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02生活早参考:王大伟讲黑心养生讲堂

民福康健康 > 养生节目 > 生活早参考

图文作者:淮安三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责编:

发表时间:2014-07-15 15:20

  有些人利用中老年人渴望健康、追求养生的心理,设计出另外一种骗人的招数,那就是养生讲堂。养生讲堂的老师不是传道授业,而是认爹认娘,他们打着家电营销的幌子,利用老年人健康长寿的心理,兜售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老年保健品层出不穷,行业暴利乱象丛生,本期为您揭开养生讲堂的真面目。

  该视频主要文字介绍:

  本期嘉宾介绍

  王大伟

  王大伟,1957年5月4日生,教育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中外警察比较硕士研究生方向导师组组长,二级警监,英国艾克赛特大学警察学研究中心名誉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犯罪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犯罪学会预防职务犯罪学会委员,中国警察学会公安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会员,欧美等8个国家一级学会会员。 我国首批派往西方学习警察科学的留学生。我国现代西方警察科学引进者与先行者之一。曾经被国家公派到日本联合国远东犯罪研究所、英国艾克赛特大学警察研究所、芬兰联合国欧洲犯罪研究所留学。

  在英国学习期间,创造了英文词“警察学”(policeology)受到英美警学界与港澳台的关注与承认,发表论文《社会震荡与个人失衡》,在国际犯罪学理论界独树一帜。撰写了我国首批外警理论研究专著。创译了50余个新的中文警学概念。例如,无增长改善论,满意决定警务论等等。出版了《龙的盾牌——中国警察在英国》、《人生的二十五个陷阱》、《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骷髅说话》等33部专、译著。参与著作15部。发表论文220篇(含英文12篇)。

  创造童谣普法方法。在中央电视台积极开展平安自护宣传,在央视十二频道开放“大伟平安训练营”专题。在各地为家长、学生讲演平安自护上百场。2005年中央电视台法治频道普法明星。团中央巡讲平安大使。被群众称为:“可爱的三防专家(防偷、防骗、防骚扰)”、“中小学生的心中偶像”、“大爷大妈们的守护神”。

  注意:本频道文章版权归北京电视台,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养生课成骗局盯上老年人

  近年来,老年人上当受骗的案例不绝于耳,少则数千、多则百万,让老人们在遭受金钱损失的同时,也不断遭受着心灵上的重创。老年人多已退休在家,对社会变化了解少、容易轻信他人,成为骗子们的主攻对象。

  记者近日从北京市海淀公安分局了解到,继以往非法集资、神医假药之类的传统骗局外,针对老年人的免费养生讲座渐成诈骗新载体。此外,涉及高科技的诈骗手段开始放弃年轻人群体,转而紧盯老年人群体,而且为了规避警方在银行柜台、ATM机设置的预防电信诈骗的层层拦截,骗子们开始绞尽脑汁绕过柜台和ATM机的汇款程序,通过诱骗老年人上网使用电子密码器、下载可远程操作软件等高科技手段,实施隐蔽性更高的诈骗。

  养生课成骗老人新载体

  “免费体检”、“保健讲座”、“免费旅行”,这些听起来颇有吸引力的宣传,近来却经常与诈骗联系在了一起,而这类诈骗受害者往往都是那些将健康视为头等大事的老年人。

  现在,不少老年人都热衷于听些所谓社区组织的免费养生、保健课程,进而在不断地“洗脑”后,购买各式各样具有“神奇功效”的保健产品。殊不知,这里面暗藏着巨大风险。

  2012年9月,赵先生通过社区里散发的宣传单,了解到在社区不远的写字楼里正有名医组织免费的“名医健康讲堂”,专门针对上了年纪的老年人,现场参加还能获得小礼品。正好,上了年纪后,赵先生时常为自己的健康操心,有这样个好机会当然不肯放过。

  讲堂上,自称某医院资深专家的“名医”给在座的老年人们详细分析了老年人体弱多病的根源,进而推荐了一种能够根治心脑肾疾病的“灵药”。虽说这药价格不菲,可是听了“专家”对这药疗效的讲解,赵先生和其他听课的老年人都觉得,这药还真是非买不可。经过考虑,赵先生一共买了1.1万元的“灵药”。

  可是,这个“灵药”的疗效却远没有“专家”说的那么神。很多老年人吃了之后,对缓解病情根本没有作用,细致的人仔细对比后还发现,这个所谓的“灵药”事实上根本就不是药,只是廉价的保健品,而且审批批号也存在问题。

