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民福康养生 > 查疾病 > 秦伟教授谈:如何避免老年耳聋耳鸣

秦伟教授谈:如何避免老年耳聋耳鸣

  第十四个全国爱耳日,今天的主题是关注老年人听力健康。关于老年人听力问题有社会上有哪些错误观念?老年人听力健康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如何避免老年耳聋耳鸣问题?本期专家访谈特别采访了上海复大医院副主任医师秦伟教授,让我们听听他的专业观点。

  专家介绍

  秦伟,上海复大医院副主任医师,医学教授,国家耳鼻喉科医学学科带头人。

  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工作30余年,拥有"鼻腔里氏区止血器"、"鼻梁假体"等多项医疗专利,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临床耳鼻咽喉杂志》、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等发表过论文数百篇,发表耳鼻喉专著数本,获奖科研15项,长期致力于耳鼻喉疾病疑难诊疗的可行性研究,对耳鼻喉疾病的诊 断、鉴别、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记者

  感谢秦老师接受我们的采访。今年的3月3日是第十四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听力,幸福人生关注老年人听力健康”。在您的临床实践来看,为什么会定这个主题?

  秦伟

  大概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老年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需要得到社会关注;另一方面,国内对于老年人的听力问题往往不够重视。从我们的门诊接待来看,老年人通常是出现中度、重度听力问题以后才来就诊的。而这时候听力障碍就很难解决了。

  很多家庭有这样的错误观念,就是说人老了,肌体退化,耳背一些是正常的。其实不是。如果人身体健康,即便八九十岁也会鹤发童颜,耳聪目明。六七十岁就听不见,怎么能算正常呢?所以我认为关注老年人听力健康,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记者

  您刚才提到中度、重度听力问题,什么是中度?什么是重度?是否有标准?另外老年人听力障碍的根源是什么?

  秦伟

  如果对于60-70分贝的声音都感觉听不到,就是有听力障碍了。听力问题通常不是耳朵问题,而是血管问题,比如血管硬化、高血脂、高血糖,这些问题都容易产生听力问题。

  记者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统计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一亿三千四百万,其中深受听力损失与耳病困扰的比例高达30%以上。这个情况是正常的吗?

  秦伟

  30% 这个数据是否准确,我们没有统计不敢说。但从门诊量来说是没有这么多的。来医院耳科就诊的大多是年轻人,如神经性耳鸣、耳聋。老年人则相对较少。

  就像刚才说的,大多数人对老年人听力问题不够重视,觉得老年人就应该耳背,这是不正常的。刚才说过,血管硬化、高血脂、高血糖等因素都会导致听力障碍,早发现,早就诊,是可以治疗并且延缓的。

  记者

  听力障碍不仅妨碍了老年人正常的联络沟通,也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家庭和睦,不少人还伴自卑、孤独等心理症状。对于这些问题该怎样解决?

  秦伟

  老年人如果听力有障碍,思想压力就比较大。担心别人说话自己听不见,容易发展到性格孤僻,猜疑,情绪低落。如果得不到纾解和发泄,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 我们对于听力障碍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心理指导。当然,这里边关键要看家属。因为老年人的情绪问题通常会影响家庭关系。所以家属要学会理解、尊重老人,要有耐心。

  要意识到这是老年病的特征,不能与之较真。如果能主动帮老人纾解这些情绪,那就更好了。

  记者

  现在很多老年人都用助听器来解决听力障碍,使用助听器都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秦伟

  助听器能解决部分听力问题,但一定要佩戴合适,否则会损伤内耳。助听器的选择要依据听力损失程度,选择相应功率的助听器,购买助听器时,也最好由专科医生或专业人士检查后再选择。

  记者

  老年性耳聋与生活习惯是否有关系呢?如果想预防或延缓老年性耳聋,我们应该做哪些事情?

  秦伟

  耳聋耳鸣的确切病因,医学上现在也没有定论。所以要保证健康饮食、作息规律。

  很多老年人听力障碍跟动脉硬化有关,因此要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多吃豆类、蔬菜、水果、鱼类。烟酒要少沾。

  避免高强度的噪音,包括看电视、听收 音机都不要太大声。此外还要慎用一些对耳朵有伤害的药物。比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对耳神经是有损伤的。老年人应慎用。此外老年人心胸也要 保持舒畅。

  记者

  其实除了老年人,年轻人的听力问题也值得关注。我们知道现在手机、MP3、IPAD等听音乐的方式越来越多,很多年轻人就患上了耳鸣,对于这种情况,您有什么建议?

  秦伟

  年轻人戴耳机长时间听大音量的音乐,肯定对耳朵是不好的。现在年轻人患耳鸣的越来越多,跟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

  比如熬夜,长时间在夜店、 KTV等大分贝环境中娱乐等等。耳鸣现在是世界性的医学难题,目前还没有找到很好的治疗耳鸣的方法,一旦患上耳鸣,是难以根治的。所以希望年轻人要注意保 护自己的耳朵和听力。

史上全明星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