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熟地黄的临床应用(7)

  (4)《药品化义》:熟地,藉酒蒸熟,味苦化甘,性凉变温,专人肝脏补血。

  因肝苦急,用甘缓之,兼主温胆,能益心血,更补肾水。

  凡内伤不足,苦志劳神,忧患伤呶,纵欲耗精,调经胎产,皆宜用此。

  安五脏,和血脉,润肌肤,养心冲,宁魂魄,滋补真阴,封填骨髓,为圣药也,取其气味浓厚,为浊中浊品,以补盯肾,故凡生熟地贪。

  天冬。麦冬、炙龟板。当归身、山莱萸、枸杞、牛膝皆粘腻儒润之剂,用滋阴血,所谓阴不足者,补之以味也。

  (5)《本经逢原》:熟地黄,假火力蒸晒,转苦为甘,为阴中之阳,故能补肾中元气。

  必须蒸晒多次,若但煮熟,不加蒸、曝,虽服奚益。

  脐下痈,属肾脏精伤,胫股酸,系下元不足,目如无所见,乃水亏不能鉴物,皆肾所主之病,非熟地黄不除。

  (6)《本草求真》:景岳尚论熟地,为明确,独中所论脾肾寒逆为呕,可用地黄以治,是亦千虑之一失耳,夫既脾肾虚寒,则脾与肾已受寒累,正宜用以辛热,以为扫除,如太阳既至,坚冰自解,乃复坠以霜雪,投以阴剂,不更使寒滋甚乎。

  虽曰熟地性温,寒从温散,然寒至上逆为呕,则寒已甚,岂有熟地之温,而可令寒外散平。

  但或阳盛阴微,阳藉阴化,偶有感冒,用此杂于温散之中,或有见效,若真纯阴无火,厥气。

  上逆则呕,则此又为深忌。

  (7)《本草经读》:张景岳以百病之主俱从肾治,误以《神衣本草经》上品服食之地黄,认为治病之药,滋润胶粘,反引邪气敛藏于少阴而无出路。

  (8)《本草正义》:地黄,为补中补而良剂,古恒用其生而干者,故曰千地黄,即今之所谓原生地也。

  然《本经》独于此味用一千字,而又曰生者尤良,则指鲜者言之,可知干地、鲜地,六朝以前,本已分为两类,但辨别主治,犹未甚严,至《名医别录》,则更出生地黄一条,显与干地黄区别,其主治则干者补血益阴,鲜者凉血清火,功力治疗,不复相混。

  然究属寒凉之品,惟虚而有热者为宜,若真阴不充,而无热证,则用于地,犹嫌阴柔性质,不利于虚弱之脾胃。

  于是唐、宋以来,有制为熟地黄之法,以砂仁和酒拌之,蒸晒多次,至中心纯黑,极熟为度,则借太阳之真阳,以变化其阴柔性质,俾中虚者服之,不患其凝滞难化,所以熟地黄且有微温之称,乃能补益真阴,并不虞其寒凉滑泄,是以清心胃之火者,一变而为滋养肝、脾、肾之血,性情功效,已非昔比,而质愈厚重,力愈充足,故能直达下焦,滋津液,益精血。

  凡津枯血少,脱汗失精,及大脱血后。产后血虚未复等证,大剂频投,其功甚伟。

  然粘腻浊滞,如大虚之体服之,亦碍运化,故必胃纳尚佳,形神未萎者,方能任受,不然则窒滞中州,必致胀闷,虽有砂仁拌蒸,亦属无济,则中气大弱,运动无权之弊也。

  熟地之补阴补血,功效固不可诬,然亦惟病后元虚,及真阴素薄者,可以为服食补养之用。

  今人多以人之滋补膏方中,正是恰到好处,苟其人胃纳素薄,及虚弱成瘵者,得此亦必中满访食,甚且作胀,其为害亦颇不浅,而痰饮弥漫,或兼挟外感者,固无论矣。

  (9)《珍珠囊》:大补血虚不足,通血脉,益气力。

  (10)王好古:主坐而欲起,目无所见。

  (11)《纲目》: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

  (12)《本草从新》:滋肾水,封填骨髓,利血脉,补益真阴聪耳明目,黑发乌须。

  又能补肺阴,上久泻,治劳伤风痹,阴亏发热,千咳痰嗽,气短喘促,胃中空虚觉馁,痘证心虚无脓,病后胫股酸痛,产后脐腹急疼,感证阴亏,无汗使闭,诸种动权,一切肝肾阴亏,虚损百病,为壮水之主药。

熟地黄功效主治 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熟地黄食疗法 
警惕 这类人不能吃香菜
警惕 这类人不能吃香菜香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配菜。经常可以看到煮...
10个简单小妙招巧治鼻炎
10个简单小妙招巧治鼻炎鼻炎相信很多的人都不陌生吧。鼻炎的反复发作是否给...
高血压的治疗与饮食
高血压的治疗与饮食现在由于生活条件的提高,三高人群也逐渐的扩大年轻...