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掌握习练武派太极拳的关键

民福康健康 > 太极 > 太极拳视频

视频作者:淮安三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责编:陆宇

发表时间:2015-06-19 09:34

  太极拳的学习需要长期的去体会加上自身的练习才能领悟其中的奥妙之处,讲究的心静的学习,不可求速度,这样才能真正的掌握太极拳的知道,所以我们在学习太极拳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住这些才能达到效果。

  一、拳架、身法、内劲三者的关系

  第一阶段首要的就是学习太极拳的拳架。拳架的学习主要就是特点和风格的不同。

  学拳架是颇具艺术性的人体哲学,首先应从思想上树立起艺术观点。初学者一定要把握动作姿势的端正、准确,力求每一个动作姿势、方向运行路线对头,切忌拳架姿势还未学就,急于求精,欲速不达。练拳架必须弄清人的呼吸自然之理,与太极拳的呼吸区分开来,人的呼吸是无须意识控制的自行运动,而太极拳的呼吸则是根据其拳艺的需要进行的。如懒扎衣,分起、承、开、合四个动作结为一个节序,在每一个节序之间虽有稍顿的现象,但要保持劲断意不断的意境,进退顾盼,上下左右都应动静无偏,主宰在腰。身、手、步法联成一体,虚实分清,周身轻灵协调,力求准确。

  第二阶段学习身法。身法是内形的基础,是练好太极拳艺的根本。学身法要从求尾闾正中练起,将含胸、拔背、裹裆、护肫、提顶、吊裆、松肩、沉肘和虚实分清等法则,一个一个地逐渐掌握,然后再求腰脊敛气,使气注于腰间。当然,身法一下子要达到完全正确是比较困难的。悟性较好的对含胸、拔背、松肩、沉肩、虚实等法则是易于掌握练好。但我们必须清醒理解把身法基础打好,这是根本的一条。至于“腾挪、闪战”的法则是要在习练身法的过程中去体验,决非随便装腔作势,所谓“腹内松静气腾然”。一般来讲,拳架与身法两者的习练是不可绝对分割的,在学拳架第一阶段时,同样应把身法(第二阶段)要领从思想上首先理解,逐步贯穿进去,如悟性条件较好的要采取两者密切联系的办法。回忆我初学期间,每天学习回家就采取了面对穿衣镜自学演练的办法,将少如老师所授的油印拳谱中四幅懒扎衣(起、承、开、合)身法要领图解,对照演习,观察自己每一个动作姿势是否标准,手法与眼神是否协调一致,如发现不妥立即纠正。又如“单鞭”只是弓步和两手一分,乍看似很简单,可是实际操作起来很不容易做好,同样要体现出“起、承、转、合”和八法咸备,五气顺布。这就是我“身法轻灵”进步较快的因素之一。我晚年常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皆由于身法基础未臻深纯,对“十三势行功”未能参悟,缺乏“明师”指点的根由,“走架目的在于运用,平日行功走架,就要当做正在与人打手;而打手又离不开走架的基本原则,因此,在打手时要当做仍在走架。”少如老师这一教导充分说明练习走架(身法)的重要意义,我深感是千真万确的真理。我觉得拳架与身法的学练关系要辩证地对待,开始初学应分开,学习熟悉了,能基本掌握了法则,就应该联系起来,不可绝对分割对待。如悟性稍差的不必强求,逐步理解,慢慢体会。总之,身法好比灵魂一样,必须认真理解,一一求对,一处不合,全身都乘,甚至走样,日子久了,很不易改正过来。习者有的进步慢,就是这个道理。笔者认为,身法十三条是永远不许错的,虽千变万化,总难越出此身法。初学者必先求开展,使腰腿皆动,无微不至。因此,学习身法必须“认真,”和“得法”,是非常重要的关键。

  在学习太极拳的走架中一定要把起承开合这几个字掌握好,太极拳是练意的变化,需要不断的转换。

  平日行功走架,一定要做到主宰在腰,身、手、步法才能联成一体。发劲由脚而腿而腰行于手指。只有这样才能符合走架的要求“神聚、气敛、劲整”。

  在此附带说明一点:创始人武禹襄,李亦畲两人传授下来的太极拳走架本来是53势;少如老师之父郝月如根据祖师郝为真的总结,将53势的每一势均用“起、承、开、合”四个要领,贯串始终,发展为现在的96势。北方地区永年与邢台等地的传人,也有从53式改为108式的;总之,无论是96式(势)还是108式(势),前辈都是根据需要和完善而改编。明末清初,武派太极三传至郝为真祖师担任河北永年中、小学课堂武术教官,为了便于学生集体学习呼口令“1、2、3、4’’(起、承、开、合四式),因而编为96式。至于108式又比96式多12式,笔者对照了两种拳式的顺序表,其原因是:懒扎衣和云手,96式未分左与右,而108式则将懒扎衣分为左懒扎衣和右懒扎衣,云手亦是如此,因此,就多了若干式。笔者认为拳式或多或少,只要没有影响其风格和特点,是无关重要的。

  第三阶段:学习内劲。太极拳艺的精湛,全在于恰到好处地运用人体力学。这种力学的产生关键不在外面而在内,必须由内在变化而产生内劲。平日行功走架,一举一动必须由内及外,达到内外的相结合统一。

