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民福康养生 > 查疾病 > 儿童遗传代谢异常,英文:Genetic and metabolic diseases in children

儿童遗传代谢异常,英文:Genetic and metabolic diseases in children

1小儿遗传代谢病简介编辑本段

小儿遗传代谢病简介

  小儿遗传代谢病又称遗传代谢异常或先天代谢缺陷。本病多为单基因遗传病,包括代谢大分子类疾病,包括溶酶体贮积症(三十几种病)、线粒体病等等。代谢小分子类疾病,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等。遗传代谢病一部分病因由基因遗传导致,还有一部分是后天基因突变造成,发病期不仅仅是新生儿,覆盖全年龄阶段。

  目前已发现的超过500种,其中有戈谢病、法不里病、苯丙酮尿症、甲基丙二酸血症等名字稀奇古怪的疾病。

  遗传代谢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神经系统异常、代谢性酸中毒和统症、严重呕吐、肝脏肿大或肝功能不全、特殊气味、容貌怪异、皮肤和毛发异常、眼部异常、耳聋等,多数遗传代谢病伴有神经系统异常,在新生儿期发病者可表现为急性脑病,造成痴呆、脑瘫、甚至昏迷、死亡等严重并发症。

  每种遗传代谢病均属少见病或罕见病,很多人从来就没有听说过这些疾病,但这类疾病累积患病率危害极大。

  统计表明,不进行新生儿筛查,治疗和护理患儿的费用将是全面筛查费用的4.2倍。

  据了解,我国早在1981年开始筛查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半乳糖血症。母婴保健法中也明确了新生儿筛查在疾病预防中的地位。但我国新生儿疾病筛查覆盖率不到3%,筛查病种也很少。为了提高人口素质,降低出生缺陷,降低社会及家庭负担,在意大利、美国、巴西等欧美国家,甚至我国台湾地区,某些病如:戈谢病、法布里病、庞贝氏病、GSDII等已经实现了筛查。

  这类疾病可以造成体内任何器官和系统的损害,但通过适当的措施是可治疗、可控制的。患儿在新生儿时期常没有特别的临床表现,家长容易忽视,同时由于病例少见,医生容易误诊或难以确诊。但是一旦出现异常,孩子身体和智力的损害已不可逆转,相当多的病儿在确诊和治疗之前即已死亡,或因贻误治疗时机造成智力和身体的终生残疾。

  据了解,这类疾病可以造成体内任何器官和系统的损害。患儿在新生儿期常没有特别的临床表现,一旦出现异常,身体和智力的损害已不可逆转,失去了治疗的机会,死亡率和复发率也很高,是导致儿童夭折或残疾的主要病因之一。因此专家建议,新生儿应进行遗传代谢病检测。

  新生儿筛查是指在新生儿群体中,用快速,简便,灵敏的检验方法,对一些危及儿童生命、危害儿童生长发育或导致儿童智力障碍的一些先天性、遗传性疾病进行群体检查,以便对疾病做出早期诊断,结合有效治疗,避免患儿重要器官出现不可逆的损害,保障儿童正常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

2小儿遗传代谢病疾病检测编辑本段

小儿遗传代谢病疾病检测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检查是一种简易、快速和廉价的血斑试验。通过这种筛查可以及早发现孩子是否患有先天性遗传病,并进行及时的治疗,使其健康成长。

  遗传代谢病近年逐渐成为导致新生儿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实行计划生育的今天,更应努力降低此类疾病的危害。

  遗传代谢病的检测技术难度高大分子类的需要采用生化方法进行酶学活性检测,目前国内只有几家单位可以检测。小分子类的多采用液相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可以做到用一滴血样,在几分钟内一次分析近百种代谢物,检测多种遗传代谢病,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省钱、最高效的筛查方法。世界发达国家都普遍采用这一技术进行新生儿的筛查。

