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22饮食养生汇:张思莱讲宝宝的情绪(2)

民福康养生 > 养生节目 > 湖北卫视饮食养生汇

图文作者:淮安三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责编:周伟

发表时间:2012-12-19 10:24

  编者按: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情绪,这是每个人的天性,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控制好情绪呢?有宝宝的家长应该如何面对宝宝的情绪呢,下面我们就来听听专家的讲解。

  本期节目请到的嘉宾是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张思莱,讲宝宝的情绪问题。

  该视频主要文字介绍:

  理解他人情绪的意义和起因,懂得以恰当的方式回应他人情绪的孩子社会能力往往比较出色。相反,那些无法有效地读懂他人情绪的孩子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就会显得比较“傻”,甚至可能出现交往障碍,严重的可能存在发展缺陷。比如,智障儿童和自闭症儿童就常常难以理解别人的情绪感受。

  从半岁开始,宝宝已经能够分辨各种表情,不过他并不能明确地区分这些表情所表达的真实情绪。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他对情绪的理解能力越来越强,并且开始理解这些情绪背后的原因:比如某人有某个表情,可能就是某人不高兴了,难过了,开心了等等。不过他可能难以理解一些比较复杂的情绪,比如,当妈妈对他说“我很爱你,但是我不喜欢你这样,你再这样我就要惩罚你了”的时候,他就会比较难以理解妈妈的这种行为,觉得妈妈的这种互相矛盾的情绪不可思议。

  从宝宝半岁开始至学龄前这个阶段,妈妈需要帮助宝宝理解有关情绪的一些要素:

  1.不管是谁,每个人都会有情绪。

  2.情绪的产生是有原因的。比如,他不高兴了,是因为小朋友抢了他的玩具。

  3.情绪传递着一个人的某些感受。比如小弟弟哭了,他是以哭来告诉大家,他很难过。

  4.情绪的表达方式是多样的,高兴可以哭,难过也可以哭。

  5.别人的情绪表达可能跟我不一样,丁丁生气会哭,豆豆生气会叫唤,妞妞生气会摔东西,我生气则会跺脚……所有这些都是在表达生气这个情绪。

  6.我可以通过做一些事情来改变自己或别人的感受。比如小弟弟难过了,我可以给他玩一会儿我的玩具,让他高兴起来。

  需要把握的情绪表达规则

  0-6岁是宝宝发展情绪调节能力的关键期。从婴儿开始,宝宝就懂得一些简单的调控自己情绪的特别方式。比如,婴儿知道通过吸吮拇指和奶嘴来自我安慰。大一点的孩子,在必须跟妈妈分离时,会尝试把小毯子或毛绒玩具等自己自爱的“宠物”抱在怀中,帮助自己摆脱伤心和焦虑的情绪。

  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宝宝,父母要提供机会帮助他学会根据情境,恰当地调整自己的情绪。慢慢地,他就能学会遵循社会文化认可的“情绪表达规则”,通过恰当地调节情绪,达成自己的目标。

  在0-6岁这个阶段,父母需要帮助宝宝把握以下的情绪表达规则:

  1.每个人表达情绪的方式会影响到别人,所以要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比如生小弟弟气的时候,不能打小弟弟,可以大声地说:“我生气了!”

  2.懂得以合适的方式来调整自己的负面情绪。比如,我害怕那个陌生人,那么我可以离他远一点,我还可以跑到妈妈身边寻求安慰。

  注意:本频道文章版权归湖北卫视,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本期嘉宾介绍

  张思莱

  原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学会北京儿科分会副组委兼秘书,卫生部启动的“儿童早期综合,发展项目”的国家级专家,长期从事儿科临床工作,不仅有丰富的儿科临床经验,还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科疾病,并且在婴幼儿早期教育即心理学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她毕业于北京第二医学院儿科系,并脱产学习中医3年,主要著作有《您育儿的方法正确吗》《从新手到育儿专家》《育儿路上答疑解惑》等。

  3.懂得自我控制,不能有各种过激的行为。比如当我特别生气的时候,我不能把玻璃杯子砸到地上。

  4.懂得遵循一些既定的社会规则。比如我高兴的时候,不能在地板上使劲地跳,这样会影响到楼下邻居。

  情绪表达的方式是影响人际关系很重要的一个砝码。学会恰当地表达情绪,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与周围人群和环境一起和谐地走向未来。

点击查看更多:宝宝的情绪 张思莱 情绪 

苏ICP备15060253号-6 Copyright © 2010- www.39yst.com 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