  在我们学习内劲的时候,一定要先学习意气的运用和变化这样更好的学习到内劲。

  平日行功走架时必须研究揣摩空松圆活之道,气势须求饱满,神气鼓荡,周身须求节节贯穿,无断续

  处,才能达到行气无微不到。意气先要能分得开,然后才能做到以意行气。气须存养含蓄,不使上浮,而腹必须松开,脊骨之气必须通过脊骨根朝前运动,由丹田往上翻之,气势始能腾然。达此境界,就能以意行气,以气运劲而遍及周身。一举一动,由意动,始而气动,继而形动,练成意、气、拳三者合一,由外形至内形,由气粗至气精,渐至周身若气球一般,不论前进后退,左转右旋,皆无有凹凸。无内无外,无粗无细,如学到此境地,即随心所欲,习练内劲之技艺成矣。

  二、关于打手(即推手)与散手

  武派太极拳沿用打手一词,而不用推手一词的原因,是由于太极拳并非凭借两手推手所获得,太极拳艺能使人抛跃的花样繁多,是“推”字难以概全也体现不了的。相比之下,打手的含义较广泛和确切。

  打手的基本方法有两种:活步打手和定步打手。活步打手其步法是进步三步半,退步三步半,进行周而复始的练习(详细方法这里从略)。我体会活步打手比定步打手比较灵活运用,而没有呆滞之弊;它通过步法的虚实变换来掌握劲由内换的方法,又可以培养“沾连沾随,不丢不顶”的打手基本功夫。由于在运动中得经常保持中正稳定的姿势,所以既能做到用“沾连沾随”控制对方,还可寻机发劲。待练熟之后,便能达到行、止、坐、卧都是练拳的境界。至于定步打手的方法是运用“棚、饿、挤、按”四手的练习。只是双人对练不动步而已。一般情况是应先练熟定步打手之后,再转向活步打手的练习。但我们是先练活步后练定步的。我觉得活步打手比定步吸引力大,对“粘、连、粘、随,不丢不顶”易于掌握。例如发劲,可以常将对方发放数尺之远,双方感到莫大兴趣,我们有时受到老师表扬,就更加专心了。

  “舍已从人,力从人借”的体会。所谓舍己从人,力从人借,首先必须练好因敌变化的功夫,要以己之虚去探索彼劲之实,测准彼劲之大小和粗细,避彼之实,而入彼之虚,要气势腾挪,“精气神”贯注于两脚、两腿、两手、两膊前节之间。彼挨我何处,我注意何处,周身无一寸无“精气神”,无一寸非太极,要八面支撑,旋转自如,丝毫不乱。打手时,我意在先,意无定向,彼手快不如我意先,彼力大不如我气敛,彼以巨力打来,我以意去接,彼微挨我皮毛,不让打着,借其力,趁其势,四面八方何处顺,即向何处打之。切记不可用力,不可丧气,丧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不可顶,不可丢,须要从人,仍是由己,得机得势,蓄而后发,顺其力而打之,方能奏效。总之,步动、身动、身法决不能乱,此即“舍己从人,力从人借”之巧妙。我们应该牢记“走架即是打手,打手即是走架,练打手是促进走架的功夫提高。”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近60多年来,由于种种因素,中国的传统武术很多散打项目已走向滑坡,甚至失传。太极拳也同样类似,缺乏一定的规则可循,因而推广不多。举个例吧,当今国际上流行“拳王争霸赛”,为了夺取拳王桂冠,为了金钱和争夺天下第一,他可以不惜生命拼搏置对方于死地,或自我终身致残,有的当场完蛋,这是为什么?笔者深感这种生死搏斗的运动项目与奥林匹克精神是完全背道而驰的,我们不应该提倡。我们文明古国传统的太极拳散打是有科学依据的,是力学的击技,决不会致残对方,所谓“点到为止”即可决出胜负,为什么不提倡呢?

营养价值
西洋参的功效与作用
西洋参的功效与作用
西洋参泡水喝的功效有哪些?西洋参泡水喝的禁忌有哪些...
大麦茶的功效与作用
大麦茶的功效与作用
大麦茶是中国、日本、韩国等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传统清...
金桔的功效与作用
金桔的功效与作用
金桔从个头上算有大、小之分,从口味上有咸、冰糖之分...
铁皮枫斗的功效与作用
铁皮枫斗的功效与作用
铁皮枫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药材,它的口味清香,富含...
花椒的功效与作用
花椒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对于花椒应该都比较熟悉,因为它是生活中经常用到...
花椒的功效与作用
花椒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对于花椒应该都比较熟悉,因为它是生活中经常用到...

太极拳精选

简述陈氏太极拳练习入门要求

简述陈氏太极拳练习入门要求

说到太极拳流派,我们不得不提到陈氏太极拳,陈氏太...
论慢练太极拳是为了击打更快

论慢练太极拳是为了击打更快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的瑰宝,练习太极拳要掌握一定...
透视太极拳与兵法之间的关系

透视太极拳与兵法之间的关系

太极拳的特点是用意不用力,而意、气、神是打太极拳...
论怎样提高太极拳的技击水平

论怎样提高太极拳的技击水平

众所周知,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但是您了解八极...
阐述练太极拳先天推手的含义

阐述练太极拳先天推手的含义

太极拳与未来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练太极拳的好处是强...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