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教程 练陈式太极拳帮你强身健体(2)

  那其中的差别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了。上述粗浅的探讨,一些心得,对于腿部的缠丝简单说明,以供研习陈氏太极拳的参考,或有所帮助。<<<预防心血管病此运动效果就是好

  如何提高缠丝劲

  在缠丝功训练中,把步形、手形、站桩与缠丝劲等有机结合,为套路练习打下一定的基础,把它作为基本功总结成为一个运动规律,就是一个运动体系。这个运动体系是以丹田为核心,一动全身动,一个关节一个关节贯穿起来,一气贯通,分三种运动形式。

  第一种运动形式就是丹田左右旋转

  手的动作,有小指先转和大指先转,整个运动就好像在一个太极球中,运动的路线不出这个范围。开的步子可大可小,但是一定要保证躯干不出这个范围。就拿单手定步正面缠丝举例,右手往外开的时候,气是往手上走的,就像开电门一样。

  往后,就像关电门一样,气是往丹田回来。右手往外走的时候,气走到手指为阳极,再往外走就出了界限,这时就需要转变,阳极生阴。

  一转,气从手往里来到丹田,所以由外往里来,这个过程就叫做阳极生阴.等气到丹田以后就是阴极,这个时候就不能再往左走了,再往这个方向去就出了界限,又到了需要转变的时候,称之为阴极生阳。

  一变气到命门,到背,到肩,到肘,后又到手,这叫阴极生阳。下肢的动作是和上身相通的,手与脚相通,肘与膝相通,肩与胯相通。手一转气往里来,脚上的气也是往里来,终点都是丹田。

  核心在丹田,上身走,气到手或到丹田,下肢呢,大部分也随,有的动作是不同的,这是第一种运动形式。气进气出, 是一种缠丝的方式,丹田的旋转是往右转,往左转。

  第二种运动形式是丹田前后旋转

  比方起势,一起一落,并没有左右旋转,丹田是前后旋转。前后旋转的时候,手往上升的时候,气是往手上去的,手往下落的时候,气是往丹田来。手分开的时候,气往手上走,手合的时候,气往丹田来。

  第三种运动形式

  丹田既有前后又有左右,转四个方向,这个运动形式就叫第三种运动形式。

  缠丝功动作很简单,通过简单的动作,找到这个运动规律,把这个方法运用到套路练习当中去,套路动作虽然非常复杂,但总归都脱不了这个运动规律。

  太极拳的缠丝劲作用

  一、缠丝劲在技击方面的作用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的缠丝劲在技击方面主要利用螺旋缠绕、引进落空、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等力学原理为原则,从而达到以小力胜大力,以弱胜强的效果。

  太极拳论讲:“虚笼诈诱,只为一转”。其实在实战应用中不管是虚实变化,还是引诱回冲都是通过螺旋缠绕来转化和借力打力的。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的缠丝劲,是呈螺旋形走弧线运动,犹如子弹通过枪膛时走的来福线,当它运动于空间时,既有螺旋形的自身旋转,又有抛物线的运动路线,公转加自转。

  这种表现形式就是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的缠丝劲。它始于内而形于外,然后达于肌肤毫毛之上,内劲发源于丹田,动则劲由丹田而发,静则劲归入丹田。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的劲力在平时练习时都以螺旋缠丝为核心,通过长期的练习在不知不觉当中上于身体,形成本能反应,举手投足无须思考,自然而然。其劲起于脚、行于腿,转于腰,通于臂,达于四梢节。

  在运用缠丝劲时既不可太柔,也不可太刚。过柔,则环绕不速,纯属于软手,没有实用价值,不适合对敌交手作战;过刚,则容易断,转关不灵,死板呆滞,不能随机应变,易受制于人。

  所以在练习太极拳时应做到刚柔相济、蓄发相变、虚实相兼。周身上下都必须有缠丝劲,表现在上肢是旋腕转膀,表现在躯干是旋腰转脊,表现在下肢是旋踝转膝。

  缠丝劲分为顺缠丝和逆缠丝两种,以小指领劲带动肢体运动的为顺缠丝,以手领肘,以肘领肩,以腰为轴,承上启下,协调催动;大拇指领劲带动肢体运动的为逆缠丝,它是通过以腰催肩,以肩催肘,以肘领手,做到节节贯穿。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的实战技法都是以螺旋缠丝劲为核心的,例如远用手,近用肘,贴身就是肩靠;远便脚踢,近便加膝,贴身便是胯靠;还有就是远踢打近摔拿。

太极拳教学 太极拳教程 太极拳的好处 
警惕 这类人不能吃香菜
警惕 这类人不能吃香菜香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配菜。经常可以看到煮...
10个简单小妙招巧治鼻炎
10个简单小妙招巧治鼻炎鼻炎相信很多的人都不陌生吧。鼻炎的反复发作是否给...
高血压的治疗与饮食
高血压的治疗与饮食现在由于生活条件的提高,三高人群也逐渐的扩大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