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五味子

  五味子除了常见的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还有金山五味子。金山五味子是什么东西?它生长在哪里?下面小编为您整理了金山五味子相关的知识,告诉你金山五味子的用途及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

  金山五味子为五味子科、北五味子属分布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

  金山五味子用途

  果熟时味甜可食,又供药用,能倒敛肺、滋肾、止汗、止泻、涩精,主治咳喘、自汗、盗汗、久泻、神经衰弱。

  叶

  落叶木质藤本,全株无毛,当年生枝常紫色,呈短枝状,老枝灰褐色 ,圆柱形。叶3-7片聚生短枝上,纸质,狭倒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长5-11厘米,宽2.5-4.5厘米,先端渐尖或急短尖,基部楔形,上半部边缘具胼胝质齿尖的疏离浅锯齿,1/3以下渐狭至基部下延成狭翅;叶上面中脉凹下;下面通常明显苍白色或灰褐色;侧脉每边3-6条,网脉稀疏、纤细,两面近于平,叶柄长1-2厘米。

  花

  花被片6或7,外轮的纸质,椭圆状长圆形,长8-13毫米,具干膜质边缘、缘毛和不明显的腺点,内轮的较小,椭圆形或倒卵形,内数片稍退化;花粉红色,雌雄异株;雄花花梗长2-4厘米,无小苞片,萼片和花瓣6或7,雄蕊18-25,2-3轮,基部连合,雌花花梗长3-5厘米,雌蕊群近球形,心皮约50,4-5轮。雄花:雄蕊群近球形,直径5-6毫米,具离生的雄蕊18-25枚,基部的雄蕊较小,药室内侧向或侧向开裂,长1-1.5毫米,花丝扁平,长0.1-0.5毫米,药隔倒卵形或椭圆形,截平,与药等长或稍长;雌花:雌蕊群近球形,直径5-7毫米,心皮不超过60枚,椭圆形,稍弯,长2-2.3毫米,先端钝或稍尖,柱头狭鸡冠状,顶端伸长成不规则长圆形的附属体。

  果

  果梗长4.5-7厘米,果托长4-14厘米,直径3-5毫米,干时具淡褐色凸纵纹,成熟心皮红色。金山五味子种子扁椭圆体形,种脐刻入不明显;种皮光滑。花期5-6月,果期7-8月。

  金山五味子地理分布

  产于湖北西部、四川中南部和东部。

  海拔:1500-2100

  分布:产神农架海拔1200-1600米处各地。

  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

  1、孙思邈: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气。遇夏月季夏之间,困乏无力,无气以动,与黄芪、人参、麦门冬,少加黄檗煎汤服,使人精神顿加,两足筋力涌出。生用。六月常服五味子,以益肺金之气,在上则滋源,在下则补肾。

  2.《本草衍义》:五味子,《本经》言温,今食之多致虚热,小儿益甚。《药性论》以谓除热气,《日华子》又谓暖水脏,又曰除烦热。后学至此多惑。今既用主治肺虚寒,则更不取除烦热之说。补下药亦用之。入药生曝不去子。

  3.《注解伤寒论》:《内经》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芍药、五味子之酸,以收逆气而安肺。

  4.《用药心法》:(五味子)收肺气,补气不足,升也。酸以收逆气,肺寒气逆,则以此药与干姜同用治之。

  5.《本草衍义补遗》:五味子,今谓五味,实所未晓,以其大能收肺气,宜其有补肾之功,收肺气非除热乎?补肾非暖水脏乎?食之多致虚热,盖收肾之骤也,何惑之有?火热嗽必用之。

  6.《丹溪心法》:黄昏嗽者,是火气浮于肺,不宜用凉药,宜五味子、五倍子敛而降之。

  7.《本草会编》:五味治喘嗽,须分南北。生津液止渴,润肺,补肾,劳嗽,宜用北者;风寒在肺,宜用南者。

  8.《纲目》:五味子,入补药熟用,入嗽药生用。'五味子酸咸入肝而补肾,辛苦入心而补肺,甘入中宫益脾胃。

  9.《本草经疏》:五味子主益气者,肺主诸气,酸能收,正入肺补肺,故益气也。其主咳逆上气者,气虚则上壅而不归元,酸以收之,摄气归元,则咳逆上气自除矣。劳伤赢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别录》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者,五味子专补肾,兼补五脏,肾藏精,精盛则阴强,收摄则真气归元,而丹田暖,腐熟水谷,蒸糟粕而化精微,则精自生,精生则阴长,故主如上诸疾也。

