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福康养生 > 专家 > 梁红 > 男人心理:当心4个重要心理转折期
梁红

梁红

从事危机干预、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的管理、质量监督、督导等工作;积累了大量抑郁症、焦虑症及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诊疗经验,经首届中美认知治疗培训班5年培训,并接受香港认知行为治疗协会督导200小时。

男人心理:当心4个重要心理转折期

  收藏文章 分类:心理健康
  男人是健壮强悍的代名词,扮演着社会、生活强者的角色。“竞争”、“工作”、“挣钱养家”……无数口号敦促男人不断前行,同时他们背负着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男人心理:当心4个重要心理转折期

  梁红:男人身心都承受高压

  “男人也是弱者!”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副所长董问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从生理角度看,男孩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比女孩高33%,男婴出生第一个月的死亡率比女婴高30%;从心理角度看,社会赋予男人很多期待,“网上流传着一个好男人标准: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买得起新房,养得起老婆,记得住爹娘,还得会讨好丈母娘。尽管是玩笑话,但不难看出男人被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包围着。”

  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副主任梁红表示,“男神”、“暖男”、“经济适用男”等新称号其实意味着社会,尤其是女性对男人不断提出的新要求。

  “古代社会要求男人要忠孝两全,现在则被要求‘忠孝爱三全’,男人不仅要事业有成、孝敬父母,还要对老婆好。

  加上‘男儿有泪不轻弹’等传统思维影响,男人累了可以自嘲,却不可自暴自弃,过于压抑内心苦闷容易患上各种心理障碍。”梁红提供了一项涉及6万余人的大型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其中物质依赖(酗酒)、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精神障碍等,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

  当心4个心理转折期

  董问天说,纵观男人的一生,大致有4个重要的转折期,每个时期都有各自的“定时炸弹”可能让男人遭受摧残。

  1.青春期的躁动不安。青春早期(约9~13岁)男性的性生理和性心理发育速度达到高峰,文化层次逐渐增高、创新意识强,喜欢尝试接受新生事物,因此极易受到周边人和事的影响。但由于社会经验少,往往抗挫折能力不足。青春中晚期(约13~18岁)男性则面临着复杂人际关系的调整、学业竞争的压力,有时还可能陷入早恋的泥潭。

  2.壮年期的安全隐患。二三十岁的男人逐渐成家立业,个人成就和社会地位攀升,但风光背后充满沧桑。许多人暂时买不起房子、车子,口袋里票子也不多,三十难立,得不到社会认可,无形中增添烦恼。家庭、社会对男性的期望值更高,因此他们更易采用沉默或发脾气等错误方式调节情绪,更易抑郁。此阶段还是物质滥用(如酗酒、吸毒等)的高发期。

  3.更年期的神经紊乱。50岁后,部分男性出现与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相似的临床症状,例如神经功能紊乱、抑郁、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疲劳、失眠、潮热、出汗和性功能减退等,生活质量降低。

  4.老年期的风烛残年。退休后,男人渐渐远离打拼一生的名利场,社会价值降低,难免出现失落感与孤独感,对经济与健康方面的担心与日俱增,出现多疑、固执等表现。人老了更保守,难以接受新事物,生活习惯一成不变,一旦环境改变,容易发生适应障碍。

  男人有苦要善言

  梁红说,男性从小到大感受着更多的压力源,却又受文化和环境影响,对心理不适感不能或不擅长表达。“心理学有一个‘压力水桶’理论:负性事件就像水龙头滴下的水,水桶里的水位就是应激水平,不注意减压,水会溢出来。”梁红提醒,男性出现以下症状,且持续两周以上,就要注意是否有抑郁倾向:吸烟酗酒,易激惹,易怒;注意力难以集中,紧张焦虑,自责、自罪、自杀;容易疲劳、睡眠障碍、躯体疼痛、性欲下降。

  减压方法不对,效果适得其反。比如一脚将“压力水桶”踢翻(大发雷霆),往往伤人伤己。健康的应对方式包括社交、运动、业余爱好、建设性策略等。

  梁红将其归结为“五常”:常细味、常联系、常施与、常活动、常学习。具体说来,一要理性了解自己的欲求,知己才能百战百胜。二要面对现实,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三要搞好人际关系,既不过分依赖也不顺从。四要勇于承担责任,从工作中得到乐趣。五要学会管理情绪,平衡心态就像儿童乐园的跷跷板,沉下心来,波动的情绪自然就能压得下去。

  本篇文章版权归淮安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文章排行

同类专家

  • 绪秀敏

    研究员、注册执业医师、高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心理保健师。
  • 张东

    专职从事心理测量、心理治疗与咨询的临床实践、教学、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30余年。
  • 梁红

    从事危机干预、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的管理、质量监督、督导等工作;积累了大量抑郁症、焦虑症及儿童青少年心
  • 王宁

    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精神病学及精神卫生专业,从事精神科工作18年,临床经
  • 杨可冰

    199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专业,后至北京回龙观医院从事临床精神科工作至今。2012年开始于
  • 牛雅娟

    主任医师,曾任北京回龙观医院酒依赖科主任,目前担任临床教学二科主任。
帮助
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