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关于太极拳内功心法的研究

民福康养生 > 太极 > 太极拳视频

视频作者:淮安三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责编:陆宇

发表时间:2015-06-25 15:53

  太极拳中的内功心法的练习在太极拳整个结构中起到很重要的关键性作用,太极拳的内功心法一直被内家拳看作是秘诀,可见内功心法的重要性。想要练好内功心法就必须鲜先去理解和掌握它的关键点。

  太极拳的练习关系到很多方面的练习,无论什么样的练习都是互相的联系的。

  阐述太极拳内功心法:

  太极拳的内功心法,一直被拳家视为是习练内家拳功法的无上秘诀。对修炼内家拳的人而言,能否终步入内家功法的高境界,得到出神入化的功夫,确实是十分重要的。内功心法虽有奥秘,但并不神秘,要练好内家拳功法,只有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源头上去寻找,从易、道、佛、儒、医、武的哲学理论中去落实,去探究,才能明白内家拳内功心法的真正内蕴所在。

  道家文化法理对太极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到过很大的作用。道家讲求修心养性,老子提出了“虚其心,实其腹”的讲法。这里讲的“心”不是人之肉心,而是说人的精神之内心,需要做到无私无欲,达到复归于婴儿的赤子之心。做到心清静,性空明,方能包容众生;纳天地之正气,方能无嗜欲,无烦恼,与世无争。

  无论是道家、佛家,还是儒家,所说的心的意思是一样的。

  其主要从两个方面去认识:一方面说人心,是指人们的精神和意识活动;另一方面指的是“本心”、“真心”,它是对第一方面含义的进一步深化和抽象,即是“性命”之“性”的意思,与天道相通。“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心”字在形而上的高境界就是要超出矛盾与对立,照见绝对圆满的心灵世界。由此可知,内家拳的内功心法乃是“心无其心,法无其法,非心非法,即为心法”。

  放松是练太极拳的真谛:

  太极拳术,门派众多,风格不同,架势各异,但究其理法内涵实则是共行不悖的。

  首先,对于初学太极拳者,必须具备一个正确的认识——不管你学的是哪个门派,都要端正态度,要从“一”字开始。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学练了一套完整的拳架,就自以为会了,懂了,行了。其实并非真正会了,真正懂了,这只是初级阶段的第一层次。

  大家都知道太极拳讲究的是柔,很多的太极拳者把柔当做是太极拳主要点,这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我们应该反思一个问题,为什么有许多人在习练太极拳时始终贯彻大松大柔的原则,却并没有练出功夫呢?

  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松柔也有许多窍要。其中主要的是方法问题,在某一层次上认识理解的问题,也有悟性的问题。练太极拳如果不得其方法和窍要,照样会步入误区。许多太极拳习练者,只讲松柔,其实只是在肌肉和动作上放松了,自己觉得松开了,实则是懈了,只是自己还不明了而已。 要知道,练太极拳须经历三个阶段,十层功夫和不同的境界体验。

  太极拳讲松柔,主要是讲全身松开、松散、松沉、松静、松化等方面,是需要大而化之,神而明之的。这些练习太极拳的不同层次的境界和体会,都须明师口传身授,用文字是难以表述明白的。

  总而言之,练太极拳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体会,功夫进一步,松柔的要求也要高一步,这样我们不断提高对练太极拳层次的认知、掌握和体悟,就会对功夫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松沉,一般是指让内劲沉下去后再起来,但是根据情况,在发击对方时也可以连沉都不用,直接将劲提到上面,外形完全不变,内劲的方向却变了。

  松静,练太极拳“静”字是关键,是不可轻视的重要环节(“静”在另章阐述),有静才有反向的动,因此叫复命归根,练太极拳只有体悟到静,才能做到空,进而达到化的阶段。

  我们练太极拳的时候,就要时时刻刻注意对松、柔不同层次的体悟。掌握了正确的练功方向和具体的练功方法,再去认真细琢体悟松柔。要达到“大而化之”的境界,就必须在练太极拳时将气势逐渐放大,气势大了,内劲才能随着意念之所至发到外面去。在气势十足时,甚至可以用气圈打人。讲松柔的不同层次,大而化之,神而明之,这种功夫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可能一步登天,而是要随着练拳的深入,逐渐加深对一层功夫、一层体会的研究,才能逐步体验到功夫上身。

  节节松开和对拉拔长是练太极拳的关键:

