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福康养生 > 专家 > 尹志超 > 生活中如何防范风寒湿
尹志超

尹志超

副研究员,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品应用推广工作委员会会长。

生活中如何防范风寒湿

  收藏文章 分类:中医养生

  风,既要防范来自外界的风,也要防范因为长期不愉快、郁闷而产生于体内的肝风;寒,不但要外在防寒防冷,饮食上还要少吃生冷食物;湿,由体内多余的水变化而来,要尽早化掉体内多余的水。

  生活中如何防范风寒湿

  尹志超:那么风、寒、湿在我们生活中怎么防范呢?中医有一个理论,风善行而数变。这个风啊,早晨什么风,晚上又是什么风不一样。

  那么我们每一个人每天都会面对的风,但是我们生活中有一个误区:我们认为这个屋封闭的很好,应该没有风。这就错了,如果你的身体很弱,我们说了,你的气血很弱,这个时候这个屋里有一点风你都能受,风都能进入你的体内。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首先,我们有很多人在窗户底下办公。办公桌搁在窗户底下,我们有的人床头搁在窗户下面,这个不是风水。

  中医在养生保健上特别强调,我们人应该远离这些风口,特别是我们大家知道我们屋里的穿堂风很厉害。如果你最近身体很强壮,你就不怕这些外风。

  如果这两天你身体很弱,我们的风就乘虚而入,这就是风。还有一个风,中医叫内风。这个风是什么呢?是我们人体内自然生成的一个风,我们中医大部分把他叫做肝风。

  是这个人长期的不愉快、长期的郁闷,最后自己起了一个风。大家可能都知道,说我们的人脸受风了,我们刚才说了,风吹到脸了。这个不承认,不成立。但是我们很多人有内风上来,

  我们的人眼皮会跳、眼睛会跳、我们的脸会哆嗦,甚至我们有的老人头会摇,老在摇头。中医都把他归在内风里,这个风也很厉害。

  所以我们的生活中既要防止外风,还要防止内风的生成,这是中医对风的认识;那么我们再说说这个寒,寒不等于凉,咱们先说这事,寒是什么?寒是一个对人体起到了收缩、凝固,如果这个人长期受寒,我们的老祖宗就又有一句名言:诸寒收引。

  如果你受了寒你的肌肉、你身上的某种部位就会往回收、会缩,特别是今天我们有很多人不防止这个寒,在颈椎、腰椎、膝关节这些疾病里头,疼痛大部分是由于寒邪作为。

  那么这个寒我们大家都知道,在生活中、你住的这个地方、和你生活的环境里头温度偏寒,这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是你的饮食偏寒。

  比方说我们有的人开开冰箱就喝冰水,这个寒会在体内生成,如果长期的寒邪在体内,他就会影响到我们的经脉,我们人体的经脉就会抽搐、就会收缩。

  所以颈椎、腰椎如果出现了疼痛,中医有一部分手段是要迅速的祛除寒邪;那么有人说这个中医的湿很不好理解,中医的湿是什么呢?到目前为止,我们在临床上没有一个机器能够查出这个人的湿有多少,没这机器。那么我们的祖先看到了这个湿邪,

  什么叫湿?多余的水叫湿,如果你喝了一杯清水,我们叫清。这个水喝下去以后濡润了你的脏器,最后留下的留下了,留不下的尿出去。如果没有尿出去留在了体内,中医就不叫清水了,叫三点水虫字,浊水。

  你就有浊水了,浊水要马上化浊,把这个浊化出去。但是我们好多人不知道,这个浊又留在体内时间长了,大量的浊淤积在体内,它又变了,就变成了今天我们说的三点水的湿。这个湿无处不到,哪都去,而且是一个无形的敌人。

  那么中医通过你的舌质、通过你的一些临床症状,我们能发现你的湿。所以中医在治疗骨伤疾病的时候

  也要化湿,用中医的中药、用我们的食疗的一些方法,去化掉你的湿。如果湿你不化掉,我们叫湿蕴于体内,或者叫湿阻于经络,这个病就很厉害了。因为我们很多人疼痛、不能屈伸、浑身乏力,这都是湿的表现,所以中医要化湿。

  说你这湿没去掉,还在你体内呆的很久,他又变了,他就变成中医说的痰。这个痰就更厉害了,那么今天骨伤疾病里面化湿化痰,在重大疾病的时候一定要使用这种手段。那么我们去梳理一下,从清到浊、从浊到湿、从湿到痰。

  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生活中如果不注意的话,都会产生这样一个发展的趋势。那么这个趋势里面如果有浊了,会有浊的反应;如果有湿了,会有湿的症状;如果有痰了,会有痰的一些反应。

  那么中医都会针对不同的反应来进行施治,所以我们生活中,一要防风、二要防寒、三要大量的化湿。

  本篇文章版权归淮安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文章排行

同类专家

  • 储真真

    储真真,女,主任医师,教授,1962年生,临床医学博士。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肿

  • 尹志超

    副研究员,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品应用推广工作委员会会长。
  • 杜琳

    杜琳,女,主任医师,1991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系,并获得学士学位。2003年北京中医药大
  • 冯淬灵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1993年留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工作至今,承担医疗、教学、科研一线工作。先
  • 高思华

    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主任。1978年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系,同年考取
  • 段昱方

    在北京中医医院肾内科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十余年,为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张炳厚学术经验继承人。
帮助
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