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民福康养生 > 查疾病 > Pediatric oblique amblyopia

Pediatric oblique amblyopia

1小儿斜弱视症状编辑本段

小儿斜弱视症状

  斜弱视是较为常见的儿童眼病,多出现在婴幼儿或者儿童时期,多数家长没法发现。斜弱视对小儿的影响较大,能够影响患儿的双眼视觉功能,使视力降低、立体视觉下降、眼球运动和头位异常,甚至可以影响患儿面部和眼眶的骨骼肌肉发育。因为小儿的视觉发育时期在8岁之前一般都已经接近成熟,因此家长应该早期就让小儿进行专业的眼科检查,早期诊断或者排除斜弱视并早期追踪治疗。现在发现,很多家长对于小儿的眼科检查比较忽略,没有意识到早期治疗的重要性。严重的是,小儿年龄偏大,错过了治疗的时机,更将对小儿的一生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

  弱视是指佩戴合适的眼镜后,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矫正视力达不到0.8者。弱视治疗的办法很多,包括精细工作训练(如穿针,穿珠子,描画等)、弱视训练仪治疗(红光闪烁疗法、后像疗法等)、同视机训练等。实行这些治疗方法的前提是佩戴合适的眼镜后。

2小儿斜弱视治疗编辑本段

小儿斜弱视治疗

  儿童斜视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如果能及早诊治,不但可以矫正斜视,而且可使丧失或发育不良的双眼单视功能也得到恢复,从而达到功能性治愈的理想目的。反之,若延误治疗,错过视功能发育期,则双眼单视功能永久性丧失,骨骼畸形、代偿头位都无法恢复。既使以后通过手术矫正了斜视,也仅仅是美容矫正,而且没有双眼单视功能这个“黏合剂”的作用,仍有再度斜视的危险。


3小儿斜弱视疾病简介编辑本段

小儿斜弱视疾病简介

  弱视这一概念最初来自于希腊字“amblyopia”,意为视力迟钝。经过各国专家在研究实践中不断阐释和补充,弱视的概念有了基本共识,即,弱视是由于视觉剥夺和或双眼相互作用的异常引起的单眼或双眼视力低常,而眼部没有可察觉的器质性病变。

  但是,弱视定义世界各国并不统一。我国最早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弱视防治学组制订了弱视定义和诊断标准,将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因素为主所引起的远视力低于0.9且不能矫正者列为弱视。并强调,6岁以下儿童,在诊断时需注意年龄因素。

  按照矫正视力水平又将弱视分为轻、中、重度。视力0.8~0.6为轻度弱视;视力0.5~0.2为中度弱视;视力≤0.1为重度弱视。

  通过20多年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应用和总结,同时借鉴国外一些弱视诊断标准, 2010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弱视防治学组对弱视定义以新共识的形式进行了补充。将弱视定义为,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单眼斜视、未矫正的屈光参差和高度屈光不正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或双眼视力相差两行或以上。并给出发育期儿童各年龄视力参考值下限,即:3-5岁不低于0.5; 6岁及以上不低于0.7。

4小儿斜弱视发病率编辑本段

小儿斜弱视发病率

  人群中弱视的发病率各国学者报道不同,大约在1%-4%之间,我国在1985年对近4万儿童的普查结果显示,弱视患病率为2.8%。这意味着,在我国4亿儿童中,弱视患者有一千多万人。

5小儿斜弱视发病机制与分类编辑本段

小儿斜弱视发病机制与分类

  关于弱视的分类,国际上也有不同主张,较为切合临床及科研实际并为多数学者接受的分类方法是将弱视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

  斜视性弱视(strabismic amblyopia)

  患者有斜视或曾有过斜视。一只眼持续处于偏斜位置,由于眼位偏斜而发生复视,为了消除或克服斜视所造成的复视,大脑视皮质中枢就抑制由斜视眼传入的视觉冲动。斜视眼的黄斑功能长期被抑制就会导致弱视。这种弱视是斜视的后果,是继发性的。