  练太极拳从站无极桩、太极桩开始。从头顶到脚下,从两肩到两胯,“松四大块”直至全身各个关节都要松开。如果关节松不开,就谈不上节节贯穿。因为节节贯穿,就是要使内劲在全身上下所有的关节都能畅通无阻,从而做到节节贯通。节节松开,主要是上面虚领顶劲,下面尾闾下垂,放松从头到脚直达涌泉。拳论中也提到“提顶吊裆心中悬”的说法,一般练太极拳到了中层功夫的阶段,就能体悟到百会至会阴的中心线、尾闾垂直线的练法。

  在练习太极拳时经常出现的错误:一个是过于注意上面提顶,竖项,头部就僵硬了;另一个就是放松下面,注意尾间下垂时,上面又丢了。这样练来练去还是将各关节挤压成一堆,放松不了,学者需要克服。

  练太极拳松开以后,基本要求前面都讲过了,就是从站无极桩起式开始,就强调:两脚并拢,脚跟相贴,足尖微开,双膝微屈,稍微内合似爬树,提顶吊裆,含胸拔背,裹裆护臀,松肩沉肘,手臂松垂,立身中正,全身放松。松脚踝,再松到脚下涌泉,脚趾放松。这里讲的各项要求都是意识上的问题,太过执着反而容易出现肌肉上的僵硬。

  太极拳讲全身放松,又要松而不懈,搠劲不能丢,关键是“凡此皆是意”,要求以神气为统帅。任何外形的姿态都要注意“无过不及,毫无拘滞之力”。

  松开,就是说全身各个关节都要松开,是指整体放松。头顶、脊背、肩胸、腰胯、手肘、膝脚各个关节都要松透,恢复其自然状态。太极拳讲究的松开,是指任何关节都有一个对拉拔长的问题。那么应该如何去做呢?悬顶时要头容正直,体会头顶百会穴有微微上顶之意,但同时保持整个身体放松,不要丢掉自然下沉状态,要集中精神在脊柱上,脊柱关节的小韧带都要松开,如此提顶才不会僵滞。

  松肩时要放松肩井穴,松到肘部时要松曲池穴,松到手部时要放松劳宫穴。肩关节松不开,其它地方也很难松开,所以有“肩寒全身僵,肩紧全身滞”的说法。肘关节的放松,也有一个对拉拔长的问题。肘往下松坠的同时,上面也要有上拔之意,感觉两肩有一种内在的松沉劲。其关键是“肘不离肋”和“肘不贴肋”。这里“肘不离肋”的意思是指练拳时两肘有护肋之意,这里“肘不贴肋”的意思是指两肘要保持松活圆活,两腋下如各含夹一个馒头的说法。同时要意贯肘尖,这样就可体会“松开我劲勿使屈”的韧劲。

  松腕时要直腕、手掌放平伸直即可,同时掌心含虚,五指略舒,保持关节灵活。那么手指关节松开如何对拉拔长呢?主要是一个手指的关节松开了,另一个手指的关节要有回拉之意,一个关节要往前伸,就要体会邻近的关节有往回收的意。已故太极名家郝少如先师对指腕松开的体会,曾有“掌宜微伸,手指微曲”及“手要空”的提法,这就是说手含心空,劳官穴有含球的感觉,这些体悟和方法是修炼内家拳功法中级阶七层功法的练法。

营养价值
西洋参的功效与作用
西洋参的功效与作用
西洋参泡水喝的功效有哪些?西洋参泡水喝的禁忌有哪些...
大麦茶的功效与作用
大麦茶的功效与作用
大麦茶是中国、日本、韩国等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传统清...
金桔的功效与作用
金桔的功效与作用
金桔从个头上算有大、小之分,从口味上有咸、冰糖之分...
铁皮枫斗的功效与作用
铁皮枫斗的功效与作用
铁皮枫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药材,它的口味清香,富含...
花椒的功效与作用
花椒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对于花椒应该都比较熟悉,因为它是生活中经常用到...
花椒的功效与作用
花椒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对于花椒应该都比较熟悉,因为它是生活中经常用到...

太极拳精选

简述陈氏太极拳练习入门要求

简述陈氏太极拳练习入门要求

说到太极拳流派,我们不得不提到陈氏太极拳,陈氏太...
论慢练太极拳是为了击打更快

论慢练太极拳是为了击打更快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的瑰宝,练习太极拳要掌握一定...
透视太极拳与兵法之间的关系

透视太极拳与兵法之间的关系

太极拳的特点是用意不用力,而意、气、神是打太极拳...
论怎样提高太极拳的技击水平

论怎样提高太极拳的技击水平

众所周知,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但是您了解八极...
阐述练太极拳先天推手的含义

阐述练太极拳先天推手的含义

太极拳与未来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练太极拳的好处是强...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