  目前,在我国每年2000多万的出生人口中,约有40万到50万的儿童患有遗传代谢病。它给患儿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对遗传代谢病的患者而言,愈早发现,愈早治疗,对患儿愈好。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原司长李长明教授认为,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的第三级预防措施,是婴儿迈入健康人生的第一道“安检”。国家《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已明确规定医疗保健机构应逐步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并将其列入母婴保健技术服务项目。李教授强调:“遗传代谢病是新生儿疾病筛查中重点筛查的一大类疾病,进行更多病种、更高覆盖率的筛查对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意义重大。”

  据了解,1981年,上海市在我国首先开始了在新生儿中筛查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半乳糖血症。1989年起,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省市逐步开展了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常规筛查。1994年,国家颁布了《母婴保健法》,以法律形式确定了新生儿作筛查在疾病预防中的地位。但从总体来说,我国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还比较落后,全国每年出生2100万活产儿,仅有50多万接受这一筛查,覆盖率不到3%。此外,筛查病种也少,遗传代谢病一般只查两项。很多患儿因未能及时诊断和治疗,造成严重的智力残疾,严重影响了出生人口素质的提高。

  在新生儿的疾病筛查方面,发达国家已走在我们前头。据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检验医学研发中心教授何健介绍,目前国际上对新生儿疾病的筛查主要采用“液相串联质谱技术”,一般在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即由专业护士采新生儿的足跟血一二滴,几分钟后便可检测40余种遗传代谢病。据北京中科医学检验所的余涵燕所长介绍,遗传代谢大分子类检测技术十分复杂,目前采用辅助确诊线粒体病的线粒体呼吸链酶活性检测、线粒体基因组分析基本没有其他医学检验实验室可以完成、确诊溶酶体病的溶酶体酶活性分析在国内罕有医学实验室可以实现,大分子遗传代谢病的检测在国内还属于比较空白的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筛查出现阳性结果的儿童需要进一步确诊,遗传代谢病代谢异常的确诊主要依靠代谢物的测定和酶活性测定。总的治疗原则是减少代谢缺陷造成的毒性物质蓄积、补充正常需要物质、酶或进行基因医疗。大多数遗传代谢病以饮食治疗为主,部分疾患可通过维生素、辅酶等进行治疗。通过对症治疗许多疾患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可以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


3小儿遗传代谢病表现编辑本段

小儿遗传代谢病表现

  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 智能障碍 激惹或淡漠 惊厥 运动障碍 嗜睡昏迷 肌张力改变

  消化系统 喂养困难 食欲不振 恶心呕吐 黄疸肝大 腹胀腹泻 肝功异常

  代谢紊乱 低血糖 高氨血症 代谢性酸中毒 酮中毒 乳酸酸中毒

  呼吸循环 呼吸窘迫 心力衰竭 心律异常

  (四)遗传代谢病的诊断 有赖于各项实验室检查。根据临床特点和病史,由简到繁,由初筛到精确,选择相应的实验检查。

  1、尿液的检查

  (1)尿的色泽与气味:有些代谢产物从尿液中大量排出,可使尿液呈现特殊的颜色和气味。如尿蓝母使尿呈蓝色;而尿黑酸呈蓝—棕色;卟啉则呈红色。如前所述,尿液的特殊嗅味更有提示作用(表8—2)。

  (2)尿液中还原物试验:尿液中的半乳糖、果糖、葡萄糖、草酸、4—羟基苯丙酮酸等还原物质均可检出,为进一步选择检查提供帮助。

  (3)尿液筛查试验,常用的有:三氯化铁试验,二硝基苯肼(DNPH)试验,硝普盐试验,甲苯胺蓝试验。

  2、血液生化检测 如血糖、血电解质、肝肾功能、胆红素、血氨、血气分析等项检查。

  3、氨基酸分析 可进行血、尿液氨基酸分析,指征是:

  (1)家族中已有确诊为遗传性代谢病患者或类似症状疾病患者;

  (2)高度怀疑为氨基酸、有机酸代谢缺陷者(有代谢性酸中毒、酮尿症、高氨血症、低血糖、血及尿肌酐含量降低、尿路结石等);