  屈光参差性弱视

  屈光参差性弱视(anisometropic amblyuopia),双眼屈光不等称为屈光参差。由于两眼屈光度差别较大,在两眼黄斑形成的物象清晰度不同,或者,即使戴镜矫正屈光不正后,两眼在黄斑形成的物象大小也明显不等,造成物象不能融合为一个物象,大脑视中枢只能抑制来自屈光不正较大一只眼眼的物象,日久该眼就发生了弱视。 两眼球镜度相差≥1.5D,柱镜差≥1.0D,易于发生弱视。

  屈光不正性弱视(ametroic amblyopia)

  多发生在未戴过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患者,尤其多见于高度远视或散光者。多为双侧性,两眼视力相近。戴合适眼镜后,能使视力逐渐提高,预后较好。远视≥3.0D,近视≥6.0D,散光≥2.0D易于发生弱视。

  形觉剥夺性弱视

  形觉剥夺性弱视(form deprivation amblyopia),是由于视网膜黄斑废用或刺激不足所引起。这种情况发生在有角膜混浊、上睑下垂、先天性白内障或长期不恰当遮盖单眼的儿童,由于光线不能充分进入眼内,该眼黄斑不能接受正常光刺激而形成清晰物像,即会发生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可以是单侧或双侧的,常合并斜视或眼球震颤。这种弱视,不仅视力低下,而且预后也差。

6小儿斜弱视临床特征编辑本段

小儿斜弱视临床特征

  (一)视力低于正常,不仅裸眼视力低,矫正视力也低于正常并达到弱视诊断标准。

  (二)视力“拥挤现象”,即弱视眼对单个视力字母的识别能力明显高于成行字母的识别能力。例如,同样是0.3一行的E字母,如果只给患儿展示单个字母,弱视眼很容易识别,而一旦将该E字母排成一行展示,弱视眼就难于辨别开口方向了。

  (三)弱视眼对比敏感度降低

  (四)弱视眼存在电生理改变,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潜伏期延长,振幅降低。

  (五)注视性质异常。正常人注视目标时物象落于双眼黄斑中心凹而形成清晰视觉。弱视患者中,有一部分患者不采取中心凹注视,用投射镜检查可以发现旁中心凹注视、黄斑注视及周边注视。注视点越偏离黄斑中心凹则视力越低下,治疗越困难。

  (六)双眼视功能异常。弱视不仅造成视力低常,而且会危及到双眼视功能的正常发育,造成三级视功能缺陷。比如Titmus或TNO等近立体视异常,或者,在用同视机进行视功能检查后发现,患儿没有Ⅲ级立体视功能,Ⅱ级融合功能范围小或不能融合,甚至没有Ⅰ级同时视功能。双眼视功能是人类具备的高级视功能,保证两眼相互配合,在工作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一功能受损或丧失将影响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质量。

7小儿斜弱视小儿内斜视概述编辑本段

小儿斜弱视小儿内斜视概述

  所谓的豆豆眼就是内斜视,造成内斜眼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有“调节性”及“先天性”两种。宝宝看起来有“斗鸡眼”常是因为内毗的肉有一边过于突出,因此看起来就像患有斜视,随年龄增长,就会正常了。调节性的内斜视是由于远视所造成的,通常可戴远视眼镜来加以矫正。到了四、五岁就慢慢恢复正常,并不需开刀。至于先天性的内斜视就必须开刀才能治愈了。无论是那种情况都必须转诊至眼科专科医生处及早治疗。

8小儿斜弱视内斜视觉的症状编辑本段

小儿斜弱视内斜视觉的症状

  大多数先天性内斜视患者:第一眼位有交替注视,双眼视力相等,向两侧看时有交叉注视,即向右看时,左眼注视,向左看时,右眼注视。少数患者无交替性注视,斜视眼可发生弱视,弱视发生率约占40%,并且弱视程度很深,伴有旁中心注视。

