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民福康养生 > 查疾病 >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英文:varix of lower limb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英文:varix of lower limb

  下肢静脉曲张概述

  下肢静脉曲张是静脉系统最重要的疾病,也是四肢血管疾患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通常在四肢血管疾病的大多数病例中,常因静脉曲张及其合并症尤其是溃疡而就医。临床研究表明,静脉曲张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此外,下肢静脉曲张属于血管外科诊疗范围

  下肢静脉曲张症状

  1.表层血管像蚯蚓一样曲张,明显凸出皮肤曲张呈团状或结节状;

  2.腿部有酸胀感,晚上重,早上轻皮肤有色素沉着,颜色发暗 皮肤有脱屑.瘙痒。足踝有水肿;

  3.有腹水.肝脾肿大。呕血.黑便。双下肢广泛水肿患肢疼痛,运动时加剧,有时静止时疼痛,夜间加重

  4.肢体有异样的感觉,肢体发冷,肢体潮热,患肢变细,变粗皮肤有针刺感.奇痒感。麻木感.灼热感;

  5.表皮温度升高,有疼痛和压痛感;

  6.趾(指)甲增厚。变形.生长缓慢或停止;

  7.坏疽和溃疡产生。

  下肢静脉曲张病理病因

  1.脉壁薄弱和瓣膜缺陷

  静脉壁相对薄弱,在静脉压作用下可以扩张,瓣窦处的扩张导致原有的静脉瓣膜无紧密闭合,发生瓣膜功能相对不全,血液倒流。瓣膜发育不良或缺失,亦不能发挥有效的防止倒流作用,导致发病。

  2.静脉内压持久升高

  静脉血本身由于重力作用,对瓣膜产生一定的压力,正常情况下对其不会造成损害,但当静脉内压力持续升高时,瓣膜会承受过重的压力,逐渐松弛、脱垂、使之关闭不全。这多见于长期站立工作,重体力劳动、妊娠、慢性咳嗽、长期便秘等。

  3.其次是年龄、性别

  由于肢体静脉压仅在身体长度达最高时方达最高压力,青春期前身体不高,故静脉口径较小,均可防止静脉扩张,所以尽管30岁前有患严重静脉曲张,但大多数是随年龄增大,静脉壁和瓣膜逐渐失去其张力,症状加剧迫使患者就医。

  静脉曲张以女性多见,可能由于妊娠能诱发或加重静脉曲张。但在没有妊娠的女性,其发病率也比男性高(男:女=1:3),其原因可能是女性骨盆较宽大,血管结构过度弯曲以及月经期、妊娠期和绝经期时均可使骨盆内的静脉增加充血。妊娠期易发生静脉曲张的另一原因是由于妊娠期四肢浅静脉的张力降低,使其易于扩张,这种情况在产后可恢复。

  下肢静脉曲张病理机制

  正常情况下,下肢静脉回流是依靠心脏搏动而产生的舒缩力量,在深筋膜内包围深静脉的肌肉产生的泵的作用,以及呼吸运动时胸腔内负压吸引三方面的协同作用。静脉瓣膜起着血液回流中单向限制作用。若有瓣膜缺陷,则单向限制作用就会丧失,而引起血液倒流对下一级静脉瓣膜产生额外冲击,久之就会导致下级静脉瓣膜的逐级破坏。静脉中瓣膜的破坏使倒流的血液对静脉壁产生巨大的压力,即可引起静脉相对薄弱的部分臌胀。而长期站立、重体力劳动、妊娠、慢性咳嗽、长期便秘等可使静脉内压力增高,进一步加剧了血液对瓣膜的冲击力和静脉壁的压力,导致静脉曲张。长期的静脉曲张,血液淤滞,最终产生淤积性皮炎,色素沉着和慢性硬结型蜂窝组织炎或形成溃疡。

  曲张静脉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静脉壁的中层。在初期,中层的弹力组织和肌组织都增厚,这种变化可视为静脉压力增大所引起的代偿性反应。至晚期,肌组织和弹力组织都萎缩、消失,并为纤维组织所替代,静脉壁变薄并失去弹性而扩张。静脉瓣也发生萎缩、硬化。病变静脉周围组织的微循环亦由于静脉压的增高而发生障碍,引起营养不良,导致纤维细胞的增生。病变部位的皮下组织弥漫性纤维变性并伴水肿,水肿液内含大量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又可引起纤维组织增生。静脉淤滞使淋巴管回流受阻,淋巴液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又加重了组织纤维化。如此恶性循环的结果是局部组织缺氧,抗损伤能力降低,因而容易发生感染和溃疡。

