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乞巧习俗的历史演变

  不知不觉又近一年一度的七夕情人节七夕的习俗经过了多年的演变,已经成为人们所熟悉的情人节,这一天是情人专属节日。大家对于七夕乞巧习俗的由来一定有所好奇,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七夕乞巧习俗的历史演变

  “七夕”一开始的时候是指人们对于自然的朝拜。古代的典籍中很早就有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大载礼记·夏小正》说:“是月织女东向,盖言星也”,也就是说,至少在汉时,人们已经注意到织女星在天空中的运行规律,以七月显得为突出。而此时织女、牵牛只是天上两个星座的名称,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

  到了东汉时期,无名氏创作的《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迢迢牵牛星》,从中可以看出,牵牛、织女已是一对相互倾慕的恋人,不过诗中还没有认定他们是夫妻。到了南北朝时期,梁代的萧统编纂的《文选》中,《洛神赋》有一条注释:“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这时“牛郎织女”的故事和七夕相会的情节,已经初具规模。

  在《荆楚岁时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哀其独处,许配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一会。”

  汉代以来,民间开始有七夕乞巧的习俗,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汉族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图为国画:桐荫乞巧)

  随着民间的乞巧习俗风行,这一节日也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的歌咏。如唐代诗人杜牧有《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宋代词人秦观有《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荆楚岁时记》收录了乞巧节的习俗:“七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后来发展的有关乞巧的相关习俗,多以验巧为主。

  “穿针乞巧”:七夕之夜,女子手执五色丝线和连续排列的九孔针(或五孔针、七孔针)趁月光对月连续穿针引线,将线快速全部穿过者称为“得巧”。

  “投针验巧”:先准备一只面盆,放在天井里,倒入“鸳鸯水”,即把白天取的水和夜间取的水混合在一起。但常常把河水、井水混在一起倒入面盆就算成了,面盆和水要露天过夜,再经第二天即七月初七白天太阳一晒,到中午或下午就可以“验巧”了。原来面盆里的水,经过半天太阳光照射,表面依稀生成薄膜,于是取引线(即“缝衣针”),轻轻平放在水面上,针不会下沉,水底下,就出现针影,这针影若是笔直的一条,即是“乞巧”失败,若是针影形成各种形状,或弯曲,或一头粗,一头细,或是其他图形,便是“得巧”。

  “喜蛛应巧”: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

  “拜织女”:少妇们大都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联合举办。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准时到主办家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们希望嫁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

七夕乞巧习俗 七夕情人节 七夕的习俗 
警惕 这类人不能吃香菜
警惕 这类人不能吃香菜香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配菜。经常可以看到煮...
10个简单小妙招巧治鼻炎
10个简单小妙招巧治鼻炎鼻炎相信很多的人都不陌生吧。鼻炎的反复发作是否给...
高血压的治疗与饮食
高血压的治疗与饮食现在由于生活条件的提高,三高人群也逐渐的扩大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