  斜视角大;一般大于30△,约有50%患者超过50△,远近距离斜视角相等,且稳定,不受调节影响,偶见斜角在几个月内有明显改变。应该注意的,患儿两眼常常不能外展,但这不是双眼外展神经麻痹,而是继发于交叉注视的结果。另一种情况是,先天性内斜视患儿偏斜度较大,且有弱视,但无交叉注视,此容易将有旁中心注视眼误认为是一侧外展神经麻痹。事实上,先天性单侧或双侧外展神经麻痹是很少见的。

  先天性内斜也应与眼球后退综合征、Mobius综合征、外展神经麻痹来鉴别,其鉴别方法如下:①将患儿头部固定于直立位,使患儿头部轻微地水平快速及缓慢转动,给迷路以刺激,尤其是水平半规管,瞬间可出现一细微的外展运动,发能密切观察,可以发现;②将有交叉性注视的先天性内斜患儿,包括一眼数日,则另一眼可产生外展运动;③牵引试验,在全身麻醉下,有交叉注视的先天性内斜患儿,牵引试验正常,外展时被动性阻力。如麻醉加深时,内斜视可以消失,并且可呈现外斜。

  常合并垂直性斜视:先天性内斜视患儿至2~3岁时,可出现分离性垂直性斜视 (dissociatedvertivaldeviation,DVD),表现为非注视眼上转、外旋,注视眼下转、内旋;78%患者伴有下斜肌功能过强;还可见眼球震颤,为旋转性或水平性,震颤有时是隐性的,仅仅在遮盖一眼后出现,或在内收时眼震减轻,外展时眼震增加。

  睫状肌麻痹屈光检查证明轻度、中度远视占90%,双眼屈光相近似,散光或近视也可存在。

  ①测量斜视角,由于婴幼儿不易做三棱镜遮盖试验,常用Hirschberg和Krimsky方法测量,令患儿注视灯光,用基底向外三棱镜看用多大度数能将角膜反光点映在角膜中央即为斜角。②散瞳验光。③较大儿童做知觉试验。

  先天性的斜视的临床特征是偏斜角大,斜视角稳定,伴有眼球运动异常。先天性内斜视可发生在全身正常小儿,也可发生在大脑麻痹和脑积水婴幼儿,发生在脑损伤患儿,其斜角多有变异随年龄增长,斜角可消失,偶有6月~1岁时,内斜视可以变为外斜。

9小儿斜弱视危害编辑本段

小儿斜弱视危害

  内斜视的危害性首先是外观的影响,这也是使患者就医的主要动机。

  斜视影响双眼视觉功能,严重者没有良好的立体视力。立体视力是只有人类和高等动物才具有的高级视觉功能,是人们从事精细工作的先决条件之一。如没有良好的立体视觉,看任何物体都将是一个平面,没有深度和远度;

  大部分斜视患者都同时患有弱视。由于斜视患者长期一只眼注视,另一只眼将造成废用性视力下降或停顿发育,日后即便戴合适的眼镜,视力也不能达到正常;

  在儿童时期患上斜视还会影响全身骨骼的发育,如先天性麻痹斜视会使颈部肌肉挛缩和脊柱发生病理性弯曲,及面部发育不对称。

10小儿斜弱视防治编辑本段

小儿斜弱视防治

  让小儿远距离视物,锻炼眼外直肌的收缩能力,每天让小儿在阳台上向远处看一段时间。 逗小儿玩耍时,无论是眼神还是玩具等都要与小儿眼睛保持一定的距离,至少要有50厘米的距离。宝宝床上悬挂玩具也要保持50厘米远。要经常更换小儿睡觉位置和玩具的悬挂位置。床头灯不要长期固定一个位置,要经常换位。学龄前期明显的内斜视儿童一定要及早就诊,配戴眼镜纠正近视、弱视。严重的内斜视需要经过手术矫正。

11小儿斜弱视治疗编辑本段

小儿斜弱视治疗

  1、验光配镜:应用1%阿托品眼药水或眼膏散大瞳孔,先检查眼底有无病变,然后再做详细的验光,确定屈光不正的度数,有远视或远视散光者,应给予配镜矫正。不少斜视戴一段时间眼镜后,眼睛不斜了,或斜视度数明显减少了。对于这样的孩子,要鼓励他坚持戴镜,看远看近都要戴,不可间断,一般坚持戴半年左右就可以看出效果来。戴镜后应每隔1年验光1次,以便随着年龄的增长,调整眼镜度数。

