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民福康养生 > 查疾病 > 腹泻 不容忽视的常见病

腹泻 不容忽视的常见病

  每年夏秋季节都是我国腹泻发病的高峰期,特别是近年受热带风暴的侵袭,降雨明显增多,天气闷热潮湿,利于各种细菌的滋生,腹泻病患更是急剧增多。

  正常人每1天-3天排成形便1 次,少数人习惯于每日排便2~ 3 次,均属正常。如果大便次数增多,且大便稀薄或伴有便次增多,称为腹泻。腹泻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

  急性腹泻多有较强的季节性,急性腹泻大多是因为感染, 好发于夏秋二季。慢性腹泻是指反复发作或持续2个月以上的腹泻。慢性腹泻病因相对来说更复杂,诊断和治疗有时很困难。

  好多人认为,腹泻不就是拉肚子嘛,拉几天好了了事,不必大惊小怪。其实,由于慢性腹泻与多种疾病相关,如果麻痹大意不重视,很容易错过腹泻背后隐藏的病情,贻误治疗,带来严重后果。

  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有一定传染性,为我国发病最多的三类传染病之一, 长期以来危害人类的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不包括中国),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0亿人患腹泻。

  按照病因腹泻一般分为两大类, 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对于感染性腹泻,在未明确病因之前,统称为感染性腹泻病(或肠炎),病因明确后,应按病因学进行诊断,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霍乱、鼠伤寒沙门氏菌肠 炎、轮状病毒肠炎等。而对于非感染性腹泻,根据病史、症状及检查分析,可诊断为食物性腹泻、症状性腹泻、过敏性腹泻、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糖原性腹泻病等。

  腹泻发作时常伴有腹痛、 呕吐等症状,长时间可引起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贫血、身体抵抗力下降等 一系列危害,如不及时治疗可造成脱水甚至休克,严重危害生命安全。 门诊患者可根据腹泻病程、大便性状、大便的肉眼和镜检所见、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及流行情况,估计最可能的诊断。如: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黏液或脓血便,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

  秋季以轮状病毒肠炎可能性最大,夏季以产毒型大肠杆菌肠炎可能性最大。从病程分,一般急性腹泻病程在两周以内,迁延性腹泻的病程在两周至两个月之间,慢性腹泻的病程 在两个月以上。

  从病情看,如果无脱水、无中毒症状,属于轻型腹泻,出现严重脱水或有明显中度症状的属于重度腹泻。

  从年龄来分析,儿童腹泻多为感染、双糖酯酶缺乏症、先天性氯泻、胰腺纤维囊性变; 青壮年腹泻多为 功能性腹泻与溃疡性腹泻; 中年或老年腹泻常为结肠癌等。

  很多人认为,腹泻是常见病,自己吃点黄连素或其他抗生素就可以治愈。其实,很多腹泻,尤其是慢性腹泻, 并不一定是肠道疾病引起的,可能是许多其他疾病的表现,临床上切不可掉以轻心。 经常引起腹泻的其他疾病包括: 糖尿病、甲亢、胰腺炎、胰腺癌、胆石症、胆囊切除术后等。

  糖尿病引起的腹泻与其导致的胃肠道植物神经病变有关。腹泻呈顽固性、间歇性,发作时间可为几天至几周;间歇期可为数周至数月,腹泻昼夜均可发生,约5 %的腹泻病人同时有脂肪泻。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由于肠道蠕动快,消化吸收不良而出现大便频繁甚至腹泻, 大便一般呈糊状,含较多未消化食物。

  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肝癌并不少见。肝癌患者的肝脏解毒功能下降,肠黏膜在有害化学物质的刺激下产生肠毒素,促使肥大细胞增殖,释放组织胺,使肠黏膜变性水肿,通透性增加,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致大量水分排入肠腔引些腹泻。

  大肠癌多数发生在中年以后, 位于左侧结肠者常为环状生长,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当肿瘤有糜烂、溃疡、坏死时,可表现为腹泻、血便和里急后重,尤其是肿瘤位于直肠者,主要表现为血便、排便次数增多、排便不畅和里急后重。克隆病又称节段性肠炎,发病年龄主要在20~40岁,起病缓慢,以腹痛、腹泻开始,逐渐加重,大便稀或水样,常无脓血。病变肠段的炎症、蠕动增加及继发肠道吸收不良是引起腹泻的主要原因。多为间歇性发作,病程后期呈持续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女性多于男性,起病可急可缓,症状轻重不等,腹泻系在炎症刺激下,肠蠕动增加及肠腔内水、钠吸收障碍所致。轻者每日排便3~ 4 次,或腹泻与便秘交替;重者排便次数频繁,粪便多为糊状,混有黏液、脓血。

  因此,出现慢性腹泻不可掉以轻心,应当进行认真的检查,只有查清病因,才能得到正确的治疗。反之,仅对慢性腹泻给以对症治疗,效果往往较差,甚至还会延误病情,失去最佳的治疗的时机。

  又到秋季腹泻高发季节, 好多人一 拉肚子就想到是细菌感染,马上自作聪明地开始服用各种抗生素。事实上,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引起, 用抗生素不仅不对症,而且有害无益。

  拉肚子不是小毛病, 患者应谨慎用药。腹泻后,最主要是调整饮食,有意识补充水和电解质。有条件的最好到医院口服电解质;严重的患者都要到医院确诊,以便对症治疗。

史上全明星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