  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乃因先天禀赋不足,筋脉薄弱,加之久行久立,过度劳累,进一步损伤筋脉,以致经脉不合,气血运行不畅,血壅于下,淤血阻滞脉络扩张充盈,日久交错盘曲而成。日久类似瘤体之状。亦有因远行、劳累之后,涉水淋雨、遭受寒湿,寒凝血脉,淤滞筋脉络道而为病。淤久不散,化生湿热,流注于下肢经络,复因搔抓、虫咬等诱发,则腐溃成疮,日久难收敛。

  下肢静脉曲张诊断标准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诊断并不难,根据临床实践总结诊断标准如下。

  1.有长期站立和使腹压升高病史,或下肢静脉曲张的家族史。

  2.患者下肢静脉明显迂曲扩张,站立时更为明显。

  3.深静脉通畅,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可能有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4.超声多普勒或静脉造影示大隐静脉迂曲扩张,瓣膜功能不全。5.可伴有色素沉着,溃疡,血栓性浅静脉炎,出血,溃疡等并发症。

  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方法以手术疗法为主,传统手术方法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手术需采用硬膜外麻醉、创伤较大,术后患者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对于严重病例常难以彻底切除曲张静脉团块。近年来在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治疗领域做了诸多探索与开创性工作,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借鉴国外手术技术,不断摸索、继采用大隐静脉内翻剥脱术联合硬化剂治疗静脉曲张,激光联合交通支结扎与电凝术治疗静脉曲张后,出现激光联合透光直视旋切技术微创治疗静脉曲张,此方法实现了微创、彻底,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减少了手术切口,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该方法的优点

  ①、微创,仅2~4个长约5mm小口;

  ②、疗效彻底:手及交通支以及静脉内陈旧血栓完全清除;

  ③ 、手术操作简单;

  ④病情较轻病人可在门诊手术。

  下肢静脉曲张预防与护理

  1、尽量避免久站或行走,经常体位或蹲位工作者,要间断进行伸膝蹬腿运动或踝关节伸屈活动,经减轻浅静脉的压力。

  2、静脉曲张患者可以在治疗的同时穿弹力袜子或弹力绷带,经保护浅静脉郁血,但要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弄破皮肤形成溃疡。

  3、下肢静脉曲张已并发溃疡者,宜卧床休息,并抬高患肢,可以促进静脉血流,有利于创口愈合。

  4、并发郁结性皮炎时,切勿手抓或热水浸烫,以免损伤皮肤形成慢性溃疡,最好用“血脉通散”煎汤熏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侧支建立,对郁结性皮炎有很好的疗效。

  5、禁忌过食辛辣刺激之品,如:葱、蒜、辣椒等。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表现

  原发性静脉曲张患者早期多无局部症状,逐渐发展可出现以下临床表现:

  1.患肢常感酸、沉、胀痛、易疲劳、乏力。

  2.患肢浅静脉隆起、扩张、变曲,甚至迂曲或团块状,站立时更明显。

  3.肿胀

  在踝部、足背可出现轻微的水肿,严重者小腿下段亦可有轻度水肿。

  4.并发症

  (1)皮肤的营养变化:皮肤变薄,脱屑、瘙痒,色素沉着,湿疹样皮炎和溃疡形成。

  (2)血栓性浅静脉炎:曲张静脉处疼痛,呈现红肿硬结节和条索状物,有压痛。

  (3)出血:由于外伤或曲张静脉或小静脉自发性破裂,引起急性出血。

  5.下肢静脉功能试验

  (1)、深静脉通畅试验(Penhes试验):用来测定深静脉回流情况,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深静脉往往是通畅的。方法是在大腿用一止血带阻断大隐静脉干,嘱病人连续用力踢腿或下蹲,由于下肢运动,肌肉收缩,浅静脉血液经深静脉回流而使曲张静脉萎陷空虚。如深静脉不通或有倒流使静脉压力增高则曲张静脉压力不减轻,甚至反而曲张更显著。

  (2)、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Trendelenburg试验):用来测定大隐静脉瓣膜的功能,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丧失。方法是患者平卧位,下肢抬高,排空浅静脉内的血液,用止血带绑在大腿根部’卵圆窝下方处。随后让病人站立,10s内解开止血带,大隐静脉血柱由上向下立即充盈,则提示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病变部位极可能位于卵圆窝水平,深静脉血通过隐股静脉连接点泄人浅静脉系统。浅静脉如缓慢地(超过 30s)而逐渐充盈,属于正常情况,是血液由毛细血管回流入静脉内的缘故。如果病人站立后,止血带未解开而止血带下方的浅静脉迅速充盈,说明返流人该静脉的血液来自小隐静脉或某些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

