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12饮食养生汇:崔玉涛讲小儿肠道的特点

民福康健康 > 养生节目 > 湖北卫视饮食养生汇

图文作者:淮安三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责编:戴碧莹

发表时间:2015-02-13 09:49

  该视频主要文字介绍:

  本期嘉宾介绍

  崔玉涛

  男,中国的儿科专家,现任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主任,天津和睦家医院首席儿科医生,被和睦家医院官网首页推荐。他曾成功为澳大利亚籍仅重789克早产儿接生,并被英国泰晤士报报道,两年后孩子的父母重返中国感谢崔医生。崔玉涛医生著有《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系列图书,2013年《父母必读》杂志重磅推出了“崔大夫诊室”栏目10年集大成之作《崔玉涛:宝贝健康公开课》。该书包含了孩子营养与饮食、孩子常见病预防与治疗、孩子日常护理等家长们关心的热门话题,并通过一个个诊室真实案例的分析,细致入微、深入浅出地将养育的要点娓娓道来,深受年轻妈妈们的喜爱。新浪微博粉丝170万人,并以每分钟1名粉丝的速度增加。因工作压力太大,他关闭了个人网站,停止更新其博客,现在主要通过微博与妈妈粉丝沟通,每条微博评价转发超过700次。

  注意:本频道文章版权归湖北电视台,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小儿肠道的特点

  小儿肠道的相对长度较成人长,即新生儿肠道为身长的8倍,婴幼儿肠道为身长的6倍,成人肠道为身长的4.5倍。

  大小肠的长度比也不同,新生儿为1∶6,婴幼儿为1∶5 ,成人为1∶4。所以小儿肠管的面积相对较大,有助于肠道摄取营养。

  乙状结肠和直肠相对较长,粪便中的水分容易被过度吸收,所以小儿容易便秘。

  小儿肠壁肌层较薄,粘膜血管丰富,屏障作用差,消化不全毒物和病原微生物容易透过肠壁进入血流,所以小儿患肠道感染时容易出现中毒症状。

  小儿和成人一样,肠壁运动有三种方式。蠕动:驱使食糜下移;摆动和分节运动:使食糜混合,并进入肠道,随之肠运动加强,回盲瓣括约肌松弛,肠内容物进入结肠。

  因为小儿的胃结肠反射较活跃,所以小儿易在饭后排便。

  年长儿和成人仅胃和结肠有气体,而新生儿、婴儿整个肠管都有气体,所以这些孩子腹部经常饱满,有时能看到肠型。

  小儿肠系膜较长,活动度较大,容易发生肠套叠、肠扭转。直肠也相对长,粘膜、粘膜下层和肌层发育不良,直肠固定不牢,容易脱肛。

  婴儿阑尾开口大、容易排空,所以阑尾不易发生炎症,但阑尾壁薄,阑尾发炎时容易穿孔。

  新生儿出生前消化道内无细菌,哺乳后肠道内才出现细菌,小肠远端的结肠含菌多。母乳中碳水化合物较多,所以母乳喂养的孩子肠道内乳酸杆菌占优势。

  牛乳中蛋白质含量多,所以人工喂养的孩子肠道内大肠杆菌占优势。这些细菌参与部分食物分解过程,并能合成维生素K和B族维生素,对身体有益。

  另外,母乳喂养的孩子肠内容物呈酸性,钙、磷容易吸收。

  毫不夸张地说,肠道问题是万病之源,人的肠道有8-10米长,并且千褶百皱,平均每隔3.5厘米就有一个弯折,人们即使每天都排泄,也总会有一些食物残渣滞留在肠道的褶皱内。

  它们在细菌的作用下干结、腐败、发酵,日积月累,这些食物残渣终形成厚达5-7毫米,重达5-6公斤的黑色、恶臭、有毒的物质,并像锈一样牢牢地粘连在肠壁上,其坚硬程度与轮胎相似,它们慢慢侵蚀着我们的身体,人们习惯称之为宿便。

  宿便堆积在肠道内发酵、腐败,并不断产生各种毒素、毒气,造成肠内环境恶化、肠胃功能紊乱,既而引发内分泌失调、新陈代谢紊乱,还有可能引发各种病症。

  科学研究结果显示,人体的免疫系统逾50%是位于结肠。结肠一旦无法正常运作,体内的毒素就会经由其它管道(例如肾脏、皮肤及呼吸)而被排出体外,造成体臭、口臭、皮肤暗晦、皮肤过敏、发疹及色素斑等等问题。

  有些人以为肚腩的赘肉是由于发胖所致,其实,那是结肠内的毒素大量积结,因而造成腹部赘肉显视及体重增加。

  体内毒素过量累积也会加重肾脏和肝脏的负担,进而损及其它重要器官。长期体内不间断的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致癌物在体内累积,引发各种癌症。

  “死亡结局始于结肠”- Dr. Bernard Jensen 的这句名言,正好说明了结肠清洁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点击查看更多:小儿肠道健康 崔玉涛 饮食养生汇 

苏ICP备15060253号-6 Copyright © 2010- www.39yst.com 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