  (3)不明原因的脑病(昏睡、惊厥、智能障碍等);

  (4)疾病饮食治疗监测。

  4、有机酸分析 人体内的有机酸来源于碳水化合物;脂肪酸、氨基酸代谢以及饮食、药物等,可通过尿液、血浆、脑脊液等进行有机酸分析,以尿液最为常用。其指征大致同氨基酸分析:

  (1)不明原因的代谢异常;

  (2)疑诊为有机酸或氨基酸病;

  (3)疑为脂肪酸代谢及能量代谢障碍

  (4)不明原因的肝大、黄疸等;

  (5)不明原因的神经肌肉疾病;

  (6)多系统进行性损害等。

4小儿遗传代谢病种类编辑本段

小儿遗传代谢病种类

  遗传代谢病的种类 此类疾病病种繁多,涉及到各种生化物质在体内的合成、代谢、转运和储存等方面的先天缺陷根据累及的生化物质,可分为以下几类:

  大分子类:

  1、溶酶体贮积症:

  主要包括:戈谢病、法布里病(Fabry病)、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球形细胞脑白质营养不良、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GM2黑蒙性痴呆(Tay-Sachs病)、Sanhoff病、尼曼-匹克病、糖原贮积症II型(pompe)、岩藻糖苷贮积症、甘露糖苷贮积症、β-甘露糖苷增多症、天冬氨酰氨基葡糖尿症、MPSⅠ、MPSⅡ、MPSⅢA、MPSⅢB、MPSⅢC、MPSⅢD、MPSⅣA 、MPSⅣB 、MPSⅥ、MPSⅦ、MPS IX、MLⅡ及Ⅲ、NCL婴儿型、NCL晚期婴儿型、Farber病、唾液酸贮积症、Wolman病等等。

  2、线粒体病:

  主要包括:母系遗传Leigh综合征,线粒体肌病,多系统疾病、心肌病、进行性眼外肌麻痹,Leer遗传性视神经病,线粒体肌病,肌病,糖尿病和耳聋、共济失调舞蹈病、细胞外基质慢性游走性红斑、进行性眼外肌麻痹、肌红蛋白尿电机神经元疾病,铁粒幼细胞贫血、MERRF-线粒体肌病、肌阵挛(癫痫)、线粒体脑肌病、、MERRF、线粒体肌病、共济失调并发色素性视网膜炎、,家族性双侧纹状体坏死、共济失调并发色素性视网膜炎、家族性双侧纹状体坏死、骨骼肌溶解症、婴儿猝死综合征、

  小分子类:

  1、糖代谢缺陷 半乳糖血症、果糖不耐症、糖原累积病、蔗糖和异麦芽糖不耐症、乳酸及丙酮酸酸中毒等。

  2、氨基酸代谢缺陷 苯丙酮尿症、酪氨酸血症、黑酸尿症、白化病、枫糖尿症、异戊酸血症、同型胱氨酸尿症、先天性高氨血症、高甘氨酸血症等。

  3、脂类代谢缺陷 如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GMl神经节苷脂病、GM2神经节苷脂病、中链脂肪酸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尼曼匹克病和戈雪病等。

  4、金属代谢病 如肝豆状核变性(Wilton病)和Menkes病等。

  

5小儿遗传代谢病年龄特点编辑本段

小儿遗传代谢病年龄特点

  不同年龄发病的遗传性代谢疾病特点各异,新生儿期发病的遗传性代谢疾病一般病情严重,由于新生儿反应能力差,临床上多表现为拒食、呕吐、腹泻、脱水、嗜睡、肌张力异常等。神经系统异常表现是新生儿遗传性代谢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常表现为吸吮和喂养困难,继而出现呼吸异常、心律缓慢、低体温、惊厥等,甚至发生昏迷、肌张力阵发性增高甚至出现角弓反张;拒食、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也较常见,常在进食后不久发生。有些遗传性代谢疾病患儿发病较晚,甚至发病于青春期或成年后。意识障碍、惊厥发作、共济失调、高乳酸血症、低血糖等系常见症状。有些病例症状呈间歇性发作,发作间期可完全正常,感染、摄食大量蛋白质食物等为常见诱发因素。多数晚发型遗传性代谢疾病表现为慢性进行性症状,进行性精神运动发育倒退、惊厥发作感觉障碍、外周神经功能异常均很常见,也常呈现进行性生长发育迟缓、喂养困难、肌张力低下、共济失调等非特异性症状;肌力和肌张力低下。