  (3)、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Pratt试验):病人平卧,抬高患肢,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带,先从足趾向上至胭窝缚缠第一根弹力绷带,再自止血带处向下,扎上第二根弹力绷带,一边向下解开第一根弹力绷带,一边向下继续缚缠第二根弹力绷带,如果在两根弹力绷带之间的间隙内出现曲张静脉,即意味着该处有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

  曲张静脉团块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诊断并不难,根据临床实践总结诊断标准如下。

  1.有长期站立和使腹压升高病史,或下肢静脉曲张的家族史。

  2.患者下肢静脉明显迂曲扩张,站立时更为明显。

  3.深静脉通畅,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可能有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4.超声多普勒或静脉造影示大隐静脉迂曲扩张,瓣膜功能不全。5.可伴有色素沉着,溃疡,血栓性浅静脉炎,出血,溃疡等并发症。

  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方法以手术疗法为主,传统手术方法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手术需采用硬膜外麻醉、创伤较大,术后患者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对于严重病例常难以彻底切除曲张静脉团块。近年来在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治疗领域做了诸多探索与开创性工作,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借鉴国外手术技术,不断摸索、继采用大隐静脉内翻剥脱术联合硬化剂治疗静脉曲张,激光联合交通支结扎与电凝术治疗静脉曲张后,出现激光联合透光直视旋切技术微创治疗静脉曲张,此方法实现了微创、彻底,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减少了手术切口,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该方法的优点

  ①、微创,仅2~4个长约5mm小口;

  ②、疗效彻底:手及交通支以及静脉内陈旧血栓完全清除;

  ③ 、手术操作简单;

  ④病情较轻病人可在门诊手术。

  下肢静脉曲张危害

  1、溃疡形成

  踝上足靴区是静脉压力较高的部位,又有恒定的交通静脉,一旦瓣膜功能破发生营养性改变,易在皮肤损伤破溃后引起经久不愈的溃疡(老烂腿),大都并发感染,愈合后常复发。处理方法:创面湿敷,抬高患肢以利回流,周围炎症减轻后应作手术治疗,术后创面可以很快愈合。由静脉曲张引起的溃疡,极难愈合,治疗时请一定到专科,由专业大夫治疗。

  2、血栓性浅静脉炎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静脉血流缓慢,较容易导致有血栓形成,并可伴有感染性静脉炎及曲张周围静脉炎,出现红肿疼痛,炎症消退后,常遗有局部硬结与皮肤粘连。有血栓形成的静脉炎的情况是比较危险的,一旦发生血栓脱落,就会导致有可能致死肺栓塞的风险,所以患者一定不要忽视其危害。

  3、皮肤湿疹样改变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在病变的后期,小腿下部有皮肤脱屑、瘙痒、色素沉着、湿疹等改变,患肢往往痒痛难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4、静脉破裂出血

  静脉破裂出血大多发生于曲张静脉瘤样变处。可以表现为皮下瘀血,或皮肤破溃时外出血,静脉压力高而出血速度快。可以采用抬高患肢和局部加压包扎,一般均能止血,必要时可以缝扎止血,以后再作手术治疗。

  下肢静脉曲张治疗

  一、治疗

  1、大隐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以高位结扎和剥脱为主。

  2、大隐静脉功能不全而交通支及深静脉正常者,可作高位结扎,切断大隐静脉及其属支。

  3、大隐静脉瓣功能不全兼有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者,除作上述手术外,尚应将不正常的交通支分别结扎和切断,或作大隐静脉剥脱术。

  4、如小隐静脉进入胭静脉处有返流现象者,可将其入口段结扎切除,其远侧段行剥脱术或注射硬化剂。

  5、范围较小的局限性静脉曲张,或仅系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或术后遗留的部分曲张静脉,或术后局部复发者,适用硬化剂注射疗法。

  6、下述情况不宜作注射或手术疗法,可用弹性绷带包扎治疗:

  (1)、全身性疾病,如急性传染病、活动性肝炎、进行性肺结核、未控制的糖尿病、重症心脏或肾脏疾病等。

  (2)、局部疾病,如动脉循环障碍、深部静脉阻塞、骨盆内或腹腔内肿瘤,急性静脉炎、以及小腿溃疡并发蜂窝组织炎等。

  (3)妊娠期内、年龄过高、继发于动静脉瘘等的患者。

  7、注射治疗

  (1)、较安全而常用的硬化剂有

  ①、5%鱼肝油酸钠;

