性高的局部组织易患本病。另外由于局部解剖、生理特性的差异,致使不同妇女乳腺组织对雌激素刺激的敏感性不同,对雌激素刺激敏感的妇女才得病。说明以上两种原因是协同作用的。

  3、饮食因素:高脂饮食可改变肠道菌群,使之来自胆汁的类固醇在结肠中转化为雌激素,进而刺激乳腺导管上皮及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引起本病。

  4、遗传倾向。

  (二)发病机制

  乳腺纤维腺瘤的病理特点为

  1、大体形态

    肿瘤一般呈圆球形、椭圆形、分叶状,与周围境界清楚,有完整包膜,直径多在3cm以内,质地较坚实。切面质地均匀呈灰红色,略向外翻,可见许多大小不一的裂隙及黏液样光泽,少数可见切面有囊腔及囊内乳头状瘤形成。有时还见钙化区或骨化区。

  2、组织形态

    根据肿瘤中纤维组织和腺管结构的相互关系,可分为以下5型。

  (1)管周型(围管型)

    病变主要为腺管周围弹力纤维层外的管周结缔组织增生,弹力纤维也参与肿瘤形成,但无平滑肌,也不呈黏液样变性。增生的纤维组织从周围压迫乳管及腺泡使其成为腺管状。纤维组织致密,常呈胶原变性或玻璃样变,甚至钙化、软骨样变或骨化。腺上皮细胞正常或轻度增生,偶见囊性扩张及乳头状增生。但腺上皮增生不如纤维组织活跃。

  (2)管内型(向管型)

    主要为腺管上皮下结缔组织增生,上皮下平滑肌组织也参与肿瘤形成,但无弹力纤维成分。病变可累及1个至数个乳管系统,呈弥漫性增生。早期上皮下结缔组织呈灶性增生,细胞呈星形或梭形,有不同程度的黏液变性。增生的纤维组织从管壁单点或多点突向腔面,继而逐渐充填挤压管腔,形成不规则的裂隙状,衬覆腺管和被覆突入纤维组织的腺上皮因受挤压而呈两排密贴。在断面上,因未切到从管壁突入部分,纤维组织状如生长在管内,故称为管内型纤维腺瘤。在较大的腔隙内,有时可见许多上皮包绕间质的乳头状结构,腺管上皮亦可受挤压而萎缩或完全消失。间质纤维组织可发生黏液变性,纤维组织可变致密并发生透明变性。间质亦可发生钙化及骨化。

  (3)混合型

    一个肿瘤中以上2种病变同时存在。

  (4)分叶型(巨纤维腺瘤)

    多见于青春期或40岁以上的女性,瘤体较大,其直径多在7cm以上,呈球形,基本结构类似管内型纤维腺瘤。由于上皮下结缔组织从多点突入高度扩张的管腔,又未完全充满后者,故在标本肉眼观察和显微镜检查时呈明显分叶状。一般纤维细胞和腺上皮细胞增生活跃,但无异形。本型与管内型的区别在于,分叶型瘤体大,有明显分叶。与叶状瘤的区别在于,后者常无包膜、间质细胞有异形,可见核分裂。

  (5)囊性增生型

    是由乳腺增生症演变而来。瘤体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清楚,可有包膜。肿瘤由腺管上皮和上皮下或弹力纤维外结缔组织增生而成。上皮病变包括囊肿形成、导管上皮不同程度的增生、乳头状瘤病、腺管型腺病及大汗腺样化生等。本病与囊性增生病的区别是后者病变较广泛,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且常累及双侧乳房。

  4、乳腺纤维腺瘤检查

  1、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 

    涂片中可见成堆导管上皮细胞,散在或成群的成纤维细胞,背景见黏液,诊断符合率可达90%以上。

  2、组织病理学检查 

    用于下列情况:①患者年龄较大,或同侧腋下有肿大淋巴结;②乳腺特殊检查疑有恶性可能者;③有乳腺癌家族史者;④针吸细胞学检查有异形细胞或有可疑癌细胞者。

  1、钼靶X线片 

    X线影像表现为圆形、椭圆形边缘光滑的肿块,其密度高于乳腺腺体。少数病人可见钙化,多为颗粒柱状、树枝状、细砂状(图5)。如果为大颗粒状或大块状钙化,则具有诊断意义。

  2、B超检查 

    声像示肿瘤为圆形、椭圆形,实质性,边界清楚,内部为均质的弱光点,后壁线完整,有侧壁声影,后方回声增强。

  3、液晶热图 

    肿瘤为低温图像或正常热图像,皮肤血管无异常。

  4、红外线透照 

    肿瘤与周围正常乳腺组织透光度基本一致,瘤体较大,边界清晰,周围没有血管改变的暗影。

  5、乳腺纤维腺瘤疾病治疗

  手术治疗

  乳腺纤维腺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腺瘤一旦形成,依靠药物是不能消除肿块的,但并不意味着只要一发现腺瘤就需立即手术。应严格掌握手术时机及手术适应症,不能一概而论。对于肿物比较小,生长缓慢的患者可以选择先观察随诊,如果短时间内出现生长较快或出现一些伴随症状,应选择立即手术治疗。

  1、手术时机

  ①对诊断明确的未婚妇女,可考虑择期手术处理,以婚前切除为宜;②对婚后未孕的病人,宜在计划怀孕前手术切除。因怀孕和哺乳或可使肿瘤生长加快;③孕期内发现肿瘤者,宜在怀孕3~6个月间行手术切除;④对于无妊娠、哺乳、外伤等促使肿瘤生长的情况时,肿瘤短期内突然生长加快,应立即手术。

  2、手术方式

  ①传统开刀切除

    手术切口的设计应考虑美学与功能的需要。如需要哺乳者,应做以乳头为中心的放射状切口。若以后不需要哺乳者,可沿乳晕边缘行弧形切口。如是多发者可行乳腺下缘与胸壁交界处切口或沿乳晕切口。手术时最好将整个肿瘤及其周围部分正常乳腺组织一并切除,或将受累部分做乳腺的区段切除避免复发。多一次复发,就多一次恶变的危险。但在被切除的肿瘤以外的乳腺内,或对侧乳腺内术后再发生同样的肿瘤,不应认为复发,严格地说应为多发倾向。在原位又重新出现此种肿瘤者为复发,反复复发应警惕叶状肿瘤的可能。缺点:这种术式会在乳腺上留下疤痕,影响美观,对于乳腺多个象限内的多个肿物不能完全切除。

  ②微创手术切除

    是在腋下或乳晕等隐蔽的地方戳孔(约3mm),在超声或钼靶引导下应用旋切针将肿物旋切出来,痛苦小,术后只留下一个3mm左右大小的印痕,恢复快,不需住院,不用拆线。而且可以通过一个切口一次性同时切除多个肿瘤,多发肿物或临床触摸不到的微小肿物的病人特别适合采用这种手术。微创旋切的技术优势还体现在对于性质不明的肿块可以在B超定位下进行活检和病理检查,对3毫米微小的肿瘤也可精确切除,这对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无疑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缺点:费用高,对于接近乳头、皮肤、乳腺边缘的肿物无法保证完全切除,易有残留等。

史上全明星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