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 武当功夫特色与种类(2)

  “冠以科学的诠释”:武当几乎没有主动攻击性的功夫,都是建立在防御平台之上,这是道家思想的传统。

  舍己从人、借力打力、后发先至、柔化刚发,这些越是神 秘的词汇,道理越是简单,所谓“大道至简至易”,角度的变化、力矩的运用,每一样技法都是物理学简单而真实的体验。

  “在游戏中得到锻炼”:好逸恶劳是人的本性,而“兴趣是好的老师”,在“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不知不觉地进步。

  这些至真至朴的道理,在武当绝技应 用的修炼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忘却烦恼,傻傻地玩,某一天回头看看,发现自己站在一个新的武功境界上,是一种乐趣。

  一、养练并重

  武当功夫源于道内,主张修身养性,以“养”为主,从道内流传出去的功夫,融合了地方文化特色,形成“太极”、“形意”、 “八卦”等主体流派,不仅在功夫特点上查找出根痕,相关的史料典籍上也有考证,专家学者对武当功夫进行评说:“太极的腰、八卦的步、形意的力、武当的 神”,“似太极非太极、似八卦非八卦、似形意非形意”。

  分散在民间的武当流派分支,有些加重了“练”的成分,是由于过去“行走江湖”防身自卫所用。

  武当拳法研究会,倡导“养练并重”。

  一方面,传承武当养生之道,保护文化遗产,提高民众体质,服务人类健康,创建和谐社会,“养”是武当功夫的源 头,好身体、养出来,好功夫、亦是养出来;

  另一方面,在技击实战应用上,加重了内涵,这是符合中国传统武术发展之需求,也是中国传统功夫走出国门,适应世界之需要。

  二、兼容并包

  武当功夫,博大精深;武当流派,分支众多。各家各门,都有代表性的内容,或拳、或功、或理、或技。在挖整过程中,我们十 分严谨,追溯源头,考证历史,深入调查,找寻答案。

  武当拳法研究会通过多年的研究认为,中国道家全真教龙门派武当纯阳门,是迄今发现的具有代表性的武当流派,拳械套路,养生功法,技术理论都很完备,遂以 纯阳门功夫为研究突破口,同时去除门户藩篱,对各家都兼容并包,逐步完善武当功夫体系。

  在发掘挖整武当各流各派过程中,武当拳法研究会不断梳理、归纳,从中筛选了具有共性的基础性功法,同时保留原有的独特性,维系“武当真功”的精髓,使之作 为一种当代社会真正需要的养生、健体、应用的中国国粹,向外传播。

武当功夫、武当拳法、中华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