  ②、5%油酸-乙醇钠;

  ③、1%~3%硫酸十四烷基钠。

  (2)、注射方法

  患者站立,使曲张静脉充盈,在预定注射的部位,用针头斜面短的注射针刺入血管内,然后嘱患者平卧,将患肢徐徐抬高,注意固定好针头不使移动,待曲张静脉内的血液完全驱出后,用手指紧压该段静脉的上下端,再缓慢地将硬化剂0.5~1ml于30s内注射完毕,继之在注射处用纱布加以按摩,然后自足趾至膝部缠以弹性绷带2~3周。注射后嘱患者照常行走。

  二、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疾病是标本兼治的,治疗静脉曲张,当下口碑最好的是:“苗药活脉散”(熏洗,每日用药一付,先将药方倒入木盆中,然后倒入适量沸水,以药液热气熏蒸患处,待药液温热后再搽洗患处。),苗药活脉散行气活血、疏通脉络、逐瘀破积、祛腐生新,加快血液循环,促进了皮肤和机体的新陈代谢,药性强劲直达病灶,治疗静脉曲张有其独特疗效。三、术前准备

  1、合并小腿溃疡且有急性感染时,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按急性外科感染常规处理,给予磺胺类药物和抗生素,待感染确被控制后再行手术。

  2、按手术前一般准备常规。手术前2d,每日用温肥皂水洗净大腿和腹股沟部,以减少术后感染机会。

  3、术前1d用甲紫或色笔画出曲张静脉的范围,标记切口部位,然后消毒包扎,并对结扎的部位、范围、交通支的处理等作好计划。

  手术治疗三、麻醉要求

  分段结扎用局部浸润麻醉。一般用蛛网膜下腔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四、术中注意点

  1、手术时,须仔细寻找大隐静脉根部的分支(通常为5支),予以逐个结扎切断,防止术后形成侧支循环,致静脉曲张复发。

  2、大隐静脉解剖变异较多,如有副大隐静脉,须予结扎切除,否则会复发。

  3、注意切勿损伤股静脉及股动脉。

  五、术后处理

  1、术后抬高患肢,由趾至膝用弹性绷带包裹,直至疼痛及水肿消失。

  2、注意观察患肢周围血液循环。

  3、手术后鼓励患者及早活动下肢,术后1~2d,每12h下床活动1次,每次5~15min,以后逐步增加活动量。避免双足下垂不动、久站及过度活动。

  下肢静脉曲张注意事项

  1、多锻炼,但不可过度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加快腿部血液循环,强化腿部血管。

  2、避免长时间的站立、行走,适当的时候要进行充分的腿部按摩。

  3、饮食要保持低盐。体内的盐太多会导致体内吸水,进而导致小腿肿胀,对血管造成压力。

  4、休息的时候,把腿抬至高于心脏高度处。这样能帮助腿部血液流回心脏。

  5、注意保持体重。不要为静脉增加额外的压力。

  下肢静脉曲张针灸治疗

  首见于1956年[1],但自本世纪九十年代起才引起重视。鉴于本病的临床特点,以传统刺灸法往往难以取效,故在针具、取穴及操作上都作了较大的改进。较为主的是高频电针和磁圆梅针。从现有资料看,此二法均有简单安全、经济有效的特点。

  高频电针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静脉曲张部位。

  (二)治法

  患者平卧,局部常规消毒并以0.25~1.25%普鲁卡因麻醉。调好高频电针,用电针在曲张静脉部位刺治,针距约1毫米。令针穿透血管前壁,达到后壁,勿伤及健康组织,针刺入深浅要一致,针在血管内停留时间一般为3~5秒。提针后如有出血现象,将电针距皮肤约1毫米时,便会发生火花放电,对皮肤起烧灼止血和防感染的效果。放电的方式是电针横移动之后再竖移动,将创面织成罗底状,这样可不留或仅留轻微疤痕。曲张部位长的静脉曲张,可分段刺治;对结节或团状部位,先在结节周围刺治,再在中心刺治。治后,创面须包扎处理(雷夫奴尔纱条敷面上,2天换药1次)。每日针1次,6天为一疗程,疗程间歇2天。