  警方调查此案过程中发现,这个“名医健康讲堂”根本就是一场骗局,所谓的“名医”均由诈骗团伙人员冒充,而价格高昂的“灵药”,实际上就是价格只有几十元的劣质保健品。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社区的翟奶奶告诉记者,自己经常去听一些保健讲座,也经常从讲堂买回药品保健品,去年自己的孙女新家装修完毕,正好碰到保健讲座老师在讲解一种新发明的空气净化器能够有效去除甲醛、PM2.5等有害物质,于是花费万元买了一台。然而,当送给孙女后,孙女发现这台比市面上高端空气净化器好要贵数千元的机器,不仅在各大家电卖场没有销售,连淘宝网上都没有卖的,产品宣称的新技术也查询不到任何资料,经过空气检测,高达万元的净化器几乎对甲醛没有任何去除作用。

  记者了解到,除了直接的保健讲座宣传外,有些诈骗团伙还会借用“免费体检”、“免费旅游”、“免费评选长寿之星”等各种借口诱骗老年人,终的目的就是让老人们购买保健品或收费敛财。

  传统电信诈骗专攻老人

  近年来,警方、电信、银行等多个部门联合整治电信诈骗活动,尤其是预防老年人被骗。现如今,只要是老年人进银行要求大额汇款,都会被工作人员详细问询并反复提醒,谨防被骗。很快,骗子意识到,无论前期忽悠得如何成功,这后一关只要是到银行柜台、ATM机,就难免功亏一篑。为了对付警方和银行拦截,骗子们将收钱的渠道转到了网上。别看是对高科技不怎么精通的老年人,他们一样有办法实现骗钱的目的。

  榆女士今年已经60多岁,早已退休在家。今年5月初,她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称其家中的歌华有线电视欠费2.8万元。这一听,吓了榆女士一跳,赶紧按照电话中的指示接通了人工客服。

  “客服人员”答应帮榆女士查询,并向榆女士索要了她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和家庭住址等信息。可查询后却说,榆女士所说的家庭住址与欠费的歌华有线电视使用地址不符,将榆女士的电话转到了公安局。这一转不要紧,电话那头的“民警”告诉了榆女士一个让她更震惊的消息:“信息显示,您与我们正在调查的陈某贩毒案有关。”电话中,榆女士还清楚地听到了警方电台呼叫声,以及下属报告嫌疑人情况的对话。

  此时的榆女士已经完全没了主意,按照“民警”要求与办理陈某贩毒案的“检察官”取得了联系,然后又按照“检察官”的要求,答应其对自己账户内资金通过网络进行“核查”。

  榆女士从来没有使用过网络银行,但这显然都在“检察官”意料之内,他非常耐心地教榆女士如何到银行办理网上银行、申领电子密码器,如何在电脑上登录网上银行。操作过程中,“检察官”就利用了榆女士对网上转账不熟悉的特点,诱骗榆女士分多次将账户内117万元,全部打入了自己的账户。

  事后,榆女士想起受骗的经历懊悔不已。“我以为,银行卡一直在我身上,只要我不去银行汇款,别人就拿不走我的钱,谁知道这些在网上点几下就都能完成。”

  网上报警成转账骗局

  海淀公安分局电信诈骗及网络案件侦查中队副中队长翟宝宇还告诉记者,对网络转账不熟悉的老年人,往往容易成为诈骗的对象,而那些有使用网银经验的老年人,骗子们也有同样有应对方法。

  今年3月,海淀警方接到报警称,事主张女士银行卡内100万元被转走。据了解,张女士也是在家中接到了电视欠费电话,然后“公安”、“检察部门”便开始逐级深入,要求张女士配合查账。

  张女士与榆女士不同,早就申请有网络银行和U盾,对网上转账并不陌生。这回,骗子就不再使用对付榆女士的手法,而是给了张女士一个链接。张女士点开网址后发现,网页上竟然有自己的通缉令。此外,该页面的右下角还有一个报警器软件,“检察官”的解释是用来进行网上报警,张女士毫不犹豫地点了下去,并按照弹出的提示安装了软件程序。

  在安装软件的过程中,张女士毫无戒备地在自己的U盾上连按数次OK键,帮助骗子完成了终的转账工作。

  对此,翟宝宇分析说,犯罪分子正是利用老年人往往对电脑和网络不够精通,对网络支付、转账等不能熟练掌握的特点,对老年人实施诱骗,使他们“稀里糊涂”上当。虽然警方反复讲解、分析,可还有很多老年人总说“我才不会那么傻”,警惕性不高。殊不知,现在诈骗团伙已经把诈骗过程演得非常逼真,在他们通话用的话术本上,每个句子后面都标注了语气,一旦警惕性不够,就很容易陷入紧张情绪导致被骗。

