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教学 太极拳桩法练习(15)

  太极拳如何做到放松

  拳论云:“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而复柔,刚柔相济”。由此不难看出,太极拳的入手功夫,是以求松开始的,没有松的基础,没有松的深化和长期积累,要练出太极拳:“极柔、极刚、极虚灵”的功夫是无法实现的。不仅如此,离开良好的放松状态,就健身而言,也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松”的基本含义

  太极拳功里对“松”的要求,有它自身的含义,或者说它特殊的要求,一般意义上的“松”指能通过放松来消除紧张的东西,使我们身心达到安静、轻松、舒适之目的,这些对于修炼太极功夫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除了这些共性的东西之外,还必须达到:松散、松开、松活、松通、松透、松空的目的。

  可见,太极拳的“松”字是包含多方面的,我们需要通过多方面的放松来实现。

  常常会听到一些初学太极拳,或入道有些年头的人说:“想松就是松不了,想松不知道该如何松”?哲理首先要搞清楚,太极要求的“松”是一种极为协调、极其均匀的自然状态。它不是局部的,而是整体的;它不是有限的,而是无限的。为什么习练太极功夫的人,一生都在追求放松?开始的“松”,中间的“松”,功成后的“松”,尽管同是一个“松”字,其内涵与层次都有着天壤之别。有的先贤直接把太极概括为“灵在俱静,妙在俱松”,可见灵由静而生,妙由松而出。

  其次,许多练拳的人,把“松”理解为动作方面的东西,故:一讲到“松”便不自觉的下就,以为下去了便做到了松,岂不知,这是:软、塌、陷。不仅没有放松,反而使局部更加生硬、紧张。

  二、怎样做到放松

  太极拳强调心为一身之主。心宰乎肉,心为令,太极拳的重要法则之一,就是用意不用力,它的一切活动,一切要领的贯彻和融入,都是通过心意相合,以意导之,以意运之来完成的,就放松而言,也不例外。

  放松的关键,就是运用自己的意念,内心放松下来,肢体自然也就可以放松。

  (一)先从静心入手,心不静则不专,心不平则气不合,去掉一切拘心束身之意力,心不妄则神舒体松,求静得松,不松而松。

  (二)从轻开始,以意走拳,运劲抽丝,轻轻缠绕,勿用丝毫拙力,潜心求轻,轻到极处是真松,以轻求松。

  (三)泻力求松。初学用功,难免拙力,有力则僵,有力则滞,在操练中应刻刻存心留意,处处用意不用力,见力就泻,泻力求松。

  (四)以活求松。拳决云:“轻灵活泼求懂劲”。行若流水,活泼的毫无滞息,水之性极活、极灵、总是随变而变,极其自然,不论动静,绝无僵硬之态,人身运动,若能如是,何虑不松。

  (五)以开求松。人身上下内外,皮包肉,肉包筋,筋锁骨,层层相束,节节相扣,加上后天自护之意识,欲求得天然灵动之活性,并非易事,如不开其锁,断其绳,何以获得自由之身,若时时注意,肌肤骨节处处张开,放长走宽,每一动静若能活便自如,虽曰求活而松在其中。

  (六)以通、顺求松。太极拳之修炼以调节气血为根本,要求气遍周身,无微不至,全身有一处不通,一处不顺随,便是一块僵硬之地,气血就无法营卫于此。

  故:行功走架之际,总是千方百计的令四肢百骸通透、顺随,细细的体悟,默默的用心,以使僵硬之力无法相参,当气血舒缓运行之际,松柔已相伴其中了。

  (七)以均匀缓慢求放松。太极功夫,理精法秘,为功颇多。故在行功走架过程中,需缓慢均匀,恐有遗漏,唯其匀方能走的细;唯其缓方能走的清,忌心浮气躁,匆忙行事,路数不清。太极拳用功,决不可失去松柔缠绵之意,果能如此细心周全,又何愁松与不松!

  (八)以透、空求放松。用功之前,人心多存功名利禄之念,迷而不明,人身皆后天之力,拙而钝,僵而不灵,如同结冰,虽水为之,却失水性。

  有的先贤把太极功比喻为:“太极一片是玻璃”,通透明亮,有照必应。因此,入道之初,用功之始,先要空其心,去妄念,心诚意真,然后再求三化:一化冰成水,二化水为气,三化气归神。若三化得之,内外空空,无思无虑,无形无象,处处神清气爽,神而明之,大松之功以成。

  结语:太极拳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武功,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去学习,不仅是它的外在招式,同时也需要学习它的内在思想,这样才能提高我们太极拳学习的质量,同时学习太极拳重在交流,不能将自己限制在一个人的圈子里面练习。

太极拳技击 太极拳教学 太极推手 
警惕 这类人不能吃香菜
警惕 这类人不能吃香菜香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配菜。经常可以看到煮...
10个简单小妙招巧治鼻炎
10个简单小妙招巧治鼻炎鼻炎相信很多的人都不陌生吧。鼻炎的反复发作是否给...
高血压的治疗与饮食
高血压的治疗与饮食现在由于生活条件的提高,三高人群也逐渐的扩大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