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王历生,王茂斋的本家侄子。幼小时学拳,后去东北经商,亦将拳术带至白山黑水大地。建国后在哈尔滨传拳授艺。
八、刘光斗,毕业于朝阳大学,是位爱国的律师。据说因参加抗日运动而失踪,在武界有"铁胳臂刘"之名,传徒刘晚苍等人。
九、曹幼甫(1906-1988),名钢,幼时好武,曾向多位名拳师学艺,精数门拳术。三十年代初与杨禹廷交游,并被介绍拜在王茂斋门下。长期坚持向老师或随师兄学习不辍,虽当时环境艰辛,仍苦学深研,访友谈武,穿梭于各拳派之间,虚心求教,交游广泛,人缘极好,品德端正。北平解放前长期在电车公司工作。 五十年代加人中国共产党,是同辈武术界中少有的老党员。曾被选为北京吴式太极拳研究会第一任名誉会长。
六十年代退休后,坚持在历史博物馆旁义务教学,热情地传播太极拳,吸引了各方人士。他以精湛的拳技功夫,渊博的武学知识以及经历过半个世纪的武途,堪称少有的"武林活字典"。 在耄耄之年才开山门,收下相随十多年的弟子有葛润江、柳恩久(长春)、果毅、刘俊仁、李益春、徐裕才、李振海等人。
此外,王茂斋还有不少知名弟子,如:陈子和、王步曾、董焕堂、易仲贤、张继芝、李文杰、文朗清、吴季康等皆有事迹留传。
第四代人才辈出、贡献卓著的已逝者
一、赵安祥,杨禹廷早期年长的弟子。抗日时期是我党在京地下工作者,以教师为掩护,往来于北平、邯郸地区。虽条件万分艰苦,却锐意练拳。曾于1946年间帮助老师整理拳械资料。 其传人在邢台有:梁宝根、秦文礼。
二、赵任情(1900-1969),辽宁抚顺人。"九,一八"后来北平, 1946年参加太庙太极拳研究会向杨禹廷学拳,五十年代拜师。由于他长期从事文字工作,喜于钻研文学与历史,故对老庄哲理、太极拳学更感兴趣。曾帮助老师整理过教学资料,同学们尊称为"老夫子",退休后不辞辛苦地钻入图书馆的古籍书中寻 找查证太极拳学术理法与历史源流。1964年9月在《体育报》体育研究专栏上发表《太极拳缠丝劲和抽丝劲的异同》等文章,阐述太极拳各门派的劲法。后又在《新体育》发表《用阶级观点考 查太极拳的历史》,从而正本清源,还历史原貌。
三、刘晚苍(1906-1990),山东蓬莱人。幼习武,二十年代 来京经商即从刘光斗学拳,独得乃师精奥。建国后一直坚持义务教拳,也曾为中央首长教拳。尤其是的老中医如:赵绍琴、胡海牙等,在刘的晚年一直追从之。1974年5月曾参加日本第一次太极拳学习团的教学工作,在招待会上曾与友人切磋太极拳推手技艺,受到客人的佩服和赞赏。 1980年与刘石樵合著《太极拳架式与推手》。1984年被选为北京市吴式太极拳研究会第一任会长。
四、张福有(1914-1981),河北衡水人。四十年代从杨禹廷学拳,不避寒暑,不辞劳苦,执著追索。因从事旧书收售工作, 故收藏了很多武术书籍。在武术的"三献"中将珍藏献出,获得 "银狮奖"为北京市之。
五、戴玉三(1920-1933),中医世家。少时热爱武术,追求名师。四十年代拜师杨禹廷,建国后在门头沟从医,不顾路远,不避寒暑赶到中山公园学拳,并在京西一带广为传播。他为人忠厚诚实,尊师友,重义气,团结助人,颇受武林朋友的爱戴。更可贵的是他能武医结合,运用太极拳功夫到医术中去,很受病患者的欢迎。六十年代行医传武有成。二十多年来弟子传人遍及门头沟、海淀、昌平等地。享名一方,被选为北京市吴式太极拳研究会第二届副会长。
结语:看了那么对于吴式太极拳有特殊贡献的人们,小编心理油然升起一股敬佩之情,那么您呢,亲爱的拳友们,是否也想为我们的太极拳的发展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呢。没有发展驻步不前的,终究会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希望我们的国宝太极拳,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