  免费背后往往是陷阱

  老年人如何才能防止被骗,北京市海淀区公安分局电信诈骗及网络案件侦查中队副中队长翟宝宇认为,老年人首先要有很强的防骗意识,遇到不寻常的事先打个问号,不确定的都和儿女或者身边年轻人多问问。除此之外,老年人还应多掌握一些识破骗局的小技巧。

  作为老年人,一定不要相信什么“天上掉馅儿饼”的神话,凡是免费讲座、免费旅游、免费体检、免费参观等活动,背后往往都伴随着花钱买药、投资入股之类的目的甚至陷阱。特别是当一种药品被称有“神奇功效”,一项投资号称有10%以上的高额年收益时,就更加不能盲目相信。

  对于保健品类的诈骗手段,识别真伪其实并不困难。保健品当作药品卖的,只要认真核对包装盒上的批准文号便能辨别,凡是药品,包装上一定有“国药准(试)字”的文号,而保健品的批号则是“卫食健字”。此外,药品真假可登录国家药监局的网站,输入药品名称或“国药准字”后面的字母和8数字进行查询,查不到的便是假药;查询到的,也要仔细核对批准证书上载明的药品是否与销售的药品一致、治疗病症是否一致、生产厂家是否一致、证书是否还在有效期内等。保健品的优劣,可以重点查看其包装是否有“小蓝帽”保健食品标识,是否有“本品不能替代药物”等忠告语,也可以登录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网,查询条形码以辨别制造商真伪。但归根结底,老年人要购买保健品、药品,还是要尽可能去有信誉的商场和药店购买,没见过的药品、保健品先去医院咨询医生后再做决定。

  对于电信诈骗,老年人应记住公民无论涉嫌什么罪名的犯罪,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都不会要求其进行转账;公安局有办公地点,有报警电话,老年人在接到冒充公检法的诈骗电话后,不要着急按着骗子的指示转接电话,而应挂掉电话,拨打110或派出所的问询电话,向民警求助。

  老年人如果平常不经常上网、无法熟练操作网银等软件,就尽量不要随便点击下载和保存,否则容易使电脑中病毒,也容易为骗子打开转账的方便之门。

  别让老人常感骗子“亲情”

  由于富有同情心、自我防范意识差、信息闭塞等原因,老年人成为犯罪分子作案的首选目标。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调研发现,在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案件中,以团伙作案居多,作案过程有一定的模式化,而且这些犯罪分子往往都是根据老年人的自身特点,主打心理战。

  据了解,在传统的诈骗老年人方法中,犯罪分子多以看病消灾、购金银及古董、投资、保健养生等为托词,铺设好陷阱等老年人上当,这几类陷阱,多是根据老年人注重身体健康、远离儿女心里孤独、想为儿女积累财富等心理,有针对性开展的犯罪活动。

  朝阳法院刑二庭法官曹作和告诉记者,在该类案件中,绝大多数为团伙共同实施诈骗行为。在吴某推销假药诈骗老年人的案件中,吴某就是与妻子联手,以健康协会的名义,在社区内向老年人发放邀请函,并趁机收集老年人个人信息。随后吴某等人再根据老年人的信息资料逐一给对方拨打电话,通知其有免费的健康课程及体检,并伺机推销假药行骗。“这是利用老年人注重健康的心理以及从众心理,有的老人看到周围邻居都买了药,自己也就跟着掏腰包买了。”曹作和说。

  不仅如此,近年来,随着犯罪分子作案手段的不断更新,电信诈骗、非法集资、保健品销售等等欺诈类案件数量有所增加,导致上当的老年人增多。曹作和建议,公安机关也应该联合社区、街道等加强综合治理管控,对案件高发地进行重点监控,并发动社会共同参与,在社区、单位形成宣传、教育、防范、打击相结合的齐抓共管治理系统。

  此外,有专家指出,专骗老年人的骗子之所以能屡屡得手,还与家庭亲情密不可分。很多老人长期“空巢”,子女很少回家看望,电话问候也是轻描淡写,而骗子在开展养生讲座的同时,却会时不时拿着水果、礼品等上门看望老人,与老人拉家常,获得老人信任和依托,终落入骗局。因此,老年人的子女、亲人也应常回家看看,用行动让老年人感到温暖,也能从子女口中得知社会变化,了解生活中需要防范的骗局。

点击查看更多:养生 王大伟 生活早参考 

苏ICP备15060253号-6 Copyright © 2010- www.39yst.com 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