6小儿遗传代谢病护理编辑本段

小儿遗传代谢病护理

  环境管理

  因本组患儿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加之CRRT治疗是一体外循环过程,增加了感染的机会,故对其实行保护性隔离。设置单间病室并行紫外线空气消毒30 min,2次/d;地面、桌面用0.2%有效氯溶液擦洗;行CRRT时持续空气净化,减少患儿感染机率;严格控制入室人员。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因患儿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CRRT过程 中随时会出现意外,故持续心电监护、有创血压监测,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上机时,从动脉端缓慢引血,血流速度为30 ml/min,避免引血过快出现血压过低;上机成功后根据患儿体重和年龄逐渐增加血流速度至30~100 ml/min。2例发生血压降低,1例(11.0 kg)血压降至70/49 mmHg,另1例(2.7 kg)降至59/40 mmHg,经减慢血泵流速、增加置换液输入量、暂停超滤后血压回升。严密观察患儿有无出血倾向。1例并发DIC患儿出现消化道出血和插管处渗血,全身多处瘀斑。因此,采用血滤器预先吸附肝素方法,保证了CRRT的顺利进行,治疗中出血量无明显增多。

  血管通路的护理

  1、封管:血管通路用 0.1%肝素钠2 ml封管,1次/12 h,防止血液回流至导管内引起凝血而堵塞。注意封管液剂量准确。过少,不能充满导管,可导致凝血堵塞导管;过多,对凝血机制障碍者可引起出血。再次进行透析前,先将导管内的肝素液抽出,并确认导管通畅。

  2、保持管道通畅:治疗中防止管道挤压、脱落、断开,保持血路通畅是行CRRT的关键,为防止血滤器或管路凝血,必须保证足够的血流量。当患儿变动体位后,应仔细观察,一旦血透机出现动脉压低报警或动脉端血流有细微气泡时,可能是静脉插管内口紧贴血管壁所致,应调整患儿的体位。本组3例患儿烦躁不安,血透机不断报警,提示血液流速减慢,检查发现动脉端血流有细微气泡,即给予苯巴比妥镇静,并用约束带约束患儿四肢,待其安静后管道位置恢复正常,血透机报警消失。密切观察血滤器或管路有无凝血。1例患儿血滤器的中空纤维出现暗黑色条纹,且机器显示静脉压及跨膜压逐渐增高,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后发现血滤器和静脉壶中有大块血凝块,立即更换滤器和管路后,CRRT得以继续进行。

  液体管理

  1、密切监测生化及血气指标:在无菌操作下,准确配制液体,定时检查患儿生化及血气分析指标(治疗前及治疗1、3、6、12、24 h),以便调整置换液如碳酸氢钠等溶液的浓度,防止出现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本组患儿均未出现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2、认真记录液体出入量:置换液流速为血泵流速的20%~30%,超滤液总量及超滤速度据患儿水钠潴留程度和血流动力学情况而定。因此,需认真记录液体出入量。

  3、及时调整设置的温度:将温度调节至37~39 ℃,以防置换液过冷引起寒战不适。由于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加之体外循环速度相对较慢,患儿仍可能出现中枢性体温下降。3例患儿在治疗过程中体温≤35.2 ℃,给予热水袋、盖棉被保暖后好转。

  4、严格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

  配制置换液时严格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所有接口用0.2%碘伏严格消毒。使用深静脉导管前,严格消毒导管口并用无菌纱布包裹。深静脉导管处敷料及肝素帽每天更换1次,防止感染。

史上全明星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