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能够成功运转,就在于血液的供给。血液中包含着身体所需的各种养分,源源不断输送到每一个部位,才能使各部位运转正常,并保持活力。
只不过,血液也承载着身体的代谢功能,其中又不乏一些杂质,诸如胆固醇、脂肪之类的。这些杂质多过养分时,血液的黏稠度会升高,血管也会随之硬化,血液流速变慢,甚至瘀滞。其结果就是身体无法获得养分,脸色会变得蜡黄,下肢会变得水肿,大脑缺血缺氧等。
对于中老年人而言,身体的很多问题,基本都和血液黏稠绕不开。对血液黏稠就该有更多了解,了解身体发出的信号,了解降低血液黏稠的方法。血液变黏稠身体有什么症状?
血液黏稠时,身体有何异常?
全身肌肉无力,走路如同踩空气。身体的能量虽然来源于食物,却是靠血液供给到整个躯体,维持肌肉的力量。如果血液黏稠度高,血液运行缓慢,能量物质就无法抵达到每一寸肌肉,当然会有全身无力感。
在下肢没有充足能量供应时,走路自然也没有力气,如同踩在棉花上一样,这一点年龄稍大的老人体会是最深的。
经常晕乎乎的,思维混乱。人的大脑实际上要比肌肉对能量的依赖度更高,不仅需要能量,还需要氧气以及血液本身。血液一直处于黏稠状态,稍有姿势变化就无法满足大脑血液供给,晕乎乎的感觉就经常会在久蹲后发生,平时则多以思维混乱为主。
面部异常要更多,视力、嘴唇颜色都会受到影响。人的血液其实也受到重力影响,在体力充沛以及血液黏稠度低的情况下,血液还能正常向上输送到面部。但血液黏稠度升高时,血液无力上行,视力会变得模糊,嘴唇也会发黑发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