  本法在操作前应作检查,须确定无深、浅组静脉梗阻和血栓,而仅为浅组静脉曲张者方可进行。本法亦不适于有心脑血管疾病或血友病患者。

  (三)疗效评价

  共治295例,结果1次治疗263例,治疗2次痊愈者29例,无效(经2疗程治疗无改善)3例,总有效率为99.0%[1]。

  磁园梅针

  (一)取穴

  主穴:足三里→解溪,三阴交→阴陵泉,阿是穴(静脉曲张部位)。

  (二)治法

  患者倚托直立,重心放在患肢上,以使静脉曲张充盈;医者左手固定患肢,右手持磁圆梅针,以腕部活动形成叩击之力,先从足三里循胃经叩刺至解溪,再从三阴交循脾经叩刺至阴陵泉,各速叩3~5遍。然后,医者用左手拇指固定按压在曲张静脉团的最上方(近心端),由曲张静脉远端开始,垂直叩刺,渐至近端,叩至曲张静脉团局部隆起,蓝色蚯蚓状曲张团消失,并有温度升高(局部发红或手触发热)为度。隔15天治疗1次。3次为一疗程。

  本法操作前,需做深静脉回流试验,回流良好者方可用磁圆梅针治疗。

  (三)疗效评价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肤色正常,曲张的静脉团消失,行走轻松;显效:肤色大致正常,曲张静脉团基本消失,行走较治疗前轻松;有效:曲张静脉团部分消失;无效:体征症状未见改善。

  共治519例,结果痊愈340例,显效136例,有效2例,无效41例,总有效率为92.2%,并发现静脉曲张程度越轻,疗效越好[2,3]。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 阿是穴。

  配穴:足三里、三阴交。

  阿是穴位置:曲张的静脉丛处。

  (二)治法

  阿是穴必取,若为大隐静脉曲张加三阴交,小隐静脉曲张则加足三里;大、小隐静脉曲张者,配穴均取。

  药液为复方麝香注射液和10%葡萄糖注射液各4毫升的混和液。先在阿是穴避开曲张的静脉垂直剌入,得气后推入药液2毫升。配穴注入药量相同,但三阴交穴,要求针感向上传导至曲张的静脉丛;足三里穴则要求向下传至曲张静脉处。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一般要求三个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48例,痊愈43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9%[5]。

  下肢静脉曲张分类

  下肢静脉

  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在下肢发生于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及其分支。临床所见主要是单独侵犯一条浅静脉,沿着肢体的浅静脉出现疼痛、发红、肿胀、灼热,常可摸到硬结节或硬性索状物,有明显压痛,有时伴有患肢肿胀。 当前静脉周围出现大片症状炎症反应时,则为静脉炎及其周围炎,是明显的湿热蕴结。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患处炎症吸收消退后,局部皮肤留着色素撑着和有无痛性硬性索状物;有时,这种血栓静脉纤维性变化,往往遗留微痛感觉,需要1~3个月之后才能消失。

  大隐静脉系统

  大隐静脉自足背静脉弓的内侧开始直向上行,经内踝前方沿胫骨缘而抵达股骨内侧髁后部,向上外行,位于大腿内侧面在卵圆窝处注入股静脉。在大隐静脉进入股静脉之前的5~7cm一段中接纳许多属支,它们分别是:①旋髂浅静脉,接受腹壁下外侧和大腿外侧近端皮肤的血液;②腹壁浅静脉,接受腹壁下内侧皮肤的血液;③阴部浅静脉,引流男性之阴囊与阴茎部血液以及女性之大阴唇血液;④股外侧浅静脉,它位于大隐静脉的外侧;⑤股内侧浅静脉,它位于大隐静脉的内侧。

  小隐静脉系统

  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外侧,在跟腱和外踝后缘之间上行,在小腿下1/3段,位于深筋膜的浅面处受皮肤和浅筋膜覆盖;在小腿中1/3段,在腓肠肌腱覆盖下进入筋膜下组织;在上1/3段,穿过深筋膜,进入腘窝注入腘静脉。上段小隐静脉处于较深位置,又受筋膜支持,一般无明显曲张静脉可见。

  交通静脉支

  交通静脉在下肢静脉曲张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交通静脉破坏必然导致浅静脉曲张。下肢浅、深静脉之间和大、小隐静脉之间,都有许多交通支互相沟通。大腿部浅、深静脉之间的交通支,主要位于缝匠肌下,内收肌管和膝部三处;小腿部以内踝交通静脉和外踝交通静脉最重要,内踝交通静脉有3支,引流小腿下1/3内侧面的静脉血;外踝交通静脉引流小腿下1/3外侧面的静脉血。它们的瓣膜功能不全,往往与大、小隐静脉曲张的发生和静脉淤滞性溃疡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大、小隐静脉之间最重要的一个交通支位于膝部附近。

史上全明星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