  2、遮盖健眼:对双眼屈光参差相差太大或单眼远视且视力较差者,可采用遮盖健眼法。目的是戴镜后让斜眼看东西,多受一些光刺激,促使视网膜发育。如经遮盖健眼治疗后斜眼视力有所提高,需戴镜检查斜视度数,如斜视度数明显减少,则需坚持遮盖,每月查1次视力和斜视度。

  3、同视机训练:有斜视的儿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到医院行立体镜或同视机训练。斜视的儿童戴眼镜后视力得到了矫正,但双眼视觉功能往往仍有障碍,这些训练不仅对斜视的位置矫正有很大帮助,而且对双眼单视功能的恢复和立体知觉的建立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4、手术治疗:经上述方法治疗1~2年无效或仍有斜视的儿童,或斜视治疗过晚者,则需在戴眼镜的基础上进行手术矫正。

12小儿斜弱视诊断鉴别编辑本段

小儿斜弱视诊断鉴别

  体格检查

  1,定性检查,明显的斜视尤其是恒定性斜视的检查不难,往往一眼就可看出是外斜视,内斜视或者上斜视。对于间歇性斜视需要用遮盖法检查,将不透明的遮盖片放在一只眼前,停留数秒或者十几秒钟后移开,这时观察被遮盖眼睛,是否有移动,如果是从外面移到中间,说明有外斜视,如果是从内侧移动到中间,说明有内斜视,如果是上斜视那就是从上方移动到中间。这种检查方法需要的检查工具和过程都很简单,但是需要孩子能够配合,太小的孩子经常不能配合。

  2,定量检查,对于计划要手术的患者,斜视角度的精确测量则很重要。在定性检查的基础上加上三棱镜就可以做定量检查了,对于外斜视将三棱镜的底面向内侧放置于眼前,然后再用遮盖片遮盖,当去遮盖后被遮盖眼不再移动了,所用三棱镜的度数即为外斜视的斜视角度。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检查方法也需要孩子的配合才能完成,而且为了测量准确,经常要反复多次的测量。

  3,眼球运动的检查,对于任何一种类型的斜视,眼球运动的检查,都属于常规检查项目,而且对于麻痹性斜视,这种检查对于诊断和手术意义更加重大。

  鉴别诊断

  1,儿童侧视症,斜视的孩子视物时会出现面部及眼部向一侧偏斜的情况,也有些孩子平时头位正常。眼位,眼球运动以及屈光等各项检查都没有异常,只有在专心看电视时,出现面部及眼部向一侧偏斜,双眼侧看向前凝视,这种现象为"侧视症"。侧视症的孩子只出现在看电视这一特殊的环境下歪头,眼位检查没问题,不是斜视引起的。

  2,假性内斜视,婴幼儿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假性内斜,表面看上去似斗鸡眼或对眼。这是因为婴幼儿的鼻梁宽且扁平,盖住了部分内眦部(俗称大眼角),两个黑眼珠似乎向中央集中,角膜外侧的白眼珠露的比内侧多,给人一个内斜视的假象。鉴别假性内斜的简便方法就是捏起鼻梁的皮肤,露出内眦部的白眼珠,内斜的外观就消失了,也可以通过遮盖法,当遮盖去遮盖时,假性内斜视的眼球是不会移动的。假性内斜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得到改善。

  3,外科斜颈,外科斜颈可分为先天性肌性斜颈和先天性骨性斜颈,前者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引起的头颈歪斜的先天性颈部畸形,相当多见;后者是因颈椎骨质发育畸形所致的斜颈,较少见,还有一类斜颈是眼性斜颈,外科斜颈和眼性斜颈的鉴别也有一个简便方法就是遮盖一只眼睛后看斜颈是否有改善,有改善者多为眼性斜颈,否则多为外科斜颈。

史上全明星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