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福康健康 > 专家 > 高思华 > 十人里就有一个糖尿病
高思华

高思华

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主任。1978年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系,同年考取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系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随著名中医学家张珍玉教授学习,1981年毕业并获医学硕士学位。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

十人里就有一个糖尿病

  收藏文章 分类:疾病疗养
  糖尿病是我国目前发病率最高的慢性病之一。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达到9.7%,相当于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在6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更高。

  高思华说,临床上最常见的II型糖尿病的发生与精神压力大、饮食摄入过多以及运动不足等密切相关,所以说II型糖尿病是“烦出来、吃出来、闲出来”的病一点儿也不过分。除了先天因素导致的I型糖尿病外,临床上最常见的II型糖尿病可以说是“烦出来、吃出来、闲出来”的病。也就是说,糖尿病的发病与精神压力大、饮食摄入过多以及运动不足等密切相关。

  高思华以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研究认识为理论依据,从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出发,提出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应立足于肝、脾、肾,治疗应从协调肝脾肾的关系入手而三脏同治。既要遵循中医理论体系来配伍组方,又要根据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来筛选中药,真正做到在中、西医理论融会贯通基础上来辨治糖尿病,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立足肝脾肾辨治糖尿病

  高思华说,糖尿病需要肝脾肾三脏同治,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因为糖尿病主要病理表现就是糖、脂肪、蛋白质等三大代谢的紊乱,而这些物质都是从饮食物当中吸收的营养物质,中医把这些营养物质叫做水谷的精微,而这些水谷之精微都是靠脾的运化而布散到全身来发挥营养作用。

  如果这些物质不能正常代谢,中医认为那就是脾的运化失职了。

  二是因为糖尿病具有明显的遗传易感性,并且其发病与生长激素、皮质醇的异常分泌有关,而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发育,故与遗传因素有关的疾病和与生长激素、皮质醇分泌有关的疾病当然与中医的肾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了。

  另外,糖尿病的症状之一是有糖自小便排出,而中医认为肾主封藏,如果有精微物质从小便漏出,又理应问责于肾失固摄。再者,II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60岁以上达到高峰,也正与中医所说的年老肝肾虚衰有脱不开的关系。

  三是因为精神刺激是糖尿病的诱因之一。在精神刺激等应激状态下,交感神经受刺激会诱发糖代谢紊乱,而且现代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自始至终均存在着血液的高凝倾向,血小板的凝集率升高,容易出现毛细血管的血行不畅甚至堵塞,这种状况中医称之为“瘀血”,而肝主疏泄,具有促进气血运行的功能,若人体出现瘀血或气滞血瘀的状态,当然应该问责于肝失疏泄了。

  为重症患者做好心理疏导

  很多糖尿病患者对中医治疗糖尿病存在误区,认为中医治疗糖尿病只调脏腑不降糖。高教授说,调节肝脾肾功能的目的也就是改善糖代谢从而把血糖降至正常范围,糖尿病治疗是否有效,改善症状只是一个方面,而金标准依然是血糖是否降下来了。

  糖尿病在西医的眼里主要关注的就是血糖高,但在中医看来在血糖高的背后病情是千差万别的。因此,他在临床治疗中注重把握肝脾肾三脏失调的孰轻孰重、孰先孰后和兼挟邪气的轻重缓急,主次分明地进行整体调节。

  比如需要补气者,高教授会考虑使用黄芪、生晒参等;需要养阴者,会选择使用生地黄、玄参、麦冬、山萸肉等;需要清热者,会选择使用黄连、黄柏、地骨皮、葛根等;需要祛湿者,会选择使用茯苓、苍术等;需要活血化瘀者,会选择使用丹参、赤芍、水蛭等;需要补阳者,会选择使用肉桂、仙灵脾等。

  由于这些药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或调节血糖、或调节血脂、或改善血循环的作用,因而疗效也大大地提高,不少患者逐渐停掉了胰岛素和降糖西药。

  辗转找到高思华来治疗糖尿病的患者,往往病情都比较重,很多人即使使用胰岛素或者同时服用降糖西药也仍然不能把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

  高教授认为糖尿病的治疗应该是多系统脱靶点的全面调节才能发挥作用,因而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特别注重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的相辅相成,尤其注重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让患者卸下思想包袱。

  他常说:最佳的心理状态带来最佳的身体状态,人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自我修复、自我调节的能力最强。因此,他常常会建议那些工作忙、压力大的患者,要学会取舍,“以欣然之心做心爱之事”,与医生一起面对疾病,战胜疾病。

文章排行

同类专家

  • 储真真

    储真真,女,主任医师,教授,1962年生,临床医学博士。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肿

  • 尹志超

    副研究员,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品应用推广工作委员会会长。
  • 杜琳

    杜琳,女,主任医师,1991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系,并获得学士学位。2003年北京中医药大
  • 冯淬灵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1993年留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工作至今,承担医疗、教学、科研一线工作。先
  • 高思华

    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主任。1978年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系,同年考取
  • 段昱方

    在北京中医医院肾内科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十余年,为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张炳厚学术经验继承人。
帮助
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