  10.《本草汇言》:五味子,敛气生津之药也。故《唐本草》主收敛肺虚久嗽耗散之气。凡气虚喘急,咳逆劳损,精神不足,脉势空虚,或劳伤阳气,肢体赢瘦,或虚气上乘,自汗频来,或精元耗竭,阴虚火炎,或亡阴亡阳,神散脉脱,以五味子治之,咸用其酸敛生津,保固元气而无遗泄也。然在上入肺,在下入肾,入肺有生津济源之益,入肾有固精养髓之功。

  11.《药品化义》:五味子,五味咸备,而酸独胜,能收敛肺气,主治虚劳久嗽。盖肺性欲收,若久嗽则肺焦叶举,津液不生,虚劳则肺因气乏,烦渴不止,以此敛之、润之,遂其脏性,使咳嗽宁,精神自旺。但嗽未久不可骤用,恐肺火郁遏,邪气闭束,必至血散火清,用之收功耳。

  12.《本经疏证》:五味子所治之证,《伤寒》仅言咳逆,《金匮要略》则兼言上气,如射干麻黄汤之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小青龙加石膏汤之肺胀咳逆上气,烦躁而喘也。夫伤寒有伤寒之关键,无论其为太阳、少阳、少阴,凡咳者均可加入五味子、干姜;杂证自有杂证之体裁,即咳而脉浮,厚朴麻黄汤主之一语,已通概全书大旨,试观《金匮要略》中有脉沉而用五味子者否?盖五味子原只能收阳中之阴气,余则皆非所宜。

  13.《本草求原》:五味子,为咳嗽要药,凡风寒咳嗽,伤暑咳嗽,伤燥咳嗽,劳伤咳嗽,肾水虚嗽,肾火虚嗽,久嗽喘促,脉浮虚,按之弱如葱叶者,天水不交也,皆用之。先贤多疑外感用早,恐其收气太骤,不知仲景伤寒咳喘,小青龙汤亦用之,然必合细辛、干姜以升发风寒,用此以敛之,则升降灵而咳嗽自止,从无舍干姜而单取五味以治咳嗽者。丹溪又谓其收肺气之耗散,即能除热;潜江亦谓其滋肺以除热,补肾以暖水,而联属心肾;凡嗽在黄昏,是虚火浮入肺中,忌用寒凉,止宜重用五味以敛降,此则不合干姜,而合炒麦冬者也。总之,肺气随阴以下降,则气化精而精盈,肾水从阳以上布,则精化气而气盛,阴阳二气,实一气之变动,以肝为关捩子,五味专精于肝,而交合肺肾,故其效如此,有不同于他味之酸敛者。肺气阳中有阴,故能降,治肺气以阴降为主。然元气之降,先本于升,五味升降咸备,所以阳邪伤阴,固宜清阳,以之收阳;阴邪伤阳,亦宜此辛温畅阳,而寓收阴。东垣谓寒喘热喘,不能舍五味者此也,惟外邪杂病不关肺气者忌。

  14.《本草正义》:阴火上冲激肺之嗽,阳虚火浮,故当黄昏阴盛之时,虚焰发动,乃始作嗽,宜以收摄肺肾为治。然惟脉虚、舌红、无痰者乃合,若舌腻有痰,亦当知所顾忌。

  15.《本经》: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赢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16.《别录》: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

  17.《日华子本草》:明目,暖水脏,治风,下气,消食,霍乱转筋,痃癖奔豚冷气,消水肿,反胃,心腹气胀,止渴,除烦热,解酒毒,壮筋骨。

  18. 李杲:生津止渴。治泻痢,补元气不足,收耗散之气,瞳子散大。

  19. 王好古:治喘咳燥嗽,壮水镇阳。

  20.《本草蒙筌》:风寒咳嗽,南五味为奇,虚损劳伤,北五味妙。

  21.《本草通玄》:固精,敛汗。

  结语:金山五味子是五味子科中并不罕见的一种植物,它既能生食,也能做中药使用,特别是对盗汗、养肺有神奇的作用!不过市场上普遍的还是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如果你只想选金山五味子,可要擦亮眼睛哦~

养生加油站    
养生精选
休闲养生
养生图库
男士